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09 毫秒
1.
前言跳马是体操运动中具有悠久历史的项目之一,早在1896年第一届奥运会就列入了正式比赛。和所有其它运动项目一样,跳马也有自己不断发展的历史。从第一届奥运会到五十年代末这60多年中,其发展只限于水平类腾越动作在支撑部位上的变化;1961年日本运动员山下创造了屈体手翻腾越,大大促进了跳马运动技术的发展,继之出现了手翻转体类型动作。六十年代末塚原跳的出现开拓了侧手翻类动作的新领域,同时,也为“旋”型动作的出现打下了基础。1974年18届世界锦标赛上,古巴运动员奎尔沃完成了手翻转体180°接团身后空翻,“旋”型动作诞生了。到目前为止,已经出现了一系列的高难度动  相似文献   

2.
以 2 1世纪举行的 3届世界体操锦标赛和 2届奥运会体操比赛为资料 ,对世界男子跳马比赛的发展趋势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 :新北京奥运周期跳马动作难度将会进一步提高 ;多度转体以侧手翻技术连接为主 ,多周空翻以前空翻 2周及其转体为主 ,二者将会均衡发展 ;动作质量稳步提升 ,落地稳定性是制胜的关键因素  相似文献   

3.
中外优秀女子跳马运动员比赛动作的比较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以第35届世界体操锦标赛和第九届全运会体操比赛女子跳马决赛的16名运动员为对象,对其比赛动作进行了比较研究。结果表明:中国女队跳马动作的难度和完成动作的质量与世界优秀运动员并无显著差异,只在两次试跳动作类型的组合上有显著性差异,国外运动员以后手翻和后手翻转体180°接空翻的组合为主,可供我们学习、借鉴。  相似文献   

4.
男子跳马自从日本体操运动员冢原光男于1972年创造以他名字命名的“冢原跳”(即侧手翻向内转体90°接团身后空翻)以来,侧手翻类型复合空翻动作得到迅速发展,并被国内、外优秀体操运动员广泛采用。如第六届世界杯体操比赛,参加男子跳马决赛的8名运动员,在16次的自选动作中,侧手翻类型复合空翻动作有11人次,占68.75%,平均成绩9.8分,同时在动作难度上也有很大发展。目前侧手  相似文献   

5.
为了发展女子跳马踺子后手翻接空翻转体类高难动作 ,运用运动学原理对霍莉坤跳马技术进行了诊断。结果表明 ,霍在助跑阶段 ,身体获得了较大的水平速度。在上板起跳和第一腾空阶段 ,由于推手与起跳快 ,身体翻转及时 ,腾越器械重心高处于马上最佳位置。在第二腾空阶段 ,霍借助一定的高度和水平速度快翻纵转 ,使该动作顺利完成。由分析中得知 ,霍在马上因推手技术不佳 ,导致她第二腾空高度不够。  相似文献   

6.
本文根据第28届奥运会女子跳马的录像资料,采集了前8名踺子类型动作,对第二腾空高度,横轴空翻角速度,纵轴转体角速度的资料进行分析对比,从所采集的数据显示出我国女子跳马的第二腾空高度较好,但横轴翻转角速度和纵轴转体角速度和世界优秀跳马选手相比存在着较大差距,要改变我国女子跳的落后面貌必须重视空翻和转体速度的训练。  相似文献   

7.
前手翻团身转体180°接后空翻,前手翻团身前空翻转体180°或360°,前手翻屈直体转体180°接直体后空翻,是我国男子优秀体操运动员近年来在前手翻团身前空翻基础上发展起来的高难度跳马动作。采用前手翻来加难第二腾空的动作,有极  相似文献   

8.
自一九七二年二十届奥运会以来,男女跳马进入了一个新的发展时期,国际上已用空翻类动作(包括转体)代替了单纯的手翻类。目前,男子发展前空翻类动作多,女子发展后空翻类动作多,由塚原开创的直体后空翻动作,现在被越来越多的女运动员所采用,并已发展到转体360°。随  相似文献   

9.
通过对第40届世界体操锦标赛男子跳马决赛比赛动作的研究,分析新规则下世界男子跳马运动的发展趋势。结果表明:男子跳马动作类型选择集中于前手翻类和侧手翻转体90°类;决赛两跳动作难度A分均达到7.00分;动作加难的重点在第二腾空阶段;动作难度与动作质量是制约跳马运动发展的关键。  相似文献   

10.
加快掌握高难动作是女子跳马发展的趋向,掌握两个不同类型的10分起评动作,是优秀选手发展的重点。女子跳马技术的发展,仍将集中在"踺子后空翻"、"侧手翻"、"前手翻"和"踺子转体"四种类型的动作上,以"直体"完成不同类型的两种动作,是当今女子跳马动作选择的主要特征。"前手翻类"动作的发展潜力和"踺子后手翻类"动作的完成力度将加大,"踺子转体类"动作的完成将倾向"转体180°";而采用"笠松"侧手翻来尽快提高跳马动作完成难度的选手将会增多;确保动作质量及落地稳定是跳马比赛夺冠的关键。  相似文献   

11.
名人秀     
《新体育》2006,(1):9-9
“程菲跳”被国际体联正式命名 11月26 日,在第38 届世界体操锦标赛女子跳马决赛中, 中国17岁的小将程菲以 9.656的绝对高分获得中国体操史上的首枚跳马金牌。另外,伴随着此前在女子跳马资格赛中成功一跳,程菲的招牌动作——“踺子后手翻转体180度接前直空翻540度”被定名为“程菲跳”。球迷纪念永远的“7”号英国当地时间11月25日,英格兰足球名宿、前曼联球星59岁的乔治·贝斯特停止了呼吸。联赛杯曼联与西布罗姆维奇的比赛中近5万名球迷手捧贝斯特的画像在初冬的风中伫立。比赛前,曼联队全体球员身着黑色西装向这位老英雄行默哀礼。  相似文献   

12.
采用文献资料法、数理统计和录像观察法,对2009-2012年体操新规则执行后,第41、42和43届世界体操锦标赛女子跳马决赛中选手所使用动作的难度、类型以及完成情况等进行统计分析.结果发现:有至少一个6.3分以上的高难动作的基础上,保证动作完成质量和提高落地稳定性是取胜的关键.世界优秀女子跳马选手的主流动作类型是踺子后手翻类、踺子后手翻转体180°类和前手翻类;踺子后手翻类结合踺子后手翻转体180°类是绝大多数优秀选手的两跳动作的最佳组合,而当今世界优秀女子跳马选手两跳动作组合方式也呈现多方向发展的趋势.  相似文献   

13.
采用调研访问法、录像统计法和文献资料法,系统分析了2005—2008年新奥运周期世界女子跳马技术发展的新动向。女子跳马技术的发展,仍将集中在“踺子后手翻”、“侧手翻”、“前手翻”和“踺子转体”四种类型的动作上,以“直体”完成不同类型的两种动作,是当今女子跳马动作选择的主要趋向特征;而掌握两个不同类型的10分起评动作,是优秀选手发展的重点。“前手翻类”动作的发展潜力和“踺子后手翻类”动作的完成力度将加大,“踺子转体类”动作的完成将倾向“转体180°”;而采用“笠松”侧手翻来尽快提高跳马动作完成难度的选手将会增多。  相似文献   

14.
第28届奥运会女子体操单项决赛难度动作分析与研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以参加第28届雅典奥运会女子体操单项决赛的选手为对象,对当前世界女子体操单项比赛的难度动作及其连接进行了系统的分析和研究,指出:踺子类及踺子转体类动作是女子跳马项目的主要发展方向;高难度动作是以高质量完成为基础的;超难度动作的连接更加多样化;向前类及旋空翻动作是女子技巧动作发展的主流动作.  相似文献   

15.
女子跳马手翻转体360°这个动作,自1972年在慕尼黑举行的第廿届奥林匹克运动会上的体操比赛中出现,至今已10年。在1972—1975年间举行的世界锦标赛和其他的一些比赛中,这个动作是自选动作中用得最多的,也是难度中最普及的一个动作。然而从完成动作的情况来看,除了少数运动员完成得很好以外,大多数运动员完成得都不太好,主要是由于转体时身体不绷直,转体的速度慢,推手的力  相似文献   

16.
通过对毕文静跳马前手翻接团身前空翻动作中踏跳、第一腾空、推手、第二腾空的运动学参数的分析与国际优秀成年跳马运动员相比,指出女子儿童在完成跳马前手翻接团身前空翻时助跑速度慢,踏跳、第一腾空、推手时间长,第二腾空时间短,落地下蹲深,团身能力强,翻转速度快等运动学特点,为教学训练提供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17.
竞技体操动作的创新是由设计—试验—训练—比赛几个相互联系的阶段构成的完整程序。现代跳马的创新动作都是手翻与空翻、空翻与手翻、空翻与空翻相结合的十分复杂的技术动作。因此,其创新自然也应遵循一定规律: 1.要遵循个人特点选择适宜的创新动作。 2.要从运动生物力学的角度考虑其可  相似文献   

18.
采用调查访问法、录像统计法和资料研究法对第33届、34届世界体操锦标赛和第27届奥运会男子跳马比赛前8名运动员的比赛成绩、动作难度及完成情况进行了统计并与中国队进行了对比与研究。结果表明:男子跳马高难动作的类型趋于多样性,前手翻团身前空翻两周半和冢原团身后空翻2周是当今跳马所采用的两个主要动作;要夺取跳马比赛的金牌,两跳的起评分均需达到10分起评。随着运动水平的提高,越来越多的运动员掌握了双10分起评的不同类型动作,但运动员落地的稳定性仍不高。  相似文献   

19.
张月 《体育博览》2008,(1):72-72
自从1979年马艳红首夺世锦赛金牌后.中国女队夺得了14个世界冠军.唯一未能染指的就是跳马金牌。而在男队包揽过全部单项金牌的背景下.女子跳马更是成了体操队的一大心病。程菲是中国女队近两年涌现出来的一颗新星!她的腿部力量出众.使中国女队在弱项跳马和自由操上有了重大突破。她在跳马上独创的动作"腱子后手翻转体180度接前直空翻540度",不仅在2005年的38届世锦赛上  相似文献   

20.
世界男子跳马比赛发展趋势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以21世纪举行的3届世锦赛为资料,对世界男子跳马比赛的发展趋势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新规则实施后跳马动作难度迅速提高,单靠质量取胜的时代已经结束;动作类型正向多度转体方向发展,多周空翻则以前空翻2周及其转体为主;动作质量稳定提升,落地稳定性是制胜的关键因素。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