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鉴于现代旅游对民族文化的负面影响,以及民族文化本身的易损性和不可再生性特点,对民族文化的旅游利用必须坚持保护性开发。即在民族文化旅游开发中,遵循保护性、原生态、选择控制、特色精品、社区参与和效益回报原则,强调民族文化旅游资源保护性开发过程是一个前后紧密联系的有机循环体系,并通过有效的管理手段将其贯彻实施,注意根据不同文化对象探索保护办法和旅游利用的结合模式。  相似文献   

2.
从三江的旅游资源来看,民族风情旅游资源是其特色资源和优势资源,在开发中要树立民族旅游在开发中保护、在创新中发展的理念,既要保护好民族文化生态环境,开发民族风情旅游,又要在发展中进行创新性的文化提升,在实现民族风情旅游的保护、开发的基础上,开创旅游发展新局面。  相似文献   

3.
以资源观理论为基础,并以广东瑶族文化旅游资源为例,分析和研究不可移动的民族文化旅游发展战略与旅游竞争优势的关系。只有开发不可移动民族文化旅游产品,这种产品能够在原产地保持其自身特色,并有效地与本土相结合,才能够满足旅游者的需求,形成其竞争优势。文章的研究结论将为民族地区的文化旅游发展提供参考性建议。  相似文献   

4.
传统村落承载着一个民族文明发展进程中的历史文化记忆,文化传承是传统村落最重要的功能之一。本文结合楚雄地区传统村落文化资源的特点,提出了以文化传承为导向的旅游开发策略。楚雄地区传统村落的文化遗产中以"茶马古道文化"、"盐井文化"最具有代表性,通过深入挖掘其文化内涵和特色,整合旅游资源,开辟"茶马古道"文化旅游廊道和科普研学营地,传承文化遗产、培树文化自信;保护传统村落的空间环境、唤起文化记忆。通过对民族文化资源的合理开发和利用,实现民族优秀传统文化的保护和传承。  相似文献   

5.
<正>20世纪90年代以来,我国旅游人类学的研究热点一直集中在民族旅游上,其投射焦点主要在于"旅游开发规划"与"民族文化保护"之间的二元矛盾。自此,民族文化成为旅游人类学研究的进入视角和核心内容,并引发了许多有关旅游开发背景下文化商品化、文化舞台化、文化真实性、文化变迁与传承等问题的讨论。这些问题的研究为旅游人类学的中国本土化发展做出了贡献,但是,也忽视了一个重要的问题:即将"文化"等同于"人本身",以"文化研究"代替"人的研究",导致旅游人  相似文献   

6.
特色文化旅游资源的科学开发,是广西民族文化旅游产业持续发展的关键因素。广西原生态少数民族建筑,民间旅游商品及民族人文活动三类文化旅游资源,在文化内涵、空间类别、规模三个方面具有很好的民族优势,其展现出来的特色决定了广西文化旅游属于典型的民族文化旅游,并且制约着广西民族文化旅游形象、旅游产品、空间结构及市场开发的定位。  相似文献   

7.
民俗旅游以其深刻的文化内涵,成为一种对游客有强烈吸引力的、具有明显文化特色的文化旅游资源。作为一种高层次的文化旅游,民俗旅游业已成为当代旅游发展的一大趋势。回族的风俗文化深受伊斯兰教的影响,具有极为典型的伊斯兰文化特征,作为旅游资源具有很强的吸引力,其开发潜力巨大。在回族民俗文化旅游资源开发过程中,必须对内容进行精选。一是要重视回族民俗文化旅游资源与其他民族民俗文化旅游资源的差异性,突出其独特的民族文化特征,增强回族民俗文化旅游的吸引力。二是充分体现并尊重回族的民俗习惯,防止将回族民俗文化庸俗化、伤害回族民族情感的猎奇行为。三是注重回族民俗文化内涵的挖掘,增强回族民俗旅游文化的丰富内涵和民族文化特色。回族民俗文化旅游资源开发的关键是寻找回族民俗文化与文化旅游的契合点,重点围绕回族清真饮食、回族节庆、回族服饰、回族艺术、回族民俗观赏等方面内容来进行。  相似文献   

8.
在民族地区的旅游开发中,民族文化资源是发展当地旅游业的主要突破口。充分挖掘当地民族丰富的文化资源,通过文化创造,提炼出文化精品,将资源所蕴藏的无形的文化内涵渗透到具体的旅游产品设计中是天山天池哈萨克民族文化乡规划的重点内容。将哈萨克民族文化渗透到各种物象和意象的旅游产品中,并通过游客的参与使民族文化得到提升。  相似文献   

9.
云南彝族婚俗具有鲜明的民族特色和地方特色,多彩而独特的彝族婚俗文化资源开发潜力较大。随着云南旅游"二次创业"的推进,越来越多的彝族婚俗文化转化成文化旅游产品,民族文化资本化成为云南民族地区旅游发展、民族文化保护和传承的重要途径。通过分析云南彝族婚俗文化的特点及其旅游文化价值、旅游发展现状及存在的问题,提出云南彝族婚俗文化旅游创新开发对策,促进彝族婚俗文化在现代社会中的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10.
甘肃省拥有十分丰富的文化旅游资源,尤其在少数民族地区的文化旅游开发中具有得天独厚的优势。作者在研究文化旅游开发理论的基础上,着重对甘肃省少数民族地区妇女生产手工艺品作为旅游商品进行研究,提出了甘肃省文化旅游的开发战略,为其文化旅游的开发提供借鉴,从而使其成为民族地区妇女“脱贫致富”的重要途径。  相似文献   

11.
在全球化和现代化浪潮下,对民族文化消极的封闭式保护并非长久之策。民族文化旅游是时代和市场的需要,科学、合理的旅游开发有助于解决民族文化面临的困境问题,有利于优秀传统文化的传承与发展,但鉴于民族文化本身的易损性和不可再生性特点,以及现代旅游大潮对其之负面影响,民族文化旅游资源必须进行保护性开发。  相似文献   

12.
从历史文化名村广西三江侗族自治县丹洲村民族旅游发展现状调查出发,进行丹洲村民族文化旅游资源开发的SWOT分析,明确在当前旅游发展大环境下进行民族文化旅游资源合理开发的前景和紧迫性,提出依据全国历史文化名镇(名村)评价标准进行旅游产品开发的战略和思路,提出突出"古(历史文化型民族村)、民(民族文化型保护村)、生(生态旅游型文化村)、遗(文化遗产型品牌村)"历史文化名村的建设构想和策略。  相似文献   

13.
试论旅游"文化污染"的原因及对策--以民族旅游为例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发展旅游业有利也有弊,民族旅游对民族文化的"污染"即是其弊端之一.民族旅游中"文化污染"的具体表现多种多样.造成民族旅游"文化污染"的原因主要有发展民族旅游的必然结果;民族旅游开发中的"急功近利"行为;旅游者的素质原因.具体可以采取的对策是做好民族旅游开发规划;提高少数民族旅游地区居民的文化保护意识;确保少数民族群体可以直接从民族旅游开发中获得利益.  相似文献   

14.
本文以产权理论为理论依据,以广东连南瑶族自治县为研究区,对少数民族物质文化旅游资源的保护进行了实证分析,探讨了利益权利与少数民族非物质文化旅游资源的保护问题。研究结果表明:在少数民族地区旅游开发中,少数民族非物质文化旅游资源拥有者获得的利益权利直接影响到他们获利的满意程度,从而影响到传统文化旅游资源的保护意愿。因此,政府应从少数民族非物质文化旅游资源拥有者(当地群众)的自身利益出发,让他们成为非物质文化旅游资源开发的较大受益者,才能合理开发和有效保护少数民族非物质文化旅游资源。  相似文献   

15.
结合贵州省民族文化旅游资源比较丰富的特点,阐述了贵州民族文化旅游资源的类型及主要可开发内容,分析了各类资源的特征及开发现状,并提出了民族文化旅游资源的开发模式.  相似文献   

16.
对民族文化进行旅游资源开发是一些民族地区获得经济收益的一种重要途径.本文通过对内蒙古赤峰市草原文化节的民族文化旅游资源开发的调研发现,民族文化的旅游资源开发在增加当地的经济收益的同时,为当地蒙古族的语言、服饰、饮食风俗等文化认同方面产生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7.
民族文化旅游开发和经营过程中存在大量不利于民族文化旅游资源可持续发展的因素,造成不良后果.运用旅游人类学的相关理论与方法,通过分析民族旅游活动的开展对民族文化旅游资源的影响,进而提出开展民族文化旅游应在适度开发的原则下,增强民族文化认同,重视社区居民参与度,走可持续发展道路.  相似文献   

18.
民族文化是人类精神财富与物质财富的结晶。黔东南州拥有丰富的民族文化资源,而且民族文化资源是当地旅游资源的重要组成部分。开发民族文化资源过程,既要发掘民族文化资源,使之成为旅游文化市场的核心资源,促进旅游业发展,促进经济可持续发展,又要注意保护和传承民族文化,使民族文化和旅游产业协调发展。  相似文献   

19.
浅谈黑龙江民族文化旅游资源市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文章在对黑龙江省民族文化旅游资源特征概述的基础上,指出了民族文化旅游开发中可能出现的一些问题,并分析了黑龙江民族文化旅游开发的基本战略和开发中必须处理好的几个关系。  相似文献   

20.
对云南旅游文化资源的再认识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旅游文化资源是旅游资源的重要组成部分,有广义和狭义之分,它包括旅游物质文化资源,旅游制度文化资源和旅游精神文化资源三个部分。云南旅游文化资源具有着民族性、超现实性、宗教性、融合性、开放性、层次性、参与性和场景性等8大特征。云南旅游文化的滞后制约着云南旅游业的健康发展,在旅游文化资源的开发上表现为无序性、狭隘性、片面性、民族性、宗教性、封闭性和局限性等7个方面,这就导致了云南的旅游资源优势不能转化为旅游经济优势。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