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我国的"985"、"211"工程重点大学政策在引领我国高等教育发展、促进高等教育质量提高的同时,也在无形中对大学趋同化起到了导向作用。组织社会学新制度主义的合法性机制可以对此作出一个合理解释。寻求合法性是大学趋同化的动力机制。强意义上的合法性机制往往通过排名、等级定位影响大学的行为,弱意义上的合法性机制通过高等教育资源配置方式来影响大学的行为。而这其中,合法性机制的强迫机制、模仿机制、规范机制共同对大学的趋同化起导向作用,在现实当中具体表现为:重点大学政策所带来的"媳妇"(高校)对"婆婆"(政府)依赖与顺从的马太效应、高校争当"一流"、争变"研究型"的盲目求大求全、一般院校招生被"忽视"、毕业生就业受"歧视"的尴尬。  相似文献   

2.
高校人才培养过程是高等教育质量保障体系建构的重要课题。现阶段,我国高校"宽进宽出"式的人才培养过程引来各方的质疑。相比于民国时期西南联合大学和美国高校的人才培养过程,我国高校人才培养过程应作出如下调整:"入口"阶段拓宽人才选拔途径,分类设定录取标准;"培养"阶段营造自由的学习氛围,规范学业考核制度;"出口"阶段建立建立合理的淘汰机制和毕业生质量反馈机制。  相似文献   

3.
基于对国家社科基金教育学项目中"国家重点"和"国家一般"项目的研究发现,国家社科基金教育学项目的学术成果经济成本较大,且呈现出边际效率递减规律。原因主要包括:立项时对申请者的真实科研能力考察不够;项目实施过程中缺乏以质量绩效为导向的过程控制;项目结项要求的科学性和合理性不足;科研学术生态异化等。要提高科研成果质量和经费使用效率,就需设立第三方项目质量和绩效评估机构;对项目申请者的科研能力进行考察并分等;引导高校以项目结项为依据来评价项目负责人的学术业绩;以质量和绩效为导向重新设定结项要求;"正本清源",重塑良好的学术生态。  相似文献   

4.
"马太效应"在当前高校大学生教育管理中的表现十分明显,虽有一定的积极促进作用,但更应认识到其对大学生、教育工作者及学校的长远发展等方面产生了极为显著的消极作用和负面影响,在很大程度上它已成为教育均衡发展的障碍。在现有的高校教育环境下,应加强反马太效应,消除其负面影响,以实现教育均衡发展的目标。  相似文献   

5.
作为本科教学的引领工程,"质量工程"的重要意义不言而喻。本文从地方高校"质量工程"项目申报与建设的角度,回顾、总结了工作中普遍存在的申报成功率不高、获批立项难成体系、建设过程监管不严、建设推广力度不够等一系列问题,深入分析了工作不力的原因,并对"十三五"期间地方高校"质量工程"项目的建设工作提出了相应的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6.
为了使我国的高等教育紧跟发达国家的脚步,我国实施梯度发展战略,让一部分质量好、效率高的学校获得较多的经费,优先发展起来,为国家培养优秀的紧缺人才.随之而来的是"211"工程和"985"工程的建设和不断完善,使得一些院校得到了国家财政的大力支持从而迅速发展起来.另一方面,那些有发展潜力的院校却因为某些方面仅次于那些名牌院校从而失去了发展的机会.本文从"马太效应"视角对这一现象进行分析,阐述了高校财政投入"马太效应"产生的原因、结果,并提出了相应的对策.  相似文献   

7.
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项目是中国最高级别的社科类研究项目,其中年度项目是主体部分,申报和立项数最多、覆盖面最广、资助金额最大,学界关注度最高。高校是社科研究的主力军,立项年度项目的多少和项目研究质量,体现了研究水平和实力。分析"十二五"期间高校系统的立项情况,发现高校社科发展的一些现状和规律。(1)东部立项多、中西部立项少,东部地区省均立项数是中部地区的近1.5倍,是西部地区的近3倍。同比增幅最大的是立项数相对偏少的中西部地区,重点高校多的地区立项数多。(2)部属高校实力雄厚,地方高校潜力较大。(3)高校部分学科实力相对较强。高校在体育学、外国文学、统计学、语言学、中国文学、世界历史、法学、新闻传播学等8个学科立项占比高,相对其他系统实力强;在党史党建、考古学、国际问题、人口学、宗教学、政治学等6个学科立项占比低,实力相对较弱。相对其他系统,高校在重点项目和青年项目的立项比例偏低。(4)行业类高校和综合性大学各有优势。经济、管理、法学、中国文学、语言学、民族学、体育等7个学科排名前三都为行业类高校,其他学科排名前三的基本上是综合性大学。有30所部属高校的57个学科进入前三名,有16所地方高校的20个学科进入前三名。通过研究分析,提出以下建议:第一,高校要以实施《中国特色新型高校智库建设推进计划》为契机,以年度项目为抓手,提高项目质量,多出高质量成果,培养优秀人才,打造新型高校智库品牌。第二,国家社科基金继续加大对西部项目的投入力度,推动中西部地区高校的整体提升,服务当地经济社会发展。第三,项目立项的覆盖面扩大,本科高校占有绝对优势,专科院校实力有待提升。地方高校有一定进步,但与部属高校还有较大的差距。采取有效措施,进一步提升这些高校的研究实力。第四,加大项目的申报质量,提高高校的重点项目和青年项目立项率。同时加大对学术带头人和青年教师的支持和培养力度,进一步提升学术竞争力。第五,文科实力较强的综合性大学和部属行业类文科高校优势特色明显,建议各高校保持学科特色,发挥已有优势,在各自领域内争创世界一流学科。  相似文献   

8.
多重制度环境下的高校行为异化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高校的产品具有私人产品和公共产品的双重社会属性,且其收益具有时滞性和高度不确定性.国家财政资金按照高校的身份以计划分配的形式在行政化的体系内进行配置,从而导致大学教育利益主体之间的信息结构变化,势必造成高校行为的异化.基于这一理论逻辑,文章以"制度一行为一绩效"为分析范式,对高校的师资队伍建设、教学质量、人才质量的种种异化行为进行了解释.  相似文献   

9.
杨思贤  刘继红 《江苏高教》2020,(12):128-131
高校学风是大学生不同类型的学习行动方式展现出来的精神品质。"传统型"的学习行动导致高校缺乏主动性的学风,需要大学内部结构力量予以规训;"情绪型"的学习行动导致学风的反复,高校应给予学生抉择自由以获得情感认同,并发挥参照群体的作用;"工具理性"学习行动带有较强的功利色彩;"价值理性"学习行动最符合大学的本质属性规定,需要彰显大学教师的权威色彩以加强引导。  相似文献   

10.
高等教育资源配置直接决定着高校生存和发展的能力及持续力,对高校发展有重要意义。资源配置中的马太效应无疑不利于高校体系的健康发展。文章从财政补贴、人员流动、基础设施和科研项目等方面分析了高等教育资源配置中马太效应的表现。教育资源的有限性及配置中的外部性、教育相对公平性的影响、一元化评价机制的影响等是高等教育资源配置中产生马太效应的原因,建立多元的评价体制和经费投入体制是缓解高校资源配置中马太效应的主要方法。  相似文献   

11.
本研究选取中国"985工程"高校和AAU作为研究对象,从群体整体水平和学科水平两个层面对2002-201 1年"985工程"高校和AAU学术论文的数量、质量、活动指数和相对引文影响力等指标进行分析。研究结果表明:"985工程"高校的科研实力、科研水平和学术影响力呈逐年递增趋势,但与AAU在论文的数量和质量上还有显著差异。"985工程"高校学科之间的科研实力有明显差异:工科和理科是"985工程"高校的活跃学科,人文社科是"985工程"高校的低活跃学科;生命类和人文社科是AAU的活跃学科,材料科学、化学和农业科学是AAU的低活跃学科;"985工程"高校22个学科的论文影响力较低,与AAU存在明显差距。  相似文献   

12.
“质量工程”是我国高等教育发展新的历史时期,国家为提高教育质量而实施的一项重大举措,其目的是将我国高等教育发展的战略重点由数量扩张转变为注重内涵发展的质量提升上来。新建本科高校是我国高等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与老牌大学相比,无论是教育资源、育人理念、办学积淀、质量文化,还是办学硬件条件都存在着相当大的差距。对新建本科高校,坚持“质量工程”项目的立项和建设两手抓。是提升专业内涵建设的有效途径。  相似文献   

13.
职业情绪是高校辅导员职业心态的综合反映。在相对自然的状态下,辅导员的职业情绪表现出多个维度的矛盾性:理想的"大学教师"身份与现实的"行政科员"身份之间的纠结;"高大上"的职业属性与"低微下"的职业地位的冲突;"多面手"的职业需求与"专业化"的职业理想的冲突;"超我"的工作方式与"自我"的生存状态之间的冲突等。高校辅导员这种矛盾性的职业情绪体验主要来自于辅导员矛盾的职业身份,而这种职业身份的矛盾性主要来自于高校辅导员组织归属感的缺失。通过重建辅导员组织,并给予辅导员期望的组织承诺是解决其职业情绪问题的可能出路。  相似文献   

14.
德国的应用科技大学作为德国经济发展的助力器一直广为研究,而经过多年发展,应用科技大学也已经形成了自己的特色并逐渐成熟,作为德国职业教育的高级阶段,德国应用科技大学的发展一直受到国家的重视和扶持,本文着重研究和分析近年来德国针对和涉及应用科技大学发展的诸多政策,如:"应用科技大学科研助力"方案;"经由教育之路,再登高峰"一揽子教育资助计划中的"女教授计划"、"开放的高校"、"改善教育质量公约"和"高校公约2020"等;找到这些扶持政策和措施的相互关系和特点,来分析应用科技大学在这些政策推动下的发展轨迹。  相似文献   

15.
地方     
《教育》2012,(23):13
北京:大学生就业将纳入本科教学工程近日记者从北京市教委获悉,该市今年将从首都各高校就业工作成果中遴选出基础好、有特色、可推广的项目,继续纳入"本科教学工程"。近几年,北京市教委按照项目化运行方式,把毕业生就业重点工作作为"本科教学工程"子项目进行立项建设,从而不断提高就业质量和工作水平。北京市提出10个高校就业重点建设项目领域,并要求各  相似文献   

16.
"马太效应"是一种优势积累效应。在教育上,"马太效应"表现为优势教育资源的统整和集中,因其在某种程度上放大了市场在教育资源配置中的决定作用,而可能导致教育不公平。澄清"马太效应"在我国教育改革发展中作用的两面性,在理论上有助于我们清醒地认识"马太效应"在教育资源配置的过程中表现的优势和不足,在实践上则有助于我们制订正确的教育政策,建立平衡的教育机制,并通过推进教育法制建设,保障教育公平在我国社会转型期的最大程度实现。  相似文献   

17.
科学有效的管理是高校"质量工程"项目实施的重要保障。文章分析了"质量工程"项目建设中普遍存在的问题,重点介绍了广东海洋大学克服以往存在的重立项轻建设、重数量轻质量、重结果轻过程现象的做法,形成常态化的管理机制。通过加强顶层设计,统筹规划,建立健全项目评价机制,抓住项目评审立项、年度考核和结题验收三个关键环节的质量监控,做到了自由竞争与整体布局相结合,全程管理与关键环节重点监控相结合,项目建设成效与资源配置相结合,有效解决了项目重复建设、有头无尾、经费使用效益不高等问题,显著提升了项目实施效能。  相似文献   

18.
新工科建设为应用型高校工科人才培养提供了新机遇,应用型高校自身特色发展对工科人才培养提出了新要求。通过对200余家企业的调研,提出并实践了应用型高校"一纲三纵五横"工程实践与创新能力培养体系:"一"是以岗位胜任力为核心;"三"是工程基本技能培养、工程项目技能培养、工程岗位技能培养三个阶段递进发展;"五"是理论教学、实验教学、综合实训、科技活动、能力考核五个环节。  相似文献   

19.
科学的教师评价具有鉴定、导向、激励、诊断、改进、监督等功能,能够促进高校体育教师的专业发展。但是"异化"的教师评价会成为高校体育教师专业发展的障碍。本文分析了高校体育教师评价目的、内容、方法、主体、流程、结果运用等方面的"异化"及其表现,并提出优化评价的具体建议。  相似文献   

20.
大学文化中最有凝聚力的部分是"情感"。随着一些高校的日益行政化和商业化,学生与母校之间的关系正在变得日趋复杂甚至异化。该文选取高职院校毕业班学生与母校这对关系作为分析截面,总结列举异化情感种类并逐一分析,试图还原部分学生与母校间的异化"情感",反思大学文化中缺乏校园情感认同的原因,提出培养认同感的若干措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