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19 毫秒
1.
薛涌 《教书育人》2009,(6):79-80
在希腊神话中,有一个"普罗克汝斯特斯之床"的故事.臭名昭著的妖怪普罗克汝斯特斯利用他的床杀死过往的旅客.最初他看起来是个和善的主人.他将所有路经这里的人请到家里,让他们放松一下疲惫的筋骨.但当客人入睡后,就开始折磨他们.他要求客人与床的大小正合适.如果客人的腿或脚拱在床沿上,他就将其砍掉;如果客人太矮,他就将客人拉长,直至将人折磨死.故事是血腥的,带来的思考是沉痛的.反思课堂教学过程的点点滴滴,存在着很多"普罗克汝斯特斯之床".教师在课堂教学中总被一张无形的网网住,甚至因为这张网是那么的美丽,而甘心被它束缚.一旦教师被其束缚,"普罗克汝斯特斯之床"就会出现在教师的教学理念与行为中,成为藏在美丽花朵下的毒刺,时不时给欣赏者一针,使其渐渐失去了欣赏的愿望和耐心.  相似文献   

2.
周如俊 《班主任》2006,(5):36-37
企业管理中流传着一个"瓜子管理理论".这个理论是这么表述的:有一家川菜馆,由于价钱公道、口味地道、服务周到,吸引了许多回头客.这家川菜馆有一个特点,就是在客人落座之后,给每一位客人端上一盘炒好的葵花子.客人吃着葵花子,品着花茶,等待上菜的时间会显得很短.  相似文献   

3.
小区浴室里的搓澡工王师傅,五十多岁了,因为客人多,生意忙碌,他会利用少有的闲暇躺下来休息一会,打个盹.可能是太过劳累的原因,王师傅会很容易睡着.为了不影响给客人搓澡,王师傅会在休息的同时倾听着浴室里有没有"搓背"的呼唤.久而久之,王师傅养成了一个习惯,只要有"搓背"的呼唤声发出,他就会立刻醒来,而客人呼唤"王师傅""老王"这些字眼的时候,他常常无动于衷,继续酣睡.  相似文献   

4.
1 3 10=镇静     
奥斯丁是我的一位美国朋友的孩子,6岁时就上了学。奥斯丁上学没多久,父母就发现了他的变化。不小心碰了妹妹,他马上就会说"对不起"。家里来了客人,他会像主人一样与客人握手,还要说一  相似文献   

5.
口拙的主人     
1.传说古时候有个人不讲究说话的艺术,经常引起误会。一天,他大摆宴席,请来一些客人。2.他看到有几位客人还没有来,就自言自语地说:"怎么该来的还没有来。"客人们听了,心想:"这么说我们是不该来的啦!"于是有一半的人悄悄地走了。3.他一看人走了许多,十分焦急,又说:"怎么不该走的倒走了!"  相似文献   

6.
一 作文教学教什么?传统观点认为作文能力来自阅读,是多读书的自然结果.杜甫说"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经验格言曰"熟读唐诗三百首,不会吟诗也会吟".叶圣陶说"阅读是吸收,写作是倾吐".巴金回忆说,自己从熟读<古文观止>中,"慢慢地摸到了文章的调子".周作人说"作文还用教吗?你只要选择30至50篇优秀的古文,让他去背,他背熟了,自然就会写了".传统主张读写结合,要想会作文,就要读范文,通过阅读典范文章,从中汲取思想情感营养,感悟文章写作方法,进而转化为写作能力.  相似文献   

7.
尊重的姿势     
尊重别人有不同的姿势. 堪称"国宝级"的一代大师季羡林,从不倚老卖老.每有客人前来拜访,他都早早地衣冠整齐地在书案前坐好,昂首挺胸,下巴微微内收,坐得规规矩矩,端端正正.在他看来,挺胸端坐,是对客人的一种尊重.在客人离开时,他一定送出门外,道别再见.  相似文献   

8.
尊重的姿势     
尊重别人有不同的姿势. 堪称"国宝"级的一代大师季羡林,从不倚老卖老.每有客人前来拜访,他都早早地衣冠整齐地在书案前坐好,昂首挺胸,下巴微微内收,坐得规规矩矩、端端正正.在他看来,挺胸端坐,是对客人的一种尊重.在客人离开时,他一定送出门外,道别再见.  相似文献   

9.
睡前,儿子不认真刷牙,我批评了他.他低着头,怯怯地站在我面前,让我不要生气,不能"不要他".他时不时偷瞄我,手不自觉地揉搓衣角.那一刻,我的心仿佛被什么狠狠撞击了一下,是什么让儿子如此缺乏安全感,认为我会因此"不要他".  相似文献   

10.
相传,生活在公元前六世纪的古希腊寓言家伊索,年轻时做过奴隶.一次,主人吩咐他备办一席丰盛的酒宴,特意告诉他:宴请的客人都是有学问的人,要设法弄最好的菜招待这些贵宾.聪明的伊索很快弄来了各种各样的动物舌头,独出心裁地备了一席"舌头宴".盛宴开始,主人一看"舌菜",怒冲冲责问伊索是怎么一回事?伊索从容地答道:"舌头是引领各种学问的关键,对于这些哲学家来说,舌头是最好的菜."一席话说得宾主都笑了起来.  相似文献   

11.
小时候的我,是一个碰到问题就爱打破沙锅问到底的"小缠人".每当家里来了客人,我总会缠着他们问个不停.随着年龄的增长,我把爱思考的行为理解成有深度的表现.初学说话的孩子遇到问题就会问"为什么",可见寻根究底是人类的本能.我很担心人类会把这种本能遗弃,可妈妈说什么样的萝卜落什么样的坑,什么样的人过什么样的生活,因此这个问题我暂时不去想.  相似文献   

12.
俄国作家克雷洛夫的寓言故事<杰米扬的汤>,说的是热情好客的主人杰米扬用鲜美可口的鱼汤款待客人,这本来是一件好事.可是他一盆接一盆地请客人喝汤,没有休止.最后客人忍无可忍,纷纷拂袖而去,再也不敢登门了.这个故事告诉我们:做任何事情都不能超过一定的限度.鲜美的鱼汤无疑是待客的佳肴,但过了量,就会适得其反.  相似文献   

13.
孔子学说的核心是"仁",他指出"仁"即"爱人".他有许多体现这一思想的名言一直流传着,如"己所不欲,勿施于人"、"己欲立而立人,己欲达而达人".他倡导"忠恕"、"孝悌".他生活的春秋时代,周朝衰微,诸侯并起.孔子宣扬"礼",主张恢复周朝的礼数.据<论语>记载,他的学生颜渊向他请教什么是"仁":他回答说,"克己复礼为仁",一曰"克己复礼,天下归仁焉".  相似文献   

14.
梁书新 《班主任》2005,(1):32-32
新学期开学不久,初一(1)班的班主任陈老师来找我说:"梁主任,我们班的王硕同学这学期似乎是患了"多动症".上课总是精力不集中,一会摆弄摆弄钢笔,一会咬咬手指头,同学反映他还经常偷吃零食.  相似文献   

15.
每看到大秤杆上细长的牛筋挂起惊人的重量,我就会联想起他——赵林.他是洞口县第一中学的语文教师,身高1.68米,体重却创造过34.5公斤的"纪录".论形象,很像橡皮包着铜丝的一条长绳.而这微不足道的34.5公斤,放出的却是难以想象的能量,很多人戏谑地尊称他为"老牛筋".  相似文献   

16.
丁刚 《中学教育》2007,(3):62-62
奥斯丁是我的一位美国朋友的孩子,6岁时就上了学。奥斯丁上学没多久,父母就发现了他的变化。不小心碰了妹妹,他马上就会说“对不起”。家里来了客人,他会像主人一样与客人握手,还要说一句“见到你很高兴”。坐车的时候,他还会提醒爸爸一定要系好安全带。一这些当然都是他在学校里学到的。  相似文献   

17.
来客人了!     
家里来了外国客人,你会用英语招待吗?下面就教你两句招待客人的英语,保证你们"宾主尽欢"哦!1.Make yourself at home.第一次来家里的客人常常会感到紧张、手脚没地方放。你是不是也曾有过这种感觉?这时候主人的一句"Make yourself at home"就可以让客人轻松不少哦!而且,这也是热情的待客之道呢!  相似文献   

18.
少年情事     
我老家后院邻居家的儿子大我一岁,叫磊磊,加上我二堂哥,仨人从小一起玩.磊磊比我大一辈,据说应该喊他叔叔.我常常阴阳怪气喊他"磊磊叔叔".他人非常老实,一听,脸就刷地红了. 在学校不大和他一起玩,因为他太闷了.我还会带头欺负他,把他的校服藏起来,推他桌子上的书,等等.他不生气,圆乎乎的脸,非常无奈.他的脸真的很圆,红扑扑的,因此他有个外号叫"苹果".  相似文献   

19.
一天,我家用削好的苹果招待客人。客人没有吃,那去皮的苹果颜色后来竟变成了茶色。送走了客人,我就问爸爸:"苹果为什么会变色?变了色还能吃吗?"爸爸笑着说:"我们来做个小实验吧!"他要我拿来几个碗和一个苹果,他把苹果削好,切成三块,让我把一块苹果放在一只空碗里;又将另一块放在第二只碗里,并扣上一只玻  相似文献   

20.
前几天,我又见到了这所学校的校长,我们在交谈中自然会说到他们学校的"八个一".这位校长告诉我,他修改了"八个一"中的一条,即把其中的"一份优良的成绩单"改为"一份有进步的成绩单".我听后感到眼前一亮!我觉得,这一个词的改动,是教育思想的改变,是教育本质的回归,是教育真实的体现.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