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43 毫秒
1.
<正>一、盐类水解原理1.定义:在溶液中,盐电离出来的阴离子或阳离子与水所电离出来的H+或OH-结合生成弱电解质,这种作用叫做盐类的水解。2.盐类水解的实质:使水的电离平衡发生移动。3.盐类水解的结果:盐的溶液呈现出不同程度的酸碱性。4.盐类水解的条件:(1)盐必须能溶于水中;(2)生成盐的酸或碱是弱酸或弱碱(有弱  相似文献   

2.
梁宏  杨晓 《化学教学》2003,(12):30-32
1 教材分析1.1 “质量守恒定律”在教材中的地位和作用(略 )1.2 教学的目的要求知识与技能方面 :(1)通过对化学反应前后反应物与生成物质量的测定 ,使学生理解“质量守恒定律”以及化学反应中质量守恒的原因 ;(2 )通过对实验的设计、操作 ,使学生进一步熟练药品的取用、物质的称量 (托盘天平的使用 )等实验基本操作 ,训练学生独立完成实验的能力。过程和方法方面 :(1)通过学生参与“发现问题———提出假设———设计方案———验证假设———总结规律———探究原因”的教学过程 ,体验“假设”这种科学研究方法在化学学习中的应用 ;(2 )…  相似文献   

3.
引导学生突破重点难点,是搞好化学教学提高教学质量的重要环节。在教学过程中,适时地对一些重点难点知识“打歼灭战”,即用专题的形式攻克知识难点,总结做题规律,不仅能使学生克服做题的盲目性,增强主动性,提高自信心,而且能教给学生学习的方法,养成善于分析、善于总结的好习惯,收到事半功倍之效。 一、在学习盐类水解时,有相当一部分同学对什么时候考虑水解胸中无底,所以我就采用专题形式和同学们分析出需要考虑水解的六种情况。 习题1.下列溶液pH<7的是:(AB) A.CuSO_4溶液 B.盐酸溶液 C.NaOH溶液 D.NaCl溶液 总结一:判断盐溶液酸碱性时需考虑盐的水解。 习题2.为什么铵态氮肥和草木灰混和施用会  相似文献   

4.
以化学深度学习要素及关键问题为主线,设计并实施"Na2CO3的水解及实验探究"主题学习活动;基于深度学习深化学生对盐类水解的本质认识,建构溶液中多平衡体系分析框架,多角度、动态地辩证认识影响盐类水解的因素,使学生形成水溶液体系的系统性认识,促进证据推理、变化平衡等化学学科核心素养发展.  相似文献   

5.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使学生理解光的全反射现象;掌握临界角的概念和发生全反射的条件;了解全反射现象的应用;通过实验,培养学生的鉴别能力、观察能力、分析推理能力及创新思维能力。2.过程与方法通过演示实验,学习探究科学的方法——比较法;通过实验设计和动手实验,经历探究科学的过程,体验成功的喜悦。3.态度与情感通过互动实验,培养学生探究科学知识的兴趣和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通过全反射现象的应  相似文献   

6.
教学背景及教学目标1.态度与价值观:让学生认识到物理知识与日常生活的密切联系。2.知识与技能:通过探究让学生知道水沸腾前的温度分布。3.过程、能力与方法:(1)培养学生观察记录、分析归纳的能力。(2)培养学生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和团队合作精神。  相似文献   

7.
提出引导学生化解化学原理学习难度的方式,包括引导学生体验知识的形成过程;引导学生自主实验探究;引导学生对新知识的迁移应用.分析了《化学反应原理》中"盐类水解"的教学中采取讲练结合的方法;《化学1(必修)》"氧化还原"的教学中采取了实验探究的方法.  相似文献   

8.
<正>一、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目标(1)能说出氯气的主要物理性质;列举氯气与水、碱的反应及生活生产应用。(2)通过自主、交流、合作、探究学习,逐步提高观察能力、记录能力、分析小结和归纳能力。(3)通过学习掌握遇到此类事件的解决方法。2.过程与方法目标(1)学会预测反应的产物,通过设计实验、实验和观察,解释和结论,体验研究物质性质的方法。(2)通过观察实验现象、全面准确记录、整理分析、得  相似文献   

9.
盐类的水解是《电解质胶体》一章的重点,也是学生学习的难点,对于这一部分内容应搞清以下几个方面的问题:一、盐类水解的实质及其影响因素盐类的水解是在水溶液中盐的离子跟水所电离出来的 H~ 或 OH~-生成弱电解质的反应。由此可知:1.盐的水解实质是破坏了水的电离平衡,且促进水的电离平衡正向移动。2.盐的水解是中和反应的逆反应,是吸热过程且极其微弱。3.盐中必须有“弱”才水解,越弱越易水解,溶液酸性还是碱性由组成盐的对应的酸、碱相对强弱而定。例如 NH_4Cl 溶液显酸性、CH_3COONa 溶液显碱性、而  相似文献   

10.
教学目标:1.知识与能力:(1)通过让学生实验,经历猜测、收集与分析实验结果、检验等过程,初步体验必然事件、不可能事件及不确定事件。(2)倡导“研究性学习”方式,使学生自己在教师指导下自主地发现问题、探究问题、获得结论。2.教学思考:对于现实生活的问题,让学生从数学角度、从科学角度给予解释。3.解决问题:立足现实情境,充分利用学生的生活实际得出必然事件和不可能事件的概念。4.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在合作与交流过程中,体验小组合作有利于探究数学知识。(2)养成学生严谨的、科学的思考问题和认识事物的态度。教学重点:初步体验有些事…  相似文献   

11.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方面:通过多种形式,使学生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2.过程与方法方面:通过教给质疑、合作的方法,培养学生学习能力、合作意识和探究精神。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方面:紧密联系学生生活实际,激  相似文献   

12.
"同位角、内错角、同旁内角"是人教版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七年级下册中的一节内容,学生们对这三类角易混淆.在帮助学生学习这三类角时着重讲解了其重点、难点(在复杂的图形中正确辨别),又把教学目标定为以下几点: 1.认识同位角、内错角、同旁内角,能在各类复杂的图形中准确地找出这三类角; 2.通过观察、交流等活动使学生明确构成同位角、内错角和同旁内角的条件; 3.通过探索、交流和合作学习的过程培养学生自主学习、与他人合作的能力.  相似文献   

13.
一、教学目标(一)知识与技能1.进一步理解什么是科学探究。2.复习和巩固基本的实验技能。3.通过一些开放性“活动”,培养学生收集和处理信息的能力,表达、交流和合作的能力。(二)过程与方法1.通过实际的探究活动,体验科学探究的过程,掌握探究学习的学习方式。2.通过“活动”,学生独立自主地进行探究,对问题的可能答案作出假设与猜想,设计方案、进行实验并得出结论。(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2.激发学生对化学的好奇心和持续的兴趣,帮助学生了解化学对个人和社会的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4.
韩静 《中小学电教》2010,(11):135-135
<正>一、教学目标分析1.知识与技能。(1)熟练掌握利用全文搜索引擎查找信息的方法和技巧;(2)能够根据不同类型的信息选择不同的搜索策略,提高搜索信息的效率。2.过程与方法。在教师的引导下,学生通过合作学习的  相似文献   

15.
Teachingaims(教学目标):1.知识技能目标:听懂、会说、会用句型“CanIhaveome…(food)?”2.情感目标:培养学生敢于大胆发表自己的意见和于与人合作的精神。3.学习策略:培养学生积极与人合作、积极运用英语行表达和交流,共同完成学习任务的能力。Keypoints(教学重点):通过各种活  相似文献   

16.
《盐类的水解》第一课时简案陕西省乾县第一中学张俊祥张梦云[教学目标]1.知识:使学生理解盐类水解的实质,掌握水解的规律,学会书写盐类水解的离子方程式。2.能力:培养和发展学生的观察能力、思维能力、自学能力和实验能力。3.德育:培养学生辩证唯物主义观点...  相似文献   

17.
(本节内容选自语文出版社中等职业教育国家规划教材《数学》<基础版>第三册第十章.)一、设计理念从深化概念教学入手,通过椭圆标准方程的推导,实现师生之间、学生之间充分交流沟通,激励学生自主学习、自主探索.二、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①理解椭圆的定义;②理解椭圆标准方程的推导;③培养学生积极思维的品质和数形结合的能力.2.过程与方法以实物想像的直观教学,通过建立标准方程创设情境,培养合作探究能力.三、教学过程1.复习导入由学生口述,求曲线的方程的简要步骤,教师讲评.通过相关知识的回顾,为学习本节内容奠定基础.2.引入椭圆概念采用…  相似文献   

18.
一、盐类的水解 (1)盐类水解的实质:盐电离出来的一种或多种离子与水电离出来的 H 或OH-结合生成弱电解质,从而促进了水的电离. (2)盐类水解的规律:有弱才水解,无弱不水解;谁弱谁水解,谁强显谁性;越弱越水解,都弱双水解.例1 在纯碱溶液中滴入酚酞,溶液变红.若在该溶液中再滴入过量的氯化钡溶液,所观察到的现象是 (以离子方程式和简要文字  相似文献   

19.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1)在理解分数意义的基础上,使学生学会计算简单的有关分数的加减法。(2)在计算的过程中,通过直观图帮助学生理解算理,培养学生观察、比较、分析的能力。2.过程与方法通过自主探索、合作交流的方法,体验数学的思考  相似文献   

20.
教学内容:浙教版六年制小学数学第九册P31~32。教学目标:1.知识性目标。(1)结合生活实际,体会除法在生活中的运用。(2)学生通过学习与探索,初步理解算理,掌握计算方法。2.发展性目标。(1)在学习过程中,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习惯,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体会到生活中处处有数学的运用。(2)学生经历将除数是小数转化成整数的计算过程,渗透转化思想,培养学生的观察、判断能力及与他人合作交往的能力。教学目标:1.学生通过与老师同学的合作学习,能够正确进行计算。2.学生能够通过对学习材料的学习,自主进行分析、比较和总结。教学重点、难点、关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