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28 毫秒
1.
1.补充一些演示实验,培养全面认识问题的能力 讲高二电解一课时,教材有电解氯化铜溶液的演示实验,为了让学生弄清电解原理,增加了用初中见过的霍夫曼电解器去电解硫酸钠溶液和氢氧化钠溶液,结果现象与电解水的相同。  相似文献   

2.
1.关于电解氯化铜溶液的PH变化问题,化学界有以下两种不同的观点:一是理论学派认为电解氯化铜溶液后,pH升高。二是实验派经过反复多次的实验测定,证明电解氯化铜溶液的PH如下图所示。试回答:(1)电解前氯化铜溶液的pH处于A点的原因用离子方程式表示;(2)理论派所持的观点的理论依据是;(3)实验派结论是,他们所述实验是通过来准确测定溶液的pH的。该观点的理由是(从化学原理角度加以简述)。2.(1)将铜棒与铝棒用导线连接后插入稀硫酸中组成原电池,铝棒作电池的极,铜棒作极,负极反应为;(2)若将上述电解质溶液换为浓硝酸,则铝棒作电池的极,铜棒…  相似文献   

3.
氯化铜溶液电解后 ,阳极逸出氯气、阴极析出金属铜 ,这些现象及产生的原因早为人们所掌握。但在长期的教学实践中 ,我们还发现阴阳两极区溶液的颜色、p H和浓度发生了变化。在教学中 ,学生也不断提出有关问题。为了从理论上解释这些现象 ,给学生较为明确的系统的实验知识 ,我们做了多次电解氯化铜溶液的实验 ,对实验现象进行了分析。一、实验1.实验仪器和药品( 1)低压电源 :12 V ,5 A( 2 ) U型管 :40 m L ,石墨电极( 3 ) p H81— A型酸度计( 4 )光电比色计 :5 81— G型( 5 )氯化铜晶体 :分析纯2 .实验装置图如附图所示。附图 电解 Cu C…  相似文献   

4.
一、问题的提出 当我们在以U型管作为电解池进行氯化铜溶液电解实验时,随着电解的进行,发现阴极附近亮绿色的氯化铜溶液逐渐变暗,且随着电解时间的增加,这段溶液可以变为近乎墨绿色,并与氯化铜溶液有明显的界面。与此同时还可观察到阴极碳棒上铜沉积速度很慢,量很少,电解时间的增加对铜的沉积并无多大影响。上述现象引起我们的思考,如何进行解释呢? 二、探讨和实验 我们从两个方面着手实验,试图进行解释。首先,是否可能是碳电极上的一些碳粒进入溶  相似文献   

5.
分析了电解不同浓度的氯化铜溶液的理论电极电位和析出的产物,设计实验方案,探究并验证了电解氯化铜溶液时阴极只析出红棕色单质铜的最佳条件.  相似文献   

6.
现行高中化学(选修)第三章第七节“电解演示实验”,由于使用U型管,阴、阳两极距离较大,实验时存在两点不足:①电解速度很慢,有时电解7~8min都不能观察到明显的现象;②现象不明显,学生对实验印象不深。如电解氯化铜溶液,经较长时间电解后,才能在阳极表面生成一些气泡,很少逸出。阴极上的铜只沉积在碳棒末端一小部分面积上。  相似文献   

7.
“电解”的概念,在不同版本的中专化学教材上,都是采用电解氯化铜溶液的演示实验引入的.实践证明:1.实验时间太长.使用四节干电池,电压为6V时约需8分钟;2.现象不明显.接通电源3分钟后,阳极碳棒上才出现较多气泡,8分钟后才可使管口上的淀粉碘化钾试纸稍有变色,阴极碳棒上只有底部覆盖少量铜,必须取出碳棒才能使学生看到实验现象.  相似文献   

8.
文章对现行教材中电解氯化铜溶液实验装置进行理性分析,并进行绿色化改进,取得理想的实验效果。  相似文献   

9.
现行人教社出版的《全日制普通高级中学教科书》(必修加选修)《化学》第三册中,规定电解饱和食盐水、电解氯化铜溶液的实验为教师演示实验,其电解饱和食盐水新增编为学生分组实验。教材中所示电解装置虽然能讲清电解原理,但电解装置存在诸多不足:实验操作费时繁琐,实验装置不稳固;实验效果差;污染环境等。  相似文献   

10.
改进了中学化学教材中电解饱和食盐水的实验装置,改进后的装置简单高效、易于收集和检验气体、过程无污染,并能有效提高实验的教学效果。这一改进装置还可运用于中学教材中其他电解实验(如电解水、电解氯化铜溶液等)。  相似文献   

11.
铝和氯化铜溶液反应理论上是一个简单的置换反应,而在实验过程中却出现了一系列的异常现象,并且氯化铜溶液的浓度不同实验的现象也不同。本文从理论和实验两个方面探究了实验中出现的红色物质、白色沉淀、气体的主要成分以及溶液颜色变化的原因,从中说明了铝与氯化铜反应实验异常现象出现的深层次原因。  相似文献   

12.
有人认为电解氯化铜溶液过程中pH值降低的主要因素是因为阳极生成的氯气跟水发生成应生成了盐酸和次氧酸。笔者认为这是值得商榷的,其原因如下: 一、实验 把6伏的直流电源,PHS—2型酸度计(分度值0.02pH)、两根碳棒用导线依次连结,电解  相似文献   

13.
电解氯化铜溶液后,如果不将电极取出,则阴极上析出的铜在一定时间后会自动消失。究其原因,既有铜与氯化铜溶液的直接反应,也有碳棒与铜形成的原电池反应。  相似文献   

14.
例1将甲、乙两铂片插入200 g 10%CuSO4溶液中进行电解,当阳极析出0.16 g气体时,求: (1)阴极析出多少克铜。剩余CuSO4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是多少。(2)需要多少电量。(3)若在12 V电压下需要多少电能。(4)在压强为1.01×105 Pa,温度为27℃时,0.16 g氧气的体积是多少升。  相似文献   

15.
唐安金 《中国考试》2000,(11):47-48
例1:如图1所示,若电解5分钟时,铜极上质量增加2.16克,A 中共收集到224ml 气体(标态),溶液体积为200ml(设电解前后无体积变化),则通电前CuSO_4溶液的物质的量浓度为_____。  相似文献   

16.
普通高中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生物(人教版)第五章第一节实验中安排了"比较过氧化氢在不同条件下的分解"实验,学生通过比较过氧化氢在不同条件下分解的快慢,了解过氧化氢酶的作用和意义.笔者依托教材中的实验设计重点,组织学生开展了"比较不同催化剂(FeCl3和过氧化氢酶)对过氧化氢分解的催化效率"的实验活动. 材料用具:新鲜的质量分数为20%猪肝研磨液、新配制的体积分数为3%的过氧化氢溶液、质量分数为3.5%的FeCl3溶液.  相似文献   

17.
做初中化学教材第48页的水电解实验时,为增加水的导电性,加入了NaOH溶液,并参照《中学实验室管理简明手册》第306页的建议浓度为5%~10%。进行水电解实验时,水电解速度快,电解产生气泡的现象明显。但作为演示实验,当观察产生的两种气体(O2和H2)的体积比时,远离讲台的同学观察不清楚或观察不到。为增强观察效果,在此溶液中加入了数滴酚酞试液,刚开始时溶液的红色很明显,但是,当两种气体有明显的体积比时,溶液红色很浅或完全消失。因此,选择既保证电解速度、又能使酚酞溶液的红色较稳定存在的NaOH溶液浓度很有必要。酚酞是一种酚类化合物,…  相似文献   

18.
1 经典电极反应理论 经典的电解理论认为,在电解体系中,电子只能在电极和导线中移动,而离子只能在溶液中迁移,只有在金属和溶液的界面间,离子和电子才能相互作用,发生电化学反应,溶液中不存在单独的电子个体,并且认为电解时离子必须迁移到双电层的紧密部分,然后被吸附在电极上,才能进行反应,例如以碳棒作电极电解氯化铜溶液时,两极发生的反应如下.  相似文献   

19.
现行初中化学九年义务标准实验教科书(上教版)上册第48页电解水的实验装置采用的是霍夫曼水电解器,该套仪器价格昂贵,且电解速度太慢,实验时间太长;影响教学进度,不便于推广使用.而人教版第44页采用的是简易水电解器,该套装置虽然所需仪器简单,但做实验时有许多不便之处:由于做实验时用的电解液是稀硫酸或氢氧化钠溶液,向试管中加入电解液时需戴胶皮手套,电解完毕把试管从溶液中取出时也要戴胶皮手套,因而操作很不方便,且由于试管上没有刻度,产生的氢气与氧气的体积比只能通过目测判断,实验不够准确.  相似文献   

20.
初中《化学》(第二册)彩色插图中,有一幅“铜树”照片,十分壮观。然而,你可曾想过,怎样制取“铜树”呢?不少同学在实际操作中,制作效果往往不够理想:要么是“铜树”的结构不疏松,要么是上层溶液不能变成无色。我在老师指导下,经过几次实验,摸索到操作简便易行、效果很不错的制“铜树”的“技术要领”,现介绍如下。一、实验用品大试管、烧杯、量筒、铁架台、铝丝、氯化铜固体、天平、水等。二、实验步骤在烧杯中配制质量分数为15%的氯化铜溶液,搅匀后倒入一支大试管中,并固定在铁架台上,随即向试管中插入一根螺旋状铝丝。三、实验现象铝丝插…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