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53 毫秒
1.
武术与民族传统体育专业办学历程及发展路径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新中国成立以来,普通高等学校本科民族传统体育专业主要经历了武术和民族传统体育专业2个重要时期。从专业办学历史发展的脉络入手,对当前民族传统体育专业办学概况及存在的问题进行分析。提出:宏观层面控制办学点和招生规模、中观层面加强科学研究和学科建设、微观层面培育特色课程及教材、外延上鼓励对外交流,使即将展开的武术与民族传统体育专业办学发展方向更为明晰。  相似文献   

2.
文章运用文献资料等研究方法对民族传统体育专业大学生的就业现状和社会需求等方面进行归纳和分析,提出在新的教学目标指导下民族传统体育专业应当培养学生多种能力来适应市场的需要。通过在民族传统体育专业增设"武功推拿"课程,可以拓宽民族传统体育专业大学生的就业渠道,弘扬民族传统文化。  相似文献   

3.
文章运用文献资料研究法对我国高校武术与民族传统体育专业招生模式中存在的问题进行分析,回顾我国武术与民族传统体育专业的发展历史,总结武术与民族传统体育存在的问题:生源质量不高、培养目标相对模糊、就业率偏低。针对存在问题和专业发展可行对策提出建议,以期为武术与民族传统体育专业可持续发展提供一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4.
专业建设是高等学校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学校教育的基本单位或基本组织形式。以我国民族传统体育专业的空间分布特点为逻辑起点,采用文献资料、专家访谈、逻辑分析等方法,系统梳理了我国民族传统体育专业发展历史,总结了我国民族传统体育专业空间布局的特征,阐述了民族传统体育专业发展存在问题:人才培养与社会需求的脱轨,学科理论基础比较薄弱,专业办学特色与学校传统优势不明显,学缘结构"近亲化"现象严重,入学生源质量不高,途径不广。针对我国民族传统体育专业存在的困境寻找出路和途径,为更好地促进我国民族传统体育专业的发展提出建议,以期为民族传统体育专业改革发展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5.
在传统武术日渐流失的今天,本文从武术文化整体传承的角度出发,结合民族传统体育学学科发展的现状,提出了由高等院校民族传统体育学专业继承武术的新思路。继承和传播武术文化、弘扬民族精神是高等院校民族传统体育学专业当前的历史使命。  相似文献   

6.
文章采用问卷调查法、文献资料研究法、数理统计法等研究方法,对民族传统体育专业的毕业年级就业心理现状进行较全面系统的调查,经分析得出如下结果:(1)民族传统体育专业毕业年级的就业形势比较严峻,就业压力较大;(2)民族传统体育专业毕业年级学生对自身缺乏了解,不清楚自己适合从事什么样的工作,这是造成择业时盲gl从众的一个重要原因;(3)“先就业再择业”正被民族传统体育专业毕业年级学生所认同,同时,在就业地区的选择上,如果无法在理想地区就业的情况下,也会考虑到西部、基层就业;(4)民族传统体育专业毕业年级学生的从业自信心不高,缺乏对自己专业发展现状及前景的正确认识,更不清楚从业过程中的流程。  相似文献   

7.
当前民族传统体育专业武术教育的困境,主要表现为继承与发展失衡;体育属性的过度彰显,传统文化教育的缺失;武术形态的裂变与整体观的消失等方面。提出武术教育应注重传统武术资源开发与专业教育相结合,充分发掘民族传统文化内涵,通过打造武术特色教育空间,立足继承、发扬传统,使得武术教育具备浓厚的传统文化氛围。  相似文献   

8.
当前民族传统体育专业武术教育的困境,主要表现为继承与发展失衡;体育属性的过度彰显传统文化教育的缺失;武术形态的裂变与整体观的消失等方面。提出武术教育应注重传统武术资源开发与专业教育相结合,充分发掘民族传统文化内涵,通过打造武术特色教育空间,立足继承,发扬传统,使得武术教育具备浓厚的传统文化氛围。  相似文献   

9.
武术礼仪是武德文化的载体,在武术的传承和发展过程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武术人历来讲究"习武先习德""、德为艺先"。近年来,由于各种客观因素,"武德"传统在年轻一辈中得不到很好的继承和发扬,间接阻碍了武术事业的健康发展。文章拟通过对民族传统体育专业的武术礼仪进行规范,使武术礼仪在实践过程中更具可操作性,并使习武者以身体力行的方式来继承武德文化,形成武德习惯,提高武德修养。  相似文献   

10.
民族传统体育专业课程建设的研究现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通过对民族传统体育专业不同时期研究状况的分析,发现民族传统体育专业课程的研究和实践活动目前还处于起始状态。民族传统体育的专业方向有待进一步扩展;教学思想有待形成;课程结构有待系统化。  相似文献   

11.
武德:武术文化发展的重中之重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武术文化的发展与传播与人们对它的价值、意义评价密切相关,只有更好地培养武术品德,才能全面体现武术文化的价值和意义,使更多的人认识、理解和认可武术,以致更广泛地推广武术文化。因此,重武德培养是武术发展的先决条件,是培养社会所需的文武双全、德智体全面发展的新型建设人才的先决条件,也是武术文化、武术人走出国门,走向世界的重要条件。  相似文献   

12.
文章论述幼儿武术训练在不同时期所遵循的原则及在幼儿生理、心理上和教练师资力量、家长态度等诸多因素对幼儿训练的影响。借以达到利用这些因素扬长避短来普及武术工作,加大培养武术后备人才的力度,扩大武术的影响范围。  相似文献   

13.
武术礼仪作为武德教育的外在表现形式,承载着习武者做人、做事的行为标准,是一个习武者能否通过修身达到修己的桥梁。历代武术流派把“习武先习德”、“德为艺先”作为习武的基本准则。近年来,由于各种客观因素,“武德传统”在年轻一辈中未能得到很好的继承和发扬,间接阻碍了武术事业的健康发展。文章通过对现今武术礼仪教育缺失的原因分析,提出武术礼仪标准化的必要性及在实践中的可操作性。期望习武者以身体力行的方式来继承武德文化,形成武德习惯,提高武德修养。  相似文献   

14.
厚重的文化底蕴是武术区别于其它体育项目的重要特点之一,武术的发展需要人们的文化认同和文化自觉。缺乏武术文化氛围,武术教育价值功能没有得到充分体现,在很大程度上影响着武术的发展。发展武术应立足于武术的文化基础和优势,加强武术文化的研究、宣传和教育,把武术文化教育融入到习武者的日常生活中,武术文化教育应以中小学生为切入点。  相似文献   

15.
文章以古典传播学派的“文化圈”理论为基础,深入剖析武术文化圈的结构.研究认为,武术作为中国的身体技术文化,可看作为一个武术文化圈;传统武术与竞技武术共同拥有武术文化圈性质和特征,但又各具其独立的文化特点,成为隶属于武术文化圈的两个亚文化圈;其中相同的文化元素是文化圈的核心轴,既为传统武术与竞技武术的相互认同提供可能,又限制两者的异化程度.  相似文献   

16.
文章从传统武术发展的多个方面总结了传统武术发展研究的最新成果:由于武术新概念的引入,提高了对武术的认识层面并拓宽了研究视域;传统武术的发展应不同于西方体育的特色,走中国文化特色之路;要更好地发展中国传统武术,就要培养指定传承人,保护他们成为传统武术文化的燃眉之急;传统武术和竞技武术之间应均衡发展;政府应加大对传统武术的扶持力度.  相似文献   

17.
武术礼仪是武术文化的具体表现之一,它体现了习武者尊师重道,克己复礼,遵守武术道德。文章通过传统武术礼仪及其表现形式与当代武术礼仪及其表现形式进行对比,得出当代武术礼文化的严重缺失,并根据当代社会的发展探究武术礼仪文化缺失的原因,为当代武术礼文化的传承略尽微薄之力。  相似文献   

18.
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人们对健康的需求更加迫切,武术作为我国传统的体育项目,以其独特的健身、防身、修身、娱乐为特点而逐渐受到人们的关注,商业武馆也随之大量出现。文章通过对武术发展现状及问题的深入分析,结合商业武馆的现状和对武术发展的作用进行了研究,旨在为武术的发展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9.
武术作为中国优秀的传统文化,在几千年的发展过程中形成了自己特有的传播方式。但是,随着社会的发展及各种先进手段的应用,武术传统的传播方式发生了变化。人们在研究武术传播的过程中,总结了在当今社会条件下的各种传播手段并对其进行详尽的介绍。然而,这些研究很少注意到武术是通过武打影视这个重要的渠道让世人认识武术了解武术。研究中国武术与武打影视的融合仅仅只看到了影视对武术的异化,没有看到中国武术与武打影视的这种融合达到的是一种共赢的局面。文章运用传播学的基本理论,对中国武术与武打影视融合后的共赢进行了探索和研究。  相似文献   

20.
由于社会的发展和历史的变迁,武术面临着有史以来最艰难的发展和变革。在新时期,特别是北京奥运会之后,在时代和社会现实因素的影响下,武术将受不同因素的影响走向它的"归途"。商业是未来社会的主导因素之一。武术采用商业化的运营理念和模式进行深入开展,能促使武术更健康的发展。本文针对武术的商业开发,对其商业化发展的途径,展开深入探讨,以求抛砖引玉使武术得到更好发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