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湖北阳新方言"是何"保留了古语词的成分,具有很强的方言色彩。从句法结构、语义、语用等方面对"是何"的用法进行全面的分析,对"是何"的语法化过程进行了简单阐释,并将"是何"与阳新方言"是何样"、普通话"怎么"进行对比分析,以揭示其独特性。  相似文献   

2.
格助词是日语中特有语言现象,正确理解和使用格助词是日语学习的重点和难点之一。为了帮助学习者能够更有效率地掌握日语格助词的用法,以"に""へ""から""で"为例,从格助词的原意出发进一步探讨其派生意义,并对格助词具体用法进行比较分析,明晰格助词在语法意义上的异同,加深学习者对日语格助词的理解,从而正确使用格助词。  相似文献   

3.
英语教学中学生语感的培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语感主要指人们在阅读活动中对书面语言的语音、语义、语法、语用等多方面敏锐的综合感知能力,以至于在说话时我们可以脱口而出,提起笔可以信手拈来。语感可分为口头语感和书面语感,语感包括语音感、语义感、语法感、语境感、语艺感等。不同个体由于语言感觉能力和语言实践量不同,其语感也存在着差异。语感的形成和培养对语言学习至关重要。正确认识语感和语感教学在英语教学中的地位,  相似文献   

4.
近义词"一起"与"一齐"的辨析主要从语法和语义两个角度进行辨析。语法上,探究二者在词性上的不同、同作为协同副词时在与后接动词性词语的紧密度、与动态助词搭配、与时量成分的搭配上的不同。在语义上,主要研究在与二者相关的动作行为能否独立完成、前指的动作的受(施)的主(客)体的侧重方面的异同。  相似文献   

5.
韦大伟 《教师》2014,(29):56-56
在教学过程中发现,很多学生无法摆脱母语迁移的负面影响。学习语法时,习惯将语法的语义高度概括并用汉语记忆,将例句的译文优先记忆,以辅助回忆日语原句。这导致很多学生的学习滞步不前。本文借鉴"shadowing exercise"方法,将其应用延伸至日语语法教学中,以期帮助学生摆脱母语迁移的负面影响。  相似文献   

6.
论日语学习中的语言迁移现象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语言迁移是日语学习中普遍存在的一种现象.汉语和日语在使用汉字等方面有不少"共性",同时在语法上又有很大的差异.因此,汉语对日语学习产生正迁移和负迁移.本文通过对语言迁移现象的分析,探讨其对日语学习的影响和作用.  相似文献   

7.
汉语词汇量丰富,近义词多如繁星,一字之差也会给行文带来不同的效果,正因如此才有了近义词的辨析和正确使用的问题。文章结合语言材料从语义、语法、语用三个角度对"再"和"又"进行分析,准确掌握"近中之异"。  相似文献   

8.
日语语法现象的复杂性不逊于汉语语法现象。该文从日语句子结构成分入手,重点分析了"主谓谓语句"与"主-宾-谓句"的交替现象,熟知汉语语法之人亦能看出,日语"主谓谓语句"和"主-宾-谓句"的交替现象是同一种语言的表达方式或技巧的变化形式。这种转换须服从语法规则,持谨慎态度,中高级日语学习运用者不应出现偏差或失误。  相似文献   

9.
尹国桃 《考试周刊》2011,(20):115-116
日语惯用型是中国人在日语教育和学习中提出来的,关于它的概念定义,界限范围,以及与句型等相似概念的区分问题,一直是学者们争论的焦点,且至今也没有明确的结论。本文采用周炎辉教授对于惯用型的定义,以及秦礼君教授在此基础上总结出的惯用型的特点、范围,从由形式体言"こと"和用言"する"组成的几组惯用型出发,浅议它们构成日语惯用型的条件、语法作用范围、特定的意义及语感,并在此基础上谈谈谓语后附语的归属问题,使读者更深一步地了解日语的惯用型。  相似文献   

10.
郑健 《考试周刊》2011,(65):119-120
在日语中,表示不可能、不容易、困难等的表示方法很多。本文针对日语能力考试1、2级语法中的四个句型[~~ょぅがなぃ]、[~~がたぃ]、[~~ゎけにほぃ]、[~~かねゐ]进行阐述分析、列举和辨析区分,目的是让日语学习者把握好表示这类语法的表示语义、语境和适用场合。  相似文献   

11.
以往对同义词的研究多停留在对同义词的判断和附加义的辨析上。文章试举"入神""出神"一例,以词语的历时分析为横轴,梳理其在历代的意义演变过程,以共时分析为纵轴,分析其理性意义和附加义方面的诸多细微差别,以此展开对同义词的语义辨析。  相似文献   

12.
语言迁移现象一直是学习外语过程中备受关注的焦点之一。汉语和日语在使用汉字等方面有不少"共性",同时在语法上又有很大的差异。因此,汉语对日语学习产生正迁移和负迁移。通过对语言迁移现象进行分析的基础上,探讨其对日语学习的影响和作用。  相似文献   

13.
日语中的动词"カケル",具有多义性。本文从"カケル"多种语义着眼,通过认知上的语义扩展理论分析其多义性,并进一步通过意象图式来分析其语义扩展中的规律,即"由身体容易把握的空间领域逐渐向理性的抽象的领域进行"。  相似文献   

14.
在日语中,表示不可能、不容易、困难等的表示方法很多。本文针对日语能力考试1、2级语法中的四个句型「~~ようがない」、「~~がたい」、「~~わけにはいかない」、「~~かねる」进行阐述分析、列举和辨析区分,目的是让日语学习者把握好表示这类语法的表示语义、语境和适用场合。  相似文献   

15.
日语的SOV语序与其民族文化特征的关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王君 《文学教育(上)》2010,(12):152-153
汉语和日语中的主语、谓语、宾语的前后位置分别为,汉语是“主谓宾”,而日语是“主宾谓”,于是导致了很多人在学习日语时,感到困惑和不解,为什么日语的谓语要放在句子的最后呢?如果单纯的说这是两种语言特定的语法特征,恐怕就如同“英语老师说,本题选B而不选D,为什么?因为B是正确答案”一样,然而非要从语法语义上去探个究竟,却也还真不好说清楚,因此本文将从语用的新层面来解答这个问题:  相似文献   

16.
本文从语义、语法和语用的角度辨析了"一塌糊涂"和"昏天黑地"这两个词在作程度补语时的区别.  相似文献   

17.
语感是一种语言能力,它包括语义感、语法感及语音感。二语习得中语感的获得是逐步形成的,是语言认知的最后阶段。然而,不同的学习者在学习外语的速度与效果上存在一定的差异,造成语感的强弱之分。其主要原因之一是学习者个体差异所导致的语言学能的差异。  相似文献   

18.
日语好不好学,一直是日语学习者关心的问题。有人说:"日语学习是笑着进去,哭着出来。""英语是哭着进去笑着出来。"虽然不可一言以蔽之,却因日语中含有大量的日语当用汉字,对于中国的日语学习者而言,开始阶段极为容易,入门学习阶段首先占有一定优势的客观因素,被传"笑着进去"也不为过。但由于日语语法和语感的特殊性,随着日语学习的深入会逐渐增加难度。使得学习者慨叹:学日语真是"哭着出来"。因此,弄懂日语是否难学,也许对日语教学定会起到抛砖引玉之作用。  相似文献   

19.
该文借助三维语法理论,从形式、语义和语用三方面讨论虚拟语气学习的难点和教学策略。受汉语思维和传统语法教学模式的影响,英语学习者常常对语言现象只知其然而不知其所以然。立足于新国标对英语专业学生的专业知识与技能培养要求,该文认为英语专业语法教学应该同时关注形式与语用,引导学生探究语法现象背后的语用功能,进而提升英语专业学生的语法能力。  相似文献   

20.
汪士忠 《教师》2011,(8):115-116
日语学习中近义词的学习是件比较令人头痛的事,日本人能很自然地准确使用,而中国学生却是很难掌握。"かなり、ずいぶん、だいぶ、なかなか"这一组近义词意思非常接近,很容易混淆。本文从共同点、使用区别、语感差异等方面进行了辨析。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