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53 毫秒
1.
飞碟射击运动员比赛过程中心理表现及自我调控的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尝试运用摄像资料编码的研究方法,对飞碟射击运动员比赛过程中的心理表现与自我调控进行研究,并比较新手与优秀运动员间的差异。以8名运动员为研究对象,新手和优秀运动员各半。研究结果表明,优秀运动员和新手在比赛间隙时段内的心理表现和自我调控行为呈现出某些明显差异,涉及信息回避、注意集中、情绪表现、紧张反应和准备程序一致性等方面。此种研究方法可在实际比赛情境中对运动员比赛心理进行研究,获得大量有价值的信息,是运动心理学未来可供选择的研究方法。  相似文献   

2.
通过分析人体运动技能学习原理与运动员临场比赛能力可以看出,运动员运动技能学习过程中信息反馈形式是影响运动员临场比赛能力的重要因素。研究从运动机能学习原理的角度提出了提高运动员临场比赛能力的训练方法,以期为运动员训练和比赛提供一定的参考。  相似文献   

3.
王智  张忠秋 《体育科学》2003,23(3):121-128
随着高水平竞技体育运动的发展,运动员间的竞争愈演念烈,运动员的心理状态与运动成绩之间的关系更加密切。过去运动心理学领域比较多地把注意力集中在运动员消极心理状态的调节方面,对运动员积极的心理状态研究得比较少,尤其是比赛中积极的心理状态研究更少。比赛中积极的心理状态是运动员取得比赛最佳成绩的心理保证。本研究的主要目的是采用心理剩量学和结构方程模型检验等统计学的方法,研究我国技能类项目运动员比赛最佳心理状态的结构模式。验证性因素分析结果表明,我国技能类项目运动员比赛最佳心理状态由8个相互关联的因素构成,按重要性从高到低依次排列分别为:任务挑战性与个人能力的平衡、清晰的反馈、注意集中在当前任务、明确的目标、自我目标的体验、控制感、动作与意识的融合以及自我意识的丧失。本研究的第二个研究目的是探讨影响比赛最佳心理状态形成的主要个体状态性心理因素以及这些影响因素的作用机制。研究假设竞赛自我效能、赛前状态注意、赛前状态焦虑和比赛目标定向4个个体状态性心理因素与比赛最佳心理状态的形成有关。结果表明,高竞赛自我效能和高赛前状态注意水平是促进技能类项目运动员形成比赛最佳心理状态的重要个体状态性心理影响因素;高任务目标定向水平有助于运动员注意力集中在当前任务,促进比赛最佳心理状态的形成;自我目标定向与比赛最佳心理状态的形成关系不显著;个体失败焦虑和社会期待焦虑通过状态注意间接阻碍技能类项目运动员比赛最佳心理状态的形成。  相似文献   

4.
中长跑运动员比赛战术特征的探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任春香  张亚辉  钟霖 《体育与科学》2002,23(2):50-52,22
中长跑是典型的速度、速度耐力、速度力量与技战术相结合的周期性的体能类项目。运动员需要具备高度发展的战术谋略水平,从战术谋略方面提高中长跑运动员临场比赛的经验,促进他们在比赛过程中表现出最佳竞技状态,去创造更好的运动成绩。通过对中长跑运动员比赛中战术特征的比较分析与研究,丰富了中长跑运动员比赛战术的理论与方法,为我国中长跑教练员和运动员在重大国际比赛中获得最佳运动成绩提供科学的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5.
文章通过对我国武术散打运动员参加K-1比赛的录像研究分析,对双方运动员在比赛中的技术水平、身体素质、心理竞技状态进行对比分析,找出我国武术散打运动员在K-1比赛中的的优势和不足,并试图找出原因,以期为以后中国散打运动员在K-1比赛取得更好的比赛成绩乃至成为K-1比赛的王者提供理论指导。同时促进我国武术散打的更新和完善、更快地与世界搏击运动接轨。  相似文献   

6.
花样游泳运动员的月经与参加比赛和训练安排的相互关系问题,一直是现代花样游泳项目进行科学训练和运动竞赛中人们所关切的重要课题。通过对我国部分花样游泳运动员经期训练和比赛情况的分析研究,探讨花样游泳运动员的月经规律,从而使游泳运动员在经期参加比赛时掌握主动权。  相似文献   

7.
影响香港运动员在重大国际比赛中运动表现的因素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钟伯光  姒刚彦  李庆珠 《体育科学》2006,26(12):42-47,59
采用问卷调查方法对影响香港运动员在第14届亚运会与第28届奥运会比赛中运动表现的因素进行调查。被试为50名参加这两次比赛的香港运动员。研究表明,在亚运会与奥运会比赛前90天内,共有18条因素对运动员的比赛运动表现有影响,其中,12条对运动员奥运会比赛中的运动表现有强烈影响,8条对运动员亚运会比赛中的运动表现有强烈影响;在亚运会与奥运会比赛期间,共66条因素对运动员比赛中的运动表现有影响,其中,36条对运动员奥运会上的运动表现有强烈影响,23条对运动员亚运会上的运动表现有强烈影响,这66条因素主要可以概括为与比赛直接相关的因素、教练员、团体、传媒、社会支持、代表团职员、环境、时间、交通、天气、比赛用具和观众12个大类因素。  相似文献   

8.
李忠 《体育世界》2009,(12):86-87
根据这几年我对学校某些田径运动员的实际观察,对运动员在运动训练、比赛规律及赛前训练安排进行深入总结和探讨。研究后认为如何合理安排训练与比赛,尤其是赛前训练的安排,对运动员心理状态的调节,将直接影响到运动员的竞技水平。只有在比赛前对各种因素进行有效地调节,合理调控运动员使之达到最佳竞技状态,才能在田径比赛中创造优异成绩。  相似文献   

9.
运动员比赛过程的情绪变化与有关人物环境的外在情绪影响有着非常密切的关系。在大赛时,当一些运动员出现紧张失常情况时,常会看到许多观看者厉声指责该运动员心理素质太差,不可救药。这多少有些冤枉这些运动员。造成比赛心理失常的原因的确有运动员心理承受能力差的问题,我们曾应用先进检测技术追踪研究有关国家队运动员比赛心理失常的神经内分泌激素和焦虑状态的变化,结果表明运动员的比赛过程具有个体生理、心理变化差异。但是,对  相似文献   

10.
跨栏运动员在比赛中能否根据自身和参赛项目的特点合理安排比赛战术,将会直接影响到比赛成绩。为了探讨我国女子400米栏运动员与世界优秀水平运动员参赛战术的特点及其之间的差距,我们对中外优秀女子400米栏运动员在比赛中的大量数据进行了统计学处理,从而找出了影响我国运动员水平发挥和进一步提高的关键所在。研究发现我国女子400米栏运动员在比赛中全程节奏和比赛战术的运用方面存在加速过早、速度和速度耐力储备不足的问题,其中比赛节奏不合理主要是由栏问跑步长步频的不稳定引起的,据此提出了我们的改进意见及建议。  相似文献   

11.
赛后恢复是指比赛结束后,运动员将自己的思想和体力恢复到比赛前的正常状态。恢复是运动员训练比赛的前提,科学的训练和比赛都是在运动员机体得到休息与恢复的基础上进行的,因此,应根据训练比赛负荷的不同,合理安排运动员的赛后恢复。  相似文献   

12.
为研究精英与非精英定向运动员的战术水平,以2006年浙江省学生定向锦标赛大学男乙、中学男乙、大学女乙、中学女乙共4个组别,每个组别精英和非精英运动员各8名为研究对象,通过在定向比赛中所采用定向战术的问卷调查和利用电子打卡系统比较比赛开始、中间、最后三个阶段的相对速度,分析执行比赛战术情况。结果显示有3个组别精英与非精英定向运动员在使用定向战术时没有明显区别;运动员取得成绩不同与运动员在全赛程的体能和保持速度的能力有关;绝大多数运动员在比赛中采用全程稳定战术,增加相对速度在比赛中有重要意义;电子打卡系统能清楚地分析全部赛程的时间情况,是定向运动的教学与训练的有效工具。  相似文献   

13.
本文采用文献资料法、实验法和调查访问法,对射击运动员临赛前最后一次模拟训练的最佳时机进行研究与探讨。并对样本进行统计学处理。研究结果表明:射击运动员参加大型比赛时,最后一次模拟训练的最佳时间为临赛前十四天。掌握好临赛前最后一次模拟训练的最佳时机,对改善运动员竞技状态,使运动员理提前进入比赛状态,并同时确保比赛正常发挥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和作用。  相似文献   

14.
影响单板U型场地滑雪项目比赛成绩的因素   总被引:9,自引:8,他引:1  
米博  孙宏伟 《冰雪运动》2008,30(2):30-32
分析影响单板U型场地滑雪项目运动员比赛成绩的因素,使运动员在训练中具有明确的任务目标,比赛时进行积极的调整,对其获得优异的比赛成绩具有决定性作用。通过研究认为比赛条件、比赛形式,竞赛规则及评分标准,裁判员评分的公正性、准确性以及运动员技术水平的临场发挥是影响运动员成绩的主要因素。提出确立正确的参赛目标,树立战略轻视和战术重视的观点;积极对待压力;做好赛前技术储备;激发与保持适宜的动机水平等提高比赛成绩的对策。  相似文献   

15.
运动员人格特征与赛前焦虑、心境状态的相关关系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采用测试研究方法,分析了人格特征与运动员的竞赛焦虑和心境状态的相关关系。结果表明,不同人格特征运动员之间在比赛期间存在显著的竞赛焦虑和心境状态差异;比赛期间躯体焦虑比认知焦虑更能影响运动员的潜能发挥;心境状态是运动员竞赛焦虑的有效预测因子。  相似文献   

16.
竞技比赛中教练员对运动员实施心理调节的要点探析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在竞技运动比赛中,教练员应根据赛前、赛中、赛后运动员的心理状态和心理变化规律,比赛进程对运动员心理与技能发挥的影响,以及运动员的个性特征,适时、有效地对运动员实施心理调控工作,夺取比赛的胜利。  相似文献   

17.
蹦床运动是一项对运动员的技术性和稳定性要求很高的竞技项目。那么究竟是什么才是决定比赛发挥的最总重要因素呢?有人说是动作难度,但比赛时候的心理状态也是不容忽略的重要因素,往往稳定性好的运动员大赛成绩更优秀。稳定性与运动员的心理状态密切相关,良好的心理状态是运动员完成动作稳定性的保证。因此对蹦床运动员赛前心理状态的分析与研究,加强运动员心理训练,帮助运动员调整自我控制能力,以最佳的心理状态参加比赛从而取得优异成绩,有一定的积极意义。  相似文献   

18.
本文对少年男子排球运动员比赛过程焦虑特征进行了研究,探讨运动员特质焦虑与状态焦虑的关系,并研究了少年男排队员的情绪激活水平与技、战术水平变化的相关因素,客观地掌握最佳情绪激活范围,为比赛和训练提供科学的依据。  相似文献   

19.
如何能够很好的预测训练型运动员和比赛型运动员,是现今人们非常关注的问题。训练型的运动员和比赛型运动员是八十年代以来我国乃至世界从事竞技体育行业的专业人士对运动员在比赛中的表现的分类。训练型运动员不能有效地适应情境,永远发挥不出训练水平,每次比赛都是以失败告终。比赛型运动员能有效地适应情境,以至稳定甚至超常的发挥训练水平,每次比赛都是以胜利而结束。怎样界定训练型运动员和比赛型运动员?怎样引导运动员由训练型转化为比赛型?则是本文要论述的内容。  相似文献   

20.
心理训练是现代竞技体育比赛中十分重要的训练环节,它是取得胜利的重要手段。本文从比赛阶段运动员的心理分析、比赛阶段运动员几种不良心理状态和引起不良心理状态的原因及克服的途径等四个方面进行分析与研究,以期探索一条运动员比赛阶段的心理训练体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