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54 毫秒
1.
本文通过对奥林匹克运动的文化特征、奥运会开幕式的艺术特征以及奥林匹克运动对人类文化的贡献进行归纳分析,以2008年北京奥运会开幕式为例阐述奥运会开幕式对世界不同文化间传播交融的作用.  相似文献   

2.
雅典奥运会开幕式文化特点及启示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承载希腊历史和文化的2004年雅典奥运会开幕式,为世人奉献了一份精美的文化大餐。其乡情浓郁的奥运回家主题、令人叹为观止的人造“爱琴海”、再现古代文明的诸神“复活”、昭示人类和平与进取之光的体育浮雕、新颖的入场式变化等特点给人们留下难以忘怀的印象。同时,雅典奥运会开幕式的成功经验也为北京奥运会在文化创新上提供了有益的借鉴。  相似文献   

3.
奥运会主题歌是奥运会的文化艺术标志和组成部分之一,是传承奥林匹克文化的重要载体.奥运会主题歌的演唱是历届奥运会开幕式的组成部分.北京奥运会主题歌<我和你>在简单中创造神奇、展现中国深厚民族文化的同时,起到了传承奥林匹克文化应有的功效.  相似文献   

4.
现在国内外,大家都对2008年奥运会的开幕式期望值很高。国际奥委会的领导和北京奥林匹克运动会组委会的领导都认为,奥运会开幕式的成功相当于奥运会成功的一半。不仅北京奥运会这么说,前几届奥运会也有人这么说。我看这么说还是有道理的。道理在哪里?首先奥运会开幕式是奥运会主体活动的第一印象。开幕式的举行意味着各项准备工作全然就  相似文献   

5.
以雅典奥运会开幕式为参照,围绕北京2008年奥运会开幕式的创意展开讨论,并就“中国8分钟”、奥运歌曲评选活动及对北京奥运会开幕式的理念,阐述了作者的观点。  相似文献   

6.
采用“言-象-意-道”的符号学方法,比较分析全球化变奏时代语境下两届北京奥运会开幕式的叙事模式及其叙事逻辑,发现:两届北京奥运会开幕式在符号选择、视觉修辞、呈现国家形象、传达主题意旨等方面,既有差异又有接续。2008年奥运会开幕式以民族文化展演为特征,建构了复兴的文明古国形象,意在融入国际社会,宣示重回强国之林。2022年冬奥会开幕式则更进一步,突出共识性对话风格,塑造了自信的现代大国形象,旨在融合各国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在思想底色和价值内核上,两届北京奥运会开幕式都坚守了“和合”之道。两届北京奥运会开幕式“言、象、意”的差异和接续反映了中国奥运传播应对全球化主题变奏的语态创新,一以贯之的“和合”之道则是对中国“和合”外交定位的战略配称。表明:“和合”之道作为元叙事在国际交往中具有极大的竞争潜力,两届北京奥运会开幕式的成功经验揭示了讲好中国故事的可能进路,也说明了“和合”之道之于体育公共外交的重要性。  相似文献   

7.
开幕式作为奥运会正式开始前的一项神圣仪式,是主办国传播自身文化和历史的重要途径,是东道主弘扬价值观念和民族文化内涵的重要平台,因此开幕式可以看作是一个国家的文化载体。文章依托符号学理论,运用文献资料法、文本分析法等方法,以2022年北京冬奥会开幕式电视直播作为分析文本,对开幕式中出现的视觉符号进行分析。研究认为,北京冬奥会开幕式二十四节气倒计时短片出现的视觉符号中隐含中华传统文化精华和价值观念。以二十四节气文化为依托的倒计时,将我国地域文化、春节文化、民间传说文化、冰雪运动文化以及奥林匹克文化蕴含其中,展现了我国与自然和世界和谐相处的理念,各地域风土人情与冰雪元素的融合体现了我国人民对冰雪运动的热爱以及中华文化与冰雪运动文化融洽无间,有助于让我们构建起将中华文化和奥林匹克精神以及世界相关联的桥梁。  相似文献   

8.
奥运实录     
北京征集开闭幕式创意方案 北京奥运会开幕式、闭幕式什么样?能否 成为现代奥运会历史上中华文化魅力四射、多 元文化交相辉映的文化盛典?北京奥组委3月1 日宣布,2008年北京奥运会开幕式、闭幕式创 意方案当日起在全社会广泛征集。征集要求是: 主题突出,特色鲜明,内涵丰富,充分体现中国 风格、人文风采和时代风貌,蕴含"绿色奥运、 科技奥运,人文奥运"三大理念,生动表现"人 文奥运"蕴含的"和谐"、"和平"等丰富内涵: 传播奥林匹克精神,营造欢乐友好的奥运庆典 氛围,为与会者创造出四海一家的感受;促进世 界对中国的了解,增进中国人民和世界人民的 友谊;创意方案的艺术表现形式要创新并充分 运用高科技手段展示奇思妙想,令人耳目一新。 活动将7月31日结束。  相似文献   

9.
奥运会赛场运动员礼仪是奥运礼仪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一个国家的国民素质和文明水平的重要体现.北京奥运会赛场运动员礼仪不但是"人文奥运"的重要体现而且展示了中华民族优秀文化的独特魅力,对提高中国文化的国际竞争力也具有重大的历史意义.  相似文献   

10.
2008北京奥运开幕式体育民俗文化的开发与利用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从民俗文化学视角出发,对2008北京奥运会开幕式体育民俗文化的开发与利用进行了探讨。结果表明:体育民俗文化的开发和利用,一要做到中西合璧,注意文化的世界性;二要突出民族特色,充分展示中华风土民情,同时又能渲染开幕式的气氛。该研究为2008北京奥运会的成功举办提供了具体设计与创意。  相似文献   

11.
杨红 《体育科研》2016,(6):24-29
北京奥运会是一种历史记忆,还是一种具有永恒现代性指意的仪式,其呈现出来的宏大的叙事性压倒了中国人对奥运会赛事内涵的记忆,从而形成了中国历史进程的文化纪念碑。北京奥运会是中国的国家秩序变更后催生出来的仪式化产物,它还是一种对中国固有仪式的升华形态。中国体育代表团在2008年的北京奥运会中取得了51枚金牌是由于举国体制的制度支撑,北京奥运会就此得以升华为一种中国内产式国家仪式。奥运会还是一种身体展示度极强的仪式活动,具有很强的表演性,北京奥运会也成为中国人寻找与西方社会和解的突围点。北京奥运会缔造出来的强大的超仪式的视听镜像提升了中国人的民族自信力,在更高的意义上重塑了国民形象。  相似文献   

12.
关于团体操设计中融入"冷抽象"和谐思想的思考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张颖 《体育学刊》2006,13(2):135-137
通过解读雅典奥运会、东亚运动会和十运会开幕式,对其中“冷抽象”风格蕴涵的和谐思想进行了分析与研究。提出2008年北京奥运会开幕式团体操的设计要适当融入“冷抽象”风格,充分体现和谐思想,并对其前景进行了展望。  相似文献   

13.
运用文献资料法、观察法等研究方法,从文化学视角分析奥运圣火点燃仪式的文化价值,从文化学的物质、制度、精神3个层面解读奥运圣火点燃过程中所蕴含的理念与创意,从而深入理解和传承奥运文化。奥运火炬作为奥运精神的物质文化载体,其设计造型对彰显东道主本土文化与教育传播有着十分重要的价值与意义;奥运火炬传递作为奥林匹克运动会的前奏,具有自己独特的结构和功能,体现出明显的文化特性,符合奥运文化的发展要求;奥运圣火点燃更是整个开幕式中的核心环节,是主办国对奥运情感的抒发、奥运精神的理解、奥运承办的勇气的现实见证,为体育、艺术、科技精髓的融合提供了现实舞台。  相似文献   

14.
奥林匹克仪式人文价值与高校素质教育研究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随着2008年北京奥运会的临近,一股奥林匹克教育热潮正在形成。在高校开展以奥林匹克仪式为主题内容的奥林匹克宣传活动既有利于配合北京奥运宣传,又因其独特而鲜明的符号文化特征使大学生容易产生共鸣,并积极地参与其中。同时,对于培养大学生人文素质、提升审美情趣、发展多种能力以及弘扬奥林匹克精神等具有独特的文化魅力和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5.
2008年北京奥运会的举办将对中国政治、经济和文化等各方面产生深远影响。与此同时,也为中国走向世界、传播中华文明提供了良机。文章通过对历史上奥运会举办情况的了解以及对"节俭办奥运"的理性认识,提出了对北京奥运会彰显中华文明的期望。  相似文献   

16.
从中国文化角度解读武术文化特征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2008年北京奥运会的成功举办,使中国文化在开幕式上给人们留下深刻的印象,武术也借奥运这一平台在第29届奥运会上展现了风采并宣传了武术的精神内涵,尽管它不是奥运会正式项目,但是我们向全世界宣传武术的步伐又进了一步。文章运用文献资料法、专家访谈法等研究方法,在对中国文化特点进行分析的基础上结合武术运动发展来解读武术文化特征,目的是让更多的人了解武术热爱武术。  相似文献   

17.
2008年奥运会选择北京是历史必然,奥运会在中国举办为中国更快地走向世界,让世界了解中国提供了良好的机会,同时,为中国体育文化的发展提供了强大的动力。而中国传统体育文化强调人与自然的和谐统一,崇德尚礼,重视理想人格的塑造,坚持健身祛病的体育功能,对发扬奥林匹克精神具有重要借鉴意义。2008年北京奥运会,西方体育文化与东方文化在此交汇、碰撞,必将给中国体育文化带来重大影响。  相似文献   

18.
北京奥运会是一个"无与伦比"的奥运会,不仅体现在辉煌比赛成绩上,更体现在奥林匹克历史传承留下的遗产上.北京奥运会遗产是我们留给子孙后代的历史文化财富和共同记忆,我们应该本着"对历史负责、为未来着想"的态度,做好北京奥运会遗产的评估、开发与保护.本文在分析探讨奥运会遗产内涵的基础上,提出了北京奥运会遗产的评估、开发与保护的有关问题.  相似文献   

19.
2008年北京奥运会对提升中国国际地位和声望的研究   总被引:18,自引:0,他引:18  
杨桦 《体育科学》2006,26(5):3-6
通过筹办和举办2008年北京奥运会使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优越性得到最大的体现;中国改革开放的伟大成就得到充分展示;中华民族优秀的传统文化得到更广泛传播;反映中华民族精神内在本质的中华体育精神得到弘扬。中国的政治、经济、文化、科技、教育、环境等方面得到了向世界宣传、展示、交流和发展的机会,也使中国获得了一次在更大范围、更广领域提升国际地位和声望的难得的历史机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