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00 毫秒
1.
我国城市马拉松赛事定位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摘要:城市马拉松赛事数量近几年呈现爆发式增长,成为城市名片和诠释运动健康生活理念的社会平台,为了使马拉松赛事可持续性健康发展,通过专家访谈法、问卷调查法、数理统计等研究方法,对城市马拉松的发展现状、城市马拉松赛事的参赛者的情况、我国城市马拉松参赛事的定位及存在问题进行研究。研究结果认为:我国马拉松赛事和参赛者呈快速增长趋势;赛事资源与参赛者资源发展不同步;赛事定位雷同;缺乏包容性,未兼顾地区存在的跑者类型差异;本地区选手重视程度不够,未发挥体育的社区功能;赛事运营方式自上而下,缺乏可持续发展战略意识。明确为什么办马拉松赛,马拉松赛为谁服务,如何真正自下而上地可持续发展,营造健康产业环境及马拉松文化等问题,对我国城市马拉松赛事定位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2.
吉林省延边朝鲜族自治州和龙市结合区域地理优势和民族特色,于2012年成功地举办了首届和龙国际半城马拉松赛。本文拟通过研究这届马拉松赛事,及时地总结,为今后和龙国际半城马拉松更好的举办,起到积极的参考作用。  相似文献   

3.
近几年我国马拉松赛事呈"井喷式"高速发展,但在赛事举办过程中问题也频出。笔者借助网络用语马拉松"晒客"旨在表述那些怀以盲目从众、炫耀自我的心理,通过参与马拉松比赛在马拉松赛场上以其"独特"的表演方式("外表"和"举止")实现自我展示的参赛者。笔者采用文献资料法和逻辑分析法从戈夫曼"拟剧理论"的视角,对全民"马拉松热"中出现的问题,试图从参与者"晒马拉松热"的视角去解读。得出的结论是:马拉松赛场上诸多特点与"晒客"的展示平台不谋而合;"晒客"们在参与比赛的过程中借助赛场平台所作的过多的炫耀、对自我展示忽视了马拉松比赛的本质意义。值得我们反思的是,大量怀以"晒客"心态的马拉松参赛者一定程度上造成了马拉松比赛过程中的诸多问题。  相似文献   

4.
我国国际马拉松改革开放后开始市场化运作,现在各赛事等级、规模及参赛人数上都有不同程度的提高,但是影响力和办赛的整体效益并没有完全被开发,从某种程度上限制了我国国际马拉松的赛事发展.鉴于此,本研究从马拉松赛事的项目属性切入,依托项目管理理论、赛事项目管理理论,旨在为提升我国国际马拉松的办赛水平,规避风险,及赛事的可持续发展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5.
摘要:为了揭示马拉松运动的文化价值机内在机制,本文以马拉松现象与城市发展为切入点,综合运用文献资料、对比分析等研究方法对当前马拉松运动受到“热追捧”现象进行深入分析,认为:马拉松运动受到追捧的因素是多元的,受众的盲从、国家治理政策的“松绑”以及经济利益的驱使是推动马拉松热的关键;马拉松赛事的举办对凝练城市文化、提高城市软实力、城市经济发展以及民生问题的提升都有着积极的促进作用;马拉松运动对城市影响的价值表达在于寻求具有普世价值的和平、友谊、发展、健康的价值形象。在马拉松运动受到“热追捧”的同时产业链不完整,品牌效应较低致使无法与国际知名赛事媲美;部分受众群体缺乏科学的认知和运动风险评估导致伤害事件频发;城市马拉松的赛事运营治理水平以及内容的娱乐性有待于进一步提升;城市客观环境的限制影响了马拉松赛事举办的质量等问题同样引发思考亟待解决和科学治理。  相似文献   

6.
国际马拉松赛事的市场培育、开发与发展目前已达到一个很高的水平,不仅取得巨大的赛事成果,也取得了广泛的政治、经济、文化效应。我国在马拉松赛事的商业运作方面水平较低,因此,本文结合当前体育赛事的发展趋势和方向,借鉴国内外大型体育赛事的经验和教训,并通过对我国田径赛事大市场进行分析,结合我国特定的体育赛事市场环境,从赛事运作本身和市场开发程度对我国马拉松赛事进行系统分析,为我国马拉松赛事的发展提出可行性建议。  相似文献   

7.
上海国际马拉松赛市场化运作的现状与对策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运用文献资料法、比较分析法和访谈调查法对上海国际马拉松赛市场化运作各方面的现状进行分析,并提出深化改革和进一步发展的措施,为今后赛事的市场化发展提供一些理论和实践经验方面的借鉴.  相似文献   

8.
针对杭州国际马拉松赛竞赛管理现状,运用文献资料分析法、专家访谈法、德尔菲法、以项目管理和体育赛事项目管理理论为依托,以竞赛方案策划、组织落实、资源配置、竞赛突发事件处理、赛道设计为研究变量,旨在为提升杭州国际马拉松赛竞赛管理水平,及赛事的可持续发展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9.
通过文献资料、综合分析等研究方法对我国城市马拉松赛事举办的多元动因进行了探讨,我国经济基础为“马拉松赛事现象”的产生提供了支撑,营销时代的“城市名片”诉求催化着“马拉松赛事现象”,市场主体对体育产业涉足的推动,我国民众体育参与与消费观念的提升.在我国马拉松举办的过程中存在着以下不足:部分马拉松赛事的组织运行水平不足,马拉松市场的总体创新性欠缺,马拉松参与者的科学运动和安全意识不强,马拉松赛事的市场化运作水平不够.基于这些问题我国马拉松赛事应该不断的提高办赛层次,要聚焦质量提升我国马拉松赛事的运营水平;实施差异化战略,增强我国马拉松赛事的创新层次;进行科学化管理,合理引导跑友树立健康的运动观;推进产业化运作,深度挖掘,提升赛事的资源开发水平.通过多渠道努力,不断提升我国马拉松赛事的质量.  相似文献   

10.
当前我国马拉松赛事标准化建设及其相关研究尚处于探索阶段,马拉松赛事服务标准化建设对提升赛事服务质量和水平、推动赛事行稳致远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首先,从国家、行业、地方层面回顾了我国马拉松赛事标准化建设发展的现状。提出马拉松赛事服务标准化体系构建的主要思路,及坚持跑者需求导向、公平准则导向、定性与定量相结合、适用可及、动态调整的基本原则。认为,马拉松赛事服务标准体系可以分为赛事服务基础标准体系(服务术语、服务标识与符号)、赛事服务提供标准体系(服务提供者、服务提供条件和服务提供过程)和赛事服务评价标准体系(跑者满意度、服务分等分级、服务质量评价)三大类。最后,分别对标准的制定、标准的实施及标准的效果评价与优化三个阶段提出具体建议,以支持我国马拉松赛事更好更健康地发展。  相似文献   

11.
第十一届世界田径锦标赛述评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运用文献资料、数理统计与逻辑归纳等方法,对第11届世界田径锦标赛比赛的结果进行了分析,指出本届世锦赛世界田坛奖牌格局大变,其总体成绩逊色于上届,奖牌的地域归属特征日趋明显,表现在:欧洲、北美洲两强争霸;非洲的优势项目中长跑整体上无人可敌;南美洲、大洋州实力略有提升;亚洲整体依然低迷.中国队在本届世锦赛上总体成绩有进步,尤其是男子短跨、女子投掷、女子马拉松都有亮点,但中国队国际大赛失常、阴盛阳衰、竞争实力不强等老毛病再次凸显.建议中国队从提高队员比赛能力、实施洋务运动、狠抓优势和潜优势项目、组建高水平科学训练基地、体育科技创新和田径运动训练一体化这几个方面加强备战,力争避免08奥运会"失田径却得天下".  相似文献   

12.
马拉松猝死风险防范对于我国马拉松赛事健康可持续发展、全面落实全民健身国家战略具有重要意义。运用文献资料法、归纳逻辑法在对加强马拉松猝死风险防范的动因进行解析与对WSR系统方法论特点及适用性进行分析的基础上,构建基于WSR的我国马拉松猝死风险防范模式,提出基于WSR的我国马拉松猝死风险防范机制。其中,马拉松猝死风险防范模式以零风险管理、让人民共享健康福祉为目标导向,以营造良好的马拉松文化底蕴为根基,采用PDCA范式对影响马拉松猝死“物理—事理—人理”风险因素进行全面防范、闭环管理。马拉松猝死风险防范机制以建立健全马拉松赛事运行机制、完善马拉松猝死风险预警机制、加强马拉松猝死风险评估机制、健全马拉松猝死风险应对机制与优化马拉松猝死风险防范协同机制为主要抓手,形成共建共治共享的马拉松猝死风险防范共同体,实现全风险、全要素、全主体、全过程的马拉松猝死风险防范治理格局。  相似文献   

13.
借鉴ACSI顾客满意度测评指数模型,结合中国群众性马拉松赛事的特点,运用探索性因子分析法建立中国马拉松赛事参赛者满意度测评指标体系,基于此,构建中国马拉松赛事参赛者满意度测评指数模型。研究发现:中国马拉松赛事参赛者满意度测评指数模型的指标包括参赛者期望、硬服务质量感知、软服务质量感知、感知价值、参赛者满意度、参赛者抱怨、参赛者忠诚度7个因素。就各个自变量对中国马拉松赛事参赛者满意度的影响路径来看,参赛者对服务的预期通过对软服务质量感知、硬服务质量感知间接正向影响中国马拉松赛事参赛者满意度;参赛者的服务质量感知既直接又间接地正向影响参赛者的满意度,参赛者的软服务质量感知通过硬服务质量感知和感知价值间接正向影响参赛者的满意度,参赛者的硬服务质量感知通过感知价值间接正向影响参赛者的满意度。就各个自变量对中国马拉松赛事参赛者满意度的影响程度而言,参赛者的软服务质量感知对其满意度影响最大,其次依次为硬服务质量感知、服务期望和感知价值。  相似文献   

14.
以国家女子马拉松队运动员为研究对象,在备战2012年奥运会赛前的冬训期间,对运动员的膳食情况和营养补充进行了跟踪调查,找出了女子马拉松运动员对各种营养摄入不平衡的问题,并对运动员的营养补充和体力恢复及疲劳的消除等方面提出了建议,为保障队伍顺利完成大负荷训练,特别是高原训练和赛前调整提供了理论支持。  相似文献   

15.
对WOS数据库中运动科学领域的马拉松研究热点问题进行揭示。利用Cite Space软件对2010-2016年国外马拉松研究的518篇学术论文进行科学计量与可视化分析。结果表明,马拉松研究成果主要来自美欧等发达国家,形成了以高等院校、健康中心和医疗机构为主的科研力量团队。研究热点主要包括与运动相关的低钠血症(EAH),马拉松、超马跑者年龄、运动能力的横向与纵向变化规律,生理学因素和训练因素对跑者运动后心脏分子标志物的影响。以国外马拉松研究为借鉴,反观国内马拉松实践发展与理论研究,以大众跑者为主体的全方位服务体系建设,运动与医学相结合对跑者身体机能变化规律、大众化与个性化相结合的健康训练与参赛方式的研究无疑是实践所需、发展所需。  相似文献   

16.
厦门国际马拉松赛风险管理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用风险管理学、保险学的理论与方法,对厦门国际马拉松赛风险管理的基本理论与方法进行研究。旨在提高人们的风险意识,对赛事的风险进行准确识别,有效地规避和化解风险,从而建立体育赛事的风险预警机制,并创立体育赛事风险管理理论,为成功运作体育赛事服务。  相似文献   

17.
马拉松运动的良性健康发展,一方面有利于促进全民健康,建设健康中国,另一方面也有助于推动城市建设和经济社会发展,宣传城市形象,扩大城市影响力。文章结合文化价值融合相关理论,从经济学、社会学等不同层面,分析了目前马拉松“感性”火爆的内在原因,探讨了马拉松应有的“理性”内涵,即马拉松文化与本地文化共通,马拉松自身价值与人和城市发展价值的融合,科学健康理念的普及和平等公平体育环境的塑造,并提出了促进马拉松“理性”健康持续发展的建议。  相似文献   

18.
伴随着人们健康意识的不断提升和全民健身活动的不断深入,路跑运动以其对场地要求不高和技术动作简单等特点逐渐受到大众的青睐。在路跑热的浪潮中,很多城市嗅觉到马拉松赛事的商机和对城市影响力提升的作用,各种“马”纷至沓来。马拉松赛事的成功举办,为来自五湖四海的运动员和观众提供专业化的服务,离不开完善的志愿服务体系。运用文献资料、访谈以及问卷调查等方法,从志愿者的来源和招募、志愿者培训和岗位优化,志愿者激励机制等方面,对珠江三角洲高级别马拉松赛事志愿服务体系进行分析与探讨,以创新马拉松志愿服务体系,为提升我国马拉松赛事志愿服务质量提供建设性意见。  相似文献   

19.
中国共产党十九大报告显示全面健身已成为国家战略,通过体育运动增强体质越来越得到更普通群众的认可,但是诸如城市马拉松等群众参与的体育运动在快速发展的同时也存在包括“猝死事件”等相应的问题。运用文献资料法、访问调查法等整理并分析若干例马拉松猝死事件,并通过个人角度、商业运作、等对猝死事件进行分析,结论是商业运作不佳缺乏应急措施、城市马拉松文化沉淀不足、个人体质不佳等多方原因引起猝死事件的发生,文章最后以“猝死事件”为基础对国内城市马拉松赛事进行冷思考并对完善城市马拉松赛事及其提高全民运动给出相应的建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