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5 毫秒
1.
日本科技厅日前设立了一个令人耳目一新的机构———“活用失败知识研究会”。它的任务是构筑“失败学” ,把科技领域里发生的事故和失败等搜集起来作为“知识资源” ,以从中获取有益的经验。构筑“失败学”的主张 ,是科技厅长官的咨询机构“关于2 1世纪的科学技术恳谈会”在 6月初发表的一份报告中提出来的。这份报告认为 ,新的知识和发现以及新技术的开发不少都是建立在不断失败的基础上 ,从事故和失败中一定能够学到知识 ,把从中得到的教训作为社会共有的财产 ,是提高技术可靠性的有效手段。因此 ,报告建议搜集各种事故和失败的事例制成…  相似文献   

2.
语言知识是为交际服务的,是整个交际能力的基础。学语言和学游泳是一样的道理,如果游泳教练只教给学生游泳的知识和要领,而不让学生下水练习,学生永远也学不会游泳。但是,如果一开始就把初学游泳的孩子带到大海中去,恐怕也没有多少人能学到游泳的本领。因此,语法教学要体现交际性,体现在“在用中学”,不但要“活学”,而且要“活用”。  相似文献   

3.
学生是学习的主角,教师是学习的组织者、引导者和合作者。“教”是为了“学”,“学”是为了不“教”。因此,教师必须把指导学法摆在先于选择教法的位置加以考虑,真正使学生从“学会”转变为“会学”。精心创设问题情境引入,使问题体现时代要求,贴近学生的生活实际,让学生“乐学”。分步设置问题情境,分化难点让学生“易学”。开放设置问题情境,注重知识形成过程的教学,让学生能够“活学”、“活用”。  相似文献   

4.
(一) 词类活用是汉语语法的特殊现象,在古汉语中表现得尤其突出。我国第一部语法著作《马氏文通》把这种现象称为“假借”。明确地把词类活用作为语法研究的专门术语,把词类活用作为语法系统中的一个组成部分,是陈承泽写于一九二二年的《国文法草创》。该书把词类活用分为本用的活用和非本用的活用两大类。本用的活  相似文献   

5.
历史教学的主要任务是在传授历史基础知识的同时还要对学生进行思想教育和开发学生智能。“教”要为“学”服务,“教”的目的是为了“学”。怎样教学生学历史呢?近几年来,我是这样探索的。(一)教学生搜集有关历史资料。开学的第一节历史课,我就向学生介绍本册学习内容,动员学生结合教材有意识地搜集资料。我把搜集的资料卡片展示给学生,并证明搜集资料的重要性,使学生从小学会积累知识的方法。例如,我出示选定《义勇军进行曲》为国歌的经过的卡片:“中华人民共和国的国歌是什么呢?尽管收到了不少投稿,但没有一篇尽如人  相似文献   

6.
在多年的教学实践中,借鉴先辈及同仁经验,我们逐步探索出“动、思、解、学、活”教学法。整个教学过程依次经历感知、理解、巩固、活用四个环节。以“动”为开端,“学”为核心,“活”为归宿。依据现代教学理论,使课堂教学从单纯传授知识和被动接受知识的传统模式中摆脱出来,一、动中来思(感知阶段)从认识历史表象开始,引导学生积极思维,为教学第一环节。“动”指学生动限、动口、动手、动脑,接触历史现象及历史要素。“思”是思考问题,提出疑难。“动”适合学生特点,能激发学生兴趣,把感知信息传递给大脑,刺激大脑频繁活动。…  相似文献   

7.
综合实践活动是在教师引导下,学生自主进行的综合性学习活动,是基于学生的经验,密切联系学生自身生活和社会实际,体现对知识的综合应用的实践性课程。所以它要从学生生活和社会生活中选择和确定研究专题,主要以个人或小组运作的方式进行。通过亲身实践获取直接经验,养成科学精神和科学态度,掌握基本的科学方法,提高综合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能力。教师不是学材的教学者,不能再是“教教材”,而应该是“活用学材”和“自编学材”,而“活用”和“自编”的依据就是“生活”。在“生活”中培养学生的健全人格,并有效地实施德育。所以,我们要…  相似文献   

8.
近几年全国及各省的高考语文《考试说明》对“古代诗文阅读”的要求,均有“理解与现代汉语不同的句式和用法”一项,均将“词类活用”列入必考项。全国卷和地方卷主要是将某些实词作为采分点在翻译题中考查。词类活用是古诗文阅读中的一道坎,学生必须跨过这道坎。教师在教学和复习中,可从以下五个方面加以得体、得法的引导,让学生学而有法,学而有趣,学而有获,学而能用。  相似文献   

9.
一、释“帅”《国语·越语》中有这么一句:“寡君帅越国之众,以从君之师徒,唯君左右之。”有人认为“帅”在句中名词活用为动词。“帅”在句中是否名词活用为动词?值得探讨。有人把“帅”看成名词活用为动词,可能是把“帅”看成“元帅”、“将帅”的“帅”。  相似文献   

10.
杨军英 《新疆教育》2013,(7):115-115
英语作为一门语言,最大的功效就是交际,而它的交际功能体现在口头表达和书面表达两方面。素质教育求学生活学活用课内外的知识,并把知识转化成自己的运用能力,英语学习过程中写作就是知识综合运用能力的一种实践活动,所以近年来中学英语测试对写作的考核越来越重视,所谓得“读写”者得英语,可见写作之重。本文就如何培养初中生的英语书面表达能力谈谈自己的看法。  相似文献   

11.
新课程理念的核心就是把学生的发展作为教育教学的归宿和宗旨。教师作为新课程改革的践行者,其作用既体现在课程的实施与二次开发上,更体现在课堂教学过程中激发学生学习的自觉性、自主性和创造性的主导作用上。教材是课堂教学的主要载体,是核心资源,因此实现新课程目标的有效方法之一就是活用教材——“用”教材“教”。其最终目的就是以学生发展为本,培养学生的各种素养,从而达到由“教”走向“不需教”、从“学会”走向“会学”的目的。  相似文献   

12.
真实、准确、丰富的文献资料,是徽州学学科大厦构筑的最基础材料。作为在国内外很有影响的徽州学家,汪世清先生徽州学研究的一个最突出的特色,是极为重视徽州文献资料的搜集、整理、考辩和探究。多年来汪世清先生不仅努力宣传”应重视徽文化资料搜集”的观点,而且一直身体力行,坚持不懈地搜集、发掘徽州学文献资料,以惊人的毅力和严谨的治学态度,在徽州学文献资料的搜集和考证方面作出了示范和表率。而黄山学院”世清先生捐赠特藏”书室的诞生,既是汪世清先生多年徽州学文献资料不懈索求的心血结晶。也是汪世清先生、沈家英先生对徽州学事业的无私奉献。  相似文献   

13.
作为区域教育和学校发展决策和计划的谋划者、构思者、设计者的教育策划人才,是知识创造财富、知识改变命运的知识经济时代的“智业”工作者和活用知识的“知本家”和“智本家”。其知识素质主要包括两个方面:一是按合理的知识结构储备知识。二是知识的综合化即知识的活用。其能力构成主要包括:创新能力、策划能力、方案执行能力。  相似文献   

14.
近几年,在不少古汉语的著作中,在大中学的古汉语教学中,文言文词类活用[以下简作“活用”]已被列为重要的内容。对活用问题有进一步研究的必要。目的在于探讨活用能否成立。我是从两个方面来考察的:一是定量,一是定性。结论是:活用很难成立。不揣浅陋,献疑如次。对于活用问题,首先就是活用词有多少?这就需要定量。根据活用理论,搜集了一些活用词,计得548个,①用例3518次。其频率是:  相似文献   

15.
许剑权 《文教资料》2007,(2):103-105
活用本来是文言中很基础的知识,不太难。但教学中,学生总难弄懂。如何能让学生比较系统地了解活用,进而化难为易呢?本文:①试图从活用的定义出发,逐层分析,建立“句轴”,借助它直观地显示句子成分的一般位置顺序和各成分能充当的词性这一基本语法知识,来简便地解读活用规律;②对活用的难点——意动、使动、为动——作简明的比较分析;③阐述“句轴”对其他文言知识的破解,以期突破文言阅读瓶颈。  相似文献   

16.
彭平 《河北教育》2008,(6):41-42
数学作为一门基础性的科学,有着其特殊的应用价值,光能“活学”还不够,还应该在活学的基础上学会“活用”,使知识真正为生活服务。我的想法和做法是:“生活经验(解决)→数学问题(获得)→数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旨在使数学教学更加贴近学生的生活,使学习变得有趣、生动、易懂。  相似文献   

17.
不久前,笔者从报纸上看到这样一则新闻:最近一个非营利性的民间组织——日本失败学会宣告成立,来自政府、企业、大学和医院等不同部门的100多名代表出席了成立仪式。据报道。日本失败学会的研究任务包括调查失败案例的原因、研究防止失败的对策、普及失败知识、举行关于失败的研讨会、发行失败杂志;同时还以个人和企业为对象,帮助研究失败对策,开展防止失败咨询等业务;通过因特网发布各种防止失败的信息。以供会员采用。据悉,日本失败学会现已掌握1800多件失败案例.其中630件通过各个领域的专家学者和技术人员的分析,原因已经查明并提出了对策。有些失败的案例已制成软件,可用作对在校大学生和企业员工进行教育的材料。失败学会会长、东京大学名誉教授村洋太郎在失败学会成立大会上介绍.人们在挑战未知领域时.由于现有知识的局限.经常会遇到挫折和失败.如果不认真分析总结.“吃一堑长一智”.失败就会成为通往胜利的障碍。人们因为种种失误和疏忽大意。会造成各种灾难和事故。如果认真吸取教训,可防止重犯错误;通过失败知识的普及和活用。人们模拟体验失败,这样在挑战未来领域时。可以少走弯路。各种事故隐患也能够消灭在萌芽状态之中。有消息说。早在2000年8月,日本文部省就设立了失败知识活用研究会。并受到许多企业的高度重视。日本失败学会就是在此基础上成立的。  相似文献   

18.
一、词类活用说的提出追溯词类活用的历史,早在甲骨文中即已出现,而词类活用的提法亦源远流长.南宋范晔、宋罗大经都曾有过“死字活用”、“实字虚用”的提法(见范晔《对床夜话》、罗大经《鹤林玉露》).不过,他们都是从修辞的角度,把“活”字(词)当作写诗填词时锤炼字词的技巧来说的.而比较明确地把“活用”作为语法学范畴来研究的,是元代的王耕野.他在《读书管见》中指出:“康王之诰:‘用端命于上帝.’故知用端命  相似文献   

19.
在古汉语“词类活用”的运用中,存在着把“词类活用”概念外延扩大的问题,认真解决这一问题,才能把“词类活用”这一语法现象表达得更准确  相似文献   

20.
林杭标 《学周刊C版》2014,(7):151-151
语文教材无非是个例子.在课堂上,教师要依托课文文本,活用文本,充分挖掘教材的特点.在课堂中安排练笔.以读促写。让学生从实践中学习、积累.活用课文文本这一“例子”.把知识转化为能力。在新课改、新形势下,我们还要考虑如何让课文和练笔更好地融合.并赋予课堂练笔更丰富、更创新的内涵与外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