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18 毫秒
1.
以《庄子.说剑篇》为研究对象,对其中与武术文化有关的内容进行了分析和探讨。从庄子的生卒年和《庄子.说剑篇》的真伪考证入手,肯定了该文在剑术以及武术理论发展方面所具有的重要地位;分三个方面论述了文中所反映出的战国时期燕赵武术文化发展概貌;从继往开来的角度,讨论了《庄子.说剑篇》对当今武术文化发展的积极启发意义。  相似文献   

2.
先秦诸子百家竞相争鸣,道家独树一帜。《庄子》为战国时期思想家庄子所著,是反映道家思想的主要著作之一。《说剑》是《庄子》中的重要篇目,由于其内容与庄子思想不相干,一般学者以为不是庄子之作,而是纵横家所撰。但其中关于剑的论述,确为我们了解战国剑术及相关问题开阔了视野。  相似文献   

3.
陈飞 《武当》2006,(3):53-54
先集诸子百家竞相争鸣,道家独树一帜。《庄子》为战周时期思想家庄子所著。是反映道家思想的主要著作之一。《说剑》是《庄子》中的重要篇目,由于其内容与庄子思想不相干,一般学者以为不是庄子之作,而是纵横家所撰。但其中关于剑的论述,确为我们了解战国剑术及相关问题开阔了视野。  相似文献   

4.
《说剑丛稿》是马明达先生2000年出版的一部以武术史研究为主要内容的专题学术论集。作者在文化史的视域中着重就若干古代兵器、武艺等的产生、传承及流变等问题进行了研析,从而阐述了中国武术所特有的人文与文化意蕴。  相似文献   

5.
邱丕相 《体育科研》2013,34(1):47-49
从对博士学位论文的要求出发,在全面分析德国留学生罗玲娜女士《中西文化比较视角下的中西武术及中华武术的西方推广》一文的选题意义基础上,对作者的研究方法、资料来源、研究结果等方面的科学性、创新性和学术价值性进行了客观准确的评价、指出:综观全文,可以说作者的研究是在一种全新理念、全新视角下的武术与西方武技比照、武术向世界推广的研究;论文特点在于资料丰富而准确、视角独特有创意、调查翔实而有观点,是一篇既有文化深度又有应用价值的学术论文.  相似文献   

6.
道家思想是在人文对话与交融的历史背景下兴起的,在中国土生土长的民族宗教,以《道德经》为代表的道家思想蕴涵着丰富而深刻的科学文化思想。现代武术则力图开创当代武术发展的新局面,积极促进中国体育学的建构与发展。道家以“健身、“形神兼修”、“尊道而贵德”等思想滋养着现代武术的发展。以道教文化的角度去审视现代武术,进而客观地认识它,可以充分发挥其功能,使古老的东方文化之一——现代武术显示出更强劲的生命力。  相似文献   

7.
《庄子》,作者为战国时期著名思想家、中国道家学说主要开创者庄周(约公元前369~公元前286年),历史上也尊称为庄子。庄子字子休,安徽蒙城人,曾做过宋国地方的漆园吏,但无意仕途而悠游自得,后依老子之旨,著成十万余言的《庄子》一书。该书原有52篇,后经西晋郭象整理,分为内篇7篇,外篇15篇,杂篇11篇,共33篇。《说剑》即见于"杂篇"。关于《庄子》的内、外、杂三篇,有不少学者认为,内7篇是庄子自撰,而外、杂诸篇,极可能是庄子的弟子所写。  相似文献   

8.
“小说”一词,最早见于《庄子·外物》,一般认为指“琐屑之言,非道术之所在,与后来小说固不同”,但并不等于说先秦没有小说作品。《庄子》中的有些篇章,实际上已经突破了寓言框框,具备了小说的一般标准,其中保存在《杂篇》中的《说剑》,颇有代表性,它以斗剑为题材,称得上是我国最早的短篇体育小说。 《说剑》中的主人公庄子,自称为周,应该就是道家的代表人物庄周了。但  相似文献   

9.
认知武术生存空间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文章运用文献资料研究方法,从文化学和社会学的视角对中华民族传统体育尤其是武术的发展进行了深度思考。结论认为:作为一种文化,应将武术纳入人们的人本生活方式之中;以中华武术的传习为生活主线,辅以茶艺、中餐、戏曲、垂钓、书画、棋琴、儒学和道家知识讲座等中华民族文化内容,使人们全面体验东方悠闲的生活,感知武术文化。通过这种生活方式可使世人逐步认知武术文化的生存空间还很大,从而拓宽武术文化的发展思路。  相似文献   

10.
论武术文化的层次结构与道家思想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中国古代的道家思想,是整个中国传统文化的哲学基础,其认识论和方法论对中国武术文化思想的发展起着极其重要的作用。文章通过道家思想对武术文化结构各层面的影响,探讨、研究、揭示武术文化及其结构与道家思想的密切关系。  相似文献   

11.
春秋战国时期是剑文化发展的黄金时期,文章通过文献资料法和逻辑分析的研究方法,分析在春秋战国时期这一大的时代背景下剑文化的具体内涵。文章对剑文化的研究,旨在整理传统的剑文化史料,同时传承剑文化。  相似文献   

12.
阴阳学说最早出现在春秋战国时代,是中国最具特色和代表性的道家哲学思想之一,阴阳理论深深渗透于中国传统文化的各个领域,对太极拳哲学思想理论和技术发展,也产生了极大的影响.文章运用文献资料法和逻辑分析法等研究方法,从道家阴阳学角度对太极拳中的虚实分明、虚实转换进行剖析及总结,旨在丰富太极拳功法理论.  相似文献   

13.
枪是中国武术当中主要的长器械之一,富有“百兵之王”的盛誉,同时它也是我国古代战场上一种十分重要的格斗兵器。文章主要运用文献资料法、比较法、逻辑分析法等研究方法,在查阅了大量文献资料的基础上,对枪的历史由来与演变进程进行整理归纳和总结。从商周、先秦战国时代的殳、戈、戟、矛到枪的形成,从唐代到宋、明、清各时期枪的形制、特点、功能用途等方面进行梳理;以及唐代以后枪术的发展与演变,从“兵枪”到“游枪”、从军事用途的减弱到民间社会的盛行等进行介绍,客观地说明了中国古代的枪“从无到有”、“从有到丰”的脉络历程。  相似文献   

14.
文章从社区武术锻炼具有教育性和高校武术教育具有社会性的角度出发,以高校武术教育和社区武术锻炼的互动发展为主线,采用文献资料法、访谈法、逻辑分析法等研究方法,从客观上分析高校武术与社区武术已经具备了互动发展的必要性,目标的一致性,条件的互补性。同时进一步探析互动发展存在的问题与不足,并提出相应的解决措施。  相似文献   

15.
先秦养生思想对传统体育观念发展的影响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中国传统体育观念是在早期众多地域文化融合的基础上形成的。儒学思想是中国传统文化的基本主干,但儒学在战国时期稷下学的发展,是一个重要的升华过程。先秦时期的养生思想非常丰富,道家思想、儒学思想与齐文化中关于人的修养观念在基本思维出发点上有着鲜明的一致性,但具体的方式方法却背道而驰。这正是在战国稷下百家争鸣的环境当中形成的。道家提出的运动养生观念,儒学对于人的个性品德修养的许多理念,都应当是稷下学对诸子百家思想全面整合的结果。道家的运动养生观念的产生受齐文化的影响是十分明显的。  相似文献   

16.
荀子是中国古代先秦诸子百家中的杰出思想家、政治家、教育家和哲学家。他集儒家学派之大成,采纳诸子百家之专长独树一帜。他继承和发扬了儒家学派的"礼治",形成了荀子"隆礼"思想,其影响极为深远。文章通过对荀子"隆礼"思想的研究,认识了其基本理论,以这些基本理论为指导思想,运用到武术的礼节中,目的是寻找武术礼节的理论基础,为武术的发展提供可参考性的依据。  相似文献   

17.
武术是一种优秀的中国传统武术文化,被国人誉为"国粹"、"国宝"。武术史的研究已经有几十年,但是与中国传统文化中儒、释、道、巫、医等结合起来研究中国武术历史文化的几近没有。《中国武术——历史与文化》一书将武术置于文化历史背景下进行剖析,免去了纯刀枪剑戟的考证,做出了对武术文化价值的认识和判定。  相似文献   

18.
剑起源于商代,剑的主要作用是防身自卫,利于近战。同时,剑的制作精美、舞韵潇洒,并随着武术的不断发展逐渐成为尚武的标志和身份的象征。剑作为中华武术兵器之一有着悠久的历史,其发展较早,流传甚广。随着历史的变迁,武术的发展,剑术也逐渐多样化,剑的文化特征得到了极大的丰富。剑因其身薄体轻,在战场上的攻击力不大,逐渐被战争所排斥。但战争对剑的排斥并未使其绝迹,相反,武术的发展使剑具有了更为丰富的理论内涵与文化特征。  相似文献   

19.
文章从历史和文化的视角,探讨中国剑文化的历史形成和内涵,对剑器的产生演变,剑术的形成发展、形式内容等物质和精神层面内容进行了研究,指出剑文化是我国古、近代劳动人民的高度智慧结晶;并从价值功能角度阐述了剑文化的现代功用及其内涵,指出践行剑文化的现代功用,对于传承优秀民族文化、构建和谐社会、推动全民健身活动和在奥运赛场上一展东方人体文化魅力具有重要理论意义和实践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