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2 毫秒
1.
摆荡是指身体重心离开吊环垂直面的一种钟摆式运动。重心向前运动为前荡,重心向后运动为后荡。(图一)明显的摆荡是吊环动作技术上的一种错误,但是,在国内外的比赛中出现吊环摆荡现象的也  相似文献   

2.
本文通过对吊环向后大回环两种技术摆荡问题的探析。进一步分析和研究窄环与宽环技术身体重心的运动规律,以及产生摆荡的原因和寻求克服摆荡的有效途径。  相似文献   

3.
此动作可由前摆转体、后空翻、倒立转体、大回环等动作连接,动作技术的关键主要是由支撑前摆、两腿继续向后上方后翻摆动时,要控制肩不要过份后倒(图-4),接着腿向远伸,以便使身体重心远离握点,这样半径加长,增大摆动量。当身体下摆接近杠下垂直部位时,两腿用力  相似文献   

4.
吊环向前大回环是吊环大摆类动作的典型动作,也是优秀体操运动员成套动作中不可缺少的C组动作。近年来我国优秀体操运动员都比较好的掌握了向后大回环,但向前大回环掌握得好的还不普遍,这是与向前大回环的技术困难程度有直接的联系,所以分析和总结向前大回环的技术有一定的现实忌义。  相似文献   

5.
为了研究向前大回环的技术情况,我们用每秒36格的摄影机拍下了王宁完成的向前大回环动作,并作一些简要的技术分析。为了便于分析研究,动作可分成三个阶段。第一,倒立下摆阶段(电影图片1—15)。由杠上倒立前摆下落至高杠水平部位。正确的下摆技术可增大下摆动能,为过低杠作准备。  相似文献   

6.
一、前言:吊环是充分表现力量的一个项目,从五十年代起,吊环技术的发展,出现了不同的发展阶段。五十年代,由于摆动技术落后,因此,静止用力动作占了绝大的比例。静止用力动作与摆动动作比例达2:1。六十年代,日本的加滕泽男,首先做出了高转肩的新技术。以后加上护掌的改进,使吊环动作出现了一个新的转折点。尤其是手倒立下摆技术,发展到类似单杠大回环的新时代,促进了摆动技术发展。七十年代初期,由于规则的修改,一套动作中动力性动作要占一半以上,更加促进摆动进一步发展。七十年代中斯以后。吊环动作主要是向摆动作和静止用力动作相结合的方向发展。提高了连接,技术,尤其是与难度高价值高  相似文献   

7.
本文采用拉力传感器测定力量和高速摄影的方法对吊环向前大回环动作进行了测试,通过对吊环所受拉力曲线的分析,诊断运动员完成该动作的质量的高低及技术的合理性,从而为运动训练提供了依据。  相似文献   

8.
本文通过对三种类型特卡切夫的运动学分析,提出了以脚为中心的瞬时转动中心是达到理想制动率的理论概念,这一理论概念对发展该类动作有重要参考价值。同时又发现在向后大回环振浪下沉过程中,重心最快速度是在杠下垂直面之前,这对技术理论是一个补充。  相似文献   

9.
高低杠向后大回环团身后空翻两周转体360°下在国际体操规则中属D组难度的下法动作.本文主要通过三维录像解析法对商春松向后大回环团身后空翻两周转体360°下动作进行运动学分析,揭示该动作的运动学特征及技术特点,为运动员和教练员提供理论依据和技术参数.结果表明,商春松较好的完成了向后大回环团身后空翻两周转体360°下动作,但落地时刻身体重心稍微靠后,所以商春松向后退了一小步.  相似文献   

10.
一、前言自七十年代以来,世界体操技术的发展突飞猛进,新动作、新编排层出不穷。但是,到目前为止,在所有的体操比赛中,所有的项目都有转体动作,唯独吊环除了下法以外,没有转体动作。不少同志认为,由于吊环器械活动的特点所限,运动员不可能在吊环上做转体动作。这就大大限制了吊环技术的发展。为了突破这一局限性,开创吊环技术发展的新途径,使我国体操运动早日赶超世界先进水平,我们在教练员和运动员的大力支持下,经过反复试验,于1981年3月18日在江门市业余体校体操队首获成功,使向后大回环转体180°成悬垂后摆的新动作,展现在人们的眼前。  相似文献   

11.
向后大回环与向前大回环动作一样,都是吊环摆动类动作中比较重要的C组难度动作。它在成套动作中具有重要的地位。掌握好这一动作技术,提高它的稳定性,对顺利地连接下一动作具有重要忌义。  相似文献   

12.
我们以每秒拍摄16格的连拍摄影机记录了5名体操运动员单杠向前大回环动作。根据所得运动技术图片,对这一动作的一般原理作一简要分析。为了便于叙述,我们沿着单杠的支柱作一条与地面垂直的垂直线,在单杠的等高点作一条与垂直线正交的水平线。把一个转动周期分为下摆和上摆两个阶段,以45°为单位划分为八个区域。即从身体下摆算起,第一个45°为第一区,第二个45°为第二区,以此类推(图1)。  相似文献   

13.
在一九七七年五月全国体操个人比赛中,我们看到在吊环项目上,各种新动作技术发展很快,尤其是“大摆动”技术,已经淘汰了过去的陈旧摆动技术,从而使吊环动作有了更新更快的发展。当前,我国优秀运动员和青少年选手已经较好的掌握了“大摆动”技术,大部分运动员都能较好的完成向前、向后大转肩及向后大回环等动作。有些运动员,为了加大动作的幅度和摆动力量,还采用了窄环做大回环的技术。  相似文献   

14.
吊环因受器械特点的限制,它整套动作中间没有脱手再握的腾越动作和转体动作(目前这类动作正处于设想阶段)。这使吊环技术的创新和发展受到一定的限制。近几年来,吊环旋空翻下和直臂窄握大回环动作的出现,使吊环的传统技术有了很大的突破和发展。而当前下法技术发展较快,环上技术发展却显得缓慢。为了进一步提高我国的  相似文献   

15.
单杠向前大回坏,前空翻转体180°接团身后空翻,是一个两周空翻加做转体的“Ⅰ Ⅱ”组动作。我队运动员张宝玉于一九七三年一月二日开始试做,同年四月十九日脱保,五月十一日应用于成套。一、动作过程和主要要领:1.准备阶段:向前大回环保持一定速度,在撒手前的最后一个大回环至倒立部位时,肩部充分顶开,身体略出背弓,身体继续下摆至图1部位时,肩部继续顶开,屈髋,背部肌肉松驰伸展,为身体向后“鞭打”动作做好准备。身体摆过垂面时,肩部下沉,借屈髋力量迅速向后上方摆腿,头部微低(这一动作很重要,过早  相似文献   

16.
<正> 中学生挺身式跳远的教学一般是安排在蹲踞跳远教学之后。因此,学生在起跳技术上已有一定的基础。在这种情况下,挺身式跳远的教学重点应该放在教会学生掌握正确的空中姿势上。从空中姿势来看,挺身式跳远有三种方式:单臂上举挺身、双臂上举挺身和单臂绕环挺身。单臂上举挺身式的动作要领: 起跳后身体腾起至接近最高点时,摆动腿以大腿带动小腿向下后放摆,同时摆动腿侧的手臂经前向上后摆,异侧手臂掌心向前、经前向下、后放摆,当摆动腿大腿后摆过垂直面、同侧臂上摆过垂直面、另侧臂下摆过垂直面时,形成挺身动作。双臂上举挺身式的动作要领: 起跳后身体腾起至接近最高点时,摆动腿以大腿带动小腿向下后  相似文献   

17.
1、技术共性:从图一和图二来看要高质量完成该类动作都必须从倒立位置开始下摆。在下摆开始过程中整个身体充分伸直(见图一、二之1→2)不仅外观优美,而且可加大下摆的速度。在身体下摆接近水平面时,有一个留小腿出背弓的动作,也就是我们平时讲的有一个小鞭打振浪动作。(见图一、二之3→4)这个动作拉长了身体前面的肌肉群,为有力地卷杠和兜腿做好了充分的准备,从而使低杠有较大的变形(像图一、二之5),为随后的后摆动作储备并提供更多的杠子反弹力量。从图一  相似文献   

18.
单杠单臂向后大回环是1979年国际体坛上出现的新型独特动作,它打破了过去认为在单臂大回环通过杠下垂直面时经受不住惯性离心力的作用而脱手的传统认识,从而引起了世界各国的重视。第四届全运会上,我国单杠冠车邹利敏在成套动作中也成功地完成了单臂向后大回环。现在国家集训队的付鲁明已在海绵坑单杠上能完成二臂交换的单臂向后大回环、连续二次单臂问后大回环、单臂向后  相似文献   

19.
从第十九届世界体操锦标赛的电影和录像来看,吊环也和其它项目一样,确实有了很大的发展。它的发展,除表现在“直臂前、后大回环”的技术已被绝大多数运动员较好地掌握和下法的创新以外,更主要表现在动作连接——尤其是摆动动作与静止用力动作连接——的创新上。我国赴第十九届世界体操锦标赛考察团介绍了在吊环比赛中所出现的八个“难新动作”,就说明了这一点。这八个“难新动作”是:  相似文献   

20.
洪健 《体育教学》2007,(6):57-57
校园集体舞《小白船》的动作优美,主要通过身体的升降、倾斜、摆荡使舞步起伏连绵。在实际教学中出现以下三点问题:1)学生动作不优美,身体的重心起伏不到位。2)男女生搭配跳时出现害羞而影响动作。3)队形变化出现混乱。我是这样解决问题的:1)让学生体会身体重心的起伏,重要是膝关节的屈伸。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