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75 毫秒
1.
来信收悉。因为值夜班,近日又接待黄宗英,复信迟了,希谅。 寄去茅公为本报写的《可爱的故乡》复印件壹件。文稿的字迹是茅公的媳妇陈小曼同志的。据我了解,此稿是由茅公口述小曼记录,然后由茅公审定。因为,那年他老人家时在病中,写作不便,但为满足故乡亲人的请求,还是答应“寄语故乡”。  相似文献   

2.
在中学语文教学领域里,邓日老师留下了一行清晰的足迹。 1960年他从湖南师大中文系毕业后,分到该校附中教语文。他执教的三个年代,恰好形成了他研讨中学语文教学的三个阶段。六十年代,他总结过课文教法及文道关系的经验。七十年代着重探讨了以写带读和初中作文教学序列问题,相继在《语文学习》、《湖南师大学报》上发表过论文。1980年学校办了  相似文献   

3.
早教     
学写数字 Q我儿子4岁三个月了.在幼儿园老师也教写数字1到10。在家我们也不时地教他写,但是目前连2都写不像,今天气急了吼了他几句。  相似文献   

4.
我家数代都以中文教育为业,父亲50年代后期从大学中文系毕业后,就一直任中学语文教师,我的高中语文,就是由父亲教的。父亲执教的年代正是“语言工具教育”占绝对优势的时代,中学语文教学的重心是汉语语言知识及能力的教育,父亲却有些矫枉过正地与时势对抗。他格外重视培养学生的想像力和创造力,重视文学课轻视语言课,教作文反对作文规范,重视自由创作,主张学生写非命题作文,考试重阅读题轻选择题和填空题……父亲的中学语文教学理念,很像是今天更多来自大学的语文教育激进改革家所倡导的“人文素质教育”。然而,父亲所教的学生参加高考总是…  相似文献   

5.
赵燕翼同志没见过闻一多先生,但读过他的诗集《红烛》、《死水》,珍藏了闻一多先生的木刻头像。他受闻一多先生影响拿起刀笔走上文艺和革命的道路。他一直把闻一多尊为“心中的老师”,写了一篇文章登在《群言》上。我也从未见过茅盾先生,但我有《茅盾文集》乃至《全集》,其中的很多作品我曾反复研读过。更为难得的是,在我还是学生时,以及后来当了教师,茅公曾数次复函赐教,并为我荐发作品,直到他逝世前几年还帮我审定  相似文献   

6.
鲁迅在他战斗的一生中,有近二十年的时间从事教育工作。他不仅教过中学,而且教过大学;不仅当教师,还做过教育行政工作。在长期的教育实践中,他不仅积累了丰富的经验,而且有很多精辟的见解。鲁迅虽没有系统的教育专著,但他的教育思想却保存在一系列著作中。发掘和整理鲁迅的教育思想,是  相似文献   

7.
1993年,湖北大学《中学语文》杂志上开设了一个新栏目:教例评析。 从《中学语文》1993年第3期刊载《只提了四个主问题——(白毛女)选场教例评析》到2000年第7期的《妙在这一“问”——(谁是最可爱的人)教例评析》,这个专栏坚持了8年之久.而我.也为这个专栏写了8年近100篇教例评析。  相似文献   

8.
笑掉大牙     
小错误一个学生收到他父亲的信,信上说:“你以后写家信,应该多写一些生活的情况,不能只知道要钱。这次寄10块钱给你,附带告诉你一点小错误,用阿拉伯数字写十的时候,只能写一个零,不能写两个。”简单的问题某生物学教授常到各大学去讲授“遗传学”。有一次在去讲课的途中,司机对他说:“教授,我听你的课已不下50次了。我已记得滚瓜烂熟。我敢说,这堂课我也能教。”“哦!是吗?好啊!那等一下我们互换角色!”到了学校,司机果然去讲课,且一字不误地把课讲完。但正当他要离开时,有一个学生问了一个问题。司机一时答不出:“为了让你明白到底有多简单…  相似文献   

9.
最近,我突然听到我曾经教过的一个学生跳楼自杀了。我非常震惊并感到惋惜,这个学生是我教过的学习成绩非常好的一个,且已经考上了重点大学,为什么会自杀呢?据说,他没有考上他心目中的理想大学,想重读,但家里经济较困难。  相似文献   

10.
一直想着写他。农民王仲椿。写他研究的无声铁路、冲击钻自动倒泥、朱德型航空母舰的感人事迹。 从六十年代初到本世纪末的今天,王仲椿没停止过他的科学研究。一项项成果出台了。一项项成果又洇灭在无尽的长河里。但王仲椿矢志不移。 这是一种精神。 王仲椿希望社会——  相似文献   

11.
邓建烈老师是我国中学语文教学界有影响的教师。他生于书香之家,父亲是一个教师,担任过中学校长。可能受父亲影响,他也走上了献身杏坛育人的道路。 1954年,他毕业于国立社会教育学院(现苏州大学),分配到上海曹扬中学任教,1958年被错划,在他生命中最可珍贵的年华,正准备为教育事业作更多贡献的时候,他却含泪离开了教坛,在农场劳动了22个春秋。十一届三中全会后,他才幻梦成真,重迈上阔别已久的教坛,先后在上海石化一中,华东师大三附中任教,1987丰被评为高级教师。邓老师勤于笔耕,著作甚丰,早在1953年。他尚在学习期间,就中学语文教学中读与写结合问题,撰成  相似文献   

12.
大师的失误     
朱自清的散文写得好,早已是大家公认的。他的散文名篇《春》不约而合被大陆以及港、澳、台、新加坡选入中学语文教材。在对五地中学生(含高中生)的问卷调查中,该文被选为最受喜爱的课文。多年来教学此文时师生都处于陶醉钦佩之中,想也没想过会有什么问题。不料我在教99届学生时,‘有个学生对“春雨图”一段提出疑问说:“老师,我认为傍  相似文献   

13.
人不能忘记真正影响过自己的人。 我写过好几位教过我的老师,包括大学的,中学的,小学的。田骢是影响我最大的老师,他是南开的,但是南开却不记得他。那些有功于校的老教师名单里没有他。  相似文献   

14.
《教书育人》2009,(7):27-27
我曾在小学教过十年数学,虽然离开讲台十几年了,却始终未敢丢弃安身立命的本行,案头始终放着数学分析讲义,抽屉里珍藏着奥数教练员证书。去年儿子在大学里学数学找不到感觉,我重拾课本帮儿子把微积分基础理了一遍,写了一篇《我与儿子谈学数学》。儿子的数学不是他冒尖的学科,我虽然学数学教数学,但没有让儿子学奥数,是想尽量让他的童年多一些快乐。  相似文献   

15.
演戏讲究扮相,扮得好,能吸引观众看戏,教书讲究教态,教态好,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大家都记得鲁迅先生的《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一文中写的私塾先生,他虽然是本城中极方正、质朴、博学的人,但他在上课时,对学生喊“读书”。自己也念书。每念到自己喜爱的句子时,便昂起头摇晃着,向后“拗过去,拗过去。”学生见先生独自陶醉在文章中,也不再读书了。于是便有“用纸糊的盔甲套在指甲上做戏的”,有“画画儿”的。现在看来,这位先生的教态实在有点儿问题,他不顾学生的反应,也不管教学的效果。现在已经没有老师这样上课了,但却有其他比较死板的讲…  相似文献   

16.
中学语文教改,已经讨论过许多年了,有些方面也开始初见成效。但就笔者所见,中学语文教学上所存在的“少、慢、差、费”的现象没有根本的改变。之所以如此,笔者以为是因为为什么而教的问题,即中  相似文献   

17.
李庄同志写的《任弼时同志二三事》一文,在五十年代初期曾被选为中学语文教材。当时读这篇课文的学生现在都是过了不惑之年的中年人了。他们曾从这篇文章中汲取到丰富的养料,懂得了革命真谛:我们的党是一个有着艰苦奋斗的优良作风的党,我们党的各级干部的最高行动准则是一切从人民的利益出发……。但是,随着时间的推移,这些认识已在一些人中逐渐淡漠了,甚至完全从脑海中隐褪了。现在,我们欣喜地看到这篇文章又出现在中学语文课本中。手捧这篇文章,不禁有一种燕归来似的亲切之感。伟大寓于平凡之中。作为领袖人物,任弼时同志当然有过叱咤风云的光辉业绩,但我们却可以更多地从他平凡的琐事中看到他崇高思想的折  相似文献   

18.
中学语文教改,已经讨论过许多年了,有些方面也开始初见成效。但就笔者所见,中学语文教学上所存在的“少慢差费”的现象没有得到根本的改变。之所以如此,笔者以为是为什么而教的问题没有得到根本的解决。  相似文献   

19.
北岛曾说,我们生活在一个没有细节的时代.他在大学里教散文写作,让大家写童年,发现几乎没有人会写细节,这非常可怕.这个时代正在从人们的生活中删除细节,但有些细节,过了这么多年,我一直记得. 一位友人曾对我说:“我去了凤凰七次,将来老了,我还愿意穿一件红衣裳,坐在沱江边,喝一杯自己亲手煮的奶茶.”到了冬天,凤凰的人很少,她在吊脚楼上吃火锅,漫天的雪飘飘扬扬,红灯笼、热气、雾气……这样的细节有审美的成分,我一直记得.  相似文献   

20.
剑男:詹教授好,很荣幸您能接受我们杂志的采访。您在大学主要从事古代文学特别是《红楼梦》的教学研究,怎么会关注中学语文教学?又怎么会把较多精力放在了《语文》教材的文本解读方面?詹丹:1985年,我从师范大学毕业,正赶上钱梦龙老师创办嘉定实验中学。他是我邻居,也教过我,所以问我愿不愿意去他学校任教,我就去了。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