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25 毫秒
1.
董良 《江西教育》2014,(8):16-17
有幸参加由特级教师徐斌主持的省级课题“数学无痕教育的实践研究”的探索与追求,参与课题的研讨和资料搜集工作,可谓一次难得的学习机遇,值得珍惜.在“数学无痕教育”课题的引领下,除了近距离地欣赏和领悟徐老师“追寻数学无痕教育”的教学主张之外,更让我在理论和实践层面对数学无痕教育的理解有了进一步的提升.课题的实施,使得“无痕”从德育领域延伸拓展至学科领域,让数学教育在理性、严谨之余,更赋予其诗意灵动和一份浓郁的人文气息.  相似文献   

2.
《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2014,(4):F0002-F0002
江苏省吴江实验小学在十多年的心育探索中,逐渐形成了“有心无痕,营造教育最美妙的境界”的教育理念,在融洽的群体心理氛围中让每个孩子沐浴在爱与希望的阳光中健康成长。  相似文献   

3.
董良 《江西教育》2014,(3):16-17
有幸参加由特级教师徐斌主持的省级课题“数学无痕教育的实践研究”的探索与追求,参与课题的研讨和资料搜集工作,可谓一次难得的学习机遇,值得珍惜。在“数学无痕教育”课题的引领下,除了近距离地欣赏和领悟徐老师“追寻数学无痕教育”的教学主张之外,更让我在理论和实践层面对数学无痕教育的理解有了进一步的提升。课题的实施,使得“无痕”从德育领域延伸拓展至学科领域,让数学教育在理性、严谨之余,更赋予其诗意灵动和一份浓郁的人文气息。  相似文献   

4.
自2010年第一届“徐斌与无痕教育”特色研讨会在福州成功举办以来,近+年间,无痕教育研究团队不断壮大:苏州大学基础教育研究院专门成立了无痕教育研究所,无痕教育全国实验学校联盟初步形成,无痕教育研究成果被评为江苏省教学成果一等奖。如何使无痕教育研究走向整体建构,如何让无痕教育与简约教学、结构化学习之间建立内在关联等问题驱动我们继续开展深入研究。为此,我们将于2019年暑假在福建省厦门市召开全国第五届“无痕教育”深度研修活动,为您带来一场思想与创意的教育盛宴。  相似文献   

5.
陈桂生 《中国德育》2009,(11):39-41
最近刚从张思明老师访谈记录中,知道“无痕德育”一说,又从《中国德育》杂志2009年第8期刊载的楼江红君的《让无痕德育走进课堂》一文中,知道一个“无痕德育”的案例。尽管不知“无痕教育”出自何典,单从不同地区出现同一教育趋向的提法,就感到异常兴奋。仿佛从风萧萧、雾茫茫中发现了一缕霞光。  相似文献   

6.
苏霍姆林斯基说:“把教育的意图隐蔽起来,是教育艺术十分重要的因素之一。”高境界的教育应该是无痕的,是渗透的,是润物细无声的。那么,什么是教育无痕?教育无痕旨在“淡化教育痕迹”,反对枯燥说教、呆板灌输、居高临下等教育方式,力求在自然的状态下,让教育潜移默化地走进学生的心灵。作为一名新课改教师,如何才能让自己的教育不留痕迹呢?  相似文献   

7.
郑梅蓉  洪榕波 《考试周刊》2012,(54):191-191
有位特级教师曾说:“当老师教育学生时,如果学生知道你在教育他,那么你的教育就失败了。”高中学生的独立意识很强,渴望平等。希望得到别人的尊重,不愿别人(包括父母和老师)对自己指手画脚。所以高中班主任教育学生时更要采用“润物细无声”的教育方式,这样的“无痕教育”往往比那些有声的教育效果更好.更能达到教育的目的。这就需要班主任有“三心”:敏锐的心、爱心、诚心。  相似文献   

8.
“教育无痕”旨在“淡化教育痕迹”,反对枯燥说教、呆板灌输、居高临下等教育方式,力求在自然的状态下,让教育潜移默化地走进学生的心灵。“教育无痕”是教育的一种至高境界,已被越来越多的教育工作者所认同和推崇。  相似文献   

9.
有幸追随著名特级教师徐斌,一起参与《数学无痕教育的实践研究》课题的实践.在我看来,“无痕教育”体现着对学生学习的尊重与关怀,“无痕教育”预示着教学方法的圆融与通达,“无痕教育”代表着数学教育的追求与真谛. “无痕教育”,这是徐斌老师的教学主张,亦是他的教学思想与风格.翻阅古今中外一些大家的著作,许多文章或片言只语中都闪烁着无痕思想的光芒. 一、行不言之教的老子 老子是我国古代伟大的思想家,《老子·德道经》一书内容极其丰富而深刻,涵盖众多领域,是中华民族乃至世界的文化瑰宝.  相似文献   

10.
思想品德课的教学过程追求“无痕德育”,让学生在一定情景感染下,在活动的体验中,在与同伴的交流中。在生活实践中进行“无痕”的德育教育。“无痕教育”有三个显著特牲:它强调教学顺应性.即顺应学生的心理生理特征、兴趣爱好,顺应学生的认知规律等;强调和谐性.即没有一丝一毫的强迫.而是疏导.让学生主动融入,自主地体验和感受;强调潜移默化、水到渠成的效果.真正实现学生自觉的道德内化和行为转化.  相似文献   

11.
2007年5月,在武汉市中南财经大学礼堂里,我有幸聆听了特级教师支玉恒老师《母爱如斯》一课。那节课让我深切地感受到,只有从“心”开始的教育才能真正深入内心,育人于无痕之中。  相似文献   

12.
一、采用灵活教学方法——经历中学 “教育的艺术是使学生喜欢你所教的东西”。法国著名学者卢梭的这一观点要求教师在教学中要很好地研究一下教学艺术,让学生在整个学习过程中,学而不厌、乐而不散,始终保持旺盛的学习热情,使之通过学习全面提高素质。一堂好的美术课,要多种方法交替运用,使学生动之于“情”,促之于“思”,导之于“行”。  相似文献   

13.
在多元文化充斥下的当今社会,高校思政工作显得尤为重要。本文将“教育无痕”的大爱思想观迁移到当代大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中,提出了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中的“无痕教育观”,阐述了“无痕教育观”的内涵和重要作用,并进一步阐述了在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中实践“无痕教育观”的途径和方法,为新形势下德育工作的有效开展提供了新的思路。  相似文献   

14.
在多元文化充斥下的当今社会,高校思政工作显得尤为重要。本文将“教育无痕”的大爱思想观迁移到当代大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中,提出了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中的“无痕教育观”,阐述了“无痕教育观”的内涵和重要作用,并进一步阐述了在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中实践“无痕教育观”的途径和方法,为新形势下德育工作的有效开展提供了新的思路。  相似文献   

15.
本文力图分析如何在教学改革的新形势下,更有效地在课堂教学中进行无痕化的德育渗透。文章从“无痕教育”的含义、理论依据及教学实践过程中,切实探讨了思想政治课中贯穿“无痕”理念的重要性。  相似文献   

16.
郁安兰 《师道》2014,(6):27-28
在小学英语教学中要善于巧用注意规律。注意就像一扇门,打开门,让外界的事物“涌”入学生心中,学生就会发现事之趣,洞悉物之美。并产生探究的欲望。教师的课堂任务,就是巧妙地打开这扇门,让教育“无形”.让教学“无痕”,保证学生疲倦时能得到歇息,轻松处受到教益。毕竟,好的课堂教学不是教师按部就班地灌输知识。首先,要有效运用无意注意。  相似文献   

17.
教育孩子是家庭、学校、社会共同的责任,学校的教育是其中的一环.要让学生真正认识自己的错误,那么就一定要给他的机会.“尊重”是打开学生心灵的钥匙.尊重教育会使教育者成为学生的良师益友,会让学生敞开心靡,愿意接受帮助和教育.同时也是对教育者思想的净化与提高.对学生的进步常常鼓励让他认识自身的价值.教育需要真诚,惟有真诚,才能走进学生的心灵,才会有成功的教育.改变须从“心”开始.改变必须用“心”为之.  相似文献   

18.
高翠任 《学周刊C版》2014,(5):107-107
理想的教育状态是通过“怎样教”达到让学生在积极主动和潜移默化中学习.通过“教什么”让学生获得知识.通过“为什么教”使教师更加清楚教学的真正意义是帮助学生形成能力.在淡墨无痕和春风化雨中发展恩想、培养精神.实现“育人为本”的教育目标。本文就“怎样教、教什么、为什么教”三者在教育教学过程中的作用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19.
司马相如非常强调赋的审美创作构思“得之于内,不可得而传”的“自得”性.所谓“得之于内”,从司马相如有关辞赋创作的论述并结合其创作实践来审视,即在他看来,辞赋创作既要深思熟虑,又要自然兴发,乘兴随兴,自得自在;要自得于心,即自己要有心得体会,要有独到的感悟,要自娱自乐,自言自道,即所谓“夫子自道”,自得其乐.同时,“得之于内”说也揭示出了巴蜀文人多任性自由,任情而作的心态特点.  相似文献   

20.
有幸追随著名特级教师徐斌,一起参与《数学无痕教育的实践研究》课题的实践。在我看来,“无痕教育”体现着对学生学习的尊重与关怀,“无痕教育”预示着教学方法的圆融与通达,“无痕教育”代表着数学教育的追求与真谛。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