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00 毫秒
1.
现代汉语中的称谓语和称呼语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称谓语和称呼语应该重新界定,两者存在着一种交叉关系。称谓语可以分为亲属称谓语和社会称谓语两大类,两者既存在着共性,也存在着差异。称呼语可以分为亲属称呼语、社会称呼语及姓名称呼语三大类。称谓语同称呼语的差异体现在:(1)称谓语是一种相对处于贮存状态的静态的词汇现象,具有一定的系统性、稳定性;而称呼语则是一种处于使用状态的动态的词汇现象,具有一定的非系统性、灵活性。(2)称谓语在一定的区域内具有社会性、全民性,全体成员都会按照社会的约定自觉使用;而称呼语则更多地带上了使用者的个人色彩,往往具有特殊性、个性化。(3)称谓语在本质上具有书面语性,而称呼语在本质上具有口语性。称谓语和称呼语均具有鲜明的民族性和区域性。  相似文献   

2.
古代白话小说自唐代形成、宋代完善到明代繁荣,逐渐形成其独特的语言风格。作为明代世情小说集大成者,《金瓶梅》的语言口语化、俚俗化。本文通过检索北大语料库,分析《金瓶梅》中常出现的亲属称谓语,根据使用对象将其分为用亲属称谓语称呼"亲属"和"非亲属"两类。用不相当的亲属称谓语称呼亲属时,存在使用更尊敬的亲属称谓语的趋向;用亲属称谓语称呼非亲属时,突出表现为主仆称谓父子化。《金瓶梅》亲属称谓语具有情感化、交际化的特点,同时亲属称谓语的使用极度泛化,这反映了明代宗法制的社会影响及明代家庭的夫妻、主仆关系。  相似文献   

3.
正一、亲属称谓语的泛化及文化内涵1.亲属称谓语的泛化亲属称谓语的泛化,是指用亲属称谓语称呼没有亲属关系的人的现象。也有学者把它叫做"拟亲属称谓语"。这种称呼方式常常在非正式场合使用,交际双方多为偶尔相逢的陌生人,运用亲属称谓语只是向对方表  相似文献   

4.
通过对称谓语与称呼语内涵的阐释,分析了现代汉语中夫妻称谓语、称呼语的关系,进而探讨了现代汉语中的夫妻称谓语、称呼语与古代汉语及现代英语中夫妻称谓语和称呼语的差异。  相似文献   

5.
称呼语具有多种功能,其选用更受到语境和文化的制约。因此,对称呼语的研究不仅具有重要的社会学和交际学意义,而且便于分析社会对语言变异的影响,充实社会语言学研究。基于这一认识,通过分析"称呼语"、"称谓语"界定三种意见,并综述了现代汉语称呼语及其缺环问题的研究现状。  相似文献   

6.
以社会语言学理论为基础,可以明确区分称谓语与称呼语。称谓语可分为亲属称谓语和社会称谓语两类,各自都存在着缺位现象和不同成因。通过认知与文化相关知识可对现代汉语称谓语缺位做出分析、研究和归类。  相似文献   

7.
称谓语是人际关系中特定身份、职业等的称呼语。陌生人称谓语是人际交往的序幕,是社会称谓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于社会关系和言语交际有着重要的影响。我们通过问卷和访谈的方式对江苏徐州市区的陌生人称谓使用情况进行调查,重点考察"大姐"一词的被称呼对象和使用情况,发现陌生人称谓语与言语交际的互动关系,以期对陌生人称谓语困境提出建设性意见,促进语言价值的重建。  相似文献   

8.
亲属称谓是有血缘亲属关系的人互相之间称谓的用语。社会交际用语中存在着一种现象,即用亲属称谓语称呼不具有亲属关系的人。这种称呼方式叫做亲属称谓语的外化用法,而这种称呼现象也存在于缅甸语中。试图从缅甸语亲属称谓语外化用法的特点、原因等问题做初步探讨。  相似文献   

9.
现代汉语称呼语是个相对模糊的概念,模糊的根源在于与称谓语的部分重叠,即有一部分词语既是称呼语又是称谓语,因此,对称呼语进行严谨的界定显得很有必要。称呼语是十分灵活的语言学概念,在其自身的发展中由于受到语用的影响常常发生变化,并表现出一定的规律。本文将从称呼语的界定、称呼语的语用变化这两个部分来对现代汉语称呼语进行详细的研究。  相似文献   

10.
甘国芳 《学语文》2014,(1):74-75
一、亲属称谓语的泛化及文化内涵1.亲属称谓语的泛化亲属称谓语的泛化,是指用亲属称谓语称呼没有亲属关系的人的现象。也有学者把它叫做“拟亲属称谓语”。这种称呼方式常常在非正式场合使用,交际双方多为偶尔相逢的陌生人,运用亲属称谓语只是向对方表示敬意。从日常生活中的一些例子看,我们一起探讨亲属称谓语泛化的特点。  相似文献   

11.
在日常生活中以及各种社交场合,我们要与人相处、与人交流等,首先我们就要称呼对方。称呼用语或叫称谓语是称呼者对被称呼者的身份、地位、角色以及彼此亲疏关系的认定,它起着保持和加强各种人际关系的作用。根据称呼者与被称呼者的关系以及称呼语的内容和特点,称谓语通常可分为以下几种:  相似文献   

12.
现代社会中人们在交际中总以某种言语形式称呼对方。语言是民族文化的一个组成部分。不同民族有着不同的文化、历史、风俗习惯和风土人情等,各民族的文化和社会风俗又都在该民族的语言中表现出来。不同的民族有其不同的称谓系统。而称谓语是社交中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各种不同的称谓语往往反映出交际双方的角色身份、社会地位、亲疏关系、价值观念和传递着含蓄而丰富的情感信息。在跨文化交际的过程中,若不了解对方称谓语的使用习惯就会造成语用失误,这样就给双方的交流带来极大的不便。通过对称谓语的定义、分类、功能等三个方面阐述中西方称谓语的异同和根源,在跨文化交际活动中所产生的一些称谓问题。从社会语言学和文化语言学的新视角来深化人们对称呼语这一语言现象的认识,从而增进彼此之间的了解,提高人与人之间的交流水平,建立良好的人际关系。  相似文献   

13.
林凤 《考试周刊》2007,(46):60-61
称呼语是人们在言语交际中用来打招呼的表示彼此关系的词语。不同时代、不同场合指称同一对象的称呼语不同。近年来,社交场合中表示面称的称呼语发生了明显的变化,曾经一度占主导地位的"同志"、"师傅"逐渐被"小姐"、"先生"等取而代之,并在全社会流行开来。这不仅仅涉及语言学问题,也涉及到社会文化等因素。本文试对"小姐"称呼语作些粗浅的探讨。  相似文献   

14.
称谓语是指说话人在语言交际中用于称呼受话人而使用的人称指示语.称谓语非常具有民族特色,不同民族的、不同文化背景的称谓语数量和指称也不尽相同.称谓语主要可以分成亲属称谓和社会称谓两大类;汉语中各种称谓名目繁多,而英语称谓则数量较少.中英称谓语的巨大差异是中英文化在语言层面上对社会等级权势、宗法观念、血缘亲缘关系及个体社会地位的投影与折射.本文试图通过对中英称谓语的比较对中西社会等级制度、宗法观念、性别差异、血缘姻缘的渗透及其价值取向作一些粗浅的探讨与研究.  相似文献   

15.
在汉英翻译中,通常按照人们所从事的职业和担任的职务称呼语用对象,且关注其称谓语的指示功能与角色定位。不但要遵守约定俗成的习俗、礼仪,还要遵从应用型翻译"约定信息展示""即成事实诱发""目的语目标隐匿"的交际手段与功能,从而把汉英职业和职称称谓语的翻译活动,从单纯介绍型交际互动转变为一种文化视域转换过程,并顺利完成目的语功能导向的跨文化活动。  相似文献   

16.
称谓语是人类社会中体现特定的人在特定的人际关系中的特定身份角色的称呼.这种称呼总是反映着一定社会文化或特定语言环境中人与人之间的关系.本文从社会语言学的角度,对英语和汉语称谓语中的姓名称谓、亲属称谓及社会称谓进行了对比分析,进而揭示出其中隐含的性别歧视现象.  相似文献   

17.
亲属称谓语是一种特殊的语言符号,反映着一个民族的社会生活、民族心理、文化传统等特点。随着社会的发展,亲属称谓语也发生相应的变化。现在汉语亲属称谓语同时向两个不同的方向发展:一方面系统内部称谓语逐渐减少,关系日趋简化;另一方面某些亲属称谓语向系统外部扩张,泛化为社会称谓语。  相似文献   

18.
马宏基、常庆丰合著的《称谓语》(为王立廷主编的《现代文化语汇丛书》之一种,新华出版社出版)一书,是一部从语言学角度研究现代汉语称谓语的佳作。 称谓语历史悠久,伴随着语言的产生而出现,是词汇系统中极为特殊和重要的一类。称谓语的作用,首先就是用一定的语言形式把各种各样的人际关系确定下来,表现出来。其次,几乎全部的交际行为都要使用称谓语,正确地使用称谓语往往是交际成功的关键。称谓语如此重要,理应引起人们的重视和研究。称谓语特别是亲属称谓语的研究在国外长期受到人们的青睐,文化人类学家和语言学家将其当作“活化石”加以研究,取得了许多令人瞩目的成果。在我国称谓语的研究相对滞后,虽然在古代人们就开始了称谓语的研究,像汉代的《尔雅》中的《释亲》就系统地介绍了亲属称谓语的意义和用法,但是这种研究始终没有在我国的传统语言学取得应有的地位。到了现代,语言学逐渐为人们所重视,但也是重语法研究轻词汇研究,作为词汇系统一部分的称谓语更少有人涉猎。进入八十年代,社会语言学和文化语言学在我国蓬勃兴起,人们逐渐意识到研究称谓语的重要性,写出了一批有较高学术水平的论文,很多人也在自己的专著中用专门章节进行讨论,成绩值得肯定。但是,这些研究比较随意,不够全面,不够系统,  相似文献   

19.
英汉称谓语的比较与翻译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称呼是言语交往过程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人们之间相互关系的语言表述,是一种重要的社交礼仪。但是由于中英文化的差异,英汉称呼语存在一定的差异。该文详细介绍了现代汉语的称谓体系和英语国家的称谓习俗,总结了英汉称谓语的相同点与不同点,并就英汉称呼语的翻译进行了比较和归纳。  相似文献   

20.
令留学生头疼的称呼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称呼和称谓是两个不同的概念。称呼就是当面招呼用的表示彼此关系名称的词语 ;称谓语则是对他人介绍 ,表示身份的词语。人类社会是一定的人类文化发展阶段的组织形态 ,称谓总是特定文化的产物 ,是人际关系的文化符号。称呼语就是这种特定文化的反映。称呼语中包含的文化意蕴 ,不仅体现在家庭成员之间 ,也反映在这个家庭的社会关系中 ,而且还体现在各种行业之间。研究称呼语所包含的丰富的语义内容 ,可以了解称谓传承文化的功能 ,帮助留学生透视一定社会的文化制度、文化风貌和文化心态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