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正>品德与社会的教法有别于语文课,更不同于班队活动课。它既是道德认知的教育,又是道德行为实践的指导,既有鲜明的思想性、有力的说理性,又有很强的导行性。过去,我曾在《多媒体组合与思品课激情明理》的课题研究中,总结出思品课"激情、明理、辨析、导行"四环式教学课型。"激情",让学生动情,为"明理"奠定基础;"明理",知理,懂得道理,提高道德认知水平;"辨析",辨  相似文献   

2.
朱熹说过:"论先后,知为先;论轻重,行为重。"知的目的在于理和行,明理是品德课教学的基本环节,它是直接指导培养学生良好习惯的德育目标。能否让学生把道德认识转化为道德行为,并使之科学化和持久化,是品德课教学成败的关键所在。因此,只有建立正确的道德认识才能产生良好的道德动机,也就是说"明理"是品德形成和发展的基础,只有"明理"明得透,"激情"才能激得真,"导行"才能导得实。  相似文献   

3.
李霞 《教师》2014,(1):79-79
正明理、激情、导行,是品德与生活课三位一体的任务。三者紧密联系,互为促进:明理是基础,激情是深化,导行是目标。小学品德与生活课教学中的重要环节,是"讲"与"思"的继续,是学生在理论指导下的实践。品德与生活课的最终落脚点是指导学生的道德行为。在品德与生活课教学中如何对学生进行导行呢?一、榜样导向法榜样导向法形象、生动,具有感染力,在教学中如果运用得当,对学生良好道德行为的养成有巨大的促进作用。根据小学生模仿性强的特点,教师要充  相似文献   

4.
明理·激情·导行浅谈作文教学的基本环节山西吕红伟小学生初次接触作文后,小学教师要完成作文教学任务的环节是:明理、激情、导行。在教学过程中明理是基础,激情是条件,导行是关键,只有抓住这三个相关联系的环节,才能有效地提高作文质量,促使学生早日步入写作殿堂...  相似文献   

5.
小学思品教育要遵循学生的身心发展,促进知、行的转化和统一。思品教学的重要任务就是通过明理、激情、导行来实现这样的转化和统一。明理,就要准确领悟文本的主题、准确把握认识的梯度;激情,就要在具体的课堂活动中激真情,在联系身边的真人真事中激真情,在选用故事的新颖、典型上动情;导行,要从实际出发,对学生的行为训练要落实。  相似文献   

6.
思想品德课的主要任务是“明理、激情、导行”,绝大多数的课文中都相应地包含了明理、激情、导行三方面的内容。有人根据其侧重点的不同,把课文分为明理课、激情课、导行课三种类型,但不管是哪一种课型,都具有导行的任务,这是不庸置疑的。明理和激情,归根到底是为了导行,为了更有效地培养学生的行为习惯。知行统一是思想品德课的重要特点。怎样才能有效地促使学生把认识化成行动呢?关键在于“导”。  相似文献   

7.
小学思想品德课是学校教育工作中比较系统、直接地向学生进行共产主义思想教育的一门课程,是实施小学德育的重要途径,对引导学生从小逐步形成良好的思想品德和文明行为习惯起着奠基作用。 我校全体思品课教师,在教育教学中,充分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和学生的主体作用,以有利于向学生进行素质教育,有利于提高小学思品课课堂教学质量和教学效率为宗旨,深入进行实验研究,构建了小学思品课"明理"、"激情"、"导行"三种课型的素质教育基本教学模式认识体系。它优化了课堂教学,把明理训练、激情训练、导行训练有机地联系在一起,形成具有…  相似文献   

8.
明理·激情·导行是思想品德课教学的特点,也是关系到该课教学效果的关键问题,所以它受到广大思想品德课教师的关心和重视。一堂思想品德课明理、激情、导行处理得好,不仅可以促使学生形成正确的道德概念,产生相应的道德情感、行为动机,而且会使学生明确如何遵照社会所要求的道德规范在日常生活中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下面就明理,激情、导行的含义、重要性及其注意事项谈谈个人的认识。 一、明理 所谓明理是指启发学生掌握一点浅显的政治常识、道德知识、道德概念,初步树立一些正确的道德观点,懂得一定的做人的道理,逐步提高道德认识。使学生知道应该怎样做,明白为什么要这样做。明理的重要性在于它是产生相应道德情感的思想基础,也是道德行为的先导。通过明理,激发学生内在的道德动机与冲  相似文献   

9.
明理·激情·导行江苏省扬州市财经职业中学段晓翔本栏编辑金剑影加强对学生进行职业道德教育,是职校班主任德育工作的特点,同时也是能否顺利实现职教培养目标的关键所在。本人曾担任档案中专班主任,在对学生进行职业道德教育过程中注重抓了明理、激情、导行三个环节,...  相似文献   

10.
小学思品课教学的特点是:"明理、激情、导行"三者的统一。而如今的小学生因见多识广,通过阅读教材中的故事,往往就能明白其中包含的道理。教师可采取多种教学方式来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激发学生的情感,从而使学生明确道德行为的规范。但学生明理并不一定就能落实在行动上,因此"导行"更为重要,但这不是一蹴而就的事情,需要坚持不懈的努力。  相似文献   

11.
思想品德课教学中的明理·激情·导行鹤岗市北山小学张有祥思想品德课是小学阶段对学生进行思想道德教育的一门重要学科,它具有明理、激情、导行三过程有机结合的教学特点。所谓明理,就是讲道理。即教师通过富有感情色彩的语调讲述、阐述课文故事中所蕴含的道理。明理包...  相似文献   

12.
“激情、明理、导行”是小学?品德与社会?课教学的三个重要环节,它反映了小学生思想品德形成的过程,符合思想品德形成的四个要素:“知、情、意、行”的形成和发展规律。怎样处理好在小班课堂教学中“激情、明理、导行”的关系,使品德与社会课课堂教学不流于形式,提高教学效果?笔者在小班课堂教学中进行了探索与实践。  相似文献   

13.
明理、激情、导行是完成思想品德课教学任务的三个不可缺少的环节。教学中,只有紧紧抓住这三个相互联系的环节,才能有效地促进学生良好思想品德和行为习惯的形成。对于这一点,已经成为广大思想品德课任课老师的共同认识。但是,要真正上好思想品德课,在明理、激情、导行的过程中,我体会还得在“准、真、实”三个字上狠下功夫。  相似文献   

14.
一个人的思想品质是素质结构中最重要的部分,它包括认知能力、道德体验能力和行为能力。思想品德课是小学阶段对学生进行思想道德教育的一门重要学科,它具有明理、激情、导行三个过程有机结合的教学特点。如何在教学活动中循序渐进、拾级而上?如何充分发挥思想品德课教学的主渠道作用,培养小学生良好的思想品德呢?下面就“明理、激情、导行”三个方面谈一些具体的做法。一、所谓明理,就是讲道理明理包括两个阶段:一是直接明理阶段,即通过对课文的学习,理解课文中的某人或某事所体现的道理;二是深化明理阶段,即直接明理的升华,也就是在理解课…  相似文献   

15.
<正>根据教学内容的不同,我们可以把思想品德课分为明理课、激情课、导行课等。所谓明理课,就是侧重让学生明白道理,提高学生道德认识。这类课由于侧重于说理,如果把握不好,就会把"说理"变成"说教",导致学生学习兴趣降低,影响明理课的实效。那么,怎样才能提高明理课的实效呢?笔者以为,应该运用以下十大技巧——技巧一:知理所谓知理,就是感知教材有关知识,让学生知道所要明的理  相似文献   

16.
一、问题的提出小学思想品德课是比较系统地直接地向学生进行共产主义思想品德教育的课程,是德育的主渠道。思想品德课的教学着重提高学生的道德认识和道德判断能力,培养学生道德情感,以指导学生的行为实践,养成良好的道德行为习惯。而指导学生的行为实践(即导行),是提高道德认识(明理)和培养道德情感(激情)的目的所在,亦即明理、激情的目的最终是为了导行。二、导行的意义和作用  相似文献   

17.
以讨论法进行明理教学思想品德课是一门强化道德认识的德育课程。教学大纲中规定,它要着重提高学生的道德认识,激发道德情感,指导行为实践,即“明理、激情、导行”。在实际教学中,三者并不是截然分开的,而是一个相互交融的渐进过程。在这三项任务中,“明理”是学生...  相似文献   

18.
张咏萍 《江西教育》2006,(10):25-26
思想品德课的教学过程是“明理,激情,导行”三者和谐统一的过程。为了增强“明理”的说服力,“激情”的感染力,“导行”的感召力,教师应从学生的心理特点,年龄特点以及认知规律出发,充分利用现代教育技术,  相似文献   

19.
明理、激情、导行”是小学思品课教学的特点和教学的重要环节.对于低年级的学生来说,在采用这些特点和实施这些环节时,由于刚从幼儿园进入学校,他们的身体和智力是稚嫩的,经历是局限的,思维是单纯的.因此,对低年级思品课进行教学时,显然比中高年级在这方面的难度是要大些.下面谈点个人对低年级的“明理、激情、导行”的浅显见解和肤浅认识.  相似文献   

20.
小学生的心理特点表明:小学生的感知觉比较粗糙、笼统,观察事物不够全面,较多地注重形式而忽略了本质。因此小学生对思品课的掌握理解往往只停留在理解事情表面上。那么,该如何进行行之有效的思品课教学呢?应该以学生的心理发展特点为依据,通过读读说说演演的教学手段,设计一条“激情、明理”,而后“导行”的教学思路。下面就思品课义务教育全日制小学教材第八册《知道是错误的事情不去做》这一课的教学为例来谈谈“读读说说演演,激情明理导行”的教学设计。本课的教学目的是教育学生在生活中遇事要分清是非,知道是错误的就坚决不做。即达到激情、明理而后导行的效果。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