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90 毫秒
1.
“人文奥运”理念下中国大众体育文化的未来发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北京“人文奥运”理念的聚焦点在于突出了中国传统文化的哲学思想和以人为本的现代体育价值取向,明确了21世纪体育文化的全球化发展方向。大众体育文化是社会文化的形态之一,它来源于社会大文化,又服务和促进社会文化的发展。  相似文献   

2.
中国实证主义史学发展历程是中国史学近代化的一个缩影。实证主义史学一方面继承了乾嘉史学“无征不信”、实事求是的考证原则,另一方面也吸收了西方实证主义史学提倡的进化史观。尤其是它提倡把自然科学引入史学的观点促进了史学科学化的进程。实证主义史学在史学发展史上起了承上启下的作用,为马克思主义史学在中国的发展奠定了思想基础。  相似文献   

3.
在20世纪的百年中国,史学传统经历了跌宕起伏的命运转捩.20世纪初年,史学传统遭受激烈批判并趋于边缘化;30年代前后到60年代,史学传统得到相对中肯的评价并趋于理性回归;20世纪60年代后,史学传统的现代价值建构工作陆续展开并趋于自觉.史学传统的断裂只是表象,深层次的应该是史学传统的延续和重建.现今,我们要以唯物史观为原则,加强中外史学交流,推动中国史学传统民族性与世界化的发展.  相似文献   

4.
近10余年,我国体育史经历了从危机迷惘到理性反思的转折,新一轮的体育史研究已经初见成效.上世纪五六十年代就开始了体育史研究的“第一波”;从体育史学研究的客观环境来看,市场经济大潮的冲击、社会转型所导致的政府机构调整合并、科研人员流失转向、新老研究人员接替不上等状况到2006年前后有一定的好转;关于我国体育史学发展现状与趋势的讨论十分活跃;在当代体育史学领域里,计量史学的运用日渐增多,优势明显,历史计量化是20世纪历史学领域出现的最显著变化之一.我国的当代体育史研究既是对传统体育史学的批判、继承和发展,同时也反映了体育史学者们对当代中国体育史艰难转型的历史思考.  相似文献   

5.
20世纪中国史学思潮的发展分为四个时期:从1990年到辛亥革命是第一个时期,以染启超为代表的早期“新史学”思潮在这一时期影响很大,它为中国史学由传统向现代化转变奠定了基础;从辛亥革命到1937年抗日战争全面爆发,是第二个时期,史学思潮呈现多样化景象,史学近代化基本完成;从1937年到1949年是第三个时期,各种史学思潮都经受了战争的洗礼和考验。1949年后是第四个时期,以唯物史观为指导的马克思主义史学占主导地位。  相似文献   

6.
新文化运动时期,体育史学获得了新的地位和价值。十年动乱,体育史研究搁浅。改革开放的15年,中国体育史学获得了大的发展:建立了文史工作委员会,召开了体育文史工作会议,成立了《体育文史》杂志社,收集了古今中外大量体育史料,出版了许多有价值的体育史书,目前正着手建立信息网络系统,体育史研究已形成规模。体育史学首先应为现实服务,提出与体育发展战略有关联的见解和建议;体育史学研究应注意发掘与开发,编写各种体育史读物,并对东方传统体育加以研究。可以说,世界体育的发展状况决定了当代体育史学的发展方向。  相似文献   

7.
运用文献法、逻辑分析法等研究方法,对乡土社会变迁中的民族传统体育进行分析.认为:民族传统体育诞生并发展于中国传统乡土社会中.随着中国乡土社会变迁,民族传统体育由“群体”走向“个体”、由“封闭”走向“开放”、由“礼俗”走向“世俗”.在新的时代背景下,我们需要继承民族传统体育中传统礼俗文化精神,遴选出既有显著“个性化”又具有特色的民族传统体育项目予以推广,并借鉴其它民族或西方国家传统体育发展的成功经验,以促进我国民族传统体育发展.  相似文献   

8.
摘要:教育的根本目的是培养德智体全面协调健康发展的高素质人才。然而,当代我国教育出现了学校教育制度的应试化、教育体制的权利化、社会教育的商业化,以及家庭教育的以自我为中心化、过度溺爱化等现象,说明我国现阶段的教育出现了问题。为了提高我国的教育实效,以“文武兼修”教育思想为研究对象,运用文献资料法、访谈法、案例法等研究方法,对“文武兼修”教育思想的起源、传承及现实意义进行了史学梳理,阐述了“文武兼修”教育思想的时代特征,论证了“重文轻武”或“重武轻文”思想的危害,阐释了“文武兼修”对当代教育实践有着重要的指导作用。研究表明:“文武兼修”的教育思想始终贯穿于中国各历史朝代,提倡“文武兼修”目的在于加强文化科学知识学习的同时还需进行体育锻炼,以强身健体和砥砺精神,两者相互促进。“文武兼修”的教育思想对现代社会培养身心健康的杰出人才有重要的教育价值和意义。中国教育需要加强“文武兼修”的教育实践,只有智育和体育的共同发展,才能顺利实现体育强国目标和健康中国战略,根本改变因片面教育而产生的不良后果。  相似文献   

9.
中国武术发展的当代抉择:“求同”乎?“求异”乎?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在全球化的文化交流促进着世界文化的大发展的同时,各民族对本民族文化的重新审视和思考也得以加强。本研究以中国武术发展作为研究对象,在对近代以来中国武术的发展进行了深入分析后发现:中国武术的近代发展实质上是“在西方体育‘立场’主宰下的中国武术革新”,是对西方体育模式的“嫁接”。西方体育的范式、西方体育新思想、新方法成为了中国武术“革新”的正当性的依据,随着时间的推移,中国武术本身的文化主体性渐趋淡化,这对于中国武术持久发展并无益处。笔者从中西体育文化“同”与“异”的视角,提出了是选择“求同”,还是选择“求异”的学术思考。最后指出:中国武术的当代发展,还是应该更多地关注中国武术自身的价值,更多关注中国武术发展的主体性,在肯定中西体育文化“异中之异”的基础上,寻求一条“异中求异”的发展新路径,以此实现发展的目标。  相似文献   

10.
新世纪的体育将发生两个重要的转变,从群体的政治需要转向人类的根本需要;从社会的强制性需要转向个体幸福生活的主动需要,以人为本,健康第一。全面推进素质教育,是21世纪中国教育改革的方向。在实施《面向21世纪教育振兴行动计划》的进程中,体育是实施素质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我校体育教师应根据新时代对体育教学的要求,深化体育教学改革,从质的方面提高我校高职体育教育水平,确保我校体育教学改革任务的完成。  相似文献   

11.
残障人是人类社会的一个弱势群体。残障人体育已有一百多年的历史。残障人体育在历史发展进程中不同种类的残障人体育都有着不同的发展阶段。这是因为残障人种类有几种,社会对不同种类的残障人认识状况不同所造成的。因此,通过了解不同种类的残障人体育历史演变,考察不同种类的残障人体育启蒙与发展,展望二十一世纪残障人体育,创造残障人与一般人一样能够随意参加体育活动的社会环境,提高其社会及人们对残障人的认识,让社会变得更加美丽、和谐。  相似文献   

12.
21世纪我国体育目标取向的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21世纪我国体育目标取向历史思想根源的分析,得出了必须承认体育目标取向的两重性,并充分注意到两重价值之间的密切联系,使二者有机的结合,才能建立一种全面的体育目标取向.  相似文献   

13.
采用文献资料法、专家咨询法、调查访谈法、定性分析法,研究了当代中国大学体育实践的发展动向和基本理论研究的现状,认为当代中国大学体育实践表现出如下四个新的主要动向:1)"健康第一"、"终身体育"思想统领下的大学体育课程呈现"多目标、多思想、多内容、多形式、多变化"的特征;2)大学竞技体育在新的起点上重新担负起了为国家培养体育优秀人才的任务;3)体育学科被纳入大学学科建设轨道,成为中国体育学科建设的一支重要力量;4)大学社区体育成为推行全民健身计划进程中的重要阵地。同时认为,当代大学体育实践已经整体超越传统大学体育理论视阈,其基本理论问题研究的视角从"狭义"到"广义"转移初现端倪,急需进一步研究,以适应实践发展的需要。  相似文献   

14.
"竞技体育强国"论析   总被引:25,自引:1,他引:24  
世界级赛事比赛成绩,首先是奥运会金奖牌榜排名,是对国家(地区)竞技体育水平发展状态总体评价的首选指标;在大多数国家或地区,不同类别运动项目竞技水平发展不平衡是正常的现象;奥运会赛场上不同项目的竞技结果对国家(地区)竞技体育水平发展的总体评价具有同等的贡献。在21世纪3届奥运会上,我国竞技运动总体水平均进入第一集团,毫无疑义是国际体坛重要的竞技体育强国。面对不同竞技项目的不同赛绩,中国竞技体育界应认真进行结构分析,清醒地认识我国不同竞技项目竞技水平在国际竞逐中的地位,以便科学制定不同竞技项目的发展策略,建设好有重点全面发展的竞技体育强国。  相似文献   

15.
广西壮族投绣球体育文化发展研究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采用文献资料、专家访谈、逻辑分析、社会调查和比较等方法,对广西壮族投绣球的文化历史进行系统研究,论述广西壮族投绣球文化各历史时期在社会文化中的融合和发展,论证新中国建立以来,三代杰出的国家领导集体实行的民族政策,促进广西壮族投绣球文化在更多领域上积极的发展,提出广西壮族投绣球文化的发展方向上顺应我国21世纪体育文化发展趋势,走国际体育民族化与民族体育国际化相结合之路.  相似文献   

16.
影响我国21世纪大众体育发展的主要因素及对策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大众体育开展的好坏是一个国家体育发展的重要标志。从影响我国新世纪大众体育发展的主要因素入手,对其进行了深入的探讨,并为促进我国新世纪大众体育的蓬勃开展提供对策。  相似文献   

17.
奥林匹克运动作为西方先进文化的产物,其“公平竞争精神”、“和平精神”、“人类理性精神”已深深植根于拥有5千年文明历史的东方大国的文化土壤之中;在传统文化的影响下,中国传统体育的“注重和谐,身心协调”、“积极入世,精忠报国”、“人伦纲常,等级森严”折射出具有本民族特色的体育伦理思想。对奥林匹克运动与中国传统体育伦理思想冲突和融合的分析,促进中国传统体育伦理和现代奥林匹克的融合,实现两者的优势互补,推动中国体育事业和现代奥林匹克的发展。  相似文献   

18.
摘要:奥林匹克运动与我国大众体育互相促进,关系密切。本研究运用文献资料法、文本分析法、专家访谈法、历史分析法,旨在通过探讨奥林匹克运动与我国大众体育双向驱动的基础和内涵,以期推动二者协调发展。结果表明:奥林匹克运动与我国大众体育的发展经历了初步接触、曲折历程、顺畅发展及初步互动、全面发展及深入互动四个阶段;二者相近的终极目的、相似的组织结构、相同的活动内容,使其有坚实的互动基础;二者思想层面双向驱动表现为奥林匹克思想体系促使我国大众体育的思想发展、我国大众体育的独特思想促进奥林匹克思想体系的完善。组织层面表现为奥林匹克组织体系为我国大众体育组织制度提供借鉴、我国大众体育的组织制度对奥林匹克组织体系的补充。活动层面表现为奥林匹克活动体系加速我国大众体育活动内容的现代化、我国大众体育的活动内容推动奥林匹克活动体系的全球化。二者双向驱动中要警示以下问题:准确把握奥林匹克运动注重教育、文化培养人的思想内核;借鉴奥林匹克的组织制度要注重先进性和实际国情相结合;并保护好、传承好、创新好我国民族传统体育项目。尝试性地为解决奥林匹克运动与我国大众体育双向驱动中的问题提供借鉴,推动二者协调发展,早日实现“体育强国”的梦想。  相似文献   

19.
"原生态"价值取向与高校体育的"善本再造"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高校是最高教育机构,也是文化发展的中心,引领文化是高校的重要功能.以"原生态"价值取向"再造"民族传统体育,是高校体育的责任,也是高校体育的优势,体现着高校引领文化的应有之义.由于民族"原生态"体育具有自然性、内生性、地方性、民间性、永恒性等基本特性,是我国高校体育"再造"的"善本"资源,当代高校体育的再造不宜模式化,迅速模式化之后带来的后果必然是文化多元的泯灭,文化生命力的消失."原生态"民族传统体育再造应重在文化精神的传承与创新,而创新至少应当循着两种发展思路与方向:一个是顺应时代发展的潮流,融入更多的现代科技与人文理念,反映体育运动和体育科学的复杂性;另一个则是以原生态的赤子之心,还原生态的赤子之体.如果将这两种思路与方向融为一体, "原生态"民族传统体育在高校的"善本再造",将促使我国高校体育呈现中西体育文化珠联璧合局面的出现.  相似文献   

20.
中国养生术与印度瑜伽健身术比较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中国道教所倡行的“养生术”是中国传统体育的主流,起源于印度流行于世界的瑜伽是东方最古老的健身术之一。具有浓厚东方人文色彩的东方传统体育或“修炼术”,在对人的教化,对人自身的超越及维系社会秩序等方面已影响数千年。在人类进入21世纪之际,科技发达的西方开始回眸神奇的东方健身术。对东方最古老最流行的两种健身术进行对比研究,能给世人许多有益的启迪。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