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5 毫秒
1.
技术复杂性及其导致的社会风险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主要分为三个部分:第一部分对国内外学者关于技术复杂性命题的研究进行了紧要评述;第二部分从技术复杂性日益加剧技术二重性角度出发,阐释了技术复杂性与社会风险的内在联系及外在表现;第三部分则在前面分析基础上提出,对技术实施社会控制是克服复杂技术导致社会风险的有效途径,并从更广的视角,探讨了技术民主化对于问题解决的潜在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2.
复杂性视野中的技术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文章阐述了复杂性技术产生与复杂性技术观产生的必然性 ,复杂性技术系统的复杂性本质特征以及技术系统的自组织特性 ,指出了技术是由技术、科学、自然、社会组成的复杂技术系统的一个子系统 ,技术系统本身也具有复杂性 ,阐明了复杂性技术观的基本含义和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3.
技术决策及其优化管理是技术社会控制过程中重要的一环。从揭示技术决策内涵入手,分析了技术决策标准的复杂性,探讨了技术的决策过程及要求,并在此基础上对已决定实施的技术项目的优化管理进行了探索。  相似文献   

4.
论技术复杂性   总被引:7,自引:2,他引:7  
吴彤  胡晨 《科学学研究》2003,21(2):126-130
对技术复杂性的含义、客观技术复杂性、认知意义的技术复杂性进行了辨析 ,展望了技术复杂性研究的应用意义。  相似文献   

5.
复杂性技术观有两方面含义:一是指在观察当代技术现象时,用复杂性思维方法作为驾驭手段,把技术放到科学、自然、经济和社会的复杂系统中进行综合的和系统的考察,在这样广阔的背景下探索技术创新、技术开发等技术活动过程的一般理论,揭示技术系统演化的一般规律,并在此基础上来建立复杂技术系统的概念体系和普遍适用的基本原理、观点和方法。二是指用复杂性思维观察技术系统本身的复杂性,分析技术系统由简单到复杂、由低级到高级自组织演化过程的序参量、吸引子、演化动力、揭示技术系统的复杂性与适应性的关系。  相似文献   

6.
吴伟伟  杨莹  于渤 《科学学研究》2010,28(7):1060-1066
在不确定性快速增长的情况下,应对技术管理内生复杂性是进行有效技术管理的重要任务。从复杂性的基本特征入手,在建立技术管理内生复杂性分析框架的基础上,对技术管理内生复杂性的来源进行了研究,构建了技术管理系统内生复杂性的测度模型并进行了实证研究。研究结果表明,技术管理内生复杂性来源于知识、参与者、工具和过程四个要素的复杂性;每个要素的复杂性来源于其自身的构成状况和关系状况;各要素复杂性概率的均等化分布会导致内生复杂性增大。实证研究还展示了技术管理系统内生复杂性的评价和管理过程,表明本研究能够为技术管理复杂性的分析与评价提供有效工具。  相似文献   

7.
信息与通信技术迅速在我个领域取得了突破性发展,使当今社会生产力从工业化社会大大向信息化社会推进了一步,可是,信息化社会赖以建立的物质基础———信息与通信网,却处于新生的,比较脆弱的地位,现就其发展进行简要分析。  相似文献   

8.
技术复杂性及其对组织结构的影响   总被引:8,自引:2,他引:8  
本文讨论了技术复杂性的概念和分类方法 ,从产品复杂性和过程复杂性两个维度探讨了技术复杂性对集权化程度、规范化程度、复杂性程度、横向差异和纵向差异等五个组织设计结构性维度的影响 ,并根据技术复杂性的发展趋势预示了未来组织是一种有机性结构。  相似文献   

9.
技术概念的复杂性是导致自主论和建构论纷争不断的根本原因,对技术本质的理解必须区分哲学语境和社会学语境.反思技术与社会的关系,既要立足于历史的维度,同时要顺应技术哲学当下发生的“经验转向”.  相似文献   

10.
重大工程是极度复杂的社会经济系统,存在多维复杂性,包括组织复杂性、任务复杂性、技术复杂性、环境复杂性、制度复杂性和社会复杂性。本文基于案例推理(CBR)法,在案例检索过程中,结合熵权法和网络分析法(ANP)优化案例属性权重,通过相似度计算得出目标项目的相似源案例,利用源案例的技术经验解决目标项目的技术复杂性难题。同时,从目标项目的组织复杂性和任务复杂性方面,总结相关的复杂性治理策略,为探寻适合重大工程项目复杂性治理策略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1.
[目的/意义]随着产业和技术复杂化,需要融合多个技术领域才能有效进行创新。研究技术融合趋势,有利于提供产业创新路径,促进技术融合,识别新兴技术。[方法/过程]采用LDA主体模型和社会网络方法,以关节机器人专利为例,对专利文献进行主题分类,提炼技术关键词,构建技术关键词间的主题共现矩阵,对技术融合进行测度并分析技术融合趋势。[结果/结论]研究结果发现:关节机器人专利技术融合呈小世界趋势,机械本体与驱动结构,控制系统与驱动结构融合趋势不明显,传感器是关键核心技术,机器人与人工智能结合是产业技术发展的新兴领域。  相似文献   

12.
唐魁玉 《科学学研究》2008,26(3):472-475
 从现代科学解释学和技术社会学的观点看,互联网与其说是一种具有高技术与“异托邦”特质的“另类空间”或媒介“物体系”,不如说是一种具有多方面工具理性气质的“社会工程体系”。互联网就是一种充满主体性、系统性、复杂性和互动性逻辑精神的社会工程。它是实际存在的,但因为处于虚拟环境中,所以对它的理解还须借助社会学的想象力。  相似文献   

13.
In the public debate, social implications of information technology are mainly seen through the privacy lens. Impact assessments of information technology are also often limited to privacy impact assessments, which are focused on individual rights and well-being, as opposed to the social environment. In this article, I argue that this perspective is too narrow, in terms of understanding the complexity of the relation between information technology and society, as well as in terms of directions for managing this relation. I use systems theory to show that current approaches focus mostly on individual impact of information technology developments rather than their mediating role in society itself. I argue that this should be complemented by an analysis of impact on individuals (psychic systems) via co-construction of the environment (social system). I then take up the question of what the role of information technology in social systems would look like in terms of the social relations of trust and power, and how this can complement privacy in discussions on impacts of information technology.  相似文献   

14.
江昀 《软科学》2003,17(1):2-5
本文运用现代社会学理论,从社会结构、社会流动、社会变迁三个方面分析讨论了技术传播的社会学机制。作者认为,本土技术在社会系统中的传播方向依次为行动子系统层次→制度子系统层次→规范子系统层次→价值观念子系统层次;社会对技术传播控制的方向正好相反;外来技术在社会系统中传播的方向是同时向社会系统中的各个子系统层次辐射传播,外来技术的传播是某一社会系统进化(变迁)的重要根源。  相似文献   

15.
技术差距、技术能力与后发地区技术赶超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后发地区可以凭借后发优势实现技术赶超,但是技术赶超的关键是要有一定的技术能力,即在现有技术差距下,后发地区只有拥有一定的学习能力和吸收能力才能实现技术赶超。本文基于拓展的Verspagen技术赶超模型分析技术差距、技术能力与技术赶超之间的关系,得出的结论是:技术差距的缩小和技术赶超的实现都取决于后发地区的学习能力和吸收能力;对后发地区来说,通过学习能力和吸收能力的培育提升自己的技术能力可以实现技术赶超和经济收敛。因此,后发地区需要投入一定的资源,培育特色的区域创新体系和创新能力,为缩小技术差距、实现技术赶超而努力。  相似文献   

16.
技术发展与社会生态环境适应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江昀  江林茜 《软科学》2001,15(3):24-27
本文提出了“技术社会生态”的概念,将技术纳入大社会生态系统中,并作为其中的要素,寻求它们之间的内在联系及其相互作用规律。因此,技术社会生态环境比一般的社会环境更强调了技术与其它社会自然要素的相互依存关系及其相互组合与匹配关系,即技术社会生态平衡。为了阐述这一观点,文章从社会生态技术与技术社会生态的概念;技术社会生态系统的特征;技术发展的社会生态适应机制三个方面构建了本论题的逻辑框架,并从可持续发展战略方面,针对我国的一、二、三产业发展提出了相关的建议。  相似文献   

17.
技术创新管理的哲学思考--系统视角下的技术及技术活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技术哲学的研究成果表明,技术是一个与社会紧密相关的复杂系统。在特定社会环境的影响下,通过硬件、软件、协同件和人的非线性作用,技术活动系统表现出实践性、人本性和系统性等特性。相应,在以技术活动系统为对象的技术创新管理活动中,管理者应当“以人为本”,注重管理对象的系统性、实践性,同时,通过灵活的组织管理和独具特色的文化建设,在技术战略和市场战略联合高度协同的基础上,实现创新。  相似文献   

18.
This study extends and tests the dual factor model of technology usage (Cenfetelli, 2004, Cenfetelli and Schwarz, 2011), which recognizes enablers and inhibitors as two distinct constructs in the context of social media. We test the effect of two enablers: perceived usefulness and perceived enjoyment on perceived communication quality and social media continuance intention. We advance the understanding of the conceptualization of inhibitors from object-based, social-based, behavioral-based, and affective-based perspectives. We investigate the moderating effects of affective-based inhibitors (i.e., perceived social media distress and perceived social media anxiety) and the direct effects of object-based inhibitor (rapid change), social-based inhibitor (i.e., distorted reputation), and behavioral-based inhibitor (perceived complexity) on communication quality and continuance intention. To test the hypotheses, we collected data using an Online Crowdsourcing Markets (OCMs) technique. Using a sample of 268 Facebook users, our findings suggest perceived enjoyment is the main enabler, whereas perceived complexity is the main inhibitor of social media continuance intention. The findings also suggest that perceived social media anxiety moderates the relationships between (1) perceived complexity and perceived enjoyment, (2) perceived complexity and perceived usefulness, and (3) perceived complexity and perceived communication quality. We also find distorted reputation has a positive effect on perceived complexity but rapid change does not have a significant effect on perceived complexity. Perceived communication quality also significantly influences social media continuance intention. Our study confirms the dual factor model of technology usage and advances social media research by demonstrating that inhibitors are distinct from enablers.  相似文献   

19.
"波特假说"论证了环境规制和科技创新的关系,认为环境规制有利于科技的创新且对科技创新的短期效应为负,而长期动态效应为正。运用安徽省的生产数据对环境规制对农业科技创新的传导机制进行了验证,并与"波特假说"进行了比较,分析了原因。建立了一个滞后变量回归模型验证了环境规制对农业科技创新的传导机制和传导效果,模型估计结果显示环境规制有利于农业科技创新,这和"波特假说"是一致的;但和波特假说不同的是,环境规制对农业科技创新的短期效应为正,长期动态效应(滞后1、2、3期)也为正。从农业科技创新的主体不同以及农业科技创新过程的复杂性和风险性方面对形成这一差异的原因进行了分析。在农业污染条件下,政府需要积极面对环境问题,主动进行科技创新,提高产品质量和竞争力,以实现整个社会福利的最大化和社会经济效益的最优化。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