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03 毫秒
1.
文艺起源假说辨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通过对艺术起源假说摹仿说、心灵表现说、巫术说、游戏说的分析,指出了它们各自的合理性和缺陷。同时,通过对原始艺术的分析,论证艺术起源于劳动的马克思主义理论及不足,阐述艺术起源于以劳动为中心的人类多方面的社会生活。  相似文献   

2.
音乐自产生那天起,就伴随人类经历着风风雨雨的历史沧桑,而逐渐地更加完美起来。但关于音乐的起源问题,古今中外学者们却众说纷云,各举自见,争论不休,至今尚未定论。可他们所持的观点不外乎以下几种:劳动起源说,异性求爱说,语言扬抑说,模仿自然说,信号说,巫术起源说等。我们先来看劳动起源说。恩格斯说过,劳动创造了人本身。的确,藉以艺术表现的歌喉、双手、语言以至籍以艺术思维的大脑,都是在劳动中逐步进化而形成的。在这里,他把音乐的起源单单归于了劳动。这似乎已是在人们头脑中长期固定下来的传统看法。鲁迅先生赞成这一观  相似文献   

3.
诗歌起源新探刘为钦诗歌起源,历来众说纷坛:诸如诗起源于人类善于模仿的天性、起源于巫术、起源于游戏、起源于劳动……。本文试图在这方面作一点新的探讨。一、“啊”、“哦”之类是最原始的诗要探讨诗的起源,首先必须明确什么是最原始的诗。在我们历史悠久、文化灿烂...  相似文献   

4.
<正> 一、关于艺术起源的种种学说 前人在艺术起源问题上,作了艰苦的探索,提出了关于艺术起源的种种学说,如艺术起源于人类模仿的天性,起源于感情表达和交流的需要,起源于巫术,起源于游戏,起源于劳动等等。由于种种局限,各种学说均失之偏颇,只从某一个方面、某一个角度去探索,虽接触到某些实质性的问题,却并不完备。  相似文献   

5.
本文对“劳动创造了人本身”这一著名论断进行了辨析与探讨,指出“创造了人本身”的“劳动”并非真正意义上人类的劳动,而只能是人类劳动的萌芽。教育起源于正在形成中的人类个体之间进行的生存经验和技能的模仿与交流。  相似文献   

6.
人性是人的先天自然因素与后天社会因素相互作用而塑造出来的属性。人性可以分为五个层面,即物性、感性、理性、德性、灵性。由美的对象引发的愉悦感就是美感。美的本质就是审美对象的审美特征与审美主体的审美理想二者之间的契合性。如果用更加形而上的语言来表达,那么美的本质就是存在的合理想性。艺术活动起源于人类的自我欣赏,起源于对人类在模仿、表现、巫术、劳动、游戏等多种活动中显现出来的人的本质力量的自我欣赏。艺术的本质是人类人性升华的感性方式。艺术的根本任务就是用艺术品的感染力去推动人性的丰富完善,推动人性自由和谐发展,以艺术品之美激活人性之美。  相似文献   

7.
关于音乐起源的文章如天上的繁星一样多,但音乐的起源至今还没有一个完全统一的观点.有人说:"音乐起源于劳动."英国出版家克罗威斯特提出:音乐起源于模仿自然说.他认为:"自然界有许多声音都是构成音乐的基本材料,如:虫、鸟的鸣叫等等,人类从这些自然的音响中得到了灵感.因而创作了音乐."而本人除赞同以上观点外,还想着重就克罗威斯特的"音乐起源于模仿自然说,虫、鸟的鸣叫是构成音乐的基本材料"这一观点,谈谈鸟鸣声对音乐起源的一点感想.  相似文献   

8.
本文对“巫乐是音乐的起源”这一论题进行了否定,认为人类的一切文化遗存都是由生产派生出来的。提出。音乐起源于原始生产,并从音乐的一些基本要素声音、节奏、乐器等方面加以阐述,充分肯定了人类生产过程中的模仿在音乐形成中的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9.
马克思,恩格斯并没有提出“艺术起源于劳动”的命题,他们只是认为人类起源于劳动,因而自然地人类的艺术也与劳动有着非常密切的关系。马克思、恩格斯的艺术起源“劳动说”可以称为广义的劳动说。历来我们对马克思、恩格斯的“劳动说”有很大的误解。本文对此进行了详细的检讨并初步提出了我们的疑问。  相似文献   

10.
本文从人类艺术遗迹分析入手,探讨原始人艺术活动背后的动因,阐述原始宗教在艺术起源中的重要作用,并对“艺术起源于劳动”的理论,提出不同见解。  相似文献   

11.
天人合一既是中国传统文化的特色也是传统文化的追求,古琴艺术也不例外。这不仅表现在琴曲、琴论上,也表现在古琴制作时的形制特色之中。古琴的形制中既有对自然界的事物的比拟,也有对人体的模仿。  相似文献   

12.
音乐,作为一种听觉艺术,是人类社会发展至今所不可缺少的一个要素。同时,音乐又是有着深远意义和明确目的的实践活动,这突出表现在音乐的社会功能上。我们常常用“真、善、美”来形容社会和人,可以看出,关和善是密不可分的。本文试从音乐的特征、功能,尤其是音乐教育角度出发,论述音乐、美育和德育之间的关系,以及对人与社会所产生的影响。  相似文献   

13.
在中国古代社会中,利用厌魅之术来害人的巫术一直延绵难绝。厌魅之术危害之大。民众谈魅色变,往往敬而远之。惩处厌魅,主要通过神判、宗教、律令共同治魅,一方面需要剪除魅怪本身,一方面又需要惩治施魅之人,害人与避免被害群体之间展开了各种较量,也就有了各种对厌魅之术惩禁的形式。  相似文献   

14.
手风琴作为西洋乐器传入中国已有百年历史,它以其独特的艺术魅力深受人们的喜爱,拥有广泛的群众基础.它不但能深刻表达人们的思想感情,而且更能为我们的文化建设服务.手风琴具有较强的艺术表现能力,从弦乐、铜管乐到木管乐都善于模仿,表演形式更是丰富多彩.本文重点论述手风琴演奏思维能力的培养与音乐表现.  相似文献   

15.
音乐与诗歌都是人类生活体验的自然流露和内心情感的自我表达;音乐是流动的诗歌意象链。英语诗歌《潮起潮落》的听觉艺术特征诉说了它本身自在的音乐逻辑:模音、节拍、旋律与曲式等方面,这种音乐逻辑助成了其生动的诗情画意。  相似文献   

16.
当今人们的生活和音乐越来越不可分割,无论是在热闹的大街上或是优雅的公园里随处都可以听见各种音乐,在形形色色的音乐之中就有不少各种形式的"卡农"充斥在其中。在许多人看来,这些音乐它只是一首曲子、一个作品,我们现在熟悉的仅仅是这种曲式的代表作品,很多人对于这种曲式形式还并不了解。其实,卡农曲式是西方复调音乐曲式的一种常见形式。  相似文献   

17.
音乐是声音的艺术、听觉的艺术、时间的艺术。构成音乐的物质材料是流动的音响,它瞬息万变,呈现出非语义性、非视觉性的特征,由此决定了音乐不能直接传达视觉与语言信息。但由于联觉的中介作用,使人们在欣赏《月光》时引起听觉之外的视觉感受。  相似文献   

18.
运用文献资料法对武术套路与鼓之间的渊源关系进行了研究梳理,认为鼓与武术套路都源于原始巫术。鼓由于原始巫术行巫的需要成为神器,而武术套路又衍生于模仿巫术,正因为二者的同源关系,武术套路与鼓之间产生了密不可分的关系,也正因此在武术的发展历史过程中始终有鼓相伴,尤其是在武术套路演练、表演时必有鼓与之相配。  相似文献   

19.
Dawk ins提出的“幂姆论”(m em etics)认为,文化传播是通过“文化基因”幂姆的自我复制得以实现的。本文以《圣经》为语料,从考察《圣经》是如何被复制入手,进一步对幂姆进行剖析,探讨幂姆起作用的机理。我们的初步研究表明,幂姆所涉及的模仿是人类的一种认知活动:一方面,人们总是从相似和相邻的事物入手,对所感知的事物进行模仿;另一方面,不同的人对模仿对象的选择又有“认知偏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