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8月6日,浙江省上虞市委宣传部公布了100条获奖手机短信"红段子",这意味着历时三个月的面向全国征集短信"红段子"活动暂告一个段落.<天天商报>从6月10日独家首先刊登关于红段子的第一条消息,到8月6日报道公布获奖情况,自始至终关注这次活动,先后组织报道十余篇,成为推动红段子创作活动的重要载体.  相似文献   

2.
"红段子"是由中国移动通信集团广东有限公司在2005年率先推出的.为了净化网络环境,抵制"黑段子"和"黄段子"等低俗不良信息在网络上出现,积极主动引导建设文明健康的网络文化,响应中央关于加强网络文化建设和管理的指示,"红段子"在网络时代诞生."红段子"语言和思想正面、积极,以其短小精悍的形式、健康向上的内容达到提高思想水平、宣扬社会美德、激发生活激情、启迪美好人生、催人奋进的效果.  相似文献   

3.
论"红段子"的价值及其传播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试从近几年新兴的文化现象-"红段子"的发展现状及与其他段子现象的时比来说明"红段子"存在的价值以及意义,进一步探讨这种文化现象的传播,发展对策等一系列值得深思的问题.  相似文献   

4.
张远笛 《新闻世界》2011,(11):112-113
“红段子”短信是以短信的方式传播的一种内容积极健康向上的信息,它生动活泼、形式多样,有着良好的受众基础。在广大受众中推广“红段子”短信有利于主流文化的传播,营造积极的舆论氛围。在优化其传播效果时,要树立“内容为王”的理念,使短信内容贴近实际、贴近生活、贴近群众,同时开展多种活动,促进“红段子”短信的传播范围和影响范围。  相似文献   

5.
张子晶 《出版广角》2018,(15):64-66
近几年,"网红"经济这一现象级热潮吸引了很多广告商的驻足.为了在"网红+"浪潮中得到回报,众多广告商借助"网红"强大的注意力资源,成功地拓展消费市场,促进了品牌传播.文章立足于"网红"微博广告,对其传播范式与传播建议加以探析,旨在促进"网红"微博广告流量变现,为其规范、有序传播建言献策.  相似文献   

6.
王坤 《新闻知识》2012,(1):85-86
对任何一门艺术来讲,受众的接受标志着艺术的最终完成。从接受美学的角度分析,作为受众,看到的影视艺术作品期待能与自身的心理模式相契合。本文从期待美学和传播学的视角,剖析受众的接受心理,进而探析影视艺术的创作要在满足受众期待视野的同时,积极引导受众树立高尚的情操,并且在期待中不断寻求创新,寻求创作者目标和受众接受达到完美的契合,以期对影视创作提供有益的指导,让更多优秀的影视艺术作品诞生。  相似文献   

7.
一、广播"互联网思维"传播的核心:不断满足"用户"的需求 (一)需求:推动"听众"向"用户"转化 在传统广播的媒体融合过程中,将"听众"转化为"用户"是业内共识. "听众"是单向传播环境中的受众概念,以被动接受、选择权缺乏、互动性差为特点;"用户"是互联网产品概念,功能性肇始于、推进于、发展于、升级于"用户"需求,在互联网思维的广播传播中,表现在迎合用户需求、服务用户需要,进而引导用户期待、提升用户品质.  相似文献   

8.
张潇艺 《传媒》2022,(3):48-50
近年来,"青春化"表达逐渐成为文化遗产类电视节目面向年轻受众传播传统文化、塑造国家认同的重要手段.文化遗产类节目通过视觉符号的重构,打造青春化影像景观;采用多元叙事方式,打破心理隔阂;完成价值重塑,使青年群体与古老文化间形成情感共振等方式不断进行"青春化"的创作转向,获得了青年观众的认可,增强了他们对中华文化的归属感和凝聚力.  相似文献   

9.
李蓉  金妹 《报刊之友》2012,(1):39-40
手机红段子是近几年一个新兴的文化现象,本文试从红段子产生的背景入手,通过分析手机红段子的传播主体、传播方式和传播内容,来看手机红段子传播的平民化,并对手机红段子所表现出的主流文化与平民文化的交融做一些思考。  相似文献   

10.
李蓉  金妹 《今传媒》2012,(1):39-40
手机红段子是近几年一个新兴的文化现象,本文试从红段子产生的背景入手,通过分析手机红段子的传播主体、传播方式和传播内容,来看手机红段子传播的平民化,并对手机红段子所表现出的主流文化与平民文化的交融做一些思考。  相似文献   

11.
中国广播电视的国际影响力与美英等发达国家相比仍有很大差距,与其他新兴经济体国家相比也无优势可言。接受美学强调受众在文化传播中的主观能动性和重要地位,为破解中国广播电视的语言译制障碍与国际传播困境提供了新的思路。在译制过程中密切关注受众的接受效果、适度超越受众的审美"期待视界"、精心设计文本的"意义空白",在国际传播过程中精准定位目标受众、构建与受众互动的优质平台、打造节目品牌、全面推进"本地化"、建立收听收看效果跟踪反馈机制,对加快中国文化走出去的步伐,实现中国文化与海外受众话语体系的精准对接,促进新形势下中国广播电视的译制与国际传播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2.
"万物皆可嗑"的时代,大众进行想象性拼贴以服务自我.新媒体时代下,传播角色多元化,传播权力全民化,大众可想象可解读的空间增多,不同社群的参与欲望也随之增强.在此过程中,受众的身份多了一层中介的意涵,粉丝成为积极的受众、文化的主动生产者.传播文本在构建与扩散中,产生了大量的可再生性文化符号,越轨性与独立性逐渐淡化,"嗑文化"进而被"招安"进主流文化的麾下,在抗衡与收编之中,不断反省自身,实现身份革新.  相似文献   

13.
反腐题材电视剧《人民的名义》 凭借一路走高的收视率迅速成为现象级大剧,获得了受众的普遍认可.出于内在需求和外在"话语奖惩"机制的诱导,受众纷纷加入观剧潮.在观看该剧过程中,受众的廉政期待得到一定程度的满足,在现实中产生的失望情绪得到某种心理补偿,而剧情设置和所宣扬的主题能够将人卷入其中,引发价值共鸣.受众基于追逐娱乐时尚、呼应大众审美转向的心理,自发地参与到对该剧的"二次传播"之中,助推该剧持续火爆.  相似文献   

14.
科学技术的发展对人类社会的发展会产生巨大影响.近几年随着VR技术的迅猛发展,"VR+新闻"报道在我国也迎来了"高潮".从当前传媒行业发生的一次次巨大变革来看,受众在信息传播体验方面已有了很大的改变,媒体很难再局限于传统的报道方式.不少媒体为了顺应受众的信息需求、市场的发展,而寻找更广阔的领域进行技术革新.作为一种跨行业、多领域结合的新闻报道方式,"VR+新闻"报道模式正逐步渗透国内媒体,并在新闻生产过程中被广泛地应用.  相似文献   

15.
蒋诗堂 《传媒》2021,(19):66-67
"Sir电影"是一个以提供电影评论和影视推荐为主要内容的微信公众号.该公众号以其独辟蹊径的内容选择方式和评论角度,通过吐槽的方式进行影评,给受众一种全新的认知和感受.这种全新的方式吸引了众多的阅读者,使其从众多微信影评类微信公众号中脱颖而出.2020年,据清博大数据和新榜对影评类微信公众号的数据统计,"Sir电影"在综合预估粉丝数、入榜微信月榜500强次数、超10万文章总数等指标中稳居榜首位置,极具代表性.在内容建设上,"Sir电影"通过反向评论勾起更多阅读者的好奇心,又通过制作精良的内容增强读者黏性,集合了新媒体时代的特征和特色,同时也摒弃了传统式影评,个性化的表达使其更容易被接受.创作目的明显、创作个性鲜明、创作理念清晰都是其在内容建设上的优势,且具有非常重要的示范意义,值得深入学习和研究.  相似文献   

16.
从接受美学理论视域研究非遗文化传播,必须十分关切受众的期待视野。以粤剧为比较对象,百度指数分析的行为趋势、需求图谱和人群画像,折射出了潮剧受众的接受动机、接受行为、知识素养和审美理想。顺应和提升潮剧接受的期待视野,提供小众化非物质文化遗产信息,将很大程度上提高非遗传播的效能。  相似文献   

17.
2008年始于美国并迅速波及全球的金融海啸,使财经新闻从幕后走向前台,一方面承载着受众极大的需求和期待.另一方面,"外行看不懂,内行不屑看"的痼疾,又使其处于角色与现实的尴尬夹缝中.众多媒体敏锐地意识到了财经新闻出现的供需错位问题,纷纷从读者本位出发,开始研究财经新闻的大众化.  相似文献   

18.
史晶莹 《传媒》2018,(10):33-34
伴随着全媒体时代的到来,社会信息的生产和传播方式发生了重大变革,传统媒体由于其时效性、单一性等技术壁垒的客观存在,在这场变革中日渐式微,出现了产能分布与受众需求之间错配,舆论引导边际效应递减、传播中心地位和内容生产主体旁落等境遇.在此背景下,"一次采集,多次生成,多元发布"的"中央厨房"信息生产、传播模式成为传统媒体革新、融合之举.  相似文献   

19.
随着新媒体时代的到来,网红作为时代产物应运而生.在这个日新月异的时代发展变化下,网红也随着受众的需求而不断改变.作为引导受众的意见领袖,不仅需要颜值,还需要才华,创新意识和正确的价值观作为高级配置.从传播学的角度,本文简洁明了地介绍了网红的整个历史发展,浅谈了新媒体时代下的网红现象,分析了当下社会的网红趋势走向.全方面多角度探析了网红在新媒体时代下遭遇严峻"挑战"及如何"逆流而上",来更好地发展自身和服务受众.  相似文献   

20.
融媒体时代,新闻实践大踏步走向前台.互联网时代多种媒体形态联动发展下,继"公民新闻"、"用户生产内容(UGC)"等新闻生产形式后,"受众参与新闻"和"受众参与内容"进一步成为受众参与大众新闻传播的新图景.本文以《十堰晚报》原创系列报道《晒晒照片里父辈那些感人的故事》为例,从策划、采编、传播三个方面探析用户参与视角的新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