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语言资源的开发利用就是通过某种特定方式使语言资源产生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的过程,可以分为官界开发、学界开发和民界开发三种形式。语言资源开发利用关乎国家地位提升和国家安全保障,对保留文化多样性及文化传承意义重大,是汉语国际化的需要,能产生巨大红利,所以我国语言资源开发利用显得非常重要。我国语言资源开发虽然取得了一定成就,但是仍存在诸如语言产业建设相对不成熟,理论研究亟待深入,法律、制度建设不完善,行为主体职能混乱、责权不清,基业建设缓慢,行业规范标准不全面等问题。针对这些问题分别从官界、学界、民界提出了相应的发展策略。  相似文献   

2.
语言资源和语言问题视角下的语言服务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语言服务有微观和宏观双重含义。各类微观层面的语言服务都是对语言资源的开发和利用。不同语种、不同语言要素的语言资源都是语言服务可以利用的资源。语言服务既是解决语言问题的过程,也是可能产生语言问题的过程。宏观层面的语言服务是对语言资源的合理配置和对语言问题的妥善解决。无论微观还是宏观,语言资源、语言问题与语言服务三者关系都非常密切。因此,需要加强语言资源管理,解决语言问题,提高语言服务质量。  相似文献   

3.
语言是国家重要的经济资源、文化资源和信息资源。语言资源学是以语言资源为研究对象,研究语言资源的生成、演化、分布,语言资源的结构系统,语言资源的保护、开发、利用等问题的学科。语言资源学(论)的研究目的是为了更加深入地认识语言的属性,更好地保护、开发语言资源,使语言更加高效地为人类交际服务,保护人类语言的多样性与人类文化的多样性。语言资源学(论)的建构为科学研究语言资源提供了理论指导,也具有重要的方法论意义。  相似文献   

4.
进入新世纪以来,国家语言文字管理部门及语言文字工作者日益重视我国语言资源的开发、利用与保护工作,学者及公民的语言资源意识与观念也不断增强.在新的时代背景下,应树立科学的语言资源观,以期对语言的资源价值有一个具体而多方位的认知与理解:语言不仅是语言和语言学的资源,它还是一种特殊的生态资源,一种特殊的文化资源,一种社会经济资源,一种政治与外交资源.  相似文献   

5.
中国语言资源有声数据库,旨在用现代信息技术将中国各县域的语言实态进行调查记录,保存建库,研发利用。辽宁省境内拥有汉语、蒙古语、朝鲜语、满语、壮语、锡伯语等多种语言和方言资源。辽宁库的建设,有利于了解辽宁的语言实情,对发掘语言资源有较大参考价值,可以为辽宁振兴东北老工业基地和开发开放沿海经济带营造良好语言文化氛围,有利于提高辽宁省的综合经济实力,有利于保存、继承和弘扬辽宁的优秀民族文化。  相似文献   

6.
刘涵之 《小学语文》2007,(11):21-21
“2007国家语言资源与应用语言学高峰论坛”于2007年9月12—13日在北京语言大学隆重举行。来自两岸三地及新加坡、荷兰的知名专家学者共五十余人参加了本次论坛,国家语委副主任、教育部语信司司长李宇明在开幕式上致辞。与会代表围绕国家语言资源的界定、国家语言资源的监测与监控进行了多层面的探讨,内容涵盖国家语言资源监测与研究、国家语言资源与语言服务、国家语言资源与语言规划、国家语言资源与语言文字规范、国家语言资源与语言文字的社会应用、国家语言资源与汉语的国际推广、国家语言资源与民族地区的汉语教学以及国家语言资源与语言文字信息处理等问题。[第一段]  相似文献   

7.
李腊 《文教资料》2020,(9):3-4,14
为帮助来华留学生快速获得运用汉语交际的能力,势必要开发各类目的语言资源。本文从理论基础、形式和操作模式、需注意的重要问题等方面,探讨如何运用汇报演出的方式整合各类资源,使留学生在低情感过滤中习得语言。  相似文献   

8.
语言资源与语言问题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近些年来,我国的"语言资源"热逐渐形成,但有待进一步升温,而过去将语言视为问题的认识正在淡化.其实语言有两重性,既是社会资源,又是麻烦问题,二者总是相伴出现相互转化的,从而促进语言的演变与发展.论文从理论和实际两方面,具体论述了语言资源与语言问题的关系和语言资源的形成、分类及其性质转化以及语言问题的构成、表现、转化及其与语言安全的关系.论文还对"语言问题"与"语言安全"作了描述与界定.  相似文献   

9.
语言是一种重要的国家资源.语言资源价值主要表现在社会价值、经济价值、文化价值几个方面.语言的社会价值体现在其现有的及潜在的社会功能中,即语言的沟通功能和认同功能.语言资源社会价值的攀升带来语言使用人口增多、使用领域拓展、应用效益提高,这便是语言经济价值的体现.语言的接触与融合拓宽了人们的文化视阈,促使文化多元发展,同时关乎母语文化的传承与弘扬,语言在适遇的社会、经济条件下,得到合理的保护开发及利用将产生宝贵的文化价值.本文以义乌的语言生活为例,通过调查义乌近年的普通话水平测试情况,经商人员的语言水平、语言态度及语言使用情况,语言培训市场情况等,从语言的社会价值、经济价值、文化价值三个方面较深入地探讨语言资源的价值,并对语言资源的保护开发及利用提出了建议.  相似文献   

10.
以陶行知的"生活教育"理论为指导,笔者开展了惠安方言文化语文课程资源开发与利用的课题研究。惠安方言文化语文课程资源丰富而独特。作为闽南文化传承的一个重要载体,被誉为"语言的活化石"的闽南(惠安)方言承载着文化传承的重任。本文结合实践,从惠安方言文化概述、开发策略与利用实践等方面进行阐述,以惠安闽南语方言文化资源开发利用来践行陶行知先生的"生活教育"理论,并求教于各位方家。  相似文献   

11.
开发和利用英语课程资源是英语教学过程中的重要环节,教师要树立新的课程资源观。本文从英语教材、教师、学生、课内与课外、网络与生活等课程资源出发,阐述了英语课程资源的开发与利用及英语课程资源观下学生英语综合语言运用能力培养的途径。  相似文献   

12.
开发和利用英语课程资源是英语教学过程中的重要环节,教师要树立新的课程资源观.本文从英语教材、教师、学生、课内与课外、网络与生活等课程资源出发,阐述了英语课程资源的开发与利用及英语课程资源观下学生英语综合语言运用能力培养的途径.  相似文献   

13.
20世纪中国的语言生活、语言教育和语言理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20世纪中国语言生活和语言教育的重大变化和成就是建设全国通用的共同汉语-普通话,建设跟普通话一致的书面汉语-白话,建设书写汉语的方便字--简化字和汉语拼音,逐步推广世界通用的共同语言-英语,从而使中国语言生活走向现代化,在语言理论研究方面,不仅通过翻译外国理论,结合中国的语言实际编写了不少语言理论教材,而且在指导中国语言现代化实践的过程中,产生了有中国特色的语言理论。  相似文献   

14.
汉语西部方言词汇的开发研究相对迟后薄弱。本文以15组词例申说西部方言的研究意义:纠正辞书对近代汉语因理据不明而致的种种误释;对辞书因难而缺的理据阐释提供可依据的证例;保留古音古义,以语证史等。西部语言资源的开发与研究大有天地。  相似文献   

15.
对外汉语专业对学生语言实践能力的要求比较高,学生把所学理论与具体的语言现象结合起来进行分析并得出相应的结论,这是专业对学生语言能力的基本要求。本文以专业学生在现代汉语语法学习中利用语料库进行趋向动词偏误分析的语言实践为例,充分证明在语言类课程的教学中引入培养学生语言实践能力,一方面可以提升学生的实践能力,另一方面也可以了解学生在理论学习中的欠缺之处,对教学的促进作用是明显的。  相似文献   

16.
课程资源的开发和利用,是与新课程匹配的支持系统。随着人们对新课程的合理解读,课程资源的开发和利用越来越受到关注。语文课程是学习母语的课程,有着得天独厚的条件。一是无与伦比的语言环境,满眼皆汉字,满耳皆汉语;二是丰富的语言文化资源,灿烂的古代文明,丰厚的民族文化。语文课程又与现实生活有着天然的联系,自然风光、文物古迹、风俗民情,国内外的重大事件,学生的日常生活,都可以拿来作为语文课程的资源。“语文教师应高度重视课程资源的开发与利用,创造性地开展各类活动,增强学生在各种场合学语文、用语文的意识,多方面提高学生的语…  相似文献   

17.
目前,民族院校汉语文教学存在诸多不足与弊端,改变这一现状的有效途径之一就是教师必须改变教学行为.增强开发和利用课程资源意识,多渠道开发和利用汉语文课程资源,寻找一切有可能进入汉语文课程,能与汉语文教学活动相联系的资源。改变单一的以课本讲授为主的教学方式,倡导多样化、个性化的学习方式,开展丰富多彩的汉谔文实践活动,拓展汉语文学习空间,提高汉语文教学质量,促进民族学生的汉语文学习能力。  相似文献   

18.
在多年的对外汉语教学中,我们都过多地关注教授语言而不是言语,所以学生的语言运用能力提高不大,而学生语言运用能力的提高要靠实践,要通过感受——领悟——积累——遣用的过程习得语言,语言习得比语言学习更重要。留学生的课外汉语习得资源十分丰富,搞好课外汉语习得资源的调控、利用对提高留学生的汉语综合运用水平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9.
社会实践为开发英语课程资源提供条件,输入假设理论、情感过滤假设理论和信息加工理论是利用社会实践开发英语课程资源的理论基础,以生活为载体、以活动为基础、以网络为纽带是利用社会实践开发英语课程资源的三种主要途径。  相似文献   

20.
文章以乌鲁木齐地区少数民族小学生为个案,试图从语言资源的角度,考察、分析少数民族小学生接受双语教学以来的汉语学习与应用能力、课外学习汉语的途径、语言识读能力和语言社会交际能力情况,以期为新疆少数民族小学生双语教学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