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教学内容】苏教版小学数学五年级(上册)第59—60页的内容。【教学目标】1.学生结合具体情境.探索并发现周期现象中的排列规律.能根据规律确定某个序号所代表的物体或图形。  相似文献   

2.
【教学内容】 五年级(上册)第59~60页,第62页练习十第1题。 【教学目标】 1.使学生结合具体情境,探索并发现一些简单周期现象中的规律,能根据规律确定某个序号所代表的物体或图形。  相似文献   

3.
【教学内容】苏教版国标本五年级(上册)数学第五单元《找规律》中的第一课时  相似文献   

4.
【教学内容】人教版一年级下册。【教学目标】1.用数学的眼光来观察生活中的事物,体会生活中处处充满规律。2.运用规律的特性,进行正确、合理的推理,体会运用规律的价值。3.初步渗透"符号化"意识,感悟数学思想方法。【教学过程】一、创设情境,"规律图"感悟  相似文献   

5.
【教学内容】 人教版《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数学》二年级下册第115页例1找规律 【教材分析】在一年级下册教材中,学生已经学习了一些图形和数的简单排列规律,本册的找规律相对复杂一些,是以“循环排列为主”的规律。  相似文献   

6.
【教学内容】苏教版四年级上册第48耀49页。【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1.认识间隔排列的两种物体个数关系的规律,以及类似现象的规律。2.经历探索两种物体间隔排列的个数关系的过程,初步理解规律并学会应用规律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过程与方法1.通过合作  相似文献   

7.
【教学内容】人教版小学数学二年级下册第115页《找规律》。 【学情分析】本节内容是学生在学习重复出现的简单规律的基础上进一步学习按同一标准变化的稍显复杂的"规律"知识。  相似文献   

8.
石淑芳 《考试周刊》2012,(42):40-41
【教学目标】(1)明确戏剧常识,了解曹禺及《雷雨》全剧故事梗概。(2)概括情节,把握戏剧矛盾冲突,理解戏剧所反映的深广的社会内容。(3)分析人物形象的典型意义,体悟人性的复杂性。(4)鉴赏戏剧人物语言。【教学重难点】揣摩人物复杂的内心世界与性格特点。【教学时数】2课时【教学过程】一、印发材料,课前预习,课堂点拨。  相似文献   

9.
姚华 《考试周刊》2013,(88):85-86
【教学内容】教科书第59页-60页例1,以及相应的“试一试”“练一练”。 【教学重点】让学生经历探索和发现规律的过程,体会画图、列举、计算等多样化的解决问题的策略。  相似文献   

10.
【教学内容】五年级(上册)第59页例1和相应的"试一试""练一练",完成练习十第1题。【教学目标】1.让学生结合具体情境,探索并发现周期现象中物体的排列规律,能根据规律确定某个序号所代表的是什么物体或图形。2.让学生主动经历自主探索、合作交流的过程,体会画图、列举、计算等解决问题的不同策略以及方法优化的过程。3.培养学生初步的观察、概括和推理能力,提  相似文献   

11.
《中学理科》2008,(4):34-37
【中考热点与要求】 (1)探究光的反射规律 (2)探究平面镜的成像规律 (3)探究凸透镜成像规律等 (4)探究影响电阻大小的因素  相似文献   

12.
《江西教育》2014,(5):19-19
【教学内容】苏教版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材《数学》第十一册P36-37。 【教学目标】1.使学生通过用几个相同的正方体(长方体)拼成较大的长方体的操作活动,探索并发现拼接前后有关几何体表面积变化的规律,并能应用发现的规律解决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  相似文献   

13.
【教学内容】 三年级(下册)第92-94页例题和“想想做做”。 【教学目标】 同上文(略)。 【教学过程】  相似文献   

14.
王文辉 《广东教育》2010,(10):16-16
【经典回放】 把下列带序号的句子组合成语意连贯的一段话并填入划线处。(只填序号)  相似文献   

15.
找规律     
【1】0,6,24,60,120,()A.186B.210C.220D.226【2】1,8,27,()A.36B.64C.72D.81【1】答案为B。这是一道比较有难度的题目,但如果你能想到它是立方型的变式,问题也就解决了一半,至少找到了解决问题的突破口,这道题的规律是:第一个数是1的立方减1,第二个数是2的立方减2,第三个数是3  相似文献   

16.
物质的量浓度概念教学设计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1)理解物质的量浓度概念。(2)掌握液体体积的量取方法。【过程与方法】(1)通过小组合作探究解决物质的量浓度有关问题的过程,增强学生的合作与探究意识,提高合作与探究能力。  相似文献   

17.
【教学目标】1.让学生经历探索生活中一一间隔排列的两种物体个数之间的关系,初步体会其中的简单规律。2.通过观察、科学猜想、交流等活动,培养学生用数学眼光观察周围事物、用数学观点分析日常现象的意识和能力,激发学生对数学的好奇心。【教学过程】一、寻找排列的规律1.认识"一一间隔排列"师:我这里有一些乒乓球。我准备把它们按一定的规律  相似文献   

18.
【教学内容】苏教版四年级上册第48耀49页。【教学过程】一、创设情境,认识规律1.利用礼物,认识一一间隔排列。李老师今天为同学们准备了一份礼物。猜一猜,它会是什么呢?(一串乒乓球)(黄色、白色、黄色、白色……拉出四个后)猜一猜,  相似文献   

19.
【教学内容】北师大版四年级下册第七单元。【教学目标】1.经历直观操作、观察思考、归纳概括等学习过程,探索发现用小棒摆图形中的规律,进一步体会探索过程中的策略选择和运用。2.发展观察比较、抽象概括以及语言表达能力。3.感受生活中处处有数学,培养探索规律的兴趣和能力。【教学过程】一、新课引入1.唤醒经验。  相似文献   

20.
【教学流程】 Step 1.Warming up(略) Step 2.Presentation (1)自我介绍,互致问候。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