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87 毫秒
1.
重构中国武术教育体系的理论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在论述中国武术教育存在问题的基础上,提出重构中国武术教育体系的理论预设。表明:改变中国武术教育的现状,实现真正意义上的中国武术继承、弘扬和发展,必须强化中国武术教育在教育整个过程中的"必须性",牢牢树立武术教育的"国家意识";必须使游离于国学之外的中国武术教育回归到国学范畴中,强化武术教育的"国学意识";必须在大的教育体系中认识到它与西方体育的根本性差异,树立武术作为独立学科的"学科意识";必须认可中国武术中的文化传承使命大于技术传承,牢牢树立武术作为教育的"文化意识";必须明确中国武术的博大精深载体是"拳种流派",牢牢树立武术教育选择上的"拳种意识"。  相似文献   

2.
对于武术人而言,不同的套路动作与不同的拳种流派技术,往往是区分武术人师承关系的重要手段和形式之一,所以,对于中国武术中的套路认同、拳种认同,也就自然而然成为中国武术认同中十分重要的表现形式。正是由于人们对这些不同风格的套路、拳种的认同,构成了大众对中国武术的认同。认同是一种接纳,或者说是一种承认。对于武术人来说,认同则是一种态度,更是一种美德。对于中国武术而言,对不同套路、不同拳种流派的认同,则是保持中国武术多样性的重要前提。  相似文献   

3.
体育地理学范畴下的中国武术区域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运用地理学、体育学、历史学理论,结合文献资料法对体育地理学理论背景下中国武术区域研究现状和研究趋势进行系统研究.研究认为,武术区域研究作为地理学、体育学、历史学与武术文化学的交叉学科的共同理论研究,具有较深的理论性和科学性,对挖掘和发扬中华传统武术、促进区域武术拳种的继承、弘扬和发展均有积极作用.目前关于中国武术区域理论的研究有武术地理理论研究、武术拳种区域分布、地域武术文化和武术人才分布几个方面,其中地域武术文化研究理论较为突出,武术区域研究的发展趋势应该结合地域文化特征和武术风格,探析特定地理环境下丰富武术文化内涵.  相似文献   

4.
八极拳源自"巴子拳"",巴"为"钯"之略写,一拳以钯得名,这种拳也是现在八极拳的开口拳。八极拳在中国武术中是有史料记载的源远流长的拳种,这在武术发展的历程中并不多见,而且八极拳的演变不仅反映了武术拳种的发展脉络,又与每一时代的社会背景、群众生活息息相关。对其进行研究和考察不仅可以丰富八极拳的资料促进八极拳的发展,而且还有很重要的历史价值,对于我们了解每一社会时期的政治、经济、文化、教育有一定的借鉴价值。  相似文献   

5.
李小龙,武术家、功夫影星,短短几年时间通过创立截拳道与拍摄功夫电影在世界范围内掀起了一股功夫热,并为中国武术的发展与推广做出了巨大贡献。分析认为李小龙在武术方面所取得的成就,尤其是截拳道所提倡的武术技能对当今武术的发展具有一定的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6.
《中华武术》2007,(11):41-41
作为具有广泛国际影响的武术著名网站,宣传中国优秀武术拳种,介绍杰出武林人物始终是博武网的重要内容。中国武术代有英杰.当代武术的发展更是空前繁荣,名家辈出。应国内外武术爱好者的要求,为了集中、全面反映当代杰出武术人物的风貌.介绍他们的精深功夫、高深境界,以及相关的优秀拳种,博武国际武术网自  相似文献   

7.
陈伟 《武当》2013,(1):2-F0002
徐州尚武之风兴盛,武术历史文化悠久,底蕴深厚,名家辈出,是中华武术文化发祥地之一。据不完全统计,起源或流传于徐州民间的武术拳种有37种之多,占全国129个武术门派拳种的28.7%,是中国武术拳械门派的富集地。  相似文献   

8.
武术拳种的产生是中国武术体系逐渐走向成熟的标志,在其长期的历史发展过程中,逐渐形成了多种“源流有序、拳理明晰、风格独特、自成体系”的武术拳种,丰富和完善了武术内容,使其异彩纷呈。武术拳种的形成也受到多种因素的影响,自身的攻防技击和理论体系,不同的地域文化等都影响着武术拳种的形成。文章运用文献资料法、专家访谈法、逻辑分析法等研究方法,对武术拳种的形成及其影响因素进行研究,为武术拳种的相关理论研究提供一定的参考。  相似文献   

9.
马斌 《体育文化导刊》2012,(6):128-130,137
运用文献资料法等分析武术拳种的发展现状。中国武术拳种数量繁多,风格各异,现今却面临着生存与发展的严峻问题,具体表现为众多拳种发展不平衡,并呈现出"分层"现象。参照其他同类技击项目,根据当前各拳种的自身情况以及武术段位制存在的不足,提出武术各拳种应走向段位制、标准化的发展模式,以体现各个拳种的特色,促进拳种的继承和发扬。  相似文献   

10.
文章从文化和教育的角度,提出利用武术资源,以中国武术的一个著名拳种为范例建设中国太极拳博物馆的倡议,并论证和策划了该博物馆的选址方案、展厅方案、表现方式、分步实施和管理等操作层面上的重要问题,为开创武术文化风景线,倡导以拳种博物馆的形式展示各地域武术文化特色与精髓做了探索性的工作。  相似文献   

11.
当前,随着李小龙文化现象的兴起,关于李小龙截拳道的研究越来越广泛,越来越深入,在国际上逐渐发展成为一门专门学问———振藩学。文章采用文献资料法、实地考察法、归纳演绎法等研究方法,论述李小龙创立和传播截拳道对中国武术的现代传承与发展的贡献和启示。研究结果认为:李小龙截拳道的创立与传播为中国武术在破除门派观念的思想禁锢,促进中国武术重新正视实战和技术创新以及带动中国武术走上国际化推广道路等方面产生了较为深远的影响。文章同时认为:截拳道取得的巨大成功对中国武术的现代传承、发展和创新有着重要的思想启示作用。  相似文献   

12.
文章采用文献资料研究方法,从截拳道的创始、截拳道的武学独到性、截拳道与传统武术的区别以及截拳道对西方技击特点的吸纳几方面对截拳道进行分析,就其哲学理念、击拳的技巧、应用形式及其具体作用对截拳道进行全面的研究,指出截拳道的特点以及对中国武术发展引发的思考。  相似文献   

13.
传统武术作为非物质文化遗产,应该受到政府和社会的保护。但是随着当今社会人民的生活水平突飞猛进,物质生活和文化生活日新月异,传统武术越来越被人们所忽略,所以传统武术的发掘、传承与发展更应该受到当今社会人们的重视。烟台被称为“武术之乡”,在以前烟台就有"拳窝子"的美称。烟台螳螂拳、太极拳、形意拳、通背拳等传统武术项目都在烟台地区有着良好的师承与发展。烟台螳螂拳是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蓬莱戚家拳、莱州吴氏太极拳也都是山东省第二批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虽然说这些传统武术项目受到了一定的保护,但是在烟台还有更多的武术项目、拳种需要我们去发掘、发展、发扬,从而走上申遗之路。  相似文献   

14.
文章以古典传播学派的“文化圈”理论为基础,深入剖析武术文化圈的结构.研究认为,武术作为中国的身体技术文化,可看作为一个武术文化圈;传统武术与竞技武术共同拥有武术文化圈性质和特征,但又各具其独立的文化特点,成为隶属于武术文化圈的两个亚文化圈;其中相同的文化元素是文化圈的核心轴,既为传统武术与竞技武术的相互认同提供可能,又限制两者的异化程度.  相似文献   

15.
在中华传统文化的沃土上,武术与诗歌是两枝并蒂璀璨的千古奇葩。它们“形神相依,相辅相成”,共同铸就了中华五千年文明经久不衰的辉煌象征。文章通过探讨中华武术蕴藏的诗韵美,阐明当代社会把中华武术推向世界,打造“泱泱大国、礼仪之邦”东方文明的软实力,实现中华民族悠久传统文化再次复兴梦的方法和意义:继承和创新传统武术不能只讲形式华美,忽略精神内涵的发掘;发展和传承传统武术不能只注重练形,忽略武德的培养。武术是动作化的诗歌,将两者有机结合,不仅有利于习武者提高文化素养,亦有利于培养爱国情操。  相似文献   

16.
“精气神”自古以来就是中国武术历代拳种流派的习武要义。中国武术在“精气神”学说的影响下,无论内在精神还是外在形体都始终贯穿着精、气、神的表现,突出着武术的风格和特点。文章主要运用文献资料法和专家访谈法,以中国传统文化的哲学和医学理论视野下的“精气神”作为研究的起点,以中国武术的“精气神”作为研究对象,从中国武术“形神兼备”、“内外合一”和“攻防意识”的视角来认识“精气神”这一武术范畴下的概念。通过对中国武术“精气神”的研究,力图可以使人们能够从一个整体的角度、全新的视角来认知中国武术,从而实现对中国武术较为准确的把握和较为全面的界定。  相似文献   

17.
武术教学中普遍存在着枯燥乏味的现象,亟需扭转"教师不愿教、学生不爱学"的尴尬局面,为"中华武术进校园"的宏伟规划做好前期铺垫。公办小学武术教学要从以下六点进行探索:激趣导入是上好每一节课的关键;巧用语言艺术融入武术教学,教师需要将武术动作口令童趣化、情感化;设计游戏,施教于乐;巧用唱歌的形式运用到武术教学中,能有效地提高学生学习武术的兴趣;博爱、宽容、尊重学生。  相似文献   

18.
浅谈宋代武术的“十八般武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著名史学家陈寅恪有言:"华夏民族之文化,历数千载之演进,造极于赵宋之世。"可见宋朝文化在中国文化史上举足轻重的地位,纵观宋朝历史320余载,可谓是我国古代历史上经济,文化教育与科学高度繁荣的时代。与此同时,宋朝也是我国武艺发展至关重要的时期。而武术器械作为演义武术发展的重要元素,研究在这一时段"十八般武艺"的演变,对认识宋朝武术在中国武术史上不可或缺的地位具有积极的意义。文章运用文献资料法,力图清晰地刻画出宋朝武术器械的更替,从而更加生动地描绘出我国武术器械的演变过程。  相似文献   

19.
中国武术在很长的发展时间里,一直将奥林匹克运动作为自己的参照物,"奥运战略"发展模式在很长时间里影响着中国武术的发展。研究表明:"奥运战略"在很大程度上拓展了中国武术的发展平台,促使中国武术走向国际,但同时应注意,在"奥运战略"的影响下,中国武术逐渐形成了对西方体育的模仿,自身文化个性遭到削弱,同时也没有形成自己的文化品牌。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