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31 毫秒
1.
最早出现于南宋《夷坚志》中的八段锦是我国传统的民族养生气功之一。作为一种简单易行的养生保健探法,因其歌诀易上口、健身效果显著而广泛留传于民间,至今已有几百年的历史。虽然八段锦的功法只有八式,但流传至今已形成了不同的流派。而新煽八段锦则是在传统八段锦的基础上继承其动作简单易学等优点,发展成为适合现代人快节奏生活方式的一种有针对性的简单便捷的养生功法。  相似文献   

2.
鞠作常  王承旭 《武当》2012,(3):49-51
八段锦,是中国传统养生健身文化的瑰宝,从宋代流传至今已有上千年历史。由于它的动作简单易行,健身功效明显,曾经多次被编入中小学体育教材,2004年又被编入普通高中课程标准试验教科书。也有学校将八段锦作为校本教材和大课间活动课内容。但是,现行的八段锦教材只对动作方法和图解进行介绍,很少涉及八段锦的呼吸方法。大家都知道八  相似文献   

3.
八段锦为我国经典的导引养生功法,是一种颇具特色的中医养生方法。本文从中医的视角对八段锦的养生功效进行分层次阐述,并对八段锦与中医养生的辩证关系进行剖析,强调练功时的注意事项。  相似文献   

4.
健身气功八段锦是我国传统体育养生运动项目之一,拥有着悠久的历史。如何将这一宝贵民族遗产更好地传承发展下去,值得人们进行更深入的思考与研究。该文通过论述八段锦传承和发展的意义,展现出八段锦在现代的独特价值。采用文献资料法、逻辑分析法等方法对八段锦的发展历程、功法特点和养生作用进行了梳理总结,对八段锦传承与发展的困境进行了分析,最后有针对性地提出了几种行之有效的发展策略。  相似文献   

5.
健身气功八段锦具有独特的社会价值、文化价值和体育价值,符合国家重视和传承民族传统体育发展的要求,是落实民族传统体育项目进校园的具体举措。该文运用文献资料、实地考察、逻辑分析等方法,以中国民用航空飞行学院公体课为考察点,发现健身气功八段锦在高校教学中存在学生记忆困难、教学方法单一、评价过程简单、忽视文化传承等问题。从教学实践出发,认为:八段锦教学应采用慢功快教,注重练养合一的教学方式;以分组教学和模拟比赛来丰富课堂;以技术动作为载体,传承养生文化;立足学生学、教师教和课堂实况3个维度进行课程的综合评价。实施成效:学生充分了解健身气功八段锦独特的养生和锻炼价值后,养生功理走进大学生日常生活,学生的学习兴趣度明显提升;学生对健身气功八段锦的关注度上升,自主锻炼积极性明显增强。  相似文献   

6.
黄海圣  李其明 《精武》2012,(8):79-79,96
传统养生体育是医学院校体育课程的主要内容,健身气功?八段锦是体统养生体育的主要项目之一。本文从结合中医理论,掌握功法的健身作用;结合功法特点,掌握动作技术要领;多种教学方法相结合,提高学生参与积极性等三个方面作了简单阐述,以促进课堂教学,提高教学与锻炼效果,服务于医学院校的学生。  相似文献   

7.
姜惠 《中华武术》2004,(12):33-33
中国古代的保健术是我国流传年代最远、发展地域最广、在人民群众中影响最大的古代运动,它发端于四千多年前的“制舞而民不肿”的传说,西汉时期,得到了长足发展。宋代“八段锦”的出现,更为之注入了新的血液,使之走向动静结合、讲究时效的发展道路。明清时期保健术在理论和实践方面都日趋完善、成熟,并形成了三大体系,即以保健养生为目的的五禽戏体系,以防病治病为目的的八段锦体系,以强身健体为目的的易筋经体系。这三大体系互相渗透,各有所长,近现代的医疗保健学就是在此基础上发展起来的。  相似文献   

8.
试论八段锦的发展与演变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八段锦”这一名词始见于晋朝葛洪《神仙传》(“四库全书”本)。其文云:“士大夫学道者多矣,然所谓八段锦、六字气,特导引吐纳而已。”(详见拙作《八段锦始于晋代》,载《体育文史》1994年第1期)葛洪本人是一位对养生导引很有研究、并且达到高水平的养生家。...  相似文献   

9.
武八段锦     
八段锦在宋代已见流传,是一种站式导引功法。此后,衍生成多种流派。大约在明代初年,出现了坐式八段锦。于是将站式八段锦称为“武八段锦”(或称外八段锦),将坐式八段锦称为“文八段锦”(或称内八段锦)。坐式八段棉传入嵩山少林寺后,被转入《卫生易筋经》、《内功图说》,称为“易筋经十二段锦”。文八段锦已在上期介绍,这里介绍武八段锦练法。  相似文献   

10.
八段锦始于晋代翁士勋现代一些体育史学和养生学的论著都说“八段锦”产生于宋代。如,郭希汾《中国体育史》第18页说:“八段锦,……其术传自宋人。”《中国大百科全书·体育卷》第327页说:“宋代出现了至今流传的著名的八段锦。”(又见该书第5页)《体育词典》...  相似文献   

11.
仇雅琦 《精武》2013,(35):163-163,165
随着“全民健身”、“终身体育”等口号的喊出,人们越来越关注自身健身,健康问题已经成为现代社会人们最多谈论和关注的话题。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老年化问题是人类社会不可避免的问题,也是社会亟待要面对和解决的问题,如何增强中老年人的身体素质,本文总传统健身养生的八段锦出发,谈论八段锦对于中老年人的健身价值。  相似文献   

12.
文章通过对国家体育总局整理创编的易筋经、五禽戏、六字诀、八段锦四种中国健身气功的养生价值进行分析,论述了其在养生、养心、休闲、娱乐、文化传承等方面都符合时代的需要,是值得推广的养生活动项目。  相似文献   

13.
健身气功·八段锦在新疆各高校尚未普及推广。开展八段锦教学能丰富体育教学内容,满足学生体育运动需求,还能激发学生对美的追求,并有效丰富校园文化生活。此外,练习八段锦对环境场地要求较低,有利于终身体育思想的实施,是一项非常适合新疆高校开展的民族传统体育项目。八段锦动作简单易学,运动负荷适中,并富含深厚的文化内涵,有利于校园文化的建设。  相似文献   

14.
目的:本研究以传统体育保健八段锦为锻炼手段,探讨其对大学生体质健康促进的效果,为推动学生身体素质提高及全面开展传统保健体育提供依据与参考。方法:将60名自愿者随机分为对照组(30名)和八段锦组(30名)。对照组不进行运动干预,八段锦组每天集中练习八段锦3遍,约60分钟。每周5次,练习时间3个月。两组训练前后分别对肺活量、立定跳远、坐位体前屈、800米跑进行测量。结果:八段锦组锻炼前后各指标均有统计学差异,出现不同程度的提高,而对照组各指标无明显变化。结论:八段锦对提高女大学生的健康有明显的促进作用,是一种较好的锻炼与健身方法。  相似文献   

15.
太极拳类传统养生体育项目对大学生身心调节作用的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本研究对高校开展太极拳、练功十八法、八段锦等传统养生体育项目的锻炼效果进行了调查分析,研究结果表明:这些绵缓运动可以有效增强大学生的身体机能和素质,并能促进中枢神经系统的调节能力,起到健脑、益智的作用,对缓解大学生因学业、就业等情况造成的焦虑等不良情绪有积极作用。建议在高校体育课程中大力开展、普及和推广太极拳等传统养生体育课程。  相似文献   

16.
采用文献资料等研究方法,分析了中国古代养生体育的发展历程.夏商周时期就出现了养生思想的雏形,此时代表人物是彭祖;两晋南北朝时我国养生保健发展史上的重要阶段,养生理论和方法得到了充足的进步,出现了一批有名的养生家,如张湛、颜之推和王弼等,诞生了一些具有划时代影响力的养生书籍;北宋至清代,众多养生和医学著作整理、创编了大量导引术式,最有代表性而且对后世影响较大的是八段锦和易筋经,出现了丘处机、马钰等养生大家.  相似文献   

17.
八段锦     
八段锦,又名“长生安乐法”。顾名思义,锦和帛是中国古代珍贵的丝织品。这套动作被称为八段锦,也说明了对人们的健身、养生所起到的重要作用。从本期起,本刊将陆续推出呈祥武术俱乐部提供的八段锦,仍然由深受读者喜欢的李承祥老师做示范。这套动作是2002年北京体育大学到哈尔滨推广教学时所使用的,希望对爱好太极拳的朋友有所帮助。  相似文献   

18.
中华传统养生思想作为中华传统文化的重要部分,随历史长河流传至今,不仅没有被社会、被人类摒弃,反而逐渐被人们认知和发扬,可见其传统魅力之所在.文章运用现代价值以及价值取向的观点,通过论述养生思想的起源与发展,对中华传统养生思想进行研究,为人们研究养生思想未来发展倾向提供一定的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9.
健身气功是中国传统文化的组成部分。健身气功是以自身形体活动、呼吸吐纳、心理调节相结合为主要运动形式的民族传统体育项目。而八段锦是流传最广的健身气功功法之一。文章采用文献资料研究方法,并通过观看《健身气功-八段锦》的视频教学,结合练功体会和教学实践经验,就该功法视频教学之缺失从呼吸吐纳、“调理脾胃须单举”之收势、“攥拳怒目增气力”之叩齿、“背后七颠百病消”之步型、收势之玉液还丹等五个方面进行了分析。  相似文献   

20.
本文通过多学科合作的机制、利用交叉学科优势、运用现代技术手段,以崂山道家养生理念为指导,以运动保健研究为侧重点,从《五禽戏》《八段锦》入手,以动画手段复古再现其演练过程,使崂山道家养生理念运用于现代社会,达到自我养生、普及运动保健的功效。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