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843 毫秒
1.
当前我国少数民族语言传承面临严峻挑战.功能主义理论、理性选择理论及符号互动理论等三大社会学理论对于我国少数民族语言传承之政策调整具有重要启示.应当正确认识少数民族语言存在的合理性与少数民族语言传承的必要性,及时科学地调整其传承政策,促使我国少数民族语言传承与普通话推广实现“两全其美,和谐发展”.  相似文献   

2.
普通话推广的经济学分析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人类对语言的选择是一个理性的选择过程。它取决于语言运用带来的预期收益和预期成本。语言的预期收益和预期成本由使用语言的人数决定,又受到社会开放度与自由度、经济社会发展水平、学习语言天赋和所学语言与母语的关系等因素的影响。语言的理性选择理论证明了语言的最小有效规模和路径依赖特性。由此,我们可以说明在普通话推广过程中的很多问题,并为今后的普通话推广工作提供相应的对策。  相似文献   

3.
考研作为一种"个人选择"是源自于每个考研者所做出的理性选择,作为一种"被选择"则是出于制度安排的结果和社会环境影响所致。通过实际调查,利用人力资本理论中对于教育投资进行成本-收益分析的理论和方法,对考研的投资收益进行量化的考察和比较,并引入投资回报率和明瑟收益模型对考研和就业的决策进行分析,通过对比分析得出结论:本科毕业后考研的收益并没有明显大于本科毕业后就业的收益,考研的机会成本已经开始增加;让考研回归理性必须通过国家、学校和个人三个层面共同做出努力,从而使高等教育就业得到持续健康的发展。  相似文献   

4.
"法学家法"和法律语言的大众化站在不同立场阐述了对法律语言的理解和要求,我们应选择哪一种标准作为立法语言的方向?如果为了使法律语言通俗化而牺牲其专业特性,等于是将法学的围墙强行拆掉;那么法学将不再是法学,法律也不能被称作法律。立法活动首先应考虑法律语言的严谨性、准确性、权威性,以确保实现其应有的理性目的与价值追求。  相似文献   

5.
概念重建之后,课程被化约为作为语言样态存在的"符号表征",其涵括的"符号潜能"和语言意蕴得以彰显,课程语言问题由此成为课程研究的焦点,并促使整个课程领域发生"语言转向"。语言转向之后,课程研究从科学语言时代迈入诗性语言时代,呼应了从课程开发到课程理解的范式转型,其主旨在于反思课程教学实践和观照课程主体生命。  相似文献   

6.
前苏联时期的语言政策对吉尔吉斯斯坦的文化教育产生了巨大影响。在吉尔吉斯斯坦独立前后颁布了"国语法"和"官方语言法"以后,大力开展双语教育,促进了经济文化的发展。吉尔吉斯斯坦语言政策及其双语教育的历史证明,用一种大民族语言强行替代别的民族母语的语言政策完全背离了语言平等的原则。在一个双语或多语的环境里,如果正确对待不同语言,恰当地处理主体民族与少数民族语言之间的关系,能够推动社会发展、经济腾飞。语言和谐发展是构建和谐社会的基础。  相似文献   

7.
近年来关于"英语热"和"汉语危机"的争论又起."英语热"扣"汉语危机"是一个问题的两个方面.语言经济学认为,作为世界经济发展后形成的社会主导外语--英语之所以能够在我国当今热起来,是由选择学习英语的成本和收益的关系决定的."英语热"不会导致"汉语危机".国家语言政策虽然能暂时协调两者之间的失衡,但是考察众多国家的语言规划得失后发现,从长远的角度看,语言的发展是遵循语言经济的市场规律的,进一步发展经济是当务之急,任何别的努力所起的作用会微乎其微.  相似文献   

8.
美国的语言教育政策是维护英语权威地位、排斥其他语言的政策。研究美国的语言政策可以帮助我们了解美国的民族政策和美国文明的实质,也会给我国语言教育政策的制定和语言战略的规划带来有益的借鉴和启示。我们要增强民族文化意识,保护少数民族语言,维护我国语言文化生态多元性;制定理性的、符合我国国情的外语教育政策,有效抵制英语教育对民族文化的渗透;加强外语语种规划,确定我国的"关键外语"。  相似文献   

9.
语言具有社会交际工具与民族文化和身份认同的双重功能。在多语社会或国家,通常是通用语言承担较多社会交际工具功能,而少数民族语言承担较多文化认同功能,二者互相补充又互相不可替代。因此在语言的工具认同和文化认同意义上,我国国家通用语言和少数民族语言没有根本的冲突。在少数民族语言内部,由于存在强势语言和弱势语言、主体民族语言和非主体民族语言、简单语言环境语言和复杂语言环境语言、保持母语程度不同等复杂情况,所以对于不同民族语言来说,语言的民族认同也存在较大的区别。  相似文献   

10.
目前,在国家的大力支持下,新疆正大力发展并稳步推进少数民族的双语教育,以适应社会的发展和满足广大少数民族群众的要求。语言经济学强调语言也是一种人力资本。语言学习的最终目的是取得收益。但目前,新疆双语教育在一些地区存在着投入产出失衡,“费时低效”的情况。适时引入语言经济学的观点,对提高新疆双语教育的收益会有一定的积极作用。  相似文献   

11.
在高校招生录取中,通过少数民族语言认证制度保护弱势群体权益是"最小收益者的最大利益"理念的具体体现。当前对少数民族语言能力及水平的考试认证在世界各国或地区的语言政策中并不多见,台湾地区原住民语言能力认证制度在此方面进行了有益尝试,对于保护、传承及发展原住民传统文化、语言和原住民教育的发展产生了一定的积极影响。  相似文献   

12.
撒拉语是我国少数民族语言之一。文章运用问卷调查法,对青海省撒拉族大学生的语言使用及语言态度进行了调查和分析。目的在于揭示撒拉语目前在语言使用和态度方面存在的一些特点,为我国撒拉族语言文字政策的制定和实施提供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13.
笔者探讨云南少数民族双语教育中的双语、双文化现象,双语观念的转变,双语语码的转换及云南少数民族双语教育的民族性特点和云南少数民族的汉语习得特点等。研究主旨在于提高和加深人们对母语的价值、兼用语的价值,民汉双语在改革开放、发展经济、西部大开发及保存和发扬云南各少数民族传统语言、文化中的作用的认识,共同关注双语教育研究这一跨文化、跨学科的综合性、边缘性学科领域。  相似文献   

14.
中国是一个多民族多语言多文字的国家,很早就形成了多民族交错聚居和相互杂居的状态;少数民族不但使用本民族语言文字,还普遍使用汉语和汉字。根据《中国语言文字使用情况调查资料》提供的数据,目前,少数民族文字的使用处于濒危状态;简化汉字在我国各族人民中得到广泛使用;学校是人们学习文字最主要的场所。鉴于此,在全面实施国家通用语言文字法的同时,我们必须处理好汉语文与少数民族语文之间的关系;加强民汉双语人才的培养;倡导民族语文的学习,构建我国多民族语言文字生活的和谐。  相似文献   

15.
张馨 《南昌教育学院学报》2011,26(6):162-162,164
语用学从源起至今几十年,越来越受到当今人们的关注。它作为语言学研究中的一个分支,研究的是在特定的语境下,如何理解和运用语言,达到用外语交流这一目的。本文以俄语教学为例,旨在阐述语用学在外语教学的作用,对外语教学的启示,以此来培养学生的"语用意识",提高学生实际运用外语语言的能力。  相似文献   

16.
二十年前,国语和闽南话是台湾社会的强势语言,而闽南话较之国语又略占优势。当今台湾社会,国语和闽南话仍然是强势语言,但是国语的优势远远大于闽南语。闽南人只有在家庭内部,与祖父辈、父辈交谈时及在菜市场时使用闽南话的比例超过国语,其余在面对各类交际对象、交际话题和交际场合时,使用国语的比例均超过闽南话。外省人、客家人、少数民族的国语能力、使用、评价更是远远高于闽南话。客家人和少数民族的族群对应语言已经退到家庭内部使用,在家庭之外,闽南话在客家人中的优势比客家话明显,闽南话在少数民族中和少数民族语不相上下。客家话及少数民族语处于令人堪忧的弱势。  相似文献   

17.
对比两种语言之前,必须找到所对应的平面。汉语和维语分别属于两种不同的语系,两种语言中,语法成分很少能够简单地对应,只有对汉语和维语作细致的比较,找出彼此的异同,明确语法成分之间的对应关系,才能做好翻译和教学工作。本文着重探讨汉维“比喻”和“比较”句型利用介词结构进行对比,论证了汉语介词和维语的格对应关系。  相似文献   

18.
我国宪法确立的各民族语言地位平等的政策,对不同语言来说仅仅是一种形式上的平等,并不能真正实现民族的平等,更不能达到保持语言多样性的目标。随着经济和社会的发展,少数族群语言面临消亡的危险越来越大,仅仅规定各民族语言地位平等是远远不够的,必须对少数族群语言进行特别保护,使不同语言达到实质上的平等,以保持文化的多元主义。  相似文献   

19.
目前,美国大约有270多个民族、使用着200多种语言。在美国历史上,政府对少数民族及移民的语言政策在不同的历史时期并不相同:南北战争之前,对英语以外的其他语言采取不干涉政策;种族隔离时期采取的是"英语唯一合法"政策;民权运动以后则是英语和其他少数民族语言合法共存的政策。  相似文献   

20.
多多的诗歌注重语言与存在的内在逻辑,对语言和自我、诗歌与世界有着独到的体验,其诗具有思与诗的高度统一,呈现了一个超然于现实的诗的世界。诗人认为诗歌是先在的,是被赋予,强调智性投入的重要性,通过探讨多多的诗歌是运用哪些手段。进而无限地达到“存在”本身。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