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18 毫秒
1.
美国文化人类学家米德在《文化与承诺》一书中,从人类文化传递方式的差异出发,将人类社会几千年的文化传递模式划分为三种:前喻文化、同喻文化和后喻文化。“前喻文化,是指晚辈主要向长辈学习;同喻文化,是指晚辈和长辈的学习都发生在同辈之间;而后喻文化是指长辈反过来向晚辈学习。”米德进一步指出,在急速的社会变迁的推动下,  相似文献   

2.
前喻文化、并喻文化和后喻文化是教育人类学家米德(M·Mead)提出的文化传递过程的三种模式.笔者从这三种文化模式出发,立足于教师与学生两个方面,探讨高师音乐教育专业的教学现象,并分析原因,提出改革建议.  相似文献   

3.
"三喻文化"与成人教育探论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米德从文化传递的不同方式出发,将人类文化分为后喻文化、同喻文化和前喻文化三种类型,并阐述了不同文化类型中相应的教育模式。具体就成人教育而言,后喻文化对应着后喻式成人教育,同喻文化对应着同喻式成人教育,前喻文化则对应着前喻式成人教育。人类个体发展以及社会发展的趋向都表明,在后喻式、同喻式和前喻式成人教育模式融合共存的前提下,前喻式成人教育的发展更值得我们关注和期待。  相似文献   

4.
李振堂 《天中学刊》2012,27(4):71-72
我国正处于前喻、并喻、后喻三种文化传递模式并存的时代。由于前喻文化传递中家庭、学校德育的缺失,并喻文化传递中交往群体的负面影响,后喻文化传递中现代传媒消极内容的传播,农村留守儿童出现了各种道德问题。这些道德问题必须通过改善家庭教育、学校教育和社会教育,才能加以解决。  相似文献   

5.
一、概念界定1.同喻文化一个时代文化环境的形成离不开文化的传递机制。玛格利特.米德运用现代传播学的有关理论,从不同文化传递机制的视角入手,提出了著名的三喻文化说。即后喻文化、同喻文化和前喻文化。前喻文化,是指晚辈主要向长辈学习;后喻文化则是指长辈反过来  相似文献   

6.
<正>教学在一定意义上,属于文化传递。美国文化人类学家玛格丽特·米德在《文化与承诺》一书中提出了著名的"三喻文化":前喻文化是年长者向年幼者传授,年轻者向年长者学习的文化;同喻文化是指同代人相互传递、交互学习的文化;后喻文化是年幼者向年长者传授,年长者向年轻者学习的文化。有传递意味着有落差,有落差才有教与学的可能。"三喻文化"为我们寻找教与学的落差,确定学习的起点提供了新的视角。  相似文献   

7.
三喻文化是美国文化人类学家玛格丽特·米德从文化传递的角度提出的理论,即后喻文化、同喻文化和前喻文化。社区教育作为一种重要的教育形式,其形式也是多种多样的,这使三喻文化与社区教育之间存在一定的耦合。在三喻文化视野下,为促进社区教育的发展,应从观念、内容、机构和方法等层面采取相关措施。  相似文献   

8.
一、后喻文化背景下当代中学生的时代特征三喻文化理论是由美国人类学家玛格利特.米德于20世纪60年代针对科技革命所引起的全球性、历史性的代沟等现实问题,从不同文化传递机制角度提出的。她把人类社会所经历的文化分为三种形态:前喻文化、同喻文化和后喻文化。前喻文化是通过自  相似文献   

9.
玛格丽特·米德从文化传递的角度,把人类社会由古至今的文化分为三种基本形式:前喻文化、并喻文化和后喻文化.在并喻文化时代,师生关系有了新的改变.本文通过对教师在前喻文化时代和并喻文化时代的不同角色的对比,论述了在并喻文化时代,新型教师角色所具有的特征和如何进行重构的问题.  相似文献   

10.
李想 《小读者》2012,(2):80-10
二十世纪80年代.美国人类学家玛格丽特·米德在其《文化与承诺:一项有关代沟问题的研究》一书中.从文化传递的角度,将人类社会由古及今的文化传承分为三种基本形式,即:前喻文化、并喻文化和后喻文化。  相似文献   

11.
Culture teaching has been considered to be a very important element in foreign language teaching.Since English has become an international language,this paper mainly talks about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culture and English teaching.There are three parts in this paper:I.The role of culture in English teaching;II.Culture teaching methods in the English classroom;III.A danger in teaching cultures in English class.  相似文献   

12.
在国家精品在线开发课程“中外石油文化”基础上,初步探索了人文素养课程线上线下混合式教学改革。介绍了“中外石油文化”线上线下混合式课程资源建设,从教学方法、考核方法、课程评价三个方面介绍了“中外石油文化”线上线下混合式教学改革实践,总结了线上线下混合式课程的特色及存在的不足,针对性地提出了今后持续改进措施。实践表明线上线下混合式教学改革对人文素质课程质量有一定提升作用,可为选修课堂教学改革提供有益借鉴。  相似文献   

13.
运用迁移规律进行《工程热力学》教学改革的实践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介绍了笔在《工程热力学》的课堂教学中,为提高学生科学素质,培养学生的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运用学习的迁移定律,进行课堂教学改革的实践与体会。  相似文献   

14.
文化教学是外语教学中培养学生跨文化交际能力的重要途径。信息时代的文化教学,要充分利用信息技术实现技术与教学的双向深度融合。通过对信息技术在文化教学中应用研究的梳理,发现了一条体现信息技术进入课堂并变革文化教学的生命周期路线,即技术作为媒体到技术作为认知工具再到技术与模式的整合。信息技术在文化教学中的应用还需要在以下三个方面做出探索:基于泛在学习技术的文化教学模式研究、整合移动学习技术的文化教学模式研究、增强现实技术在文化教学中的应用研究。  相似文献   

15.
2001年,我国开展第八次基础教育课程改革,这对师范院校公共教育学课程教学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应对新课改,高师公共教育学课程教学应该进行相应的改革;应该在新课程改革三大新理念的指导下,在公共教育学课程教学中进行"三个结合"为内容的改革探索;在课程教学改革过程中,要遵循"三个注重"的原则,以实现改革成效。  相似文献   

16.
从“流行音乐不准进课堂”到“引什么样的流行音乐进课堂”这对于流行音乐来说无疑是一个划时代的举措。目前,理论界对流行音乐进入课堂的讨论转到了引什么样的流行音乐进课堂,如何引,引入后如何教学等一系列的问题上。课题组专门谋划了《走进流行音乐文化》专题,通过从爵士音乐寻根溯源、挖掘经典流行音乐现实意义、弘扬本土文化和对“偶像崇拜”现象以理性的启迪和情感教育四个途径,把握流行音乐进课堂的尺度,从不同角度诠释了流行音乐背景下的中学音乐教学。  相似文献   

17.
课堂教学改革研究30年:回顾与反思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30年来,我国课堂教学改革主要经历了以抓“双基”发展智力为目标的知识课堂教学研究,教育整体改革中的课堂教学改革实验研究,关注生命价值和学习方式的课堂教学改革研究三个阶段。研究取向上从塑造“知识人”转向培养“现实生活人”,研究对象从“认知领域”扩展到“生活和生命全域”,研究方式从“实体思维”转向“关系思维”。课堂教学研究与改革实践之间的良性互动为改善课堂教学注入了强大动力,同时课堂教学改革实践呼唤教学研究范式的转型,聚焦制约中国课堂教学改革的特殊场域,研究复杂的具体问题,实现课堂教学改革,需从教学认识方式的变革、课堂教学模式的转变以及教师教学习性改造等入手。  相似文献   

18.
四、促进学生课堂提问的策略1 .国内研究者促进学生课堂提问的策略1培养问题意识国内的研究者 (欧阳文 ,1 999;姚本先 ,1 995)认为 ,问题意识的培养是促进学生提问的前提。问题意识 (question awareness)是指学生在认知活动中意识到的一些难以解决的、疑虑的实际问题或理论问题时产生的一种怀疑、困惑、焦虑、探究的心理状态。这种心理状态驱使学生积极思维 ,不断提出问题。具有强烈问题意识的思维 ,体现了个体思维品质的活跃性和深刻性。而强烈的问题意识 ,又可作为思维的动力 ,促使人们去发现问题 ,解决问题。培养问题意识的可行性策略有 …  相似文献   

19.
建构主义学习理论对外语教学有积极的影响。改进我国英语课堂教学的途径主要有:建立以学习者为中心的课堂教学;利用多媒体,开展语境化教学;在课程中增加新的实用性内容。  相似文献   

20.
计算机技术赋予了课堂教学结构新的概念.新的方法.新的教学程序。根据计算机的教学特性及计算机课堂教学应用的不同侧面.确定了三种计算机课堂教学结构关系.并对远程课堂教学结构的基本特征进行了探讨以期指导计算机课堂教学的实践活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