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53 毫秒
1.
通过文献资料调研、调查、观察、统计分析法对国家集训队女运动员水池训练和雪上训练两阶段的动作选择、动作跳次、动作顺序进行研究 ,得出结论 :奥运周期第 3年 ,女运动员均不宜使用bLL动作 ,刘丽丽和郭心心不宜选bFdF动作为储备动作 ;应减少基础动作跳次 ,增加准备难度动作和比赛动作跳次。建议 :奥运周期第 4年 ,应以比赛动作为主 ,准备难度动作为辅 ,基础动作只在恢复期训练课和特殊任务训练课中使用 ,并且应进行模拟比赛训练  相似文献   

2.
通过录像观察、文献资料和统计分析等方法,对佐德兰德在伦敦奥运周期内4次大赛单杠单项决赛比赛成绩、所有难度组别动作选择以及飞行动作与连接加分动作编排的特征进行研究。结果表明:1)佐德兰德在尽可能保持较高D分的前提下,通过尽量维持动作完成质量来赢得比赛;2)成套动作的难度在伦敦奥运周期稳步提高,但仍有提升的空间;3)成套动作编排中飞行动作和连接加分动作数量多、难度大并发挥到了极致。  相似文献   

3.
当代世界男子吊环比赛发展特点的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以第41届体操世锦赛和北京奥运周期三次世界大赛吊环决赛运动员为研究对象,对当代男子吊环比赛发展特点进行研究.结果表明:伦敦奥运周期规则的修改,制约了吊环成套动作难度的发展,平均难度分从7.188分降至6.763分,最高分也从7.5分降至7.1分,预计具有7分左右的D分,将成为获得奖牌的先决条件;成套动作难度的结构,一般由4~5E(F)、4~5D、1C组成,继续增加D分的空间很小,今后在既定动作难度基础上,努力提高完成动作的质量,应是取得优异成绩的关键.  相似文献   

4.
研究平昌奥运周期内举办的4届世界锦标赛男子单人滑技术发展趋势,为我国男子单人滑在平昌奥运会上夺牌及2022年北京冬奥会周期的训练提供理论参考依据.采用文献资料、数理统计、视频观察和对比分析等研究方法,对平昌奥运周期花样滑冰世界锦标赛男子单人滑发展现状进行分析,并对难度的发展和编排、动作的定级和得分进行统计研究.结果表明:当今男子单人滑项目竞争日趋激烈,已经进入4周跳时代,我国优秀男子单人滑选手的优势为跳跃难度高,目前处于世界领先水平;存在的问题为旋转和步伐定级完成质量一般,且定级不稳定、GOE执行分加分不高,节目内容中五个小分均落后于主要竞争对手,衔接分数差距较大;认为提高我国优秀男子单人滑运动员比赛时节目的技术难度和稳定性是取得好成绩的关键.  相似文献   

5.
采用文献资料法、录像观察法、数理统计法,以第44届世界体操锦标赛单杠决赛中运动员的飞行动作及其连接的类型、难度、连接加分、完成质量为主要研究内容,探讨在新规则导向下巴西奥运周期单杠飞行动作及其连接的变化,以期为我国竞技体操运动员在新一轮奥运周期比赛中取得优异成绩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6.
张民高难技术动作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张民在近几年的训练和比赛中,技术有较明显的进步,曾蝉联1993年和1994年全国花样滑冰锦标赛冠军;获第4届亚洲花样滑冰锦标赛男子单人滑冠军,在上述的几次大赛中,他都成功地完成了三周半联后外点冰三周跳,并且,在第17届冬奥会和第4届亚洲花样滑冰锦标赛上,均完成了后外点冰四周跳的高难动作,张民已熟练掌握了三周半跳联后外点冰三周跳;后外点冰四周跳也基本能运用于比赛中,为了进一步提高完成这两个动作的稳定性和质量,总结技术经验,为将来的其它四周跳训练做好准备,现将张民的这两个动作进行分析,供正在学习和训练此类动作的运动员和教练员参考,以期共同提高。  相似文献   

7.
研究发现李孟超在三级跳远第2跳技术动作中存在的问题,并进行研究,最终提出改进建议,提高该运动员的三跳成绩.选用文献资料法、访谈法、影片拍摄法、录像解析法等研究方法,从李孟超赛中竞技水平、三级跳远第2跳比例以及第2跳技术动作等方面来分析李孟超三级跳远第2跳技术动作中存在的问题,从而对该运动员的今后的训练和比赛提供有益的参考.  相似文献   

8.
主要采用调查访问法、录像观察法,对1994年至2006年4届冬奥会女子自由式滑雪空中技巧比赛所有使用三周动作的9个国家14名选手及其48跳次三周动作进行了系统研究。结果得出:从第17届至第20届冬奥会,两跳三周动作平均难度从6.28升至7.57,着陆成功率从14%升至61%,平均动作质量系数从0.70升至0.79,经过12年的发展其三周动作已实现了质的飞跃;与前3届冬奥会相比,第20届冬奥会女子空中技巧三周动作的使用效益最大,这将对今后该项目的技术发展与实力格局产生重要影响。  相似文献   

9.
主要采用三次文献法对近两年参加世界自由式滑雪大赛女子空中技巧重点选手比赛成绩、动作难度、动作质量及成功率等指标的定量分析得出:在2006年第20届冬奥会上,澳大利亚的C.A和I.L是夺金热门人物,我国的李妮娜、徐囡囡与加拿大的BA.V.及瑞士的L.E.都具有得牌的实力;在本奥运周期的后半程备战中,我国选手只有审时度势采取有效的针对性训练,才能确保完成"保牌争金"的历史使命。  相似文献   

10.
运用文献资料法和录像分析法等方法,统计、分析和研究了里约奥运周期单杠项目各顶尖运动员成套动作的编排情况.结果表明:里约奥运周期所有顶尖单杠运动员成套高难度动作的选择基本相同,且历次大赛变化不大;成套动作编排的特征以高难度动作赢取较高难度分为前提,通过高质量的完成分和尽可能多的连接加分争取较高的运动成绩和靠前的比赛名次.  相似文献   

11.
运用文献研究法、数理统计法对2005年辽宁省竞技武术套路锦标赛部分参赛项目的难度选择与完成情况进行研究。结果表明,在难度选择方面,男运动员倾向于A、B级动作难度、B级连接难度,女运动员倾向于A级动作难度,A、B级连接难度;在难度完成方面,男运动员的A、B级动作难度、A级连接难度完成较好,女运动员的A级动作难度、A级连接难度完成较好。建议在难度申报时,不宜采取保守策略或存在侥幸心理,而应选择适宜运动员完成的难度数量或级别。  相似文献   

12.
:对第11届全国运动会(以下简称"全运会")、40届世界锦标赛(以下简称"世锦赛")及29届奥运会体操比赛男子跳马单项决赛前八名运动员的动作类型、动作类别、动作难度以及动作的完成情况进行统计分析,得出我国优秀跳马运动员动作难度和完成质量均低于国外优秀运动员.建议我国跳马运动员和教练员注重"潮流动作"的训练,不断提高完成对高难动作完成的质量.  相似文献   

13.
李荣  陈亮 《体育科学》2020,(4):15-27
目的:分析以往冬奥会单人项目运动员多维度的参赛制胜特征,为北京冬奥会中国队参赛策略提供借鉴。方法:以2014年和2018年冬季奥林匹克运动会单人项目前8名运动员(1 136例)的以往参赛特征为研究对象,讨论了以往冬奥会、奥运周期世锦赛、奥运赛季世界杯赛的参赛对本届冬奥会名次取得的作用方式。结果:与低龄类项目相比,高龄类项目在冬奥会参赛和冬奥周期世锦赛参赛均表现出经历多且名次等级高的特点。此外,冬奥周期无兼项项目的最好名次等级高,有兼项项目主项成绩突出。结论:高龄类项目更加注重以往参赛经历,冬奥周期和冬奥赛季成绩应上升或保持稳定,有兼项项目冬奥周期应适当发展副项,但冬奥赛季应重点关注主项的能力和状态。建议:在把握不同单人项目参赛制胜特征的基础上,我国重点项目应依据优秀运动员数量、年龄、冬奥参赛经历,在北京冬奥周期中选择适宜的专项能力提升或保持方案,并制定差异化参赛策略。  相似文献   

14.
武术申奥给武术散打带来了契机,尤其是女子散打受益匪浅。女子散打虽然在民间广为流传,由于不是正式竞技项目,其基本理论方面的研究到目前为止基本上处于空白。而男子散打发展到现在已基本成熟,为使女子散打尽快发展、完善,少走弯路,早日与男子散打均衡发展。文章以参加2004年9月全国武术散打冠军赛中6个级别48名女子参赛运动员在四分之一决赛、半决赛和决赛阶段所参加的42场共93局的比赛场次为研究对象,对女子散打进攻技术运用现状进行定量分析。  相似文献   

15.
福建蹦床运动员竞技水平分析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通过对2005年十运会蹦床男女优秀运动员的比赛成绩和录像进行比较分析,认为福建男女选手在动作难度和全套动作高度上相对于兄弟省市具有优势,但要在北京奥运会上夺牌,女子还需要进一步提高动作难度,男子则重点要提高动作的稳定性,在动作质量上男女运动员都要深入领会比赛规则的最新技术动作标准,为备战北京奥运会提供了训练参考建议。  相似文献   

16.
陈亮  田麦久 《中国体育科技》2012,48(5):10-15,35
在竞技极值化和多赛制的背景下,优秀田径运动员奥运周期竞技状态变化愈加复杂,而把握不同项目奥运周期竞技状态的变化趋势有利于实现获得理想奥运成绩这一目标。统计发现,在4种基本类型中,除投掷类波动型所占比例大于平稳型外,其余各类项目均表现为上升型>平稳型>波动型>下降型。其中,平稳型中除超长类,其余5类项目均保持年度内状态的稳定;在上升型中的第1年成绩较低、稳定性较高,状态升高可以在之后的任意一年出现,且第4年稳定性较低;下降型主要在投掷类中出现,年内状态的稳定性与成绩水平相反;波动型中绝大多数在第2或第3年出现竞技状态低谷,第4年成绩较好但稳定性较低。总体而言,投掷类项目的变化类型最多,结构也最为复杂,对教练员和运动员的竞技状态调控能力和艺术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其后依次为跳跃类、短跨类、全能类、中长类和超长类。  相似文献   

17.
运用文献资料法、数理统计法、逻辑分析法,对2004-2012年间参加奥运会、世锦赛男女跳高、跳远、三级跳、撑杆跳八个单项的前三名共126名运动员的竞赛成绩及其年龄特征进行统计并对其相关性进行分析,初步探讨形成这一特征的因素,为田径体能跳跃类项目的选材与训练提供参考。研究结果显示:在这四个项目中,跳远男女运动员的年龄与竞赛成绩成正相关;三级跳和撑杆跳男女运动员的年龄与竞赛成绩成负相关;跳高项目男子运动员竞赛成绩与年龄成正相关,女子运动员成负相关。因此,运动训练中应有针对性地根据不同项目、不同性别,合理地进行运动员选材、安排训练计划与人才培养,进行符合运动员自身年龄阶段特征的训练,不断挖掘其运动潜质,提高运动员竞技成绩。  相似文献   

18.
通过对备战2008年奥运会我国蹦床项目重点运动员十运会比赛的技术调研得出:为了备战2008年奥运会,应实施男女“并驾齐驱”的备战方略;我国男子重点运动员的动作难度在世界强手面前已毫不逊色,其差距主要在于动作质量及成套动作稳定性;我国女子重点运动员在动作质量与成套难度上与世界强手均有一定差距。在调研结果的基础上,为圆满完成2008年奥运会使命,还提出相应的5条对策。  相似文献   

19.
以参加雅典奥运会吊环决赛运动员为对象,分析了当今世界吊环比赛发展的特点.结果显示:整套动作的结构已进入以高难度静力性动作为主的新阶段;难度的发展主要表现为选用价值更高的静力性动作,并采用直接连接、慢用力连接等高级方式和成串连接;动作质量的发展是高规格完成静力性动作,并提高下法落地稳定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