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板书”过时了吗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前不久,听了一节公开课,这位老师课前进行过精心设计,上课时“妙设”情景,课件上一幅幅图片美仑美奂,令人目不暇接,此时的教师俨然是一名导游,伴随着甜美流利的讲解,把学生和听课者瞬间从遥远的古代带回到了发达的现代,随着鼠标的点击,画面上出现了四个物品,教师让学生交流喜欢哪一个?  相似文献   

2.
前不久,听了一节公开课,这位老师课前进行过精心设计,上课时“妙设”情景,课件上一幅幅图片美仑美奂,令人目不暇接,此时的教师俨然是一名导游,伴随着甜美流利的讲解,把学生和听课者瞬间从遥远的古代带回到了发达的现代,随着鼠标的点击,画面上出现了四个物品,教师让学生交流喜欢哪一个?  相似文献   

3.
在“小数的加法和减法”教学中,一位老师创设了去联华超市购物的情境: 下课以后.一个学生却说:“老师,我昨天晚上跟妈妈一起去逛××超市,里面的物品价格没有两位小数的,你给出的物品价格不符合生活实际。”这位教师一时没有答上话来,最后苦笑着说:这是为了学习不同数位的小数加减法,老师虚拟的情境。  相似文献   

4.
指导三年级学生写《我喜欢的小物品》习作,要求学生自选一件小物品,先进行观察,抓住事物的特点,展开合理的想象,再把文章写具体。习作指导设计按“作前准备——示范观察——独立观察——互相交流——执笔写作”的步骤进行。一、作前准备习作前,教师要求学生从家里选择一件自己最喜欢的小物品带到班上,这物品可以是学习用品、生活用品、小工艺品、玩具等。并初步想想:这物品有什么特点你为什么喜欢它评析:让学生自选物品为写作对象,可满足学生习作兴趣,也可避免习作千篇一律,培养学生独立观察与表达的能力。二、示范观察上课开始…  相似文献   

5.
现在的课堂教学有两种现象比较突出.一是课上学生整堂课都是在教师组织的活动中“忙碌”,如交流,汇报,表演,操作、检查等,很难看见学生静静地进行个体思考,“他主”现象明显;二是教师淡化出场.一切让学生说了算,在没有充分引导、创设情景的情况下,让学生“想读哪一段就读哪一段”,“想和谁交流就和谁交流”,“各自用自己喜欢的方式来交流读书感受”,教师不能及时发挥主导作用,实际上就是“放羊式”的任之自流。  相似文献   

6.
一次,在放学回家的路上,耳听几个学生在前面议论着什么,循声跟上,正听他们说:“子迎是老师的亲戚,老师才特别喜欢他。”“要是老师与我是好朋友,那该多好啊,我什么都不怕,犯了错老师也不会批评,课上老师一定多叫我回答几次问题,多表扬我几句。”“要是老师与我家是亲戚多好,我一定请他为我多讲几个我爱听的故事,为我多画几幅我喜欢的画。”“要是老师是我的亲戚,我一定好好努力,争取每天什么都得‘优’,让老爸老妈高兴,让爷爷、奶奶更开心。”……第二天到校,我便急忙找来学生登记表,详细地查找并记下了那几个学生的家庭…  相似文献   

7.
袁功龙 《考试周刊》2010,(7):183-184
教学活动是师生双方情感和思维的交流.教师和学生构成了中学化学教学两个重要的方面,学生的学科情感取决于对任课老师的喜好。古人云:“亲其师,信其道。”如果教师在课堂上对全班每个学生都抱着积极、热情、信任的态度。并在教学中让学生感受到这种态度,学生就会有一种受到信赖、鼓舞与激励的内心情感体验,从而从内心升腾起对老师的信赖和爱戴。“爱屋及乌”,由喜欢老师而喜欢他所任教的学科.愉快地接受教师的教诲,并努力将教诲转化为行动,从而实现教师的期望。反之如果学生对教师的政治业务素质不满意.或受到教师的漠不关心、过多的指责等,就会使学习情绪不佳.从而对教师产生讨厌、对抗的不良情感,继而老师一上课心里就烦,对教师所讲知识也烦,甚至产生种种不良情感,导致知识的传授过程滞沮,宛如向板结成一块的花盆中灌水,虽然上面满溢,可是实际渗透滋润不多。那么如何改变目前师生关系中存在的问题,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呢?  相似文献   

8.
期末临近考试,我改变了以往的考前说教,而是拿起一支粉笔对学生说:“老师要画一幅画,作为考试时的礼物送给你们。”说完我就在黑板上画了两只大大的眼睛,并在眼睛里写上“徐老师”三个字。画毕问:“你们喜欢这礼物吗?”学生纷纷举起小手,一个学生说:“我喜欢,老师送给我们的礼物是要我们睁大眼睛看清题目。”另一个学生说:“老师的礼物是要我们睁大眼睛仔细检查,不要写错。”我接着说:“老师虽然不能监考,但我把两只大眼睛留在黑板上,看着你们考试,看谁认真仔细,好吗?”“好!”教室里响起了一片稚气的声音。考试完毕,试卷批下来,效果十分好,…  相似文献   

9.
初冬的天气已经带着丝丝寒意,一场别开生面的数学课正在进行着.火热的场面与室外寒冷的天气形成了鲜明的对比。40多位看似教师模样的“大学生”坐在小学生的课桌前.像炸了锅似的热烈地争论着、交流着、比面着.这是怎样的一节数学课呢?原来这是北京小学数学教师的一场以“如何读懂学生”为主题的研讨活动。老师们正在转换角色做学生,经历学生的学习过程.从而了解学生在学习中的心理状态和各种需求。  相似文献   

10.
目前在学校体育教学中主要存在着两种不良的教学形式:一种是“教者发令,学者强应”的“填鸭式”教学,另一种是“一堂课、两个球、教师学生都自由”的“放羊式”教学。前者使学生“身顺而心违”,学生虽发展了体质,但.却感觉痛苦;后者只讲自由不讲纪律,助长了学生消极涣散的情绪。这样的体育教学久而久之就会使学生产生喜欢体育却不喜欢上体育课的情绪。  相似文献   

11.
古人云“亲其师则信其道”。意思是学生会因为喜欢一位老师进而喜欢这位老师所教授的课程。那么,教师诚心诚意待学生好,是否一定会使学生喜欢他所教的学科呢?很多教育现实却否定这个命题。记得我升入初二的第一学期.我们的英语老师来上第一节课时满面笑容.结果我们很多同学都认为这位老师“好说话”,便开始“放肆”起来。  相似文献   

12.
案例:教师在讲授《春联》时,文中有一幅春联这样写道:又是一年芳草绿,依然十里杏花红。教师问:“谁喜欢这幅春联?”全班只有两个学生举手。教师并不着急,面带微笑请学生闭上眼睛,静静地听老师朗读这幅春联。在抑扬顿挫的语调里,学生一边聆听,一边遐想。教师又问:“听了朗读,你们仿佛看到了什么?”有的说:“我看到小草发芽了,绿绿的。”有的说:“我看到杏花开了,红红的。”还有的说:“我好像闻到杏花的芬芳,蜜蜂在辛勤地采蜜。”教师适时出示了一幅动画:碧绿的芳草地,飘逸的杏花雨,蓝天白云,小鸟依依。抒情的音乐,动情的朗诵,使得学生个个屏…  相似文献   

13.
在课堂上,常常会看到两种倾向:一种是教师“口干舌燥”地在讲台前滔滔不绝地讲着,学生在下面默默地听着、练着,课堂上的一切活动都按老师的要求行事;另一种是教师全面放手,让学生“自己动手”、“自主学习”,一节课下来,不知道学生学会了什么,也不知道还有哪些不会。当然,这两种现象都值得反思和探讨。“要把学生引向一个地方,首先得知道他们现在在哪里。”这是一位教育专家曾说过的一句话。国家《数学课程标准》(实验稿)中指出:“数学教学活动必须建立在学生的认知发展水平和已有的知识经验基础之上。”只有了解学生,才能更…  相似文献   

14.
多退少补     
期中考试,大家都忙着各自答题.最后,铃声响起,老师开始收卷.一个学生交卷前神情慌张地在考卷中夹了100元钱,外加一张纸条,上面写着“1元1分”.交卷后学生很得意地对老师做了个“OK”手势,老师也对学生做了个“OK”手势.  相似文献   

15.
“我是从喜欢语文老师开始喜欢语文课的……”这是学生的一番话.作为教师,我们都希望学生对我们“一见钟情”,留下深刻的印象,以至于我们的教导像魔法一样立竿见影,让学生深深地“着魔”.这就是心理学中所讲的印象的形成和印象的管理现象.  相似文献   

16.
王老师近来发现,班里的体育课完全处于放羊状态.学生三个一群、五个一伙,随意玩着自己喜欢的游戏。甚至可以离开规定区域玩捉迷藏。她问班里学生。“你们喜欢这样上体育课吗?”学生回答:“喜欢,想怎么玩就怎么玩。”体育课还经常被其他老师占用.导致基本的课时也没法保证。  相似文献   

17.
目前,一些学校正在尝试着一种新的管理模式,即“让学生选择教师”。在学校看来,让学生选择教师,彰显了学生主体地位,展示了教师的风采,增加了竞争的透明度,确实具有积极的意义。所谓“亲其师,信其道”。一位学习努力的学生,往往是因为喜欢自己的老师,而喜欢上这位老师所上的学科;而一  相似文献   

18.
在学生的作业本上开辟一块“心语”天地,让学生把心里话或疑难问题随时写在本上,可以使教师及时了解学生的思想,帮助他们解决学习和生活上的问题。可以增进师生的情感交流,创设一种愉快、和谐的学习氛围,促进学生乐学。  孩子们在作业本上写到:“老师,我前页作业没有写好,今天写得怎么样,您满意吗 ?”“老师,我喜欢您,您很慈祥,可您有时太严厉了。不过,严师出高徒嘛,我会努力学习的。”“于老师,今天作业第 19道题,我想呀想,始终没有想出来。最后没办法,就请教了妈妈,做出这道题。老师,我这样做对不对 ?”“老师,您…  相似文献   

19.
素质教育要求教师和学生必须从思想上、感情上融为一体,要有心与心的交流.教师才能更真切地了解学生,让学生得到全面健康的发展.这就要求教师对每一个学生的心态都要有所把握.用爱心去关注他们、引导他们。有位教育家说的好:“最好的老师并不是传授知识多的老师,而是热爱自己学生的老师”。因此.在工作中应注意把握以下几点。  相似文献   

20.
汪启喜 《福建教育》2005,(3A):15-15
“谈心本”.顾名思义.学生与教师说悄悄话用。刚开始时.我对学生说:只要你们有话想对老师说.可以课后面谈、打电话.也可以用老师发给你们的“谈心本”(笔记本.一人一本,老师赠送学生的)。汪老师有两个承诺:一、只要是你们“谈心本”上的悄悄话,老师保证,没经过你们的同意决不让第三人知道里面的秘密;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