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40 毫秒
1.
肌肉的力学特性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在国内外运动生物力学最新研究成果的基础上,结合生理学,解剖学等学科的知识,对肌肉的工作原理;单关节肌与多关节肌;肌肉所处的地位;向心收缩、等长收缩和离心收缩的比较;影响肌肉力量的几个因素等五个方面对肌肉的力学特性作一个较为系统的研究。  相似文献   

2.
力量训练方法有多种,包括向心收缩、等长收缩、离心收缩、等动收缩等。每一种训练方法增加力量的机制不同。在训练中应根据需要合理地选择训练方法,充分发挥不同训练方法的优势。  相似文献   

3.
为观察骨骼肌对大强度高心收缩练习产生适应的情况,选取了10名普通男大学生,以屈肘肌群为研究肌群,进行了为期4周的试验。结果表明:对照传统力量练习方法,在训练初期,大强度离心收缩负荷刺激可产生更明显的肌肉酸痛,肌肉功能下降也更显著;但经若干次刺激后,均可产生较好的适应、恢复与提高。本研究证明,可以系统地进行大强度肌肉离心收缩训练,但练习初期应适量、防伤。  相似文献   

4.
肌肉力量训练的若干问题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本文综合研究了大量关于肌力训练方面的文献,阐述了肌力训练中的主要问题,并对常用力量训练方法进行了归纳,提出了肌肉离心收缩力量训练等一些有待进一步研究的问题,供运动训练及体疗康复等方面的实践和科研参考.  相似文献   

5.
目的:研究肌肉力量振动训练的主要作用目标,以加深对振动训练的认识.方法:通过人体对比实验(有附加振动和无附加振动的练习),分别测定人体下肢肌肉向心工作、离心工作和肌肉弹性成分利用能力的变化情况.结果:有附加振动的练习在促进肌肉离心工作及肌肉弹性成分利用能力方面,要明显优于无附加振动练习;在有附加振动练习中,肌肉离心收缩和向心收缩的能力都有较大幅度的提高.结论:肌肉中的弹性成分是振动训练主要作用目标.  相似文献   

6.
为探讨同一肌肉离心力量/向心力量比值与肌肉损伤康复效果之间的关系。对7名大腿后群肌肉拉伤的运动员进行离心康复训练,经对比分析后认为:1.肌肉离心收缩力量/向心收缩力量比值可以作为评价骨骼肌损伤恢复情况的一个新的指标。2.关于肌肉离心力量/向心力量比值需要作进一步定量的研究,来确定该比值的最佳范围。  相似文献   

7.
本文利用运动生理学、运动生物力学原理,结合体育动作特点从肌肉的不同收缩形式一离心收缩、等长收缩和向心收缩的固有特性出发,对爆发力定义和测量方法进行研究分析,发现该定义与爆发力性质存在着实质上的差别,从而提出新的爆发力的定义与测量方法,旨在纠正人们的不准确认识与做法,以提高我们的教学训练效果。  相似文献   

8.
采用惯性传感技术和无线蓝牙采集技术研制了便携式肌肉等张收缩关节功率曲线测试系统,详细说明了该测试系统的内部结构和数据处理方法。该测试系统采用三次样条插值法插值,能够方便准确的测试不同负重下肌肉等张收缩的最大峰值关节功率曲线,能方便携带到课堂和操场上进行教学和测试,在运动员选材、日常力量训练等多个方面都有非常重要的应用。采用BIODEX等速肌力测试系统对膝关节关节功率进行测试分析,测试结果和本测试系统获得的结果通过配对样本T检验方法,双侧显著性水平大于0.05,提示二者没有显著差异,验证了本系统的数据有效性。  相似文献   

9.
等速向心及离心伸膝时股四头肌肌电和做功变化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对10名大学生不同速度等速向心及离心伸膝时股四头肌做功及肌电变化进行了研究。结果显示,无论向心收缩还是离心收缩,随着收缩速度加快,肌肉的输出功率增加,运动单位做功能力加强。另外,离心伸膝时肌肉所做的功、平均功率、最大力矩和最大力矩角度明显地大于向心收缩。收缩速度相同,向心收缩的IEMG明显大于离心收缩,而离心收缩的功与IEMG比值明显大于向心收缩。  相似文献   

10.
国内学界对长跑运动员的力量训练一直重视不够,而欧美国家对长跑运动员的力量训练研究比较深入,在最近的一项澳大利亚体育学院的研究中,HriloSaunders发现,对长跑运动员进行9周加有超等长练习的训练后,跑步经济性比对照组有所提高。分析发现改进跑步离心向心收缩过程中的能量利用是改进跑步经济性的主要原因。  相似文献   

11.
In order to determine a rational protocol for isotonic training from macroscopic angle, five training protocols were designed, particularly protocols composed of pure eccentric contraction with heavy resistance in different propotions. The study results indicated that the protocol mixed with faster speed eccentric training,being more rational than traditional isotonic training and pure isotonic eccentric training, had the most all - round effects(including change of musle size, isotonic strength, musle power and et al. ). The protocol principle mixed with faster speed eccentric training may be widely used in rehabilitation and sports training,especially in the sports events of strength resistance. The significance to study the ratio of eccentric contaction to concentic contraction was suggested.  相似文献   

12.
通过我国部分高校当前运动训练现状,即运动员的基本来源、运动训练的基本形式、运动训练存在的基本问题的分析,有针对性的提出相应的修正思路:1)积极开展群体活动,扩大"内需"规模;2)发挥优势,合理布局;3)强化"一条龙"训练体制;4)加强职后培训,充实师资力量;5)解决经费短缺,改善训练设施;6)加强科学管理、完善竞赛体制.  相似文献   

13.
追求运动训练本质的思维途径与精神基础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运动训练科学化的根本出路在于认识规律、把握本质。由于本质是事物的内在联系,所以,它只能由思维去把握。本文依据辩证唯物主义的哲学原理,采用文献资料法、逻辑推理法等方法系统地阐述了认识运动训练本质的思维途径与精神基础。提出了认识运动运动训练本质的感性认识为主、理性认识为主和德性修养为主三个阶段;重点梳理了在理性认识为主阶段的三层思维途径,分别是从认识运动项目的属性(特征、特点、特性)上切入,运用统计量化分析抓相互间关联;从把握运动项目和训练规律的本质上深化,运用哲学矛盾分析法抓主要矛盾与矛盾的主要方面;从揭示运动训练的原因与动力上推进,运用对立统一等唯物辩证法原理,抓客观规律性。  相似文献   

14.
随着21世纪竞技体育职业化、商业化的发展,世界各国间竞技体育竞争日趋激烈,促使选择一种合理而有效的竞技体育人才培养模式更加凸显其竞技体育发展的重要性。运用文献资料、逻辑分析等研究方法就目前国内竞技体育人才培养的国家模式、个人模式、高校模式和俱乐部模式进行了分析。结果显示,虽然迫切希望找到并建立针对中国竞技体育人才培养的一种更为有效的竞技体育人才培养模式,但事实情况却是每种培养模式各有利弊。促使中国竞技体育应对多元化的人才培养模式进行取长避短与优化整合,才能逐渐形成适应中国未来竞技体育发展的人才培养之路。  相似文献   

15.
对当今我国高校课余训练中几个热点问题的思考   总被引:12,自引:1,他引:11  
在总结前人研究的基础上,试图以一新的视角,对课余训练中关于"高水平运动队定位"、"体教结合"等问题进行理性思辨,为解决这些困惑提出一些新的观点.  相似文献   

16.
中美高校竞技体育人才培养模式的比较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通过对中美高校竞技体育人才培养模式的比较研究,分析两者的管理机构、运行模式及其效益,并结合我国高校竞技体育人才培养模式存在的问题,借助于美国NCAA的成功经验和系统科学的管理办法,探索适合我国高校竞技体育发展的合理模式,为我国在市场经济体制下办好高校竞技体育人才培养,为我国高校竞技体育改革与发展,为建立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竞技体育人才培养体系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7.
采用文献资料、专家访谈、问卷调查、逻辑分析等研究方法,对山西省体育产业经营管理人才的社会需求、培养现状和发展对策进行研究。结果表明:自"十一五"以来,山西省体育产业发展较快,但与之相适应的体育产业经营管理人才缺乏;高等体育院校(系)培养出来的毕业生,难以满足体育产业发展的社会需求。针对山西省高校体育产业经营管理人才的培养模式、专业设置、培养目标、课程设置、培养途径等,提出了相应的发展对策。  相似文献   

18.
肘关节屈伸肌群等速肌力的测定与分析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为了解肘关节屈、伸肌群在不同收缩方式、不同运动速度、不同关节角度时力矩变化情况。为运动医学、临床医学、康复医学的实践提供参考,用BIODEX等速测力及康复系统,测定了北京体育大学体育生物科学系9名男生肘关节屈、伸肌群静力和等速向心、等速离心不同运动速度的肌力。结果为:肘关节屈、伸肌群最大力矩与肌肉收缩方式的关系符合一般规律,即离心收缩大于静力收缩,静力收缩又大于向心收缩。肘关节屈、伸肌群最大力矩,在收缩速度为60°~120°/s范围内.无明显差异,可选为慢速测试速度。如测定快速肌力,速度至少提高到180°/s以上。肘关节屈/伸肌群力矩比率均值>1,即屈肌肌力大手伸肌肌力,但个体差异较大。并根据肘关节屈、伸肌群力矩、最大力矩与关节角度的关系,提出进行直立位屈肘力量练习时,可取肩关节屈曲10°~20°用的位置;进行伸肘肌群力量练习时,可采取直立位头后上举的抗阻练习。  相似文献   

19.
目的:为了更好了解我国优秀男子篮球运动员运动损伤发生情况,为篮球运动损伤的防治提供合理化理论依据。方法:以参加全国篮球比赛的144名优秀男子篮球运动员为研究对象,对其运动创伤发生的组织、性质、原因等进行调查分析。结果:运动损伤总人数的43%为前锋位置运动员,113人次受伤案例中部位发生情况有所不同,60名受伤运动员中29名运动员发生于专项训练、26名运动员发生于比赛,60名受伤运动员中28名运动员表现出明显好转的特点,104名运动员在训练时佩戴运动护具(佩戴护具比例达到72.22%)。结论:运动损伤防护应特别注意专项训练和比赛时期,并要求运动员佩戴运动护具是防治运动损伤的重要途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