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37 毫秒
1.
何逊卒于何年,史传无明文记载。学术界一般据《梁书》本传“除仁威庐陵王记室,复随府江州,未几卒”的记载等,将其卒年定于天监十七年(518)或十八年(519)。但何逊《赠江长史别》之诗却写于天监十八年秋,《赠族人秣陵兄弟》之诗写于普通三年之后,《日夕望江山赠鱼司马》之诗写于中大通五年八月,何逊不可能卒于天监十七、八年,而是卒于大同元年(535)四月之后,大同三年(537)春正月之前,他有可能参与过《文选》的编撰工作。  相似文献   

2.
南朝梁七部小说的成书年代分别是 :《殷芸小说》成于天监十三至十四年间 (5 14— 5 15 ) ,《周氏冥通记》成于天监十五年 (5 16 )十一至十二月 ,《续齐谐记》成于天监元年至普通元年间 (5 0 2— 5 2 0 ) ,《迩说》成于天监十八年至普通五年间 (5 19— 5 2 4 ) ,《古今刀剑录》成于普通元年至大同二年间 (5 2 0— 5 36 ) ,《金楼子·志怪篇》成于承圣二年 (5 5 3) ,《研神记》成于普通元年至承圣二年间 (5 2 0— 5 5 3)。  相似文献   

3.
刘孝标<辨命论>作于"天监初至七年以前"与"天监八年或稍后"两说,分别因漏"初"与误解"经年"所致,是论作于天监十五年或略后;<广绝交论>作于"天监七年"说,缘误解"坟未宿草"与忽略"诸孤"必服阕后方能远出之背景,是论当作于天监九年冬或天监十年冬;<重答刘秣陵沼书>作于天监十六至十八年之间.徐悱<古意酬到长史溉登琅邪城诗>当作于天监十八年或其后的普通一、二年,甚至更晚,且以入普通以后作的可能性为大.  相似文献   

4.
论何逊诗     
一、何逊是一位对后世产生过一定影响的优秀南朝诗人。逊字仲言,东海剡(今山东省剡城县)人。曾祖承天历仕宗武、宋文二帝,官至御史中丞。祖翼,仕宋,官员外郎。父询,仕齐,为太尉中兵参军。何氏宗族中多有人物,何逊自称“吾宗昔多士,文雅高缙绅”、(《赠族人秣陵兄弟》),据《梁书·何思澄传》记:“初,思澄与宗人逊及子朗俱擅文名,时人语曰:“东海三何,子朗最多。”逊聪颖早慧,八岁能诗,二十岁左右被举为秀才,其诗文极为当时名流所推重。《梁书》本传记:“南乡范云见其对策,大相称赏,因结忘年交好。”“沈约亦爱其文,尝谓逊曰:‘吾每读卿诗,一日三复,犹不能己。’”但在仕途上,何逊却不象祖父辈那样如意。天监中,何逊为建安王萧伟水曹行参军,兼记室。后任安成王萧秀参军事,兼尚书水部郎。卒于庐陵王萧续记室。世称“何水部”或“何记室”。何逊文才超众而官职卑微,一是因为家道中衰,在重门阀出身的六朝社会中失去  相似文献   

5.
刘勰撰写《文心雕龙》时的年龄不是三十多岁 ,而是四十多岁 ;刘勰在刘宋时未出仕的原因是他年未二十 ;梁武帝在天监元年即位之初所颁布的广求贤才的诏旨是刘勰产生撰写《文心雕龙》的动机的诱因 ;由此推出刘勰的生年为宋大明七年 ,其开始撰写《文心雕龙》的时间为天监二年春 ,书成于天监三年夏末至冬初之间  相似文献   

6.
陶渊明《与殷晋安别》一诗,前有小序: “殷先作晋安南府长史掾,因居浔阳,后作太尉参军,移家东下,作此以赠。” 殷景仁作太尉参军事,见《宋书殷景仁传》及《通鉴》晋纪三十七。其作晋安南府长史掾,史籍失载。丁福保《陶渊明诗笺注》引程移衡《陶诗程传》:“殷晋安,字景仁,名铁,以字行。晋安,东汉属会稽郡,置都尉。此为南郡,三国吴属建安郡。晋太康三年,析置晋安郡。刘宋改晋平。今为福州。”“《汉官仪》:‘每郡置太守一人,丞一人;郡当边戍者,  相似文献   

7.
吴兴妖神《赠谢府君览》一诗,《玉台新咏》和《全唐诗》均收录,《全唐诗》系误收。谢览于天监十二年任吴兴太守,且卒于任上;该诗即修道之人吴兴妖神因伤谢览之逝而作。  相似文献   

8.
何逊是梁代重要作家。他的朋友王僧孺曾集其文八卷,《隋书·经籍志四》载《何逊集》七卷①,后有残缺,至宋仅存五卷。今存《何水部集》各刻本卷帙不一,《四部备要》本不分卷。篇目各本大体相同,而文字差异较多.一九八○年中华书局出版新标校本《何逊集》,提供了较好的读本。何逊的文今存不多,诗尚有九十余首。其诗绘景言情,清新宛转,合乎声律,已酷似近体诗,宋洪迈编《万首唐人绝句》竟误选其诗十四首。何逊对唐诗影响较大,杜甫曾多处化用他的诗句入诗,并称许“能诗何水曹”。但  相似文献   

9.
何逊二题     
颜之推《颜氏家训.文章》云刘孝绰忌恨何逊。从何、刘酬和及赠答诗来看,二人是相交甚深的知己。颜之推不喜欢也不理解诽谐文章。“(忄画)(忄画)不道车”并非忌恨之句,而是嘲谑之语。从萧衍不喜四声及沈约、何逊等人行车来看,《太平广经》引载的萧衍君臣作叠韵故事不可能发生,何逊出生寒族,性格孤傲或许就是梁武帝“何逊不逊”之语的深层原因。  相似文献   

10.
《昭明选》编撰年代研究应该细化为编撰时间与成书时间两个不同阶段。普通七年是东宫坛由盛而衰的转折,也是《选》编撰时间与最后成书时间的区别界限。前期萧统组织领导编选至天监十二年卒的沈约,其编选确是遵循不录存原则。至普通末年萧统作《选序》时,《选》已经基本完成。后期由于一系列事件的发生,只能交代给刘孝绰进行整理修订。刘孝标、徐排、陆倕之入选便是因为这个缘故。今天呈现在我们面前的《选》,大体就是中大通元年左右虽经刘孝绰手但仍朱竟全功的模样。  相似文献   

11.
一、写作年代《桃花源记》的写作具体年代,研究家们看法是不一致的。王瑶先生认为当写在公元四二一年。他说:《桃花源记》开头写的“‘晋太元年(按:太元晋孝武帝年号)中’”,“并非渊明实际写作年代。据陈寅恪先生《<桃花源记>旁证》所考,则渊明写作材料的主要根据,是来自如《赠羊长史》一诗中所说,由征西将佐归来后所谈的西北人民逃避苻秦暴虐的情形;而其理想成分,则与《拟古》  相似文献   

12.
天监十五年(516) 夏四月,以安右将军豫章王综兼护军。 五月,以司空、扬州刺史监川玉宏为中书监,骠骑大将军、刺史如故。十一月,以兼护军豫章王综为安前将军。 萧统十六岁。 殷芸侍读东宫。《梁书·殷芸传》:“(迁)昭明太子侍读,西中朗豫章王长史,领丹阳尹丞。”按,《梁书·豫章王综传》云:“(天监)十五年,迁西中郎将,又迁安前将军、丹阳尹。” 太子詹事徐勉举何思澄等入华林省编纂《遍略》。《梁书·何思澄传》:“天监十五年,敕太子詹事徐勉举学士入华林撰《遍略》,  相似文献   

13.
中国科学院文学研究所编的《唐诗选注》(北京出版社1978年9月第一版)对所选刘禹锡《再游玄都观绝句》的引言加注说:“贞元二十年,即永贞元年(805),这年八月改元”(见431页)。按《旧唐书·刘禹锡传》作“予贞元二十一年为尚书屯田员外郎”。考诸史实,作“贞元二十一年”是正确的,这年德宗李适去世,李诵(顺宗)即位,“改贞元二十一年为永贞元年”(见《旧唐书·顺宗纪》)。按公历推算,贞元二十一年才是公元805年。又所选刘禹锡《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的注释说:刘禹锡“于唐文宗李昂大和元年(827)  相似文献   

14.
何逊的一生,似乎是悲苦多于欢乐。他的《赠诸游归》诗的开首两句:“弱操不能植,薄伎竟无依”,出语就十分苦辛。吴汝纶认定此诗写于诗人为庐陵王记室随府江州时(见《古诗钞》),这距诗人的亡年已极近极近。那么,这竟是诗人一生总概式的感叹,中间不知郁结了何逊多少的悲伤怨愤,可惜诗人的生平,没有留下多少可凭追思的材料,诗人的不幸,大为世人冷落了。建国以来,对齐、梁诗的批评诟病,多于对齐、梁诗人深入实际的介绍研究,何逊的诗作,更是  相似文献   

15.
包佶诗作年略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包估于贬岭南前作《送日本国聘贺使晁巨卿东归》、《奉和常阁老晚秋集贤院即事寄赠徐薛二侍郎》、《对酒赠故人》、《岭下卧疾寄刘长卿员外》、《答窦拾遗卧病见寄》;从岭南北返到兴元元年赴京前作《宿庐山赠白鹤观刘尊师》、《酬于侍郎湖南见寄十四韵》、《秋日过徐氏园林》、《发襄阳后却寄公安人》、《翻经台》。余诗皆为贞元年间所作。  相似文献   

16.
萧统年谱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萧统,字德施,小字维摩,南兰陵(今江苏常州市西北)中都里人。汉相国萧何之后。 《南史·梁武帝诸子·昭明太子传》:“昭明太子统,字德施,小字维摩,武帝长子也。” 《梁书·武帝纪》:“高祖武皇帝讳衍,字叔达,小字练儿,南兰陵中都里人,汉相国何之后也。” 其祖顺之。 《南史·梁本纪上》:“顺之,字文纬,于齐高帝为始族弟。皇考外甚清和,而内怀英气,与齐高少而款狎。……以参豫佐命,封临湘县侯。历位侍中,卫尉,太子詹事,领军将军,丹阳尹,赠镇北将军,谥曰懿。” 《梁书·武帝纪》:“天监元年夏四月丙寅……追尊皇考为文皇帝,庙曰太祖;皇妣为献皇后。”按四月丙寅,《南史·武帝纪》作闰四月壬寅。  相似文献   

17.
本文详细论证了梁武帝“舍道事佛”是在天监十八年,否定《广弘明集》所谓“天监三年”的错误记载,以纠正学术界在这一重大问题上以讹传讹之误;并讨论了此事发生的原因,这有助于进一步理解梁武帝作出这一决定的动机  相似文献   

18.
五年制小语第九册中的《古诗三首》(白居易的《暮江吟》、王维的《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李白的《赠汪伦》)读了使人感到意味隽永,给人以一种美的享受。教学时要注意引导学生领会、欣赏。  相似文献   

19.
魏晋南北朝时期是别诗创作相当兴盛的阶段。本文从创作比较的角度切入,结合何逊的生活时代背景、家世、仕途经历、性格对其别诗进行解读,指出何逊是魏晋南北朝时期别诗创作者中的代表者和佼佼者,其别诗创作具有较高的文学价值和举足轻重的地位。  相似文献   

20.
萧鑫钢《读柳宗元〈送薛存义之任序〉以后》,原刊邵阳私立邵陵中学《邵中学生》1 9 3 3年第7期。据该刊《邵阳私立邵陵中学校同学录》,第十三班:萧鑫钢,年龄十八岁,籍贯邵阳,住址邵阳东乡范家山。萧鑫钢,生于1 9 1 5年,1 9 4 3年毕业于国立浙江大学教育系,在重庆女子师范任教,后曾任上海市教育局视察员。1 9 5 0年回邵阳,历任武冈师范教导主任、副校长。事迹见萧新业《地灵人杰西洋江》,载《邵东文史》第5辑。邵阳私立邵陵中学后与偕进中学、群策中学合并为三联中学,今为邵阳市第三中学。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