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学须有疑”,设疑,是教师常用的教学手段,在教学过程中,巧妙、恰当地运用设疑,能促使学生在学习中积极思维,主动探索。 然而,教师有时设了疑,却未能起到启发学生积极思维的作用,原因何在?不妨看一看这样一个教例。一位老师教学“工程问题”:一项工程,由甲工程队修建,需要20天;由乙工程队修建,需要30天。两队合修需要多少天?他是这样设疑的:①这项工程可看作什么?②甲工程队需20天完成,每天可完成全工程的几分之几?③乙工程队需30天完成,每天可完成全工程的几分之几?④两队合修,每天可完成这项工程的几分之几?⑤两队  相似文献   

2.
工程问题的一般解法是先设全工程为“1”,用工程总量除以时间,得到各自的工作效率为几分之一,再用工程总量除以工作效率,便可求出完工时间。如教材中的例题5:一项工程,由甲工程队修建,需要20天;由乙工程队修建,需要30天。两队合修需要多少天?解法1(即教材中的解法):设全工程为“1”,则甲队的工作效率为1/(20),乙队的  相似文献   

3.
有位教师在教学“工程问题”时,是这样把工作总量抽象为“1”的: 首先指名板演: 1.修一条长600米的水渠,由甲工程队修建,需要20天;由乙工程队修建,需要30天.两队合修需要多少天? 600÷(600÷20+600÷30) =600÷(30+20) =12(天) 2.修一条长0.9公里的水渠,由甲工程队修建,需要20天;由乙工程队修建,需要30天.两队合修需要多少天? 0.9÷(0.9÷20+0.9÷30) =12(天) 3.修一条长X米的公路,由甲工程队  相似文献   

4.
学生作业时,有哪些心理特点,应该如何注意呢?我在几年的教学实践中归纳了以下几点,供同行们参考. 1.爱新.孩子们对"新"东西特别爱护,做作业也是一样.他们拿到一支新钢笔或一个新本子,下笔时都会认认真真,如果把这种心理状态保持下来,就能培养他们良好的作业习惯.很多教师在新学期开始时,对孩子们说:"同学们,你们看,这样崭新的作业本,你们舍得弄脏吗?"同学们没有一个不摇头的.第二天老师又说:"昨天,同学们交来的作业都像新衣服一样,既整洁又漂亮.让我们比一比,看谁的作业'新'得最久?"隔几天再这么鼓励几句,到作业本写完时,绝大部分同学的作业本始终整洁如新,字迹也很工整.  相似文献   

5.
导入新课的方法得当,能激发学生浓厚的学习兴趣和强烈的求知欲望。试举两例。例一,在教工程问题时,教师从工作总量是具体量值的复合应用题(即工作问题)引入新课。教师出示题目:一条水渠长3000米,由甲工程队修建,需要20天;由乙工程队修建,需要30天。两队合修需要多少天?师:让我们来比赛,看谁算得快。学生们兴致勃勃,很快列出了算式:  相似文献   

6.
案例: 星期五下午放学后,我正在批阅学生的作业.忽然听到一声"报告",我回头一看,发现有三位学生站在办公室门口,我问他们:"已经放学了,你们有什么事吗?"三位学生你看我,我看你,都不说话,后来还是一位男同学对我说:"王老师,你这里有废纸吗?""废纸?你们要废纸干什么?"我一时不知道他们的意思,我想,我没有请他们来帮忙清理废纸呀!看到我发愣,三位同学连忙补充说:"我们是五(6)班‘废纸工程'的志愿队队员,为全校老师和同学服务.""好!谢谢你们,你们五(6)班为教育活动和环境保护开了好头."我一边说,一边将纸篓里的废纸给了他们.  相似文献   

7.
工程问题中的工作总量和工作效率比较抽象,学生难于掌握这类问题的解法。为解决这一问题,我们制作并运用一套生动形象的幻灯片进行演示,收到了良好的教学效果。这套灯片的制作方法是: 首先把原教学例题“一项工程,由甲工程队修建,需要20天;由乙工程队修建,需要30天。两队合修需要多少天?”(九册58面)内的数据改小,使之变成“一项工程,由甲工程队修建,需要6天;由乙工程队修建,需要12天。两队合修需要多少天?”  相似文献   

8.
"微笑法"是学生在教师创设的愉悦的课堂气氛中快乐地探究知识,认识事物的一种教学方法.它是"乐园教育"实验的一项重要内容,运用"微笑法"教学"一项工程,由甲工程队修建,需要20天;由乙工程队修建,需要30天.两队合修需要多少天?"(六年制小学数学第十一册第58页例5),可以  相似文献   

9.
出示例5:一项工程,由甲工程队修建,需要20天;由乙工程队修建,需要30天。两队合修需要多少天? 1.审题: 默看,问这道题已知什么,求什么? 2.分析: (1)这道题要求什么?要求两队合修需要多少天,需要知道哪两个条件?  相似文献   

10.
康建荣 《云南教育》2003,(25):45-46
一、案例例题:一项工程,甲单独完成要6小时,乙单独完成要8小时。现在由甲、乙两队合做需要几小时完成?教学时老师先作复习铺垫,让学生解答:一条路长240米,甲工程队独修要6天完成;乙工程队独修要8天完成。现在由两个工程队合修,需要几天完成?先让学生审题,然后列分步式解答,而后再列出综合算式求出结果。接着又复习了工程问题的数量关系。最后,教师出示例题,让学生齐读,找出已知条件和所求问题并用彩色粉笔作了标识。要求学生把例题与铺垫练习题作比较,找出异同。师、生进行了如下的谈话。师:例题中工作总量知道吗?生:不知道!师:我们动脑筋想…  相似文献   

11.
我听了这样一堂语文课.课堂上,一名学生在回答教师的提问时说了一句"晓不得",教师便对"晓不得"这个语词作了分析,说:"怎么是'晓不得'呢?应该是'不晓得'.'晓得'是一个动词,'不,是一个副词,这副词应当放在'晓得'的前面,不应当插在它的中间.明白了吗?"教师的分析很对,我也点头表示同意.可教师的话音刚落,便有学生站了起来,问:"那'恨不得,中间的'不'字是不是也要提到前面去呢?"教师愣了一下,还未开口作答,类似的问题便此起彼伏:"还有'了不得'"还有'巴不得'","还有'动不得'","还有'怪不得'"……课堂上顿时变得热闹起来.  相似文献   

12.
在"湖南省'洞氮杯'小学数学优课观摩评比大会"上,永顺县灵溪镇二完小凌华老师执教的"得数是15的进位加法和15减几的退位减法",受到评委和听课老师的一致好评,获优胜奖.现将其教学过程评介如下.教学开始,教师说:"同学们,你们喜欢做游戏吗?"(生:喜欢)"今天我和大家一起来做游戏,做什么游戏,大家听录音就知道了."录音内容是:优美的乐曲伴着老人讲小猴和小兔比赛登山的童话故事片断.边放录音,教师边用简笔画勾画白兔和小猴.放完录音,教师说:"录音讲的是什么故事?"(生:小猴和白兔登山比赛的故事)"今天我们来举行攀登数学知识高峰的比赛好吗?"接着,教师将学生  相似文献   

13.
我到一所小学参加家长会,一位年轻母亲对我说: "我儿子老粘着我,还特别胆小,怎么办?" "能说具体点儿吗?"我问. "一到晚上,老是往我怀里扎,一会儿亲亲胳膊,一会儿亲亲手,一会儿亲亲我的脸.上卫生间、阳台都不敢自己去,老拉上我,睡觉也不敢单独睡,到现在还跟我睡在一起.您说这算不算'恋母情结'?"  相似文献   

14.
企鹅的忠告     
白鹅、天鹅、企鹅在美丽的小河边相遇了. 白鹅对天鹅和企鹅说:"我们的名字里都有一个'鹅'字,今天又碰巧在这里相遇,真是很有缘分.我们不妨就在这里开展比赛,看谁的本领大.你们说好吗?"  相似文献   

15.
我是这样教学工程问题的。  1.紧紧抓住工作总量、工作效率、工作时间三者之间的关系来做好新课前的复习铺垫工作。(1)出示两道题,共同审题后指名学生板演。①修一条长600米的路,由甲工程队修建,每天可修30米;由乙工程队修建,每天可修20米。两队合修需要多少天完工?600÷(30+20)=600÷50=12(天)②修一条长600米的路,由甲工程队修建,需要20天;由乙工程队修建,需要30天,两队合修,需要多少天完工?600÷(600÷20+600÷30)=600÷(30+20)=600÷550=12(天)(2)板演同时,进行下列基础训练。(卡片)①分数的…  相似文献   

16.
我在教“工程问题”时,注意将新知识与旧知识相沟通,揭示知识之间的内在联系与区别,培养学生综合运用知识的能力,收到了良好的教学效果。 在教学“一项工程由甲工程队修建,需要20天;由乙工程队修建,需要30天。两队合修需要多少天?”一题时,先引导学生认真读题并画出线段图加以分析。学生们都能正确地完成下图:  相似文献   

17.
工程应用题是特殊的分数应用题,它是运用分数的意义,对工作总量、工作效率、工作时间三量关系的进一步研究。教学中,我充分运用变换训练,引导学生在变换中理解结构,掌握方法,形成清晰的解题思路;在变换中分析比较,沟通联系,深化思维,形成熟练的技能技巧。一、找准知识生长点,变换工作总量,突出新知的结构特征工程应用题与整数应用题中的工作问题具有相同的数量关系的基本模式,可以作为学习、研究新知的突破口。如:一条路,长600米。由甲工程队修建需要20天,由乙工程队修建需要30天。两队合修需要多少天?  相似文献   

18.
什么是引用?我们先看一个故事吧. 从前,有个老板,雇了三个小孩当学徒,寒冬腊月不生火,让学徒睡凉炕.学徒想生火.老板却说:"俗话说‘小孩屁股三把火',还用烧什么炕呢?"有一天,来了客人,老板吩咐学徒烧开水,半天不见开水送上来.老板急了,跑到厨房一看,只见地上放着一壶凉水,三个学徒屁股对着水壶,正坐着聊天呢.老板火了,吼道:"你们在干什么?""烧开水呢."老板一听更火了:"连火都未生,能烧开水吗?"学徒回答说:"老板,你不是说过‘小孩屁股三把火'吗?我们三个人共有九把火,怎么会烧水不开呢?"  相似文献   

19.
<正>传统的高中数学课堂教学是教师"勤",学生"懒",教师要拼命地为学生讲解,课上教师讲得"汗流浃背",课后学生一做就错.教师难免喊冤抱怨,数落学生:"你们对得起老师吗?都是怎么学的?"是的,这样的课堂,教师满堂灌,学生满堂听,学生始终处于被动状态,被教师牵着鼻子走,一点主动学习、自主探究的机会都没有.试问:这样能学好数学吗?能有创新精神和意识吗?为改变这现象,笔者在教学中进行了小组合作学习的初步探索.以下是笔者的一些具体做法与体会.  相似文献   

20.
<正>传统的高中数学课堂教学是教师"勤",学生"懒",教师要拼命地为学生讲解,课上教师讲得"汗流浃背",课后学生一做就错.教师难免喊冤抱怨,数落学生:"你们对得起老师吗?都是怎么学的?"是的,这样的课堂,教师满堂灌,学生满堂听,学生始终处于被动状态,被教师牵着鼻子走,一点主动学习、自主探究的机会都没有.试问:这样能学好数学吗?能有创新精神和意识吗?为改变这现象,笔者在教学中进行了小组合作学习的初步探索.以下是笔者的一些具体做法与体会.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