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采用文献资料、测量等方法研究体育锻炼频率和时间与黑龙江省中学生心理健康水平的关系,揭示体育锻炼时间、频率对心理健康的促进作用.研究表明,黑龙江省中学生的心理健康状况不容乐观,每周参加1次及以上体育锻炼对心理健康有积极的作用,每周参加3次以上体育锻炼对心理健康有非常积极的作用.除强迫指标外,每周参加三次及以上对心理健康各指标作用较好.每次参加30~60min比30min以下和60min以上体育锻炼对促进心理健康作用大.  相似文献   

2.
对6所高校教师参加体育锻炼情况的调查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了推动高校教师体育活动的开展,通过对本市6所高校教师参加体育锻炼情况的调查,对调查结果进行分析研究后,得出结论:高校教师参加体育锻炼的状况不容乐观,必须采取积极对策和有效措施,吸引更多的教师参加体育锻炼。  相似文献   

3.
浅析体育锻炼对老年人应对方式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对参加体育锻炼的老年人进行抽样调查并且和常模进行比较,结果表明:参加体育锻炼的老年人在应对应激时总体上较为积极,特别是女性老年人参加体育锻炼后,消极应对方式大大减少,这说明参加体育锻炼的女性老年人在应对应激时会比一般女性采取更为积极的方式去应对。  相似文献   

4.
开展亿万学生阳光体育运动的认识与思考   总被引:16,自引:0,他引:16  
推动全国亿万学生阳光体育运动的广泛开展,吸引广大青少年学生走向操场、走进大自然、走到阳光下,积极参加体育锻炼,掀起群众性体育锻炼热潮,有效地促进广大青少年学生积极参加体育锻炼,切实提高学生体质健康水平。  相似文献   

5.
赵杨 《体育师友》2016,(1):65-67
运用文献资料、问卷调查、数据统计法和专题访谈等方法对广州市花都区300名中小学教师参加体育锻炼的现状及影响因素进行调查分析,结果表明花都区中小学教师参加体育锻炼的动机明确;锻炼时间、强度和频率不足;锻炼的运动项目主要以健步走或慢跑、羽毛球、篮球为主。工作量大、家务繁忙、辅导孩子学业是制约其参加体育锻炼的主要因素。本文通过调查研究旨在促进花都区中小学教师积极参加体育锻炼,合理安排锻炼时间,同时,也为教育行政部门营造教师参加体育锻炼的环境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6.
为推进素质教育,提升大学生人格素质,深化高校体育教学改革。通过文献资料、问卷调查等方法,探究体育锻炼与大学生人格发展的内在关系,研究表明:经常参加体育锻炼的学生人格特征水平高于不积极参加体育运动的学生,体育锻炼可以培养大学生乐观开朗、坚毅顽强、勇敢果断、坚定自信、团结协作等优良品质,体育锻炼是塑造大学生健全人格的有效手段。  相似文献   

7.
对大学高年级学生体育锻炼情况的探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本文通过对大学高年级学生参加体育锻炼情况的调查,分析了大学高年级学生参加体育锻炼不积极的原因,并对如何搞好大学高年级学生的体育锻炼问题进行了探讨,提出建议。  相似文献   

8.
任玉梅 《冰雪运动》2010,32(4):87-91
以绥化市1 288名普通高校大学生为研究对象,对大学生冬季体育锻炼行为、重视体育锻炼的程度、体育锻炼的动机、体育锻炼项目和冬季体育锻炼行为的影响因素进行了调查研究。结果显示:多数大学生能够参加体育锻炼,但经常参加体育锻炼的人数相对较少,男大学生参加锻炼情况明显好于女大学生;大部分大学生对体育锻炼的重视程度比较积极,对体育锻炼的重视程度越高,大学生越倾向于参与体育锻炼;大学生参加体育锻炼的主要动机是强身健体、兴趣爱好、休闲娱乐和提高自我形象;男生的锻炼项目主要为滑冰、跑步、雪地足球、篮球、滑雪、排球和游泳等,女生的锻炼项目主要为滑冰、跑步、羽毛球、健美操、乒乓球、排球、滑雪等项目;大学生冬季锻炼行为的主要影响因素表现在经济、学习、设施、天气、教师与家长认可等方面。  相似文献   

9.
为了探讨体育锻炼与大学生应对方式的关系,提高大学生应对心理应激的能力。通过教学实验和问卷调查等方法,对参加体育锻炼的大学生进行12周体育锻炼干预实验。研究结果:无论是体育锻炼的频率、持续时间、锻炼项目、锻炼强度,还是这些变量的交互作用均对大学生应对方式的改善具有积极意义。体育锻炼可以促进大学生选择更积极的应对方式。  相似文献   

10.
家庭环境对大学生余暇体育锻炼行为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运用文献、问卷调查以及统计分析等研究方法,从家庭微观环境视角研究其对大学生余暇体育锻炼行为的影响,探索中国大学生余暇体育锻炼行为的影响因素。研究结果表明:父母受教育程度与大学生余暇体育锻炼行为的关系呈现低度负相关;父母参加锻炼状况与大学生余暇体育锻炼行为的关系呈正相关;父母对子女参加体育锻炼的态度对大学生参加余暇体育锻炼相关不密切;兄弟姐妹参加体育锻炼对大学生参加余暇体育锻炼有正性影响;大学生的原居住地与其参加余暇体育锻炼行为相关。来自农村乡镇的大学生余暇体育锻炼行为优于其他居住地的大学生;同一居住地的大学生的体育锻炼行为,男生明显好于女生。  相似文献   

11.
一、二年级大学生体育锻炼行为阶段性特点的调查研究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本文研究结果表明,一、二年级大学生完全不参加体育锻炼和有体育锻炼习惯者较少,大部分学生有时参加体育锻炼,但没有养成习惯;他们的体育锻炼行为具有阶段性动力特征。男生参加体育锻炼的情况好于女生。  相似文献   

12.
体育活动对情绪健康的影响   总被引:52,自引:1,他引:51  
陈大为 《体育与科学》2002,23(2):46-47,36
有关体育活动对人的情绪的影响的研究成为当今体育锻炼心理学领域中的热点课题。本文介绍了有关参加体育活动对个体情绪健康的积极作用,很多对照研究结果都表明,参加一定强度的体育锻炼能够使个体保持良好的心境,可以减轻个体的抑郁和焦虑状态,对人的心理健康有积极意义。  相似文献   

13.
杨晓芳  任向阳 《湖北体育科技》2012,31(4):461-462,480
对大学生体育锻炼状况与大学生人格特征的关系研究发现不同体育运动偏好的大学生其人格特征差异不显著,体育锻炼与大学生的健康人格呈正相关。因此,在高校体育改革中如何去引领大学生积极参加体育锻炼,对于塑造大学生健康人格有着重要意义,将是衡量高校体育改革成败的重要标准之一。  相似文献   

14.
采用问卷调查与访谈、文献资料、数据统计等研究方法,对广州市天河体育中心不同群体健身爱好者进行调查,结果发现92.8%的中老年人已养成体育锻炼的习惯,体育锻炼成为他们生活的一部分;中青年人参加体育锻炼则为了追求时尚,体验运动所带来的乐趣;初、高中学生对体育活动有极大的兴趣,积极参加,并由此得到积极的情绪体验;小学生大多以体育项目培训的形式参与;其他不收费大众健身项目,参与人群较广,形式多样,内容丰富.  相似文献   

15.
课外体育锻炼是大学生增强身体素质的一种好的手段。但目前高校大学生参加课外体育锻炼的人数有下降趋势。怎样调动大学生持久地参加课外体育锻炼,通过对大学生参加课外体育锻炼动机的研究,提出了对策。  相似文献   

16.
采用问卷调查等方法对高职院校女教职工体育锻炼现状进行了全面调查与分析。结果表明:72.8%高职院校女教职工对体育锻炼的态度是积极的,但在体育锻炼项目喜欢程度上存在差异;女教职工在余暇时间参加体育锻炼人数偏低,主要用于上网、看电视电影;参加体育锻炼频率不固定;锻炼项目偏,跑步和球类运动是女教工参与的主要项目;家庭、职称的压力是导致没有毅力坚持体育锻炼的首要因素。  相似文献   

17.
高校女大学生的身心特点与体育教学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研究采用调查法、文献资料法对西安石油学院女大学生的生理、心理等特点进行研究,结合学校体育教育任务,提出学校体育必须对教材进行科学选择,不断提高女大学生的健康意识,积极参加体育锻炼活动,有效地掌握终身体育锻炼技术、技能,全面提高女大学生的综合素质。  相似文献   

18.
对山西中型城市不同年龄群体体育锻炼状况研究   总被引:28,自引:2,他引:26  
王岗 《体育科学》2001,21(5):19-23
以山西省中型城市不同年龄群体参加体育锻炼的行为为研究对象,全面分析了不同年龄群体参加体育锻炼的目的与动机、活动频率、锻炼时间、项目选择、锻炼方法来源等现状。研究结果显示:不同年龄群体参加体育锻炼的主要目的、内容不存在差异;但锻炼人数比例、锻炼的稳定性方面60岁以上人群比例高于其它人群;锻炼方法的来源主要是与个人兴趣有关,方法来源与受教育的程度有关。指出:改变中型城市居民的体育锻炼的状况,应加大科学健身的宣传力度,改善城市体育设施,积极科学地推广体育健身方法与手段等。  相似文献   

19.
文章运用文献资料法、问卷调查法、数理统计法、归纳分析法等研究方法,通过对瑞安市技工学校部分学生进行问卷调查,结果表明:学生已经认识到体育锻炼对健康的重要性,大部分学生积极参加学校组织的晨间体育锻炼,但也有一部分学生不积极甚至不出席;晨练的主要形式为广播体操,活动形式较为单一,活动时间短。学校在场馆开放、领导重视、体育锻炼指导等方面做得不够。针对上述问题,并提出了相应的建议。  相似文献   

20.
对大学生体育锻炼行为阶段性特点的调查研究   总被引:43,自引:1,他引:43  
本文运用“阶段性行为改变模式”的理论,对大学生的体育锻炼行为的阶段性特点进行了初步的调查研究。研究的结果表明,有一定比例的大学生完全不参加体育锻炼,有体育锻炼习惯者较少,大部分的学生有时参加体育锻炼,但没有养成习惯;大学生的体育锻炼行为具有阶段性动力特征;大学生中存在随年级的增长不参加体育锻炼的人数同时增加的不良现象。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