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18 毫秒
1.
本研究借助文献资料和逻辑思辨的研究方法,在对前人研究的基础上对"体育艺术"的概念进行了界定,分析和归纳了前人研究中所存在的问题,指出现有对于体育艺术概念的界定存在外延不准确、范围过宽,以及不应将体育艺术定义为"学科"等问题。并运用体育学、艺术学以及逻辑学等相关学科的理论知识,将体育艺术的概念定义为:通过以身体培养为基本特征的身体活动来传达审美情感的艺术。  相似文献   

2.
社区体育的研究以社区研究为基础,国内外有关社区、社区体育的概念界定众多。国外对社区概念的界定较多,对社区体育概念的界定相对较少,主要是许多国家没有真正意义上的区域社区。中国国内有关社区概念的界定多以国外有关研究为基础,立足中国社区的具体实际,对社区体育概念的界定具有很强的时代特征,在一定程度上体现了中国社区的现状。  相似文献   

3.
试以统一的内核构建体育旅游研究概念体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体育旅游及其相关概念的界定是体育旅游学科建设前提和体育旅游业发展的根本要求。通过对已有体育旅游概念界定文献评述的基础上,从体育的以人体运动为基本手段的内在规定性和旅游的本质内核愉悦性体验的角度对体育旅游进行了重新定义,这种求其内核而舍弃外象的思维方式,理清了体育旅游与体育旅游所引起的现象混淆所带来的概念界定上的纷争,并且依此为基础对体育旅游的构成要素体育旅游者、体育旅游资源、体育旅游产品、体育旅游业等概念进行了重新界定,构建了其内核一致的概念体系。  相似文献   

4.
通过对竞技体育伦理的理论界定及与相关概念的关系的探讨,旨在更好地认识竞技体育伦理内涵。研究对竞技体育伦理中的"竞技体育"的多重含义、伦理与道德的涵义和关系、竞技体育伦理的内涵和竞技体育伦理的划分等概念进行了界定;对竞技体育伦理与思想政治工作、竞技体育伦理与竞技体育文化及组织文化和竞技体育伦理与非智力因素等关系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5.
采用文献分析和理论分析等方法,对休闲体育社群的概念界定、形成机理与治理路径等进行研究。在对社群与体育社群进行深入分析的基础上,对城市休闲体育社群进行概念界定,研究城市休闲体育社群的分类与关联性;基于个体内在需求、体育活动的群聚天性、环境外力等因素,解析城市休闲体育社群在多元因素协同作用下的形成机理;认为城市休闲体育社群可从社群自治、企业协治、政府管治方面,建立起协同治理的路径体系,以助推休闲城市建设与"健康中国"战略的实现。  相似文献   

6.
冬季休闲体育活动与健康促进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健康促进与休闲体育的联系作为切入点,阐述了新时期的三维健康观点和"健康促进"概念的由来;探讨了"冬季休闲体育活动"概念的界定;着重论述了冬季休闲体育活动对我国北方地区群众的身体、心理、社会维度的三维健康状态的促进作用。最终明确了冬季休闲体育活动是解决我国北方地区群众冬季实施健康促进行为和策略的行之有效的方法与手段。  相似文献   

7.
休闲体育消费的特征与功能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用文献资料法、逻辑推理法等研究方法,以产业经济学和消费经济学理论为基础对休闲体育消费的几个理论问题进行探索,主要包括对"休闲体育消费"概念的界定、内容的解析、特征的描述、类型的划分和功能的诠释.  相似文献   

8.
关于体育概念界定的哲学反思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熊文  张尚晏 《体育学刊》2007,14(1):9-14
从哲学的视角对体育概念的界定进行探讨。以往对体育界定的若干基点包括属性论,功能(作用)、目的论,属概念定位;以往体育概念界定的主要问题表现为:“身体活动”的模糊性和体育实践的扩大化,体育功能(作用)、目的的无法定位,属概念的不确切。体育概念界定的影响因素有:(项目包涵的)社会实践性、社会性和“运动”性、民族性和地域性、历史性和时代性。体育概念界定的原则和方法包括多维性、广义性和狭义性、正式性和非正式性。  相似文献   

9.
从旅游到体育旅游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从旅游的兴起和定义出发,从四个不同角度对已有体育旅游概念做出了归纳和比较,并对体育旅游的内涵及其属性进行了详细分析,最后对"体育旅游"这一概念做了界定.  相似文献   

10.
运用文献资料法、归纳演绎法、综合分析法等,以ISO质量标准相关知识和高校体育俱乐部教学模式特征为理论基础,分析了在高校体育俱乐部教学质量管理中引入ISO质量标准的必要性和可行性,界定了高校体育俱乐部教学质量管理中"产品"和"顾客"的概念。运用ISO质量标准,从管理职责、资源管理、体育教学产品实现和质量监控四个方面对高校体育俱乐部教学质量管理体系构建进行分析。  相似文献   

11.
学校体育是我国体育事业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我国实现体育大国向体育强国转变的重要基石,学校体育边缘化是社会的发展必然结果。研究表明:学校体育边缘化的原因主要有:学校体育在举国体制下的边缘化;应试教育背景下的边缘化;教育改革进程中的边缘化;体育转型期中的边缘化是造成学校体育边缘化的主要原因。学校体育应该回归社会本位,回归教育的中心。  相似文献   

12.
"群众体育"与"社会体育"--体育普及的两种不同形态   总被引:7,自引:1,他引:6  
“群众体育”与“社会体育”是社会主义不同历史阶段的产物,分别代表着社会转型和经济体制转轨前后两种不同的体育普及形态。系统地认识和比较了“群众体育”与“社会体育”的形态特征,以及两种体育形态更替转换的时代背景和社会基础。  相似文献   

13.
从体育的视角出发研究实现“健康老龄化”对策。认为走政府引导下的社会化发展道路、加强体育休闲服务设施建设、提高老年体育组织的网络化程度、处理好体育事业与其它各项社会事业发展的关系、以体育为手段开展对老年人的终身教育,都是推动老年人体育事业发展,促进“健康老龄化”实现的有效措施。  相似文献   

14.
文章通过对现有休闲概念和休闲体育概念的理性分析,指出目前休闲体育概念定义上的不足以及"休闲体育"这种提法的不合理性。在支持"体育休闲"这种提法的同时,通过对体育休闲概念的解析,提出相对全面和客观的体育休闲的概念。  相似文献   

15.
受前苏联竞技运动训练理论的影响,我国从引入运动训练分期理论到现在为止,竞技体育取得了巨大的成就。随着现代体育赛制的变革,板块训练理论一段时间以来较为流行。运用文献资料法、比较分析法和逻辑分析法对两种运动训练理论进行对比分析后认为,板块理论是对分期理论的补充与完善。两种训练理论针对的对象不同,从不同角度阐述了运动训练的科学安排问题,对运动训练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6.
从“运动制胜”到“运动致趣”向俗回转的思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现行运动技术学科的教材研究中,运动项目教材的建构以"运动制胜"为出发点,很少涉及运动兴趣培养和运动快乐获得问题,其原因是受早年竞技体育教学观和机械还原方法论的影响。基于运动项目教学理念的思考,对"运动制胜"与"运动致趣"的关系进行探讨。提出在当前教学目标多元化的现实社会,除专业运动队外,均应在大体育观下以"运动致趣"作为体育教学的终极目标,"转俗成真"的运动项目教材研究要"向俗回转",建构适应多元教学目标需要和学以致用的教学内容体系。  相似文献   

17.
从身体的角度看体育的"智识"教育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体育是一种人类特有的身体运动方式,而"身体"作为人的存在的根本维度,与体育运动始终是密不可分的.因此,从"身体"出发,阐述了体育之育的真正目的与效用--开发生物脑体以及发展身体智慧,把体育从"纯粹的无法思想的身体教育"中解放出来,视"身体"为可以思考、充满"智慧"的身体,说明了体育在"智识"教育上的真正意义,从而从根本上脱离了身心"二元论"并有力反驳了"四肢发达,头脑简单"的错误认识,以求让更多的人自觉地投入到体育运动之中,感受体育的魅力,树立起终身体育的观念.  相似文献   

18.
在研究我国体育总体发展现状的基础上,客观的对我国竞技体育,群众体育和学校体育的发展状况进行评价。结果表明:我国竞技体育虽然表现出了强劲的发展势头,然而其发展过程中存在的一些问题必须引起我们的注意。要成为真正的体育强国,除了采取适当的形式大力发展竞技体育以外,还应该加大群众体育和学校体育发展的力度,解决我国体育发展中的弱势部分。  相似文献   

19.
竞技运动的发展历史悠久,然而学界关于竞技运动的概念界说却并未统一,学者们从不同的角度出发各抒己见,最具代表性的观点有"身体活动论"、"竞赛活动论"和"社会活动论"。本研究在对以上三个"活动论"进行解读和辨析的基础上,结合竞技运动发展的时代特征,对其概念进行重塑,将竞技运动定义为:以运动训练为主要手段合理挖掘人体生理、心理和智能等方面的潜能,以体育竞赛为主要表现形式来展示人类生命力量和满足人们审美需求的社会文化活动。  相似文献   

20.
《全国普通高等学校体育课程教学指导纲要》提出五个课程目标,其中"心理健康"、"社会适应"目标虽有目标指向但无具体的学习内容,在体育课教学实际操作中容易忽略,常感到无所适从和难以理解。在课程目标中,"心理健康"和"社会适应"目标必须围绕"运动技能"目标实现来进行,只有通过达到"运动技能"目标的实现来达到"心理健康"和"社会适应"目标的完成。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