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2 毫秒
1.
自汉至唐,其间以《异物志》命名的著作为数众多而又自成系统。《异物志》的生成演变过程在一定程度上反映出那一时代的人们对周围世界的认识,并且与我国古小说——志怪传奇——的发展有着十分密切的联系:在唐以前的《异物志》中,知识性与文学性共存是其基本特征,充其量不过是知识性逐渐减少、文学性不断递增而已。进入唐代以后,文学性一举压倒知识性,成为决定《异物志》性质的主要因素,《异物志》由此从传播知识、认识世界的地理博物杂记,一变而成为志怪传奇小说  相似文献   

2.
围棋     
吴德铎 《新读写》2011,(2):37-37
围棋是中国人民的创造。它的起源,已不可考。晋张华《博物志》:“尧造围棋以教子丹。或云:舜以子商均愚,故作围棋教之。”究竟是“尧”还是“舜”,张华自己都弄不清楚,可见他的说法未必可靠。何况还有许多人以为《博物志》是一部后人伪托的书。  相似文献   

3.
人教社2003年版《世界近现代史》上册第85页有这样一段表述:“以马尼志为代表的资产阶级民主派希望……建立统一的共和国。”而与之配套的《教师教学用书》第164页说:“以马志尼、加里波第为代表的资产阶级民主派主张通过自下而上的人民革命战争,驱逐外国侵略者,推翻封建制度,建立统一的资产阶级共和国。”到底是“马尼志”还是“马志尼”呢?  相似文献   

4.
周岳 《现代语文》2007,(2):36-37
江苏版语文教材(必修五)建议教学《项脊轩志》时采用“文本研习”的形式,并设计了这样一个研习的切入点——《项脊轩志》中作者写道:“予居于此,多可喜,亦多可悲。”说说作者因为什么而觉得可喜,又因为什么而觉得可悲,它是怎样表达这些感情的?  相似文献   

5.
我国小说和寓言结有不解之缘,而鬼魅异物故事是古代小说的重要题材之一,所以以鬼魅异物世界反映人间现实的寓言小说自然会应运而生。宋代小说家洪迈在《夷坚乙志》中已指出晋代干宝的《搜神记》,唐代牛僧孺的《玄怪录》、谷神子的《博异志》,薛渔思的《河东记》、张读的《宣室志》,五代徐铉的《稽神录》等所写的鬼怪故事“皆不能无寓言于其间”。鲁迅《中国小说史略》说:“小说中寓讥讽  相似文献   

6.
《聊斋志异》是一部题材奇特、谲,写法复杂多变,思想尖锐、深的短篇小说集,文学史家都把它入中国古代的志怪传奇小说。《促织》是其中最优秀的篇什之,集中体现了《聊斋志异》的思想艺术特点。鲁迅先生十分喜欢和欣赏《聊志异》,曾精辟地指出:“《聊斋志》虽亦如当时同类之书,不外记仙狐鬼精魅故事,然描写委屈,次井然,用传奇法,而以志怪,变之状,如在目前;又或易调改弦,叙畸人异行,出入幻域,顿入人;偶述琐闻,亦多简洁,故读者耳,为之一新。”(《中国小说史略》,迅全集》第9卷209页,人民文出版社1991年版)鲁迅…  相似文献   

7.
近来整理清人张澍辑录的有关陇右的几种历史地理著作,发现张氏在辑录《凉州异物志》佚文的同时,也误辑了大量其他《异物志》的文字,鱼龙混杂,使人难以辨识。而且张氏怀疑《凉州异物志》就是宋膺《异物志》,据此,他将史籍所栽宋膺《异物志》的文字也一并辑入。他的这种说法有很大影响.在后人正确认识和使用《凉州异物志》时造成了混乱,因此,就有必要对张氏辑本进行辨析,弄清真正属于《凉州异物志》的佚文是哪些,都有什么特点,宋膺《异物志》究竟是不是《凉州异物志》,等等。以下对这些问题逐一进行考辨。  相似文献   

8.
中国古籍中的南海诸岛●陈亚洲/四川涪陵师专南海诸岛自古以来就是中国的神圣领土。在我国浩如烟海的史籍中对此有大量的记载和描述。在汉班固所著的《汉书·地理志》就记载了有关南海航海的情况,说明中国人早在汉武帝时就在南海中航行,并远至“己程不国”(今天的斯里...  相似文献   

9.
“江湖”一词,有时专指长江、洞庭湖及其周围地区,《蒹葭》中“江湖后摇落,亦恐岁磋跎”之“江湖”亦然。这首诗写在秦州,借蒹葭的摇落而自伤,并伤失志之贤士,其所伤者,当指因流放夜郎而飘泊于江湖一带的李白。一说“摧折不自守”,一说“青冥亦自守”,《兼葭》与《苦竹》有密切联系。在《苦竹》中,杜甫除表明自己的归隐之愿,亦希望李白在获赦之后也能如此。后来他在成都写《不见》诗,即呼唤李白:“匡山读书处,头白好归来!”本文吸取了前人注释成果,在《兼葭》所隐喻的对象如两诗的联系方面提出了个人的看法。  相似文献   

10.
《墨子》中的《天志》和《明鬼》篇,是墨学中颇有争议的篇章,学者多把这两篇章看做是墨学落后保守的代表,甚至是墨学由显学到绝学的学理原因。但如果从积极角度看,《天志》和《明鬼》篇也有很多积极因素:“天志”、“明鬼”思想是墨子“兼爱”、“非攻”学说的重要的组成部分,是墨子论证“兼爱”、“非攻”学说的重要的外在力量,是推行其学说的工具;鬼神观是道德力量中一个重要的外在约束力量;“天志”、“明鬼”思想反映了墨子的一种功利主义态度,认为敬鬼神既是对先人的尊重,可以联络乡亲的情感;也反映了下层被压迫的人民的正义的要求,是“民志”的曲折表现,具有强烈的现实批判力量。  相似文献   

11.
南海诸岛是中国的固有领土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南海诸岛是分布于南海中的中国大小二百多个岛屿、沙洲、暗沙和礁滩的总称,按其自然群体组合和地理位置分布,分为东沙、西沙、南沙和中沙四个群岛。所谓“南海问题”是指南海周边各国在南海岛礁归属与海域划分上存在的分歧与争端。南海诸岛自古以来就是中国的领土,由于中国人民长期在南海中的航行和生产生活的实践,才逐渐发现它们,加以命名,并不断经营、开发,随之成为它们的主人。中国对南海诸岛的主权是以史实为依据、符合国际法的。首先,南海诸岛最早由中国人发现并命名。早在公元前2世纪的汉武帝时期,中国人民就开始在南海航行,通过长期…  相似文献   

12.
王飞 《现代语文》2006,(7):56-56
诗歌是诗人智慧树上结出的花朵,是诗人心中喷出的最精粹的声音。《毛诗序》:“诗,志之所之也,在心为志,发言为诗。”朱自清《诗言志辨》也说:“诗,持也,持其性情。”无论言志或缘情,二皆出于心,发自于音。好诗维系在灵魂,于生命深处最为感人。笔细心赏读海子的《面朝大海,春暖花开》,思绪纷飞,情动于中而形于言,不当处恳请同仁专家指正。  相似文献   

13.
梅兰竹菊,在中国文化中所代表、所承栽的是相似、相同的寓意,都是中国文人感物喻志的最常见的象征。那么龚自珍用“梅”托志是否有着他独特的意义呢?如果用兰、竹、菊是否也可以?这是一位学生在周末随笔中提出的问题。笔者试着作出这样的解读:《病梅馆记》是文学作品,文学作品的基本特点是用形象反映社会生活,它应该具有典型性。那么,《病梅馆记》为什么用“梅”托志,它的典型性又是如何体现的呢?我们不妨从文化、史学、审美等多个角度作出解读。  相似文献   

14.
高圣峰 《现代语文》2007,(5):117-117
走进中国学作品长廊,历代骚人墨客的惜时叹逝之诗实在叫人眼花缭乱!“子在川上曰:‘逝如斯夫,不舍昼夜。’”(《论语·子罕》)楚大夫艋原“惟草爪之零落兮,恐美人之迟暮”(《离骚》);“一世之雄”曹孟德横槊而叹“对酒当歌,人生几何?譬如朝露,去日苦多”(《短歌行》):诗仙太白也说“弃我去昨日之日不可斟”(《宣州谢胱楼饯别校书云》);少陵野老则挠首低吟:“少壮能几时,鬓发各已苍。”(《赠卫八处士》)而岳飞凭栏高歌的“莫等闲白了少年头,空悲切”(《满江红》),更把壮怀激烈的渎书人之惜时推向了极致。[第一段]  相似文献   

15.
《史记·秦始皇本纪》:“三十三年发诸赏逋亡人,赘婿要人,略取陆梁地,置於桂林,象郡,南海三郡,以商遣戍”。秦始皇在统一岭南后,设置了象郡、南海郡、桂林郡来加强统治,但笔者在对比人教版必修一和人民版必修一的《秦朝疆域图》(如下图)时发现,南海郡与象郡的位置基本一致.而桂林郡就差得远了。是不是哪幅图错了呢?桂林又到底在哪里呢?  相似文献   

16.
1.《高山流水》:传说先秦的琴师伯牙一次在荒山野地弹琴,樵夫钟子期竟能领会这是描绘“巍巍乎志在高山”和“洋洋乎志在流水”。伯牙惊曰:“善哉,子之心与吾同。”子期死后.伯牙痛失知音,遂摔琴断弦,故有《高山流水》之曲。其中《流水》一曲曾被录入美国“航天者”号太空船上携带的一张镀金唱片上。于1977年8月22日发射到太空,向宇宙星球的高级生物传道中华民族的智慧和文明信息。  相似文献   

17.
著名的“海权论”创立者马汉认为:谁控制海洋和海上通道,谁就能控制世界。南海自古以来就是中国的领土,由于其多方面的战略价值,南海周边各国与中国在岛礁和海域划分上存在分歧和争端,才形成所谓的“南海问题”。中国政府根据不同历史时期的国内外形势,提出了相应的南海政策。目前,世界各大国和各种力量纷纷介入南海及周边地区,甚至威胁到中国的主权和领土。鉴于此,中国应继续从“稳定周边”的大局出发,在坚持“搁置争议”的基础上,进一步提出和实施积极有效的方针政策,促进这一地区的稳定和发展。  相似文献   

18.
田晓岫在《西藏载入中国版图始见于(夏书·禹贡》(载《中央民族大学学报》1998年第5期)一文中指出:《禹贡》所记“九州”包括今日西藏。《夏书·禹贡》是第一部记载中国版图行政区划的地理著作。《禹贡》作为我眼一部地理志经典,其科学性权威性是不可否认的。俄今存(十三经注疏》中(禹贡》将所记,九州之中,就包括了今日之西藏。今日的西藏在当时属于九州中的梁、雍二州。粱、雍二州皆以黑水为界。关于黑水的位置,《禹贡》记:“导黑水至于三危,入于南海”。“危”(围、卫)在藏语里意为中心。三危(围)意指三个中心地区。清康…  相似文献   

19.
漫谈地磁场     
在2000多年前的春秋战国时代,我国劳动人民在采矿冶炼过程中,发现了以四氧化三铁为主要成分的磁石.磁石具有吸铁性,并且天然磁石在地球表面总是指向南北极.北宋的沈括在《梦溪笔谈》中记载:“方家以磁石磨针锋,则能指南,然常微偏东,不全南也.”“则能指南”说明地球周围有磁场,其磁场方向是大致南北方向的;“然常微偏东,不全南”说明磁石在地磁场中静止时的指向并不是正南正北方向,而是略微偏一些.  相似文献   

20.
《洞冥记》、《十洲记》、《括地图》、《神异经》等异人异物类志怪小说应是汉代所作。特色为“神异”.想象怪诞.夸张奇特;两汉为志怪小说繁荣期,对后世小说影响很大。特别是异人异物类志怪小说.其影响一直延续至明清.此类小说繁荣原困.除汉人好神仙、盛迷信外,主要是汉人对周边的认识由局限、无知、幻想到武帝开边、局限冲破、异闻传入、激活了人们的想象.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