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国家监察体制改革的核心内容是将检察机关的反贪污、反渎职等职能转隶至监察委员会,相应地产生了针对职务犯罪的监察调查程序。作为一项全新的犯罪调查程序,监察调查程序与刑事诉讼程序的衔接,即"调诉衔接"需要认真考量。实现监察调查程序与刑事诉讼程序的顺畅衔接,既是实体规则得以实现的前提,也是制约权力,防止权力滥用、误用的需要。《监察法》与《刑事诉讼法》关于职务犯罪的"调诉衔接"主要体现在三个方面:一是明确了监察机关与检察机关的关系;二是重新配置了人民检察院的侦查权;三是删除了《刑事诉讼法》相关条款与《监察法》不匹配之处。具体来说,"调诉衔接"主要包含四个方面的内容:第一,立案与移送的衔接;第二,案件管辖的衔接;第三,留置与刑事强制措施的衔接;第四,证据适用的衔接。  相似文献   

2.
随着国家监察体制改革从试点到全面推开,《刑事诉讼法》相应进行重要调整,特别是以自行侦查权、机动侦查权、补充侦查权架构而成的检察侦查权体系被赋予全新的外延。检察侦查权的结构变动带来与公安侦查权、监察调查权间的关系变化和相互衔接,对检察侦查权的权力运行提出新的挑战和要求。在对侦查概念和检察侦查权的调整予以规范解读的基础上,有必要以全新的思路审视传统检察侦查权的职能定位,传统工具主义论已经不利于其未来发展。在检察侦查与公安侦查、监察调查的权力交涉中,可能会引发权力界限不清进而导致案件管辖不明晰、权力制约出现乏力与行权受阻乃至运行效果不佳等实践问题。因此,检察机关应当站在国家监察体制改革与司法体制改革的高度上,重塑侦查运行理念,优化权力间的衔接机制,在法律监督的基础上凸显制约职能,厘清权力的运行范围与流程定位,最终实现检察侦查权在新的制度框架下的良性运行。  相似文献   

3.
2024年4月26日,全国人大常委会审议通过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学位法》(以下简称《学位法》)是我国教育法律体系中的一个重要里程碑,其影响深远。《学位法》制定过程中涉及若干重要的法律问题:一是《学位法》在我国教育法律体系中的地位;二是国家学位制度与大学学位制度的关系;三是《学位法》立法的目的、立法依据和适用范围;四是学位授予单位资格的取得和丧失的条件与程序;五是学位评定委员会与学术委员会的关系;六是校学位评定委员会、院系评定委员会分会与答辩委员会的关系;七是学位撤销的条件与程序;八是有关学位纠纷的法律解决;九是对国外大学学位的认证,等等。对以上法律问题的分析与思考,对理解和适用《学位法》至关重要。同时,作为教育法律体系的一部分,《学位法》并没有穷尽所有细节,主要是确定了原则和框架,为学位工作的具体操作提供坚实的法律基础。总之,一部公正、透明、有利于学术发展的《学位法》对促进学术交流、提升教育质量、维护学位制度的权威性具有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4.
在《立法法》中规定监察法规制定权,首先要明确监察法规在何种程度上进入到《立法法》的调整范围,这表现为相关规定的详略选择。参照现行《立法法》对现有立法活动规范程度的差异安排,并结合监察法规的属性和监察立法活动的现实,《立法法》宜增设“监察法规”一章就监察法规制定权作出专门规定。在内部视角上,《立法法》明确监察法规的制定权限,包括执行性立法和创制性立法两类,同时以监察立法的民主化和科学化为指引,合理设计国家监察委员会制定监察法规的程序;在外部视角上,考虑到监察法规是我国法律体系的构成部分,《立法法》还需妥善处理监察法规与其他法律的关系,表现为对监察法规效力位阶的合理设定,因应监察法规的特征完善备案审查制度,以及规定国务院和国家监察委员会可以联合制定行政法规。  相似文献   

5.
解决好监察对象与职务犯罪主体之间的衔接问题,是解决好《监察法》与《刑法》衔接问题的重点之一,此问题集中体现在《监察法》第15条与《刑法》的职务犯罪主体之间的衔接.据此,首先,应当以立法解释或者法律修正案的形式对《监察法》中的职务违法与职务犯罪的监察对象加以区分;其次,应当将公职单位纳入监察对象的范围;最后,在监察人员调...  相似文献   

6.
赵冰冰 《现代教育》2005,(11):31-32
《刑事诉讼法学》是我国高等教育自学考试法律专业(本科段)的一门必修课。主要研究《中华人民共和国刑事诉讼法》的规定,研究人民法院、检察院、公安机关及律师等刑事诉讼的实践经验,研究相关的基本理论。刑事诉讼法与刑法是程序法与实体法的关系,它使刑法规定得以实施,保证了刑法的保障社会主义建设顺利进行、维护社会主义法制、保护公民权利的任务得以实现。  相似文献   

7.
《监察法》执法检查作为人大监督体系中的新的监督方式,其"法律巡视"作用还未得到全面显现。监察机关既是《监察法》执法检查的监督对象,同时又对本级人大的公职人员进行监察,需要合理解决监督交叉问题。《监察法》执法检查的内容包括三个层面,即从实然性效力、应然性效力与道德性效力检查《监察法》的全面实施;从改革目标任务落实、监察权法治化运行、监察机关工作机制完善等方面检查监察体制改革的推进落实;适用合法性标准、合理性标准与效率性标准监督监察机关及监察人员的依法履职。各级党委对本级人大组织开展《监察法》执法检查负有政治领导与工作支持责任。上一级监察机关在其职责范围内研究处理《监察法》执法检查报告及其审议意见。  相似文献   

8.
刑事诉讼法是国家的统计阶段按照自己的意志制定的有关刑事诉讼程序的法律规范的总称。作为一国法律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它和弄法一样在高等教育自学考试中占有相当重要的地位,也是法律专业必考科目之一。本拟结合《刑事诉讼法学》的内容谈谈如何学习该课程,并就其中的相关重点内容进行剖析。  相似文献   

9.
我国在推进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的同时,深入开展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斗争,新《刑事诉讼法》从保护人权的角度出发,对与检察机关职务犯罪侦查工作密切相关的证据制度、强制措施、侦查措施等诉讼制度进行了较大幅度的修改与完善,给职务犯罪侦查工作带来了发展的机遇,同时也对规范检察机关职务犯罪侦查行为、强化法律监督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相似文献   

10.
"在刑事诉讼中可以作为证据使用"条款在《刑事诉讼法》及相关司法解释中已成体系,用于解决特殊材料的证据能力问题,可概括为授权性证据能力规则和提示性证据能力规则。《监察法》第三十三条第一款虽同样表述有"在刑事诉讼中可以作为证据使用",但既难归为授权性证据能力规则,又难归为提示性证据能力规则,其正当性存疑。这也就导致监察材料在刑事诉讼中作为证据使用缺乏直接的规范依据。基于教义学分析,解决办法即是修改《刑事诉讼法》第五十条第一款、第五十二条或者增加第五十四条第五款,以期在立法技术上使《刑事诉讼法》与《监察法》更加协调。这有益于澄清监察材料在刑事诉讼中作为证据使用的应然逻辑和规范依据,也有益于解决《监察法》第三十三条第一款与《刑事诉讼法》第五十四条第二款的竞合问题。  相似文献   

11.
《监察法》没有明文规定律师能否介入监察委办案过程,对监察机关及其监察工作人员监督的规定侧重于内部的自我监督。律师可以以合理的方式适时介入监察委办案过程,《监察法》应形成两种监督机制:在内部,细化监察委的自我监督,形成双规自我监督机制;在外部,监察委与检察院形成双向监督机制。  相似文献   

12.
《孙子兵法》是一部重要的古代兵法著作,其深刻的战略战术思想对应着预审的对立性、不确定性、层次性。在宏观上,务求全胜和"知胜有五"等战略思想能够成为预审的基本立场。在微观上,要求根据实际情况,实施主导预审、避实击虚、务求变化、留足出路、宽严有度、虚实结合、分化离间等战术。在《刑事诉讼法》的修改及对程序合法性更加强调的背景下,侦查预审面临着新的机遇和挑战,《孙子兵法》对于建立和拓展预审谋略体系,有着重要的启发意义。  相似文献   

13.
《刑事诉讼法》再修改的过程中应当明确司法行政机关在刑事诉讼中的地位,强化其与其他国家机关之间的分工负责、相互制约的关系。进一步改革刑事执行程序,建立由司法行政机关负责的一体化刑罚执行体系。以加强诉讼民主、强化公民合法权利保障、促进社会和谐为目标,调整和改革现有刑事诉讼法律制度,完善和统一刑事诉讼法律体系。  相似文献   

14.
2017年《环境保护行政执法与刑事司法衔接工作办法》的出台,为进一步有效解决有案不立、有案难移、以罚代刑等环境保护领域的重大难题提供了合法依据。但在实践中存在着环保部门、公安机关、人民检察院三部门职权分工"无缝衔接"不足、环境犯罪证据证明力薄弱、检察院法律监督刚性不足等问题。针对这些问题应通过建立"三诉合一"诉讼机制和"三审合一"审判机制,加强三部门职权分工的衔接密度,完善两法中证据种类和证据规则的衔接,建立网上信息沟通和共享平台,缩小环境违法犯罪的地区差异性和不平衡性,强化检察院"两法衔接"上的法律监督职能,为环境保护行政执法和刑事司法顺畅衔接扫清障碍。  相似文献   

15.
《联合国反腐败公约》于2006年2月14日正式在中国内地及香港生效,作为公约的缔约国,中国有义务最大限度地履行自己的国际义务。其中重要的内容便是尽快完善现行法律。包括修改刑法、刑事诉讼法、国家赔偿法,出台《反腐败法》和《反洗钱法》。  相似文献   

16.
《联合国反腐败公约》于2006年2月14日正式在中国内地及香港生效,作为公约的缔约国,中国有义务最大限度地履行自己的国际义务。其中重要的内容便是尽快完善现行法律。包括修改刑法、刑事诉讼法、国家赔偿法,出台《反腐败法》、《反洗钱法》。  相似文献   

17.
教育法制是社会主义法制一个不可缺少的有机组成部分。我国《教育法》是集中规定我国教育方针,原则、基本制度的教育领域的基本法律,是教育法制的基础。本通过对比我国《高等教育法》,针对《教育法》中有关高等教育方面的内容.结合我国实际,提出几点修改意见,以期解决教育的“母法”滞后“子法”的现状,寻求二的合理衔接。也藉此希望进一步健全我国的教育法制,促进和保障我国教育改革与发展的顺利进行。  相似文献   

18.
《禁毒法》立法有适度超前性。以《禁毒法》部分刑事法律责任条款为研究视角,从犯罪构成体系、犯罪特征及相关条款的历史渊源进行分析,探讨《禁毒法》与《刑法》《治安管理处罚法》之间的法律责任衔接问题,以期更好地完善惩治毒品违法犯罪的法律体系,指导涉毒执法实践中的法律适用,充分发挥《禁毒法》作为打击涉毒违法犯罪行为的基本法的作用。  相似文献   

19.
《刑事诉讼法》是法学本科专业的核心课程,为了培养时代需要的应用型人才,推广合作式参与教学模式在该课程中的应用大有必要。合作式参与教学模式的理论基础包括哲学基础、教育学基础和心理学基础三方面。它能有效推动《刑事诉讼法》课程教学理念变迁,顺利保证教学与实务衔接以及促成相关教学保障机制完善。其具体运用方略包括宏观层面上营造平等合作的教学氛围,微观层面上优化课程具体教学方式。  相似文献   

20.
吕翔峰 《广西教育》2007,(5C):28-28
曾在各地热播的电视系列剧《警界雄风》,其中《伏魔记》里有这样一个情节:一女青年因包庇案犯男友被拘审,侦查员杨蹊问她:“你知不知道你的行为已触犯了《刑事诉讼法》?”字幕逐字打出。这句话将《刑法》与《刑事诉讼法》两个概念混为一谈了。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