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96 毫秒
1.
在一些家长的心目中,那些伟大的科学家说过的每一句话好像都是正确的,因而在教育孩子时往往不容孩子怀疑。这种态度,会给孩子们带来两点不利影响:一是科学家的话也有不正确的,如果迷信权威,把不正确的当成正确的对待,必然会以讹传讹;二是把科学家的每句话都当成权威对待,必然会影响孩子们的想像力,限制他们的思维,影响其智力发展。著名科学家郎之万和居里夫人在引导孩子们不迷信权威方面可以给我们一些启迪。一天,物理学家郎之万给孩子们提出这样一个问题:“我们知道,如果在一只盛满水的鱼缸里,放入一定体积的物体,被它所排挤的水就会溢出缸外。我提  相似文献   

2.
【课例】 苏教版小学语课《动手试一试》讲的是居里夫人小时候不迷信权威,通过自己动手试一试来寻求问题正确答案的事。课快学完了,老师这样设计:同学们,科学家说满满的一杯水里放进一条金鱼,水不会漫出来,但玛丽亚不迷信科学家的话,自己回去动手试一试,结果发现水还是漫出来了,原来科学家是故意考考小学生的。现在,老师这里有一个问题,看哪个小朋友爱动脑筋:如果把一块海绵放进满满的一杯水中又会怎样呢?(课堂里顿时热闹起来,同学们议论纷纷)  相似文献   

3.
我坚持在教学中使用"以愚启智"的教学方法,长此以往对于师也好,生也罢都从中得到了诸多好处。这种教学方法的使用不仅可以使课堂教学轻松愉悦,还能让学生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更能培养学生敢于质疑,不迷信教师,不迷信书本,不迷信权威的理念。  相似文献   

4.
什么样的人才是具有批判精神的人呢?笔者认为,具有批判精神的人,就是能时刻用批判的眼光看待问题的人,即他能不受传统观念、权威教条的束缚,敢于摆脱原有知识范围的羁绊和思维定势的禁锢,对做什么和相信什么能作出合理的决策。换句话说,一个具有批判精神的人,是不轻易地相信别人的意见,甚至是自己提出的假设或结论的,他只相信经过自己仔细推敲,多次验证,反复思考后得出的结论。伟大的科学家伽利略就是具有批判精神的人,他对科学权威非常尊敬,但从不迷信,所以他敢于对亚里士多德这位权威的话提出怀疑,并克服重重困难去大胆地…  相似文献   

5.
用质疑法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质疑法包括质疑和解疑两个方面,目的在于培养学生勇于质疑的精神,在不断的质疑和求解中,养成不盲从旧说,不迷信权威的品质,从而达到培养创新精神的目的。  相似文献   

6.
正如陶行知所说:发明千千万,起点是一问。人类的许多创造源于质疑。质疑就是积极地凭借好奇心和想象力,不迷信权威,敢于提出异议,反对人云亦云,书云亦云。  相似文献   

7.
张芸 《福建教育》2010,(2):24-25
一、教学目标 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印象最深的段落;通过学习伽利略质疑的内容,理解亚里士多德观点中的矛盾之处,感受伽利略不迷信权威和执著追求科学真理的精神。  相似文献   

8.
石磊 《湖北教育》2002,(7):43-43
实施创新教育的关键是培养创造性思维。物理实验教学是培养学生创造思维的重要途径。教学中要注意培养学生仔细观察实验现象,阐述自己的观点,培养不盲从教师,不盲从书本,不迷信权威的思维品质。  相似文献   

9.
语文教学创新思维能力的培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培养学生创新思维能力的是素质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在语文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能力 ,笔者进行了以下几点尝试并取得了较好的效果 :1、培养创新意识 ,鼓励创新精神 ,不迷信权威 ,不迷信老师 ;2、开辩论会 ,打“笔墨官司” ;3、引导学生多角度、多侧面思考问题 ;4、配合作文命题、审题 ,激发创新思维。  相似文献   

10.
青少年创新,则中国创新!编叨编侃:本刊被中国科协正式确定为“全国青少年科技创新活动指定读本指定宣传媒体”,著名科学家周光召院士光临我社,并亲自为本刊题词。同时,纤纤也为我们举办的相关活动提出这个宣传口号,并因此荣获“课堂内外一季度金头奖”。●科学也不是万能的,如果人们盲目崇拜科学的力量,那我们岂不又掉进了又一个迷信的泥潭?我们爱科学,但我们不迷信科学。编叨编侃:阿Sir在谈及科技创新时,回顾了现代科技的发展之路,并反思了现代科技带来的一些负面影响。他说,我们既不迷信已有的科学成果,更不要迷信所谓的科学权威,这才是…  相似文献   

11.
理查德·费曼(Richard Feynman,1918—1988)是现代乃至有史以来最受爱戴的科学家之一,他对科学有着异乎寻常的"感觉",能够用洞察事物内在本质的方式来理解物理学.对科学的热爱、诚实的科学态度、不迷信权威的原创精神是费曼的科学精神和品格.他具有别具一格的思维风格,这种风格为科学研究注入了无与伦比的活力....  相似文献   

12.
孙丽 《中小学电教》2012,(10):66-66
一、网络环境下英语教学的优势1.有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认知主体作用的发挥。传统的英语课堂教学是以教师为中心,一切都任教师摆布,学生只能被动接受。网络环境下进行的小学英语课堂教学,充分利用网络的先进的特点,注重点面结合,使学生不迷信书本,不迷信权威,增进了学生学习英语的主体进取心。2.有利于知识的获取与保持。在小学英...  相似文献   

13.
小学语文第八册《两个铁球同时着地》一文,写了17世纪意大利伟大的科学家伽利略敢于提出疑问,大胆进行试验,破除对“权威”盲目迷信的故事。这一故事告诉人们:“原来像亚里斯多德这样的大哲  相似文献   

14.
一直以来,在教师和学生的眼里,教材就是权威,不容置疑!由课堂教学中一道统计题引发教学反思,认为教师不应该一味地迷信教材,迷信权威,不能一昧被动地接受教材,可以根据学生实情、学校条件等对教材知识的编排、题型的选择作适当调整,以达到最佳教学效果。  相似文献   

15.
正[整体感知]课文主要讲了意大利伟大的科学家伽利略,青年时代不迷信权威,敢于提出问题,进行试验,以认真的态度研究科学的故事,赞扬了伽利略敢于破除迷信、尊重实践的科学精神和认真研究的科学态度。[理清层次]课文以亚里士多德的一句话为线索,围绕这句话,按照提出问题──进行分析──多次试验──公开试验的顺序来记叙,层次清楚,逻辑性强。  相似文献   

16.
邱石 《课外阅读》2011,(11):79-79
在教育教学改革中,既重视教师学习先进的教育教学理论,更新教师的观念,又重视教师教学模式、学生学习方式的改革。教育教改不盲从,不跟风,不迷信权威,不一味模仿现成模式,而是采用积极稳妥的步骤,结合教学实际,循序渐进,确保教育教学成绩逐步提高。  相似文献   

17.
教学目标:1.认识3个生字,能根据上下文理解“信奉、固执、胆大妄为”等重点词语的意思。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3.了解两个铁球同时着地的试验过程,学习伽利略不迷信权威,执着求实地探求科学真理的精神。  相似文献   

18.
◆不跪着读书,不迷信权威。带着审视的目光去读书,是主动的、认真的、深刻的、有效的阅读。◆读书的过程,其本质是一种探究性过程。学生参与读书的最高能力层次是研究性和创新性学习,最高精神层次是情感的投  相似文献   

19.
苏会生 《考试周刊》2014,(28):60-60
质疑问难是创造的种子。在教学中要鼓励学生不满足于已有结论,不迷信权威,不屈服于外在压力而放弃自己的主张,要善于在不疑之处质疑,点燃思维的火花,激发探索、创新的欲望。长此以往,学生定会有所发明,有所创新。数学教师课堂上要多为学生提供说的机会,鼓励学生质疑,提倡小组讨论和不同观点的争论。  相似文献   

20.
《两个铁球同时着地》讲的是意大利伟大的科学家伽利略,不迷信权威,进行科学试验的故事,阐明了,对待“真理”应有实事求是科学态度的中心思想。课文叙述条理分明,逐层深入,逻辑性强。教学时拟从以下方面入手。一、辅导自学研讨分段 1.简介伽利略事迹,出示自学思考题:(1)伽利略是个怎样的人?(2)“真理”是什么意思?人们是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