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8 毫秒
1.
麦克斯韦小时候对着插满金菊的花瓶绘画。他的父亲看到儿子的画后,不由得笑了起来。原来,麦克斯韦满纸画的都是几何图形:花瓶是梯形,菊花是一簇圆圈,那些大小不一的三角形大概是表示叶子的。就是这张画,使父亲看到了儿子的数学天赋。从此,麦克斯韦在数学方面得到精心的指导和培养,后来终于成为英国著名的数学家。人们在分析、总结麦克斯韦成功的各种因素时,无不赞赏他父亲当初的一双慧眼。作为专门培养人才的教师,这种慧眼尤其重要。象我们数学教师就应善于发现和培养数学苗子。  相似文献   

2.
麦克斯韦成为英国著名的数学家和物理学家,是与他父亲对他从小培养分不开的,但他父亲发现他的数学天赋则纯属偶然。麦克斯韦小时候,有一次他父亲让他画插满金菊的花瓶,当他父亲看到他画的画后,不由得笑了  相似文献   

3.
阐释和谐     
教育中,我一直在追求它的最高境界-和谐。和谐,我曾凝思细想她的含义……终于,我从这些故事中感悟到了一些它的含义。用智慧来读懂和谐 19世纪著名的数学家、物理学家麦克斯韦很小的时候,有一次父亲让他画静物写生,对象是插满秋菊的花瓶。在麦克斯韦的笔下,花瓶是梯形,菊花成了大大小小的圆圈,叶子则用一些奇奇怪怪的三角形表示。细心的父亲立即发现小麦克斯韦对数学特  相似文献   

4.
19世纪著名的数学家、物理学家麦克斯韦很小的时候,有一次父亲叫他画静物写生,对象是插满秋萝的花瓶。在麦克斯韦的笔下,花瓶是梯形,菊花成了大大小小的圆圈,叶子则用一些奇奇怪怪的三角形表示。  相似文献   

5.
19世纪著名的数学家、物理学家麦克斯韦很小的时候,有一次父亲叫他画静物写生,对象是插满秋萝的花瓶。在麦克斯韦的笔下,花瓶是梯形,菊花成了大大小小的圆圈,叶子则用一些奇奇怪怪的三角形表示。  相似文献   

6.
19世纪英国著名的物理学家、数学家麦克斯韦8岁时母亲去世,在父亲的引导下,学习知识,进入科学的殿堂。捕捉成才的敏感区麦克斯韦很小的时候,有一次父亲叫他静物写生,对象是插满秋萝的花瓶。在麦克斯韦的笔下,花瓶是梯形的,菊花成了大大小小的圆圈,  相似文献   

7.
不少年轻父母意识到家庭教育的重要,常常给孩子一些“命题”,如读古诗、练琴、学绘画等等。但就在规定这些“命题”时,他们常常只注意孩子完成“命题”的效果如何,而忽视了孩子在完成“命题”之外的智力表现。有这样一则名人轶事对我们颇有启发:麦克斯韦的父亲让年幼的麦克斯韦画画,对象是插满金菊的花瓶。当父亲看到小麦克斯韦画的图画后,不由得笑了  相似文献   

8.
<正>"怪学生"被学校开除1707年4月15日,欧拉诞生在巴塞尔城的近郊。欧拉的父亲是一位乡村牧师,十分喜好数学,他的书架上摆着不少有关数学方面的书籍。在欧拉很小的时候,父亲就经常给他讲一些数学小故事,教他一些简单的数学知识。小欧拉在不知不觉中对数学特有的天  相似文献   

9.
1845年的一天,十四岁的麦克斯韦由父亲带着来到爱丁堡皇家学会参加学术会议。会上,一位名叫叶海伊的画家表演用几何作图法画椭圆。小麦克斯韦自幼喜欢思考问题,这次表演使他受到启发。心想,既然椭圆这个二次曲线能用简易方法画  相似文献   

10.
少年竺可祯     
竺可桢一岁半的时候,父亲便开始有目的地教他认字、写字,他每次都能按父亲的教导仔仔细细地练.有一天,父亲要到外地去办事,临走时对小竺可桢说:"今天我有事,不能教你识字了,放你一天假好吗?"这时,小竺可桢正在母亲的怀里吃奶,听到这话,赶忙从母亲的怀里挣脱出来,拽着父亲的衣角,非让父亲教完字再走不可.就这样,竺可桢自小养成了好学的品性.待他满三周岁时,已经能认识许多字了.  相似文献   

11.
音乐与制作     
周勐和我没有什么共同点,有时候连我也奇怪我们怎么会成为好朋友:一个是留着长发的文静大女孩,一个是瘦瘦的调皮小男生;一个是老师,一个是学生。也许是因为他天生有一副会唱歌的好嗓子吧,而我这教音乐的伯乐是不会放过任何一匹千里马的。可是天不随人愿,小家伙的爱好偏偏不在这里。他的爱好在制作,他制作的每一件物品都那么精致,谁看了都赞不绝口。如果我有一本书破烂不堪了,准备扔掉,周勐就拿回家去,几天后,装订好物归原主;如果我的花瓶打碎了,他会把花瓶恢复如初,甚至能逃过专家的眼睛。可越是这样一个天才,我越想让他走…  相似文献   

12.
花开静悄悄     
陈立武 《班主任》2006,(12):18-18
法师对刚收入寺院的十多岁的小沙弥百般呵护,关爱有加,一边关照他的生活起居,一边因势利导教他为僧做人的道理.看到小沙弥接受和领会问题比较快,法师便教他习字念书、诵读经文.慢慢地,法师发现小沙弥虽然聪明伶俐,但却有一个致命弱点--心浮气躁、喜欢张扬、骄傲自满.刚学会几个字,就拿着毛笔满院子写,满院子画;刚记住某个禅理,就向法师和其他僧侣炫耀;法师刚刚夸奖他几句,他马上就在众僧面前显摆,不把任何人放在眼里.  相似文献   

13.
梨苹果     
师于心,师于自然。这天,像以往一样,米吉翘着有些俏皮的小胡子走上讲台,开始教学生画苹果。他在黑板上飞快地画了大大小小十几种苹果,然后让孩子们每人选画一个自己喜欢的。米吉绕着教室看了一圈,所有的孩子都在认真地画着,他满意极了。这时,他的目光落在了墙角的课桌上。这是刚刚转到班里的尤卡,他的父亲是一个护林员,不久前因病调到小城工作。似乎是故意捣蛋,尤卡画的苹果又长又圆,蒂部尖尖的,并且涂满了梨黄色。他画的根本就不是苹果。米吉把眼睛眯缝起来——这是他发作的前兆。  相似文献   

14.
小子可畏     
我教儿子画蜗牛:先画圆圆的像花卷一样的贝壳,再画长长的身体,最后画上两个可爱的小触角。不一会儿子宣布:“画完了。”我一看,只见满纸全是大大小小的“花卷”。我生气了:“儿子,你的蜗牛的身体和触角呢?”儿子说:“蜗牛房来了个淘气的小男孩,一个蜗牛头上点了一下,蜗牛吓得把头都缩了回去。”  相似文献   

15.
我曾经有一把天堂伞,细细的伞骨,滑滑的绸面,雨点敲击在伞面上,像一曲动听的歌。我曾经有一个很要好的朋友,塌鼻子、厚眼镜,画得一手好画。最重要的是他崇拜我,因为无论哪一场考试下来,我的分数永远是他的两倍还多。他曾经给我画了一幅画:一个男孩撑了一把伞,骄傲地站在雨中。他抹着鼻涕告诉我,那个男孩就是我,而他就是那把伞。这幅画是他作为生日礼物送给我的。当时,他那素来严肃的父亲也笑容满面地给我端上热茶,然后使劲地揪了一把他的耳朵:“你有一个学习这么好的朋友,真是运气,还不让他教教你?”而骄傲的我,就像画中…  相似文献   

16.
不论在海内还是海外,美籍华人杨振宁的名字都是很响亮的。杨振宁1922年出生在安徽合肥。父亲杨武之曾留学美国攻读数学,获博士学位。回国后先后在厦门大学和清华大学任数学教授,是最早将西方近代数学引入中国的先驱都之一。聪颖的天赋,加上家庭的熏陶,使杨振宁从小就很有“异禀”。他不但书念得好,而且兴趣广泛,还在读中学时,他就对父亲说过:“我长大了要争取得诺贝尔奖!”在理论物理学上,杨振宁创造了许多辉煌。他的最高成就是1954年与R·L·密耳斯共同提出杨-密耳斯规范场理论。开辟了非阿贝耳规范场的新的研究领域,为现代规…  相似文献   

17.
音乐新课程标准实验教材《小红帽》一课是歌表演。歌曲《小红帽》教唱完毕,准备进行下一项歌表演。正在这时候,我发现许小权同学正趴在那儿画什么。我走过去夺过画纸,想训他一顿。可是,当看到他那充满灵气的画———把小红帽挎着篮子走路的形象画得惟妙惟肖时,我突然改变了想法:每个孩子都有不同的特长和兴趣,何不因势利导,让他在音乐课上发挥自己的特长,将画融合到音乐中?于是,我拿起他的画向大家展示:“许小权同学画的小红帽好不好?”同学们说:“好。”我接着说:“下面请同学们根据自己的兴趣和特长自由地表现歌曲。可以编…  相似文献   

18.
微笑舞台     
参照物美术课上,老师教学生画老鼠。一个学生双手托腮两眼发直,老师知道他不会画,就走过去坐下来教他。老师一边画,一边不时地看看他是否在认真  相似文献   

19.
我的爸爸是一个画家,而且是一个地地道道的画家。爸爸在家空闲的时候会看电视、玩电脑、看书。看电视的时候,爸爸就在放广告的时候画画,而且不管是什么时候,爸爸画的都是他身边的东西,信手拈来,花瓶、饰品、桌子、椅子……而在电脑上下棋的时候,画画就是在别人调整棋牌的时候。再是看书的时候,书上经常会有一些好看的图片,爸爸就边看边把它画下来。刚才我说的都是爸爸在空闲的时候画画,现在我还要来说一说爸爸在忙碌的时候画画。爸爸平时都比较忙,但是不管多忙,他每天还是不会忘记画画。他总是抓紧时间工作,然后用午休的时间来画画。此外,爸…  相似文献   

20.
爱抚的力量     
(一) 今天小明妈妈送小明来园时,给了我一叠画满了各式各样军舰的纸,她告诉我:“这几天小明象着了魔一样,一回家就找笔找纸,找到后就趴在桌上涂呀画的。他说王老师表扬我,说我军舰画得好,我还要画一张最好最好的交给王老师。家门口的小朋友找他玩,他不去,也不来缠我讲故事,只是一个劲地画呀画的。老师你看,这孩子多傻。”小明妈妈走后,我沉思起来:小明是班里年龄较小的孩子,各方面发展一般,平时也不太引起我们老师的注意。大前天图画课上,我让小朋友们画意愿画,小明画了艘军舰,很漂亮,我在班上表扬了他,没想到他却这么认真。这件事触动了我,平时我对小明这样的小朋友注意得太少了,幼儿的心灵多么需要鼓励与爱抚呀! (二) 黄元是班里各方面发展较差的孩子之一。他爱吵爱闹,上课注意力不集中,游戏时和同伴玩不到一起,一些教过他的老师都对他“头疼”。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