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58 毫秒
1.
在乡村振兴战略的背景下,运用文献资料等方法对当前农村体育研究学术史进行梳理,从农村体育的参与率、农村体育场地设施、农村体育管理体制这几方面作文献综述。在此基础上,发现建设宜居宜业和美乡村进程中农村体育面临诸多挑战:农村居民体育意识有待提高、农村体育设施总量不足及供需错配、农村相关管理体制亟待完善。在党的二十大和2023年中央一号文件等出台,从建设宜居宜业和美乡村出发,多方位对应探索农村体育发展的机遇:和美乡村建设有助于培养农村居民健康生活方式;宜居乡村建设有助于完善农村公共体育设施;和谐乡村建设有助于完善农村体育治理体系。  相似文献   

2.
《体育师友》2021,(3):45-47
运用文献资料、逻辑分析等方法,探讨乡村振兴背景下农村学校体育面临的机遇与实施路径。研究认为乡村振兴的顶层设计,为农村学校体育发展提供了政策引领;乡村振兴推动文化振兴,为农村学校体育发展营造良好氛围;乡村振兴提高社会对农村学校体育关注,补齐学校体育基础设施短板;乡村振兴吸引人才回流,为农村学校体育提供智力支持。实施路径:加强制度供给,建立完善的农村学校体育振兴机制;创新扶贫模式,精准对接农村学校体育需求;深化价值认识,推动农村学校体育文化建设;拓展资源渠道,优化农村体育教育资源配置。  相似文献   

3.
农村体育是促进乡村振兴战略实施的重要途径,是实现全民健身工程和体育强国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重要内容。本文运用文献资料法、逻辑分析法,对乡村振兴战略和农村体育之间的内生性互促关系进行了深入探讨,并提出了乡村振兴战略下发展农村体育的举措,旨在为农村体育的发展提供理论参考。  相似文献   

4.
全面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加快农业农村现代化进程必然对农村体育事业发展产生深远的影响,围绕产业、文化、人才、生态和组织五大振兴与农村体育形成了互动交融的新发展理念,加速农村体育事业发展的全面提升。运用文献资料、调查研究、数理统计和逻辑分析等方法构建乡村振兴战略下农村体育发展评价指标体系,依据乡村振兴战略发展目标对接农村体育发展的理论关系,按照目标、基础、投入、产出四个层次建立基本逻辑框架,形成了包括三个层次的3个一级指标、17个二级指标、32三级指标的乡村振兴战略下农村体育发展评价指标体系,并对指标体系的有效性进行实践验证。结果表明:指标体系的三级指标能客观地反映乡村振兴战略下农村体育发展的现实情况,二级指标和一级指标综合评价指数在实践中具有较好的可比性和可操作性,能够有效地评价区域乡村振兴战略下农村体育的发展水平,为乡村振兴战略下农村体育发展提供了可借鉴的评价工具。  相似文献   

5.
运用文献资料、专家访谈、实地走访等方法,以乡村振兴战略为背景,分析乡村振兴与体育发展之间的关系,提出新时期我国农村体育发展的路径。研究认为: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可以加快农村体育现代化进程、实现城乡一体化布局、优化农村产业结构、促进农村乡风建设。建议:在乡村振兴战略下,以20字总要求为指导,农村体育应走产业化发展路径、低碳环保发展路径、文体融合发展路径、公共服务治理发展路径、强身健体发展路径。  相似文献   

6.
农村体育治理是助推乡村振兴战略全面实施的重要途径。采用文献资料法,阐述乡村振兴战略背景下农村体育治理的时代意蕴,分析农村体育治理的主要堵点,并据此提出建设性的建议。研究显示:农村体育治理的“堵点”为农村实际发展与乡村振兴战略目标脱轨,农村体育基础设施与环保意识不足,农村体育治理法治建设水平有待进步加强,农村体育治理路径与现实发展状况相矛盾。农村体育治理的建议:夯实党对农村体育治理的统一领导,构建科技支撑的农村体育治理方式,建立健全农村体育治理法治体系,抓住各类矛盾实现农村体育治理现代化。  相似文献   

7.
乡村振兴战略是新时期指导我国农业与农村工作的重要举措,体育特色小镇的建设对优化产业结构、城乡空间资源配置、生产力布局、乡村振兴战略具有重要的推动作用。采用实地考察法、文献资料法以及逻辑分析法,本文从区位特点、产业特色、培育模式、空间规划4个方面分析湖南省体育特色小镇的建设现状与问题。研究认为湖南省体育特色小镇存在以下问题:政策支持力度不够;辐射面与带动作用不强;体育产业特色不鲜明;体育特色活动开展少。针对上述问题,基于乡村振兴战略提出以下培育路径:重视体育特色小镇对湖南乡村振兴功能;体育特色小镇区位布局上要由城市周边向贫困乡村辐射;根据湖南乡村资源优势来培育体育特色小镇;注重体育特色产业品牌建设;空间规划上加强"创建镇"的培育。  相似文献   

8.
运用文献资料、实地调研和逻辑推理等方法,对我国农村体育消费市场的现状、振兴的逻辑理路进行研究,并提出行动方略。我国农村体育消费市场现状:整体规模不足、结构相对单一、区域差异明显、供需结构失衡。振兴的逻辑理路:满足农村居民体育文化需求,推动体育产业高质量发展,贯彻落实健康中国战略和全民健身战略。行动方略:精准把握职能定位,优化消费市场环境;构建消费市场供给体系,适应消费需求;完善公共体育服务,推进载体建设;依托体育产业助推乡村共同富裕,提升消费能力。  相似文献   

9.
该文运用文献资料法、逻辑分析法,分析乡村振兴战略与民族传统体育发展存在的内在联系,探讨乡村振兴战略背景下民族传统体育发展的时代机遇与趋势,并提出:深挖民族传统体育资源,夯实其生存与繁荣土壤;加强顶层设计,完善民族传统体育宣传体系;构建人才传承体系,扩大影响力与辐射力等建议。  相似文献   

10.
运用文献资料法、实地调研法等,分析《乡村振兴促进法》实施背景下我国农村体育发展的机遇及策略。当前我国农村体育发展面临体育锻炼人数减少和体育人才流失、农民参与体育锻炼的积极性不高、体育场地设施资源流失、相关管理体制缺位等问题。《乡村振兴促进法》实施背景下农村体育发展机遇:产业兴旺、农民工回流,农民增收、生活富裕,健全机制、完善公共体育设施,善治乡村、加强领导。提出发展策略:加快农民致富,夯实农村体育发展基础;推进村庄建设,合理布局农村体育设施;繁荣体育文化,培牢农村体育发展根基;抓好农村生态建设,融合城乡体育发展;完善乡村治理体系,健全体育管理体制。  相似文献   

11.
发展农村公共体育服务是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重要举措,基于这一战略背景下,运用文献资料法、实地考察法、访谈法等,本研究对惠州农村公共体育服务的供给现状进行调查分析。研究指出,农村公共体育服务在乡村振兴战略的实施过程中具有重要的作用,但供需结构失衡、供给内容单一,体育设施管理缺位、利用率不高,监管评估机制不完善,农民需求表达机制不健全等问题是制约其发展的主要因素。因此,应建立与农民体育需求相适应的多元化供给机制,加强体育设施的管理力度,提高农民的满意度,构建多渠道的农民需求表达机制,促进农村公共体育服务持续高效的供给。旨在可以促进农村实现产业转型,提高农民的经济收入,培养农民健康生活方式,满足农民的美好生活需求,推动乡村文明的建设。  相似文献   

12.
乡村振兴是在脱贫攻坚任务全面完成的基础上为取得全面富裕、全面胜利而实施的伟大战略。中央农村工作会议强调,要全面推进产业、人才、文化、生态、组织振兴。乡村体育是促进乡村振兴的重要载体,为更好地发挥体育在促进乡村振兴中的重要作用,各级政府颁布了一系列指导性文件,以推进乡村体育建设。该文以高平市部分乡村体育活动为例,分析了农村社会体育指导员的现实困境,对体育活动中社会体育指导员作用发挥的途径进行了探析。  相似文献   

13.
现有研究局限于从体育的部分功能出发,探讨体育的各部分功能在乡村振兴战略中的重要价值,无法深刻诠释体育在乡村振兴战略中的独特价值与重要地位。鉴于此,文章从体育的产业、生态、文化、治理以及经济功能出发,探讨了体育助推乡村产业兴旺、生态宜居、乡风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的理论逻辑;同时基于地方实践个案对体育助推乡村振兴进行实证考察,总结其主要举措与存在不足。最后在地方实践个案经验借鉴的基础上,提出了体育助推乡村振兴的推进思路:培育乡村体育产业,优化乡村产业结构;加强体育文化建设,厚植乡村文化根基;倡导仪式体育开展,丰富乡村治理体系;发展乡村体育经济,振兴体育健康事业。  相似文献   

14.
运用文献资料法,对农村体育赛事赋能乡村振兴的价值、阻碍和模式创新进行研究。农村体育赛事赋能乡村振兴的价值:以赛增文,助推乡村文化振兴;以赛汇才,助推乡村人才振兴;以赛促旅,助推乡村产业振兴;以赛塑形,助推乡村生态振兴;以赛促建,助推乡村组织振兴。阻滞因素包括:人口空心化导致体育人才匮乏;思想壁垒化造成群众基础薄弱;体系不健全引起赛事保障或缺;资金不稳定致使活动难以为继;模式未形成引发消费活力不足。模式创新:以政策为导向,打造“汇聚+培育”人才孵化模式;以倡导为引领,创建“直接+间接”群众参与模式;以完善为目标,锤炼“公平+规范”完备赛事模式;以多方为主体,缔造“政府+社会”资金筹集模式;以网络为关键,拓展“线上+线下”多维商业模式。  相似文献   

15.
新农村公共体育服务体系是全面实施农民健身工程,促进乡村振兴城乡体育融合发展的重要内容,其与农村社会发展和农民体育文化需求的精准化匹配对提升农民的幸福感和获得感意义重大。采用调查法对新农村公共体育服务现状、发展特色和路径进行全面考察,通过专访调查、问卷调查、集体访谈等方法收集资料,运用已有文献成果和相关理论进行全面分析。结果显示:农村公共体育服务在精准扶贫、农民体育健身工程和乡村振兴等政策支持下硬件环境已得到较大改善,能基本满足农民现阶段公共体育需求。农村公共体育服务人才队伍建设、发展环境、体育观念和技术支撑等软件环境发展不足,社会支持和社会志愿者服务体系有待加强,农村公共体育服务特色化和品牌化发展路径逐渐形成。结论:在乡村振兴战略下运用精准化理念对政策支持、组织管理、信息共享、资源整合、社会支持、发展机制等方面不断优化发展路径,构建农村公共体育特色化服务体系。  相似文献   

16.
乡村体育振兴既是乡村振兴战略实施的必然要求,也是乡村全面振兴的重要内涵。采用文献资料分析、口述史、田野调查等方法,以新华村为个案对乡村体育振兴的历史经验、现实困境及发展路径进行研究。结果表明:20世纪80—90年代中期,新华村乡村体育兴盛的场景主要呈现为村民自发性体育活动参与生活化、乡村小学传统排球赛开展常态化、儿童青少年体育游戏活动日常化;其兴盛的动因主要是村民尚武情结和乡村“体育能人”的促动、乡村学校体育和儿童青少年体育活动的拉动、乡土地域条件和淳朴乡风民风的推动;21世纪后,新华村乡村体育陷入“传统性退场,现代性难以登场”的现实困境,其致因主要有乡村体育人才流失导致乡村体育活力之源缺失,乡村小学撤并导致“家-校-社”体育联动消解,人居环境变迁导致乡土特色体育文化土壤消减,以及新兴体育文化活动组织不力导致自组织力量难以形成广泛影响等。据此提出:立足乡村振兴大局以谋划乡村体育振兴蓝图,振兴乡村学校体育以激发乡村体育振兴活力,打造乡村体育生态以厚植乡村体育振兴沃土,加强组织人才建设以培育乡村体育振兴主体,催生乡村活动产业以培植乡村体育振兴载体等乡村体育振兴路径。  相似文献   

17.
运用文献资料等方法,以乡村振兴战略为背景,以20字总要求为切入点,在解析乡村振兴与体育发展内在关联后,提出新时代我国农村体育发展基本方向与路径。研究认为:实施乡村振兴战略能加快乡村体育的现代化、生活化与产业化节奏,提升乡村体育参与人口增量式发展步伐,实现城乡体育设施一体化布局;发展农村体育事业可优化农村产业结构,提高居民消费水平,刺激乡村经济增长,影响居民生活方式,提升生活质量指数,促进社会群体交流,推动乡风文明建设,提升居民综合素养。建议:乡村振兴战略下农村体育走产业发展方向与产业化路径;生态环保方向走绿色低碳发展路径;乡土民俗方向走文体融合发展路径;社会治理方向走公共服务治理路径;体娱生活方向走健身康体发展路径。  相似文献   

18.
翟斌 《体育科技》2023,(5):59-61
乡村振兴战略为农村体育公共服务供给提供了新的机遇和契机。文章对农村体育公共服务供给的多重困境和治理向度进行了探讨,以期为农村体育公共服务供给研究提供理论参考和借鉴。研究指出,新发展阶段,农村体育公共服务供给的多重困境主要体现为管理体制、制度法规、融资机制和资源整合等方面。其治理向度归结为:优化政府职能,完善供给模式;加强制度建设,细化基层制度;拓展融资渠道,强化激励机制;厚植顶层设计,完善组织体系;优化治理模式,激励多元参与。  相似文献   

19.
《体育与科学》2018,(2):13-19
习近平总书记在十九大报告中指出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农业农村和农民问题是关系国计民生的根本性问题。本文对农村体育公共服务供给的困境与出路进行研究,认为:提高和完善农村公共体育服务供给是乡村振兴战略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建设美丽乡村的重要抓手;全面推进农村公共体育服务治理转型是实现乡村振兴战略的需要。治理结构不科学、供需失衡、区域差异以及供给的内容和形式单一,供给主体、决策和监督机制呈现碎片化的特征是农村体育公共服务治理的主要困境。实现农村公共体育服务治理现代化的路径在于构建各个层级的农村体育公共服务发展规划体系,完善农村体育公共服务治理的宏观组织架构;发挥农村公共体育服务社会组织的积极作用,提升村民参与体育公共服务治理的自治水平和民主程度;建立畅通的信息系统、定向培养体育人才,以繁荣体育文化为根基有序推进农村体育公共服务治理现代化。  相似文献   

20.
乡村振兴战略背景下,推进我国农村体育治理现代化建设,是提高农民群众体育活动参与质量,保障农村群众健康生活的重要方式。研究发现:乡村振兴背景下,我国农村体育治理现代化建设需要农村多元主体的参与和治理,整合资源,均衡分配,实现农村体育共建、共治、共享。但目前仍面临缺少整体引领和多元主体合作、多元主体参与治理的定位模糊、基础设施和技术应用相对滞后等现实困境。因此,需要进一步构建多元主体参与的治理共同体;推动体育组织标准化建设,明确主体职责;优化农村基础设施与服务质量;推进农村体育治理的数字化转型,推动我国农村体育治理现代化建设。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