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31 毫秒
1.
一、“聊聊天”对话:学读题师:(板书:“聊”)这是什么字?(生读)能组个词吗? 生:聊天。生:闲聊。师:什么旁? 生:耳朵旁。师:聊天的时候,要用耳朵听,在一起说说家常。现在就让我们来聊聊天。平时,你们爸爸、妈妈是怎样照顾你的? 生:爸爸、妈妈会问我学习怎么样,叫我好好读书。  相似文献   

2.
片断一(谈话导入)师:谁听见了刚才报幕的老师说我姓什么?生1:你姓齐。生2:你姓于,叫于老师。师(板书):于永正。师:你们能不能笑眯眯地称呼我?生1~5(笑眯眯地):于老师。师:你们还可以叫我什么?生1~10:于老师、于永正老师于爷爷……于伯伯于永正先生(shēng)师:是啊,我比你大,我是先生(shēng),你是后生(shēng)。(学生被逗乐了)我是老师,应该叫我先生,应读轻声先生(sheng)。师:有没有敢叫我于永正的?(生沉默了片刻)生1:于永正。师(拉着这名学生的手):到!终于有勇敢的站出来了。(生1激动得满脸通红,乐得合不拢嘴)师:叫我于老师、于永正老师…  相似文献   

3.
刘玲 《贵州教育》2005,(19):31-32
一、教学过程1.创设情境师:小朋友们,跟爸爸、妈妈到商店买过东西吗?我们来看一段录像(出示商店情境)。你看到了什么?生:我看到了买东西要付钱。生:我看到了售货员找回顾客的钱。……1)激发兴趣。师:在我们的生活中,哪些地方要用钱呢?生:买东西。生:游玩的时候。生:报名的时候。2)导入新课。师:我们国家的钱叫什么?生:叫人民币。师:今天我们共同来认识人民币。板书:认识人民币2.小组合作、获取知识1)认识各种面额的人民币。师:请每位小朋友拿出信封内的人民币,每个小组的小朋友轮流认一认,看谁认识的人民币最多。(学生互助认识人民币)生问:(…  相似文献   

4.
(课前,老师组织学生开展组装电路检测器比赛。)一、直接揭题,了解学生的已有认知师:知道今天李老师要和大家研究什么吗?生:让我们研究导体和绝缘体。师:(板书课题)根据你的经验,什么叫导体?生:易导电的物质叫导体。师:那什么叫绝缘体呢?生:我觉得绝缘体是不导电的。生:不是不导电,而是很难导电,或者是导电的性能很差。  相似文献   

5.
教学内容:苏教版国标本第八册“用字母表示数”案例一: 师:老师第一次来你们班上课,和同学们还不熟悉,谁愿意介绍一下你自己,你叫什么名字? 今年多大了? 生:我叫丁雨琳,今年10岁。 (老师板书:小琳的岁数10) 师:你想知道张老师今年多少岁吗?猜猜看!  相似文献   

6.
正第一课时一、唤醒期待,初读课文抒感受师:同学们,伸出手指,跟老师写一个字。(师板书:水)"水"字笔画少,写的时候注意笔画之间适当留有距离,这样字才显得舒展、灵气。一起读。(生读:水)看到这个字,你的脑海中会想到什么?生:我们的生活离不开水。生:我不喜欢喝水,但是妈妈总是让我多喝水。师:这也说明你的生活离不开水。如果在"水"字后面加个标点符号,你会加什么?为什么?  相似文献   

7.
一、联系生活实际,理解“相互依存”关系师:同学们,上课前,我们一起唱首歌好吗?生:好!(文体委员站了起来,准备起音,老师请他坐下。)师:今天能不能由老师点歌,老师点什么,你们就唱什么?生:试试看!(学生显得很自信。)师:我很喜欢听一首歌,歌名叫《世上只有妈妈好》,会唱吗?生:(齐  相似文献   

8.
正时间:2009年6月地点:广东东莞[课堂实录]师:孩子们,下午好!生:老师好!师:主持人刚刚介绍过我,注意听的同学一定知道我姓什么?生:姓孙。师:知道我叫什么吗?生:(摇了摇头)不知道。师:请你到前面来,拿着这支粉笔,很快就知道我叫什么了。先写一个"孙"字,子、小,孙。生:(一笔一画写)"孙"。  相似文献   

9.
敖小英 《江西教育》2012,(11):37-38
<正>【片段一】师:同学们,你们知道我是谁吗?生(齐):知道!师:知道我叫什么吗?(生笑)不敢说是吧,看我来写。(师在黑板右侧认真板书:于永正)师:那你们想怎么称呼我?生(齐):于老师。师:有别的吗?生:我想叫您于爷爷,因为您很慈  相似文献   

10.
师:今天我们一起来上一节科学课。什么内容呢?(板书课题:照镜子)生:照镜子。师:你照过镜子吗?生:照过。师:对,每个人都照过。那么在照镜子的时候,你看到镜子里有什么呢?生:自己。师:那你把一个物体放在镜子前面呢?生:会看到那个物体。师:我们在镜子里看到的那个物体或人物是真实的吗?生:不是。师:我们可以把在镜子里看到的物体或人物叫做“像”。(板书:像)师:同学们想一想,在我们的生活里,还有哪些东西可以像镜子一样,照出物体的像呢?生:有水。师:什么样的水,老师杯子里的水吗?生:不是,是池塘里碧绿的水,可以映出人的像。师:哦,还有吗?生:特…  相似文献   

11.
片断一:(师在黑板上板书"倒数"二字)师:猜一猜,什么是倒数?生:倒数就是倒过来的数。师:大家都同意他的说法吗?生:(齐)同意。师:能举个例子吗?  相似文献   

12.
请看特级教师孙双金老师执教的《只拣儿童多处行》的片断。生:“我们本想在知春亭畔喝茶,哪知道知春亭畔已是座无隙地!”(生轻声细语,反复读,就是读不好“座无隙地”这个词)师:“座无隙地”(板书),齐读。这个词语是什么意思?生:没有坐的地方。师:再读一遍。(生读)师:(走到刚才读书的女孩身边)孙老师听你读书,就想到了自己的女儿。我的女儿上课时她的声音也是轻轻的,我问她:为什么你的声音那么轻呢?她说:我怕。我说:你怕什么呢?她说:我怕说错了,老师批评我,我怕说错了,同学们嘲笑我。你们怕吗?(生答“不怕”)师:你们不怕,你们比我女儿还棒呢…  相似文献   

13.
IAO 本课是小学语文第九册的一篇选学课文。尹思珍老师教学这篇课文安排了“揭题———探究———拓展”三个教学环节,使学生在阅读中充分发挥了自己的主观能动性。师:今天我们来学习一篇新课文(板书课题),看到题目,你会想到什么?生:我想这篇课文可能与旅行有关。生:我想它是写一种树。师:他们说得对吗?请同学们自读一遍课文,找出课文中你最感兴趣的地方。(学生自由朗读课文,然后举手回答问题。)生:我对树的样子很感兴趣。(教师板书:样子)生:我对树生长的地方很感兴趣。(教师板书:环境)生:我想它的名字很特别,为什么叫它“旅行家树?”(…  相似文献   

14.
[教学实录]一、创设情境,引导“握手”师:同学们看到过两人握手的情景吗?生:我家有客人来时,爸爸、妈妈会和他们握手。生:我和妈妈去舅舅家,妈妈叫我和表哥握手呢!生:我有时在车站上、街上看到人们在握手。师:真不错。握手还有一定的礼仪。比如,通常用右手和别人相握,明白吗?生:明白。师:请同桌同学握握手,好吗?(同桌握手。)师:你们刚才握了几次手?生:一次。师:对。(板书:2人→1次)师:如果三人之间,每两人都握一次手,共握几次手?请同学们边握手边统计。生:3次。师:对。(板书:3人→3次)师:四人呢?(指名四学生上来进行握手表演,师强调:不漏握,…  相似文献   

15.
设疑导入(出示课件:一片稻田)师:同学们知道图上这些绿油油的是什么吗?生(齐):小稻秧。师:今天,我们阅读一篇关于小稻秧故事的课文。(板书:第18课!小稻秧脱险记)师:想一想,这里的“险”是什么意思?读了课题,你想知道些什么?生1:小稻秧到底遇到了什么危险?生2:小稻秧脱险了吗?生  相似文献   

16.
【教学内容】北师大版实验教材六年级下册(总复习)。【教学过程】一、回顾直接板书:a÷b=c。师:你能说说算式中三个字母之间的关系吗?根据学生的回答,结合板书理解因数与倍数之间相互依存的关系,并揭示课题。师:三个字母的取值有没有范围?揭示小学阶段是在"非零自然数"范围内研究因数与倍  相似文献   

17.
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师:猫妈妈有两只小猫咪,它非常疼爱两只可爱、顽皮、自私的小宝贝:一天,猫妈妈到河边钓鱼给两个小宝贝吃,可只钓到了一条鱼,怎么办呢?这可难倒了猫妈妈。同学们快给猫妈妈想想办法吧。生1:把这条鱼从中间破开,一个猫咪一半。生2:我来补充,从头到尾,从鱼肚上破开,这样的两半是同样多的。师:你真能干,猫妈妈明白了。师:谁能用一个数表示出一只小猫吃鱼的数量?生:每只小猫吃12。师:这是个什么数?生:分数:(板书:分数)师:谁知道分数是怎样产生的吗?生:在日常生活中,有时整数不能满足人们的需要,比如像刚才这种情况,两只小猫…  相似文献   

18.
师:上课之前,有个问题我们要讨论一下。大家看,有这样一个词——(师板书:亲人)师:读一下。(生读“亲人”)按照工具书里讲,亲人就是与你有血缘关系的人,与你血脉相连、相通的人。那么谁能告诉我,在你的身边,谁是你的亲人?生:我的爸爸、妈妈、爷爷、奶奶都是我的亲人。师:为什么呢?生:因为我和他们有血缘关系。师:很好,请坐。还有吗?生:我的外公、外婆也是我的亲人。师:外公、外婆,他们和你的母亲有血缘关系。还有吗?生:我的兄弟姐妹们都是我的亲人。师:一点也不错!现在我要问你,你了解你的亲人吗?生:我了解我妈妈,她是护士,今年37岁了。师:你…  相似文献   

19.
一、精彩的导入,充满趣昧的课堂引领 师:你们能猜出老师今年的年龄吗? 生:可能是40岁.生:可能是50岁. 师:我有那么老吗? (生大笑) 生:我还知道你姓许,叫许卫兵.  相似文献   

20.
(教学生字后 ,黑板上保留了以下板书 :海洋雨点江河小溪池塘)师 :(出示“雨点下落池塘图”;手指池塘)这是什么?生 :(齐声)池塘。师 :这是一个什么样的池塘呀?生 :小池塘。师 :你从哪儿看出这是个小池塘的?生 :雨点躺在池塘里睡觉 ,头靠近池塘的那边 ,脚靠近池塘的这边 ,从这里可看出这是个小池塘。(笑声)(师相机板书“睡觉”)师 :瞧雨点的样儿 ,睡得好舒服呀!他怎么一点也不担心池塘里的水会把他冲走呢?生 :因为池塘太小了 ,它里面的水不会流动的。生 :有时可能有点儿晃动。生 :有点儿晃动 ,雨点会睡得更香。师 :为什么?生 :雨点跟我阿姨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