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王俊 《江苏教育》2005,(4B):23-24
数学新课标一个重要的理念就是要让学生“做数学”而不是教师“教数学”。在数学教学的过程中,教师不应当把现成的数学知识“教”给学生,而应为学生提供必要材料信息,让学生通过自主、合作、探究把所要学的知识给“做”出来。  相似文献   

2.
把学习的主动权交给学生,是新“课标”确立的教学理念,“自主、合作、探究”是新“课标”倡导的学习方式。新的教学理念要求教师激励学生参与到教学过程中来,放手让学生走出本,走进生活,去主动地学习、探究、体验。但是,让小学四年级的学生走出本,他们能走多远?走进生活不会蒙头转向吗?课程改革既然是一场“校园革命”,总得有“第一个吃螃蟹的人”、斟酌再三,我决定以人教皈语第八册《鲸》这篇说明的教学,来尝试一下“放手”的滋味。  相似文献   

3.
义务教育新的《语文课程标准》(以下简称《课标》)中的“口语交际教学”已不同于老“教学大纲”中的“听话、说话教学”。纵观其课程理念、教学目标、教学内容、学习方式及至评价建议,我们可以归纳出以下鲜明特点。课程理念的前瞻性。“口语交际能力是现代公民的必备能力,应培养学生倾听、表达和应对的能力,使学生具有文明和谐地进行人际交往的素养”。这种课程理念的表述,使我们清晰地看到,把“听话、说话教学”改为“口语交际教学”并不只是名称的改变,它是课程理念的突破性进步。什么是“口语交际”?现代语言学认为,口语交际就…  相似文献   

4.
刘冰洁  支启军 《物理教师》2023,(11):17-19+24
“三教”理念是吕传汉教授提出“教思考、教体验、教表达”的教学理念.以“楞次定律”的教学设计为主要内容,基于“三教”理念,以关注学生的思考、体验、表达为核心进行教学设计,为广大教师的教学提供新的教学思路和教学模式,促进学生物理学科核心素养的培养.  相似文献   

5.
新课程刚实施不久,我就在所任班级进行“双主”教学(以教师为主导、以学生为主体)的课题研究。经过几年的研究和实践,我认识到:数学教学中的“教师主导、学生主体”,要求确立师生双主体的教学理念,同时在教学手段上必须尊重数学教学自身特点,把现代与传统有机地统一起来,即由以教师的“讲”为主转变为以学生的“探究、合作、交流、研读、讨论”为主。经过实践探索,总结出实践“教师主导、学生主体”的数学课堂教学流程图:  相似文献   

6.
在常规教学中,人们往往重视教师的主导作用,强调教师“教书”的角色。韩愈在《师说》中提到:“师,所以传道授业解惑也”。教师应尽的职责就是把道理、知识讲清楚,把问题解释清楚。随着教改的深入,新的教学理念转变为学生是学习的主体,而教师则是帮助学生获取知识的“合作”,教师要尽快转型,努力成为聪明的“合作”,才能提高学生进行自主学习的能力。  相似文献   

7.
课堂教学是教学过程的一个重要环节,是培养学生能力的主渠道,因而,加快课堂教学改革,探索优化的教学模式,提高课堂教学效率,促进学生智力、能力的发展已是当前教学改革的重要课题之一。所谓“学案导学”是指在着眼于学生阅读“学案”的前提下,教师引导学生积极、自主学习的过程。它要求教师成为“学生式”的教师,学生成为“教师式”的学生,充分体现以人为本的教学理念。为此,我校把“学案导学式”教学引入物理课堂教学,取得了显著的教学效果,现小结如下。  相似文献   

8.
在物理教学过程中,我们应该力图体现以下三个方面的教育理念:一是“以学生发展为本”;二是“比结论更重要的是过程”;三是“把思考还给学生”,下面,我们通过关于“摩擦力”教学的几个片段来探讨这一问题。  相似文献   

9.
新的教学理念告诉我们,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必须着眼于时代的要求,以学生的发展为本,把学生身心全面发展和个性、潜能开发作为核心。在“以学生为本”的理念指引下,全国上下掀起了一场以课堂教学为主阵地的教学改革。众所周知,课堂教学由教材、教师、学生和环境四个要素构成,而问题是联结这些要素的纽带。因此,问题设计应该站在课改醒目的位置,变“以学科为中心”、“以教师为中心”为“以学生为中心”。在设计问题时,教师要把学情放在首位,即要把基本要求同特殊要求结合起来,把知识传授同课程资源结合起来,把班级授课同差异教学结合起来,实现教材、教师、学生、环境四要素的有机整合。  相似文献   

10.
所谓“以学生为本”,就是在教学过程中从学生实际出发,以学生为主体,由学生主动参与、自主学习,教师适当指导、适时点拨,追求课堂的“乐学”情境,引导学生积极主动和生动活泼地学习的一种教学理念。“以学生为本”的教学理念把教学过程聚焦到学生的“学”上。贯彻“以学生为本”的教学理念,要树立“以学生为本”的教学作风,要运用“以学生为本”的教学方法。  相似文献   

11.
音乐新课程十分注重音乐的美育价值,提出“以音乐审美为核心”的教学理念,而对知识、技能方面的要求有所降低。人们把这种变革称之为“淡化双基教学”。  相似文献   

12.
“以人为本”是课改的教育理念之一,“本”指事物的根源,世界万事万物中,“人”才是根本。现代教育对“以人为本”赋予了新的内涵,就是面对学生这一特定的群体,教师如何把社会发展过程所需要的知识能力以最简捷、最有效的方法传递给学生,使学生有能力继承传统的科学,并在此基础上发展现代科学和未来科学,不断延续人类科学发展的历史,这也是教育的根本所在。要实现这一历史使命,作为教育工作者就要在教学过程中体现“以人为本”的教育理念。  相似文献   

13.
一、建立以学生情感为中心的新型师生关系 美国心理学家罗杰斯认为“成功的教学依赖于真诚的理解和相互信任的师生关系”。建立民主和谐的师生关系,形成良好的学习氛围,是进行数学教学的基础。我们要强调的是以学生的情感为中心,而不是以教师的固有情感去感染学生,强调“以人为本”的理念,教师必须尊重学生、相信学生。  相似文献   

14.
“自主探索、自主学习”的教学理念的要点就是新知识、新观点让学生主动探索、发现,课本让学生阅读、自学,重点、难点和疑点让学生讨论,提出的问题让学生思考解答,结论让学生概括,规律让学生揭示,知识结构让学生构建。在这种教学理念指导下,设计“长方形面积的计算”一课时,我把积极引导学生推导长方形的面积公式作为教学难点,旨在培养学生自主探索、自主学习的精神。探索是建立在新旧知识的连接点上的,所以设计“长方形面积的计算”时以复习导入新课。复习分为三个层次。首先谈话复习:什么叫面积?常用的面积单位有哪些?什么是…  相似文献   

15.
体育教学中,满足学生的需要、重视学生的主体地位以及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习惯非常重要,根据新的教育教学理念我把“引、探、合、放”贯穿到体育课堂教学的始终,收到了良好的教学效果。  相似文献   

16.
教学理念是教学过程中用以指导教学行为的教学思想观念,是教师对教学的本质深刻理解和把握基础上的高度概括和系统化,它必须深刘揭示教学的本质,反映教学活动的追求。人是教学的对象和最终归宿,教学的根本目的是为了人的发展。针对传统课堂教学中“只见知识不见人”的现象,“人本化”的教学理念强调“以人为本”,从学生的生活世界出发,以尊重学生人格为基点,以师生之间的情感为纽带,以培养完善的人性、促进潜能的充分发展为主要特征。  相似文献   

17.
教育应当充满诗意,把学生带到一个宽容、刚健的人文地带;教育应当充满机智,把学生心中的智慧和自信唤醒:教育应当充满激情,以永远年轻的心跳把生命的未来点亮…… 从美育着力引动素质教育.丰厚生命行走的力量。寻找学生、教师、学校联动发展与美育的内在机理,将“和谐、求美”的办学理念融入教学全程和学生生活领域,展开“儿童生活美育”、“学科教学审美化”、“美育校本课程”、“尚美教师文化建设”等一系列学校美育的研究实践…… 美育先行、导引及其柔性光辉润泽,开启素质教育之门及其纵深图景,开启生命潜能、生命个性及其幸福美景.开启美育学校特色及其个性化发展走势……成华小学十余年潜心、虔诚而智慧的美育探索,找到了一条优化生命成长的素质教育新路线。[编者按]  相似文献   

18.
“学了做”与“做中学”是两种不同的教学观念。“学了做”是通过教师的教达到学生的学,其教学的最终目的是学生的做,它是把学生看成了解题的工具,放在完全被动的位置。而“做中学”是让学生自己在尝试、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并让学生进行多角度的思考、探究问题,它是把学生放在主动的位置,让学生在亲身体验中去感悟知识的一种有效的学习方式。“学了做”注重的是学生学习的结果,而“做中学”注重的是学生学习的过程。新的数学课程标准中说:“数学是人们生活、劳动和学习必不可少的工具,学生学习数学不仅要理解基本…  相似文献   

19.
新课程教学的灵魂就是把教学的各个环节“活化”,灵活运用先进的教学理念,推进新课标教学改革。作为教师要更新观念,利用“活”式教学充分发挥学生学习的主动性,把课堂留给学生,把舞台留给学生。  相似文献   

20.
创新教育是时代发展的必然要求,是素质教育走向正轨的必然趋势,是对应试教育的一次破冰。走在教育改革前沿的老师常常大谈特谈自己的教学创新经验,把课堂教学当作教育创新的主渠道、主阵地,把培养学生创新能力作为教学主要目标,把创新思维当作培养学生能力的主要目的,在实施“自主、合作、探究”的教学过程中,强调不能用标准答案来束缚学生,否则,将扼杀学生的创造力。毋庸置疑,创新的教学理念已渗透到教学的各个环节之中,确实给沉闷的课堂带来了活力。然而,我们的“创新”教育又是一番怎样的情景呢?一位小学教师在数学公开课上,出示这样一道…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