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84 毫秒
1.
能向群 《出版经济》2005,(10):32-35
当代传播文化,正在脱离了以语言为中心的理性主义形态,日益转向以形象为中心,特别是以影像为中心的感性主义形态,这便是"视觉文化",或称"图像文化".视觉活动已成为主导社会生活的现存模式,视觉形象已成为当今社会的新兴形态之一.  相似文献   

2.
形象片与现时代视觉文化的飞速发展密不可分.今日社会的形象表现力更是日新月异,伴随而来的是观众视觉经验的不断积累以及观众对世界认知的调整.形象片深受视觉文化的积极推动,而视觉文化也给形象片带来了新的挑战:淹没于形象浪潮中的人们对视觉符号的要求愈加挑剔,普通的视觉形象及其表现方式已经难以满足人们的需求.于是形象片就需要进一步激发形象内在的潜力,从而吸引更多的片刻的眼球.本文把形象片放在视觉文化的语境之下,对形象片的视觉表达进行了分析.  相似文献   

3.
《新闻界》2015,(24):25-28
澳门历史所演绎的独特视觉形象与文化是大航海时代东西文明碰撞的产物,也是中欧经济、社会交流深化的重要标志。从其借驻地澳门的城市建设,到文化艺术领域的宗教图像、绘画、工艺以及戏剧民俗,在叠加、多元的东西方视觉文明的冲突与融汇中,建构了澳门独特的视觉景观与时尚,奠定了现代城市与多元文化的发展的基础,也体现了视觉文化与形象在社会传播中的重要作用与意义。  相似文献   

4.
90年代以来,随着传媒技术的不断发展,影像文化逐渐赶超了文学的影响力,语言在文化构成中的中心地位已被形象所取代,正如美国学者丹尼尔贝尔所指出的,当代文化正在变成一种视觉文化,而不是一种印刷文化,这是千真万确的事实。①而海德格尔也早就指出,世界图像并非从一个以前的中世纪的世界图像演变为一个现代的  相似文献   

5.
每天,人们从一睁开眼就面对着无比丰富的形象世界.通过这个形象世界,人们接受着各种各样的信息刺激.从纸质媒体上各种平面图片到电子媒体、数字媒体上各种动态图像,这些形象或是人们主动选择的,或是人们被动接受的.配合着世界视觉文化的转向,配合着总体的文化转向,图像的流行成为我们这个时代的一种潮流.人们由衷地欢呼"读图时代"的到来.  相似文献   

6.
从学理上说,人类的类语言倾向使得图像具备了意义生成性能,而在当下社会,技术的高度发达、图像表意传统的继承以及艺术和文化的大众化都促成了图像时代的到来。当前,我们正身处一个人类历史上空前的视觉富裕和视觉张力的时代,我们通过图像消费、沟通并感知世界,认识社会。  相似文献   

7.
在唱片市场萎缩的大背景下,音乐现场成为流行文化消费的另一重要领域。随着"图像霸权"时代的来临,演唱会视觉化现象也日渐凸显。在演唱和表演的双重名义下,通过展示修辞化的明星形象,演唱会向大众推销一种娱乐性、感官性、消费性的价值逻辑和生活观念。运用特定的空间分割技术形成特定的等级秩序,演唱会呈现出复杂的文化权力关系。本文从视觉权力的角度对演唱会进行解读,分析其空间等级秩序及背后的权力运作。  相似文献   

8.
文字主因型向图像主因型的转变是当代文化的新转向,现代公民越来越倚重通过图像来理解和解释世界,这种"转向"标志着建构世界的不只限于语言文字,图像及其它的视觉语言也起到了建构的作用。关于"留守儿童"形象的民族志图片阐释是图片报道中的新热点,对新华网图片频道的"镜界"系列进行阐释有较强的代表性。  相似文献   

9.
"看"是一种社会性的表意与交流的方式,也被赋予了社会结构的特征。只有以一个完整的社会世界的实践为背景,观看才能呈现出意义。而"视觉文化传播"则是指将可视的形象,经由影像媒介等可视的形象媒介进行传播的一种文化现象和传播形态。"看"的社会性,必然影响到视觉文化传播形式的变迁与传播效果的差异。本文就将着重围绕这方面的问题展开,探讨"看"的社会性对视觉文化传播的影响。  相似文献   

10.
视觉文化生活与视觉艺术素养的失衡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谭晓刚 《现代传播》2005,(5):117-119
一、视觉文化生活的轨迹与趋势从20世纪60年代到本世纪初的几年间,人类越来越切身感受到文化呈现方式的历史性变迁:曾经雄霸世界若干世纪的语言——文字文化正由中心滑向边缘,代之而起的是蓬勃发展的“视觉文化”。视觉文化是影像与形象占据主导地位的文化形态,它踏破以往视觉艺术的边界而向整体的生活突围,成为波及人类生活每一寸空间的文化弄潮者——不但我们生活中间的建筑、居室、服饰、街牌广告、电视图像、商品宣传册等等充斥着视觉图像,就连美味、音乐、肤感等难以言传的非视觉元素也要频频向视像转化;越来越多的作家艺术家相继“触…  相似文献   

11.
本文重在论述图像传播研究与文化转向之间的关系。详尽阐明了当今图像研究兴起的重要背景——"文化转向"的内涵:是以视觉为中心的转向,视觉事物成为文化建构中的关键,图像成为传播知识和建构文明社会的重要媒介,建构着人们对世界的认知/想像及认知/想像的方法。在此基础上,对被重新发现的"图像"的作用、地位和本质等进行了深入分析,并在最后就图像与文本的关系进行了阐释。本文认为,图像已成为现代传播中一种最有效的传播方式和途径,一种不可或缺的社会生产力,一种创造性的思维活动,一种有效的工具和文化力量。开展图像文化传播研究,对构建和谐社会,强化传播效果,拓宽文化研究的领域等方面都将有着深远的影响。  相似文献   

12.
现代社会是一个被图像把握的世界,图像已经渗透到生活中的方方面面,并逐渐形成一种独特的视觉文化景观。医学影像作为视觉文化的一部分,在给人们带来全新的视觉体验的同时,也兼具视觉价值:审美价值和医学价值。本文运用文本分析法和案例分析法,对医学影像带来的影响进行展示,并从视觉传播的角度进行理论上的原因分析。  相似文献   

13.
数字化时代以批量生产复制的图像内容宣告一个新的视觉文明的到来,我们正从一个以语言文字为中心的文化向以图像为中心的文化过渡.现代社会日益被图像和符号所包围,成为人们获取信息的主要方式,大众传播媒介,特别是以影像为主要内容的电视媒介加速了这种效果的释放.电视不仅担负着视觉文化的传播者角色,也是建构者和缔造者.视觉影像塑造了一个媒介主导的现实和电视构筑的文化,图像传播表征了一种新的视觉文化:图像成为建构和理解当下社会文化状态的必然手段,成为构成文化中群体的主导思维方式.  相似文献   

14.
以强大的世俗力量大踏步地向我们走来的视觉文化,标志着一种文化形态的转变和形成,也标志着一种新传播理念的拓展和形成,更意味着人类思维范式的一种转换;对于视觉文化广泛传播带来的"日常生活的审美呈现",波德里亚称之为"超美学".视觉文化转向蕴含的新感性的支点与视觉性的新奇引起了大众经验的重构,同时审美性的低限与技术性的歧路也预示了一种隐忧;现代电子图像传媒具有启蒙性拓展与权力性隐蔽的双重属性,而景观电影在凸显视觉性的同时带来了意义场虚设的实效.我们越来越受制于以形象来理解世界和我们自己;在形象占支配地位的文化中,景象或景观取得了主导地位,视觉文化的基本样式明显具有转向景观的趋向.  相似文献   

15.
作为美国文化中一个重要的"他者"镜像,中国人的形象频繁地出现在美国电影当中,从文化层面折射出当时中美社会关系状况,充分体现了视觉传播的本身特点与其社会影响。本文分析中国形象在美国电影中的变迁,了解美国乃至西方世界对中国国家形象的看法和刻板印象,探究这种看法背后的深层原因。  相似文献   

16.
一、读图时代:视觉文化的“狂欢”每一个敏于文化风向变化的人,都可以切身体会到,我们正处于一个由语言文字为中心的文化向以形象为中心的文化转型时期。图像在不断地挤占、征服甚或凌越文字,视觉文化或图像文化已逐渐成为现代文化的主导形态。正如丹尼尔·贝尔所认为的:“目前  相似文献   

17.
王慧婷 《青年记者》2010,(16):102-103
从全世界来看,所有的文字都无一例外地起源于图像,读图是人类认知世界、感知世界的最朴素、最原始的方式。图像作为一个时代的标志,不是现在才兴起的,而是随着人类文化的历史发展轮回,逐渐又被提到了重要的位置。阿莱斯说:“无论我们喜欢与否,我们自身在当今都已经处于视觉成为社会现实主导形式的社会。”  相似文献   

18.
在图像时代的背景下,图像化的传播推动了视觉文化的发展。视觉文化传播现已成为当今传播媒介发展最具活力的方式,它潜移默化地影响着人们生活的方方面面。本文结合时代背景,从传播学的角度切入,基于图像时代、视觉符号的文化传播理论与方法,对当下图像时代中面临的社会问题进行探究与分析。  相似文献   

19.
在我们生活的世界都被构想成为图像的现在,城市的发展优良也越来越以受众视觉的体验为评判标准,图像变为重要的非物质性生产资源。观看的同时成为了一种行为社会主义,那么如何在城市规划中良好的运用视觉元素以及文化元素的强大能量就是本文研究的主要目的。同时,本文也详细解释了城市规划、视觉文化的概念,以及二者之间的关联性,并以西安市为例详细说明了文化对城市规划的影响,以及在图像霸权时代如何更好的在视觉规划中运用文化因素。  相似文献   

20.
彭扬 《报刊之友》2014,(9):168-169
在我们生活的世界都被构想成为图像的现在,城市的发展优良也越来越以受众视觉的体验为评判标准,图像变为重要的非物质性生产资源。观看的同时成为了一种行为社会主义,那么如何在城市规划中良好的运用视觉元素以及文化元素的强大能量就是本文研究的主要目的。同时,本文也详细解释了城市规划、视觉文化的概念,以及二者之间的关联性,并以西安市为例详细说明了文化对城市规划的影响,以及在图像霸权时代如何更好的在视觉规划中运用文化因素。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