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09 毫秒
1.
分层叙事作为《红楼梦》叙事艺术的重要构件,在晚清受到高度推崇,具体到近代狭邪小说创作中,还可细划为两种类型,即“发现手稿”型与人物的跨层叙述。以分层叙事为切入点,不仅便利我们更为深入、准确地体味《红楼梦》独特的叙事魅力,也有助于揭示《红楼梦》与近代狭邪小说之间的承继关系,还原历史的真实。  相似文献   

2.
"寄情于青楼"的主题模式,强调"真情"、"痴情"、"知己感"是近代前期狭邪小说对"情"的表现.以《花月痕》、《青楼梦》、《绘芳录》为例,分析"情"在近代前期狭邪小说中的表现形式,虽不涉淫亵,风度优雅,但终因用情对象乃青楼女子,世人对其颇有微词.  相似文献   

3.
近代狭邪小说上承古代“世情”、“人情”小说叙事传统,下启民初言情、社会小说创作,在中国近现代通俗小说发展史上有承传递进之功。自鲁迅先生首倡狭邪小说研究以来,关于小说分期问题的争论不断:三阶段论以鲁迅先生的“三变”说为蓝本,强调文本内容与现实社会的契合度,将狭邪小说分为溢美、近真、溢恶三个阶段;在文学研究多元展开的大背景下,两期说应运而生,在综合考量小说内容、艺术风格、作家身份、传播方式等文本内外因素的基础上,认为近代狭邪小说实为前、后两期。分期上的歧见,表面看来是研究者学术视野与研究取径的不同,实则缘自于文学批评方法的转向,究其根柢乃是对近代狭邪小说特质的认知差异。  相似文献   

4.
本文考论古近代小说三部(篇):宋代佚名小说《梅妃传》极大地丰富了李(隆基)杨(玉环)故事的内涵,对后人同题材的创作产生了重大影响;晚清俞达的狭邪小说《青楼梦》是模仿《红楼梦》创作中有代表性的一部,反映了封建末世下层知识分子颓废的精神状态;资产阶级民主革命的热诚鼓吹者陈天华的《狮子吼》则是二十世纪初年影响最大的政治小说。  相似文献   

5.
晚清小说处于中国小说从古代向现代转型的关键时期 ,小说类型不断涌现。这组笔谈的三篇文章 ,分别对晚清的狭邪小说、政治小说和写情小说做了研究。《晚清狭邪小说的独特内蕴》从社会与情爱两个角度 ,论述晚清狭邪小说的内蕴 ,认为前者表现为揭露社会弊端与暴露官场科场腐败 ,展现名妓名优的悲惨命运与肯定其人生追求 ,描绘近代都市生活现状与外来文明对传统道德的冲击 ;后者通过对名士名妓间生死相依的爱情、若即若离的交往和偏离正途的狎情描写 ,凸现人性的复杂。《晚清社会转型中的政治小说》一方面注重梳理政治小说在英国的产生、在日本的盛行以及于晚清社会转型中在中国得到倡导的历史过程 ,另一方面论述政治小说不仅体现在小说创作中 ,而且体现在作家批评家对中外作家和中外作品的政治解读 ,论述了晚清小说创作的泛政治化倾向和知识分子看问题的政治化的思维方式。《晚清写情小说的主题模式与叙事特征》侧重于在晚清特殊的社会、政治、文化背景中 ,研究写情小说的“借儿女言家国”、“借儿女言节义”、“借儿女言自由”三种最具代表性的主题模式 ,并论述了受域外小说的影响 ,晚清写情小说在叙事上表现出的不同于传统小说的近代“新变”。  相似文献   

6.
晚清小说处于中国小说从古代向现代转型的关键时期 ,小说类型不断涌现。这组笔谈的三篇文章 ,分别对晚清的狭邪小说、政治小说和写情小说做了研究。《晚清狭邪小说的独特内蕴》从社会与情爱两个角度 ,论述晚清狭邪小说的内蕴 ,认为前者表现为揭露社会弊端与暴露官场科场腐败 ,展现名妓名优的悲惨命运与肯定其人生追求 ,描绘近代都市生活现状与外来文明对传统道德的冲击 ;后者通过对名士名妓间生死相依的爱情、若即若离的交往和偏离正途的狎情描写 ,凸现人性的复杂。《晚清社会转型中的政治小说》一方面注重梳理政治小说在英国的产生、在日本的盛行以及于晚清社会转型中在中国得到倡导的历史过程 ,另一方面论述政治小说不仅体现在小说创作中 ,而且体现在作家批评家对中外作家和中外作品的政治解读 ,论述了晚清小说创作的泛政治化倾向和知识分子看问题的政治化的思维方式。《晚清写情小说的主题模式与叙事特征》侧重于在晚清特殊的社会、政治、文化背景中 ,研究写情小说的“借儿女言家国”、“借儿女言节义”、“借儿女言自由”三种最具代表性的主题模式 ,并论述了受域外小说的影响 ,晚清写情小说在叙事上表现出的不同于传统小说的近代“新变”。  相似文献   

7.
晚清社会转型中的政治小说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晚清小说处于中国小说从古代向现代转型的关键时期 ,小说类型不断涌现。这组笔谈的三篇文章 ,分别对晚清的狭邪小说、政治小说和写情小说做了研究。《晚清狭邪小说的独特内蕴》从社会与情爱两个角度 ,论述晚清狭邪小说的内蕴 ,认为前者表现为揭露社会弊端与暴露官场科场腐败 ,展现名妓名优的悲惨命运与肯定其人生追求 ,描绘近代都市生活现状与外来文明对传统道德的冲击 ;后者通过对名士名妓间生死相依的爱情、若即若离的交往和偏离正途的狎情描写 ,凸现人性的复杂。《晚清社会转型中的政治小说》一方面注重梳理政治小说在英国的产生、在日本的盛行以及于晚清社会转型中在中国得到倡导的历史过程 ,另一方面论述政治小说不仅体现在小说创作中 ,而且体现在作家批评家对中外作家和中外作品的政治解读 ,论述了晚清小说创作的泛政治化倾向和知识分子看问题的政治化的思维方式。《晚清写情小说的主题模式与叙事特征》侧重于在晚清特殊的社会、政治、文化背景中 ,研究写情小说的“借儿女言家国”、“借儿女言节义”、“借儿女言自由”三种最具代表性的主题模式 ,并论述了受域外小说的影响 ,晚清写情小说在叙事上表现出的不同于传统小说的近代“新变”。  相似文献   

8.
《九尾龟》是晚清"溢恶"型狭邪小说的代表作。小说将上海作为叙事场景,展现了十里洋场声色犬马的生活,通过与以往狭邪小说截然不同的叙事角度,彻底颠覆了传统文人心目中诗意化的青楼生活,并通过"功能性人物"章秋谷的所见所闻,揭露了上海等地烟花巷的黑暗及官场的腐败,反映了晚清文人对社会问题的反思及困惑。  相似文献   

9.
《海上花列传》不仅是第一部表现现代都市的小说,韩邦庆自谓的“穿插藏闪”的叙述笔法更让它备受称赞。这种笔法不仅是对小说传统叙事手法的突破,更与转型中的上海现代大都市背景结合起来,成为现代都市叙述艺术的发端。《海上花列传》中,韩邦庆认识到现代都市这一主体的存在,跳出狭邪小说传统的狭窄视角,这是现代都市叙述艺术得以诞生的主观性前提第二,“狭邪”本身为特殊时期十里洋场的最佳映照,韩邦庆以“狭邪”为视角写都市,又为《海上花列传》的都市叙述打下了坚实的客观基础。两者的相得益彰和随之诞生的新的叙述艺术,使《海上花列传》成为同时期最耀眼的文学作品。  相似文献   

10.
《花月痕》作为晚清早期狭邪小说的代表作之一连接古今,不仅上承古典才子佳人小说范式,更是开一代小说的新风气,隐含着一定的现代性。它表现了女性的主体意识,开启了颓废气息和浪漫叙事的先河。  相似文献   

11.
曹雪芹是北京人、北京作家。这个认识意义重大。北京的"帝都文化"是《红楼梦》一书的文化渊源。不了解18世纪中叶的"帝都文化"就无法真正读懂《红楼梦》。曹雪芹倘若没有回到北京这段生活经历,今日我们所读到的《红楼梦》,极可能就真的是一本《风月宝鉴》或是一本《情僧录》。在语言文字方面,曹雪芹熟练地运用了含有广大北方地区语言中方言土语的北京话,使《红楼梦》中的人物语言雅俗相融、生动鲜活、字字传神,从而使这部小说脍炙人口、雅俗共赏。所以说,《红楼梦》是一部京味十足的小说,而且是京味小说中的典范之作。红学中的一些问题争论不休,恐怕是与不熟悉或没有考虑帝都文化背景有关。"帝都文化"问题,应该予以高度重视。  相似文献   

12.
在中国文学史上,《红楼梦》作为古典文学的终点,《狂人日记》作为现代文学的开端,两者之间具有重要的文化承继关系。首先,《红楼梦》伤时骂世,《狂人日记》感时忧国,传承了中国文化的士人精神。其次,《红楼梦》第一次把"情"提高到形而上学的水平,以"女儿"作为理想世界的中心,对传统文化发起天翻地覆的革命;《狂人日记》则弃绝传统文化,渴望以"新文化"战胜"旧文化",把"孩子"看作"新文化"的希望。最后,《红楼梦》与《狂人日记》的主人公徘徊在传统文化和现代文化之间,前者进行精神探索,后者开始勇猛呐喊,孤独与分裂是他们的共同特征。  相似文献   

13.
曹雪芹的《红楼梦》使中国古代小说的发展达到了颠峰。小说在付梓出版后不久,就出现了名为《后红楼梦》的续书,紧接着,文人、小说家纷纷仿效,续书作品不断涌现,在乾、嘉时期达到高潮,并且终清之世而不绝。到了民国以及近代,这股续书之风依旧炽热,而且出来了很多续书研究的专著。文章试对19世纪《红楼梦》续书研究的态势作综合分析,试图通过这些研究理论找出众多《红楼梦》续书之间的共性以及续书背后所隐藏的个性特点。  相似文献   

14.
《红楼梦》所反映的清初道教的世俗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清初道教活动有普遍世俗化的倾向 ,这在《红楼梦》中有深刻的反映 ,主要表现为道教信仰和道教法事活动已呈现明显职业化、商业化倾象  相似文献   

15.
语义翻译和交际翻译法是彼得·纽马克对翻译理论所作出的突出的贡献,对指导翻译实践和翻译评析具有重要意义。两种翻译方法存在异同,对比《红楼梦》中“元眷省亲”一段杨宪益夫妇和大卫·霍克斯的两种译文,杨译大致体现语义翻译而霍译则基本遵循交际翻译。  相似文献   

16.
《红楼评梦》是清代诸联一部重要的红学著作,这部著作集中体现了诸联的红学思想。此书不仅对曹雪芹的才学和《红楼梦》的成就评价颇高,而且对《红楼梦》的思想意义、悲剧价值、人物塑造、情节结构、艺术方法等都有较为深刻的论述,同时还探讨了《红楼梦》对前代作品的继承与创新,其中有很多观点对于当今红学的健康发展都具有一定的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17.
夏志清的中国古典小说研究多从道德角度切入,诸如对《金瓶梅》性道德的批判,对《水浒》"行帮道德"的反思,对《红楼梦》爱情道德的解析,对《西游记》道德正当性的论述。从中外文学史及批评史来看,道德批评有其合理性,文学批评应当具有道德承载。夏志清对中国古典小说的道德批评是从西方人文主义道德出发的审美化批评,充满人道主义温情,其独特的理论来源和批评实践,丰富了中国古典小说的批评理论。  相似文献   

18.
为了探究《红楼梦》中人物佩饰所体现出的艺术价值和时代特点,文章从《红楼梦》中的佩饰描写入手,剖析《红楼梦》佩饰所体现出的装饰性和审美功能,以及其所具有的时代局限性,并将《红楼梦》佩饰与现代佩饰进行了比较,分析了现代佩饰业的现状和发展趋势。指出只有服装与佩饰之间真正有机结合起来才能使服装成为真正意义上的“服饰文化”。  相似文献   

19.
《红楼梦》是一部伟大的小说,在很多方面对前人小说有所超越,突破了历来才子佳人小说俗套。脂砚斋作为主要的评点者在脂评中也强调了小说创作应符合生活,不落俗套。从小说人物形象塑造、情节模式叙事表达以及文中对户外室内的场景器物描写三方面反映出脂砚斋在小说上的深厚修养和独到见解。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