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09 毫秒
1.
教育过程中的主体,即是一个教师观问题,又是一个学生观问题,两都是重要的教育思想问题。只有树立科学的教育主体观,才能“形成相互激励、教学相长的师生关系”,才能更好地推进素质教育,全面提高教育质量。  相似文献   

2.
对图书馆教育过程中主客体的思考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主体和客体的关系是在实践中形成的,所以,图书馆教育过程中主客体的确定,只有从图书馆教育实践活动中所涉及的图书馆整体、图书馆教育过程和图书馆教育目的的这三个角度加以分析,才能准确把握图书馆教育过程中的主体和客体。主体对客体的把握和规范及客体对主体的制约,是一个不断发展的过程。它的循序渐进,成为图书馆教育事业不断向前发展的动因。  相似文献   

3.
教育对象的三重主体性及其重要意义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现代教育应当是一种“主体教育”。但是在有关“主体教育”的理论与实践中,始终存在这样一个前提性的问题:什么是“主体” ?如何具体理解教育对象的主体性 ?在笔者看来,教育对象的主体性主要存在于以下三个维度,换言之,教育对象是“三重主体”,也就是说在三种意义上是我们所谓的“主体”,具有“主体性”。   第一,教育对象是“先验主体”。这里的“先验”是借喻的说法,它是指人类个体发展中存在的社会遗传现象。因为人类祖先千百万年的总体社会实践是先于个体而存在的,社会性遗传等机制完全可以使每一个个体在诞生之日起就禀赋…  相似文献   

4.
多主体教育目的指教育活动不同的参与者对于教育活动结果的主观期望和设想.它强调了教育目的的主体依赖性特别是主体的多元性和非同一性。多主体教育目的冲突对教育活动的效率和效果存在负面影响。整合多主体教育目的必须以各主体对幸福的理解为着眼点。以“共同利益”和“互惠互利”为基点;同时,有效的整合也是各方主体博弈的结果.需要各主体参与对话才能实现。  相似文献   

5.
教育价值观虽然得到了有关学科的关注.并进行了一些有建设性的研究,但还没有从心理学的角度进行系统研究。从心理学的角度看,教育价值观的主体有社会、学校和个体三个层次,三个主体相互影响,但各自的影响力和对其他主体的影响方向是不一样的,其中学校和教师这两个主体的地位和作用比较特殊。对教育价值观的研究不能仅仅停留在思辨的水平上.有必要进行实证研究,从不同的维度揭示教育价值观的特征.从而促进不同主体合理有效的教育价值观的建构。  相似文献   

6.
主体教育思想不是一种具体的教学方法,而是一种指导课堂教学的现代教育思想。语文课堂教学要做到:转变教学观念,创设和谐课堂气氛;尊重学生感受,形成独特体验,诱发求知欲望.突出学生主体;引导质疑问难.培养主体意识;渗透学法指导.提高学习能力。  相似文献   

7.
关于主体教育的几个问题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讨论主体教育理念内涵的基础上,驳斥主体教育理念“过时论”、“趋同论”和“抽象论”,进而辨析教学策略的概念,探讨在主体教育实验中如何进行目标定位、注重开放并把握好开放的“度”、处理好探究与引导、选择与规范的关系。最后,就如何深化主体教育实验的问题,提出了引导学生追求价值、建构素质,通过校本课程开发促进教育成长、形成实验教育化、提升教育理念等见解。  相似文献   

8.
在教育活动中,教育主体有可能消失在没有主见的公众意见中,消失在迷失自己的呻吟中,消失在课堂殖民统治中.因此要确立主体的地位,就要把握主体的特点,塑造主体的特点.从教育人类学的视角考察,在教育过程中,教师主体具有主见、反思、信任、美德的特点,学生主体具有可塑性、可感性、可选择性的特点.只有遵循主体的特点,才能很好地发挥主体的作用.  相似文献   

9.
发展职业教育应当具备两个立足点,由之应当解决三个问题。两个立足点,即办学主体和教育对象。我们主张政府和私人应当成为中等职业教育的办学主体.农村青年劳动者应当成为中等职业教育的主要对象。应当解决的三个问题,除了要解决好两个立足点问题外.还有教什么与学什么的问题.学用结合应当成为职业教育的主要目标。  相似文献   

10.
激活教育生产力主体活力初探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激活教育生产力主体的活力,是一个值得关注的问题。要探索和解决激活教育生产力活力问题,就要把教育生产放到社会大生产系统来考察,努力认识和把握教育生产力的发展规律,注重激活教育生产力的主体活力。  相似文献   

11.
儿童的发展的是一个身体和心理等方面有规律进行的量变和质变的过程。研究影响儿童身心发展的因素,将直接影响学前教育的任务、内容和方法的制定,以及教育的实施。在儿童的发展中,我们既要承认遗传的作用,又要充分注意环境、教育在儿童发展中的重要作用,重视遗传和环境、教育的相互影响作用以及儿童的主观心理因素,这将有助于我们结合儿童实际与学前教育任务,合理地组织教育教学,进一步提高学前教育质量。  相似文献   

12.
在实施主体性教育的过程中,探讨主体性发展目标结构与体系构建,在此基础上提出本体结构和行为结构的设想。  相似文献   

13.
信息技术的广泛应用,使社会处于信息化状态.这不仅给现代教育带来了发展的动力和机遇,也给学习主体带来巨大影响,表现出双重效应.以信息技术教育促进学生主体性的实现,是现代教育的必经之路,我们必须采取相应的措施,将学生的主体性原则贯串于信息技术教育教学过程的始终.  相似文献   

14.
独立意识的形成是人的主体性发展的体现,大学生独立意识的培养是主体性教育的重要内容,通过对大学生独立意识现状的分析,简要阐释大学生独立意识涵义以及与主体性教育的关系,提出推动大学生独立意识健康发展的一些建议。  相似文献   

15.
"能力本位"、"人格本位"和"素质本位"是三种不同的教育理念,基于人的职业变通力的"素质本位"应成为职业教育的出发点。构建主体性职教课堂教学模式,是实施"素质本位"教育理念较理想的教学模式。  相似文献   

16.
我国职教师资队伍现状分析及思考   总被引:23,自引:1,他引:23  
高瑛 《职业技术教育》2003,24(16):46-48
职业教育能否充分发挥重要作用,是否拥有一支高素质的教师队伍是重要因素。本文分析了我国职教师资队伍的现状、存在的问题,提出师资队伍建设的主体方向,并建议强化师资培养培训基地建设,完善培养培训措施,推进实施教师资格制度和职务岗位聘任制度,制定提高职教师资社会地位的政策。  相似文献   

17.
人的现代化是现代社会对人的发展的要求,没有人的现代化就没有真正意义上的社会现代化。现代教育对人的现代化具有重要作用,大学生素质教育作为我国高校教育改革的方向,要以人的现代化为现实目标,切实提高大学生的素质。  相似文献   

18.
论主体性教育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自10世纪中期以来,主体性教育一直是我国教育界的热门话题,其为弘扬学生的主体性发挥了重要的指导意义。本文从主体性教育的提出、涵义、意义和内容等方面进行了研究和探讨,进一步明确了主体性教育是在教育过程中从受教育者自身出发,培养受教育者主体性的社会实践活动。  相似文献   

19.
时代呼唤着高校历史教学的改革,时代呼唤着学生主体意识的回归,如何在高校历史教学中实施素质教育,成为高校历史教师进行教学研究的着力点。从增强历史教学内容的时代精神以激发学生兴趣、挖掘历史教学内容的美育素材以提高学生的审美素质、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和主观能动性以培养学生的创新素质等方面回答了这一问题,为全面推进素质教育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20.
许辉 《培训与研究》2007,24(1):101-102
主体性原则在道德教育中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与理论意义,因此道德教育必须遵循主体性原则。在道德教育过程中,要以教育者和受教育者之间的“互动”为基础,尊重受教育者主体地位,发挥其主体性作用,培养受教育者的自我教育能力。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