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理解李渔的“虚实”观,须结合其传奇创作。李渔“虚实”观里不仅解决了题材来源的问题。还关注到了情节叙述以及“写实”与虚构的处理。李渔视传奇为“大半寓言”,在其传奇创作中,有其理念、情感含蕴其中。李渔主张剧本选材时,如果所选材料有故事原型,要有基本的依循,在谋篇布局时则不排除虚构。虚构是为其传奇创作服务,并不违背艺术的真实性原则。  相似文献   

2.
李渔作为明清之际的一名戏曲理论家兼剧作家,在中国剧坛享有盛誉。文章以李渔的代表作《风筝误》为例,试图挖掘其剧本结构与写作笔法的美学价值,进一步全面展现李渔在戏曲创作过程中,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紧密关系。  相似文献   

3.
该文以李渔的《闲情偶寄》与西方的戏剧理论进行比较 :1 李渔的结构论不同于阿里斯多德的新思维、新方法。尤其是“一事”论与西方的不同 ,澄清国内沿袭了十几年的误比。 2 李渔的“科诨”论是西方戏剧理论弱点的一面镜子。西方戏剧理论不重视研究科诨艺术 ,李渔的科诨理论可以补西方戏剧理论之不足。 3 李渔的“体验”论先于斯坦尼斯拉夫斯基 2 5 0年 ,而且自成体系。 4 指出布瓦洛《诗的艺术》 (16 74)与李渔的《闲情偶寄》 (16 71)都是 17世纪东西方戏剧理论名著 ,二人都是“歌功颂德”派 ,都顺应了历史进步潮流 ,但国内有人对李渔贬之甚低 (包括鲁迅先生 ) ,这是不对的  相似文献   

4.
在国内动画影片制作过程中,要做好剧本创作的故事性。首先,提出动画影片制作入要重视动画剧本创作的故事性,其次,强调动画剧本故事性必须植根于现实生活、反映现实生活才能使艺术效果深入观众之心;最后,以动画剧本故事情节的设置为重点,要求展现中国动画剧本故事性的个性特征。以此来倡导我国动画剧本创作要有“打磨”和“创新”精神,要有脚踏实地,循序渐进的创作理念。  相似文献   

5.
“无声戏”与“结构第一”:试论李渔的叙事主张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清初学家李渔兼擅小说、戏曲创作,明确认识到二作为叙事学的共通性,由此提出了“无声戏”与“结构第一”两个具有内在联系的名命题。“无声戏”强调小说情节在戏剧性冲突中发展,注重核心事件,注重事件之间联系的技巧,而相对地轻视描写:“结构第一”则突出强调了戏曲的叙事性,特别是突出其中核心关目的重要性。李渔对叙事学的这一基本态度与创作主张,在其创作实践尤其是戏曲创作中有充分体现。  相似文献   

6.
李渔的《闲情偶寄》比较系统地论述了从剧本创作到舞台表演的一系列戏曲艺术的经验与技巧,极富理性色彩.其所获之成就与特点,主要表现为“由曲而戏的戏剧论”“结构第一的创作论”“浅处见才的语言论”等方面.中国戏曲论著史上的“戏剧学”,即因此而肇始.  相似文献   

7.
李渔是清初一位优秀的剧作家和剧作理论家。李渔在其剧作理论中,将结构列为第一,对戏曲的结构有系统而精辟的阐发。而《风筝误》是李渔传奇创作代表作。将二者相结合,旨在较为全面地探讨《风筝误》与其戏曲结构论的一致性与共通性,以及李渔践行这一理论时,在《风筝误》中表现出的得与失。  相似文献   

8.
试论李渔对剧作家与观众关系的阐述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试论李渔对剧作家与观众关系的阐述程华平清代戏曲作家、戏曲理论家李渔曾这样描述他创作剧本时的状态:“笠翁手则握笔,口却登场。全以身代梨园,复以神魂四绕,考其关目,试其声音,好则直书,否则搁笔。此其所以观、听咸宜也。” ̄①这种创作心态很清晰地表明了李渔把...  相似文献   

9.
明末清初的文学家李渔提出的“结构第一”的戏曲结构主张是李渔戏曲美学体系中最重要的组成部分。李渔戏曲结构论的关学思想主要表现在:第一,戏曲艺术是生活真实与艺术真实的辩证统一;第二,戏曲。是完整而有机的整体艺术;第三,戏曲是高度重视观众接受心理和审美心理的艺术。  相似文献   

10.
清代戏剧理论家李渔曾说:写文章如同“工师之建宅”,“周到设计”“方显其奇巧”。所以,古今中外的作家,文学家对构思给予高度的重视,对构思的艺术进行着执着的追求,动笔之前,瞑思苦想;写作之中,惨淡经营,可见精巧构思,乃为文之要。那么,在记叙文的写作中应当学习和借鉴哪些精巧的构思方法呢?  相似文献   

11.
李渔在总结前人戏剧经验的基础上创造性地阐述了自己的戏剧理论主张,拓荒性地提出“结构第一”的戏剧创作原则,“一人一事”成为“立主脑”之核心。他的戏剧结构论透视出重戏剧结构、戏剧叙事性和有机整体观的审美趋向。戏剧结构论成为李渔戏剧理论中的一个以叙事性为中心,以有机整体性为灵魂,且二者高度融合的美学范畴。  相似文献   

12.
焦循曲论充分肯定了戏剧创作中的虚构手法,并以"谬悠"称之。"谬悠"之说,形成于长期以来大量的艺术创作实践中,具有鲜明的民族特色和悠久的历史传统。焦循将"谬悠"说运用于历史剧点评,认为历史剧和史实之间存在相互印证的关系,剧作家的合理虚构甚至比史官记录更符合历史真实。此外,"谬悠"手法在塑造戏剧人物方面也发挥着至关重要的作用。"谬悠"之说对于戏剧艺术尤其是历史剧的创作构思、剧情结构和人物塑造具有重大意义。  相似文献   

13.
本文作者是清代著名戏曲作家李渔(1611一约1680),号笠翁。他的创作深受明公安派“独抒性灵,不拘格套”创作主张的影响。他在《闲情偶寄》等文章中提出了“立主脑”、“减头绪”、“密针线”、“脱窠臼,,、“贵自然”等等剧本创作理论。李渔的一些随笔,杂感作品就是他创作主张的实践。 《芙蕖》节选自《李笠翁一家言》中的《种植部》。古往今来,以荷花为题的作品不可胜数,李渔抓住了芙蕖与人的关系这个主脑自为一家,别开生面,写出了前人未写之情。  相似文献   

14.
书法中的“功”和“性”与“意象”,从书法创作的整体意义上说,是局部与大局的关系,它们是一个融合贯通的整体。就里论述的“功”是特指书法中的用笔功力;“性”则指作者在书法创作中所流露的学识修养。书法“意象”,是作者创作中主观之“意”和作者情感所依托的客观形象即艺术之“象”的和谐统一。功”和“性”蕴涵在“意象”中并贯穿于书法创作的全过程,它的强弱影响到书法作品最终的艺术品质。如果说“意象”是书法创作前行为的思想动力和艺术形态的显现,那“功”和“性”则是书法“意象”之美在艺术表现上的强化和升华:是技巧和情感在作品中的再现和流露。  相似文献   

15.
李坤 《凯里学院学报》2008,26(5):144-146
张爱玲的剧本创作一直没有受到足够的重视和详细的解读,张爱玲的剧本中体现了当时的时代精神和她自身独特的审美情趣。张爱玲在剧本中对于“理想”、“爱情”、“人生选择”等问题上做了于小说之外的不同的相当深刻的思索。本文从这种视角对张爱玲的三部剧作《不了情》、《太太万岁》和《一曲难忘》,进一步详细解读。随着近年来“张爱玲热”的到来,相信会有更多的人注意到张爱玲的剧本创作,张爱玲的剧本也会有更多的作品被改编。  相似文献   

16.
动画剧本除去具有影视剧本的一般特点外,更强调剧本创作与“动画”这种特殊形式的完美结合。制作动画片的第一步就是要从编写剧本开始,剧本是创作的前提,可以让观众看过后有所启示和回味而不仅仅是过场戏。创意在动画剧本中起到了至观重要的作用,得到创意对于一个剧本创作者而言是一个充满着激情和挫折、艰难和欣喜的过程。  相似文献   

17.
作品结构,即作品的复杂组织和构造。它是作家确定独特艺术构思、精心组织形象体系并构成一部完整作品不可缺少的艺术手段。在戏剧文学的创作中,由于直接受到舞台艺术各种因素的制约,它又是最艰巨而又具有特殊重要意义的工作。明人祁彪佳在总结这一经验时说:“作南传奇者,构局为难,曲、白次之。”凌濛初也说:“戏曲搭架,亦是要事,不妥则全传可憎矣。”②清初著名戏剧理论家李渔甚至强调“‘结构’二字,则在引商刻羽之先,拈韵抽毫之始”,提出了所谓戏曲“独先结构”的见解。  相似文献   

18.
杨杨 《黑河教育》2011,(3):58-58
以中国传统戏曲为代表的戏剧艺术和以欧洲话剧为代表的西方戏剧艺术是当今世界戏剧体系中重要的两部分。中国的悠久历史和传统孕育了独有的文化和艺术,中国戏剧以写意为主,而西方戏剧以写实为主。西方戏剧理论大师亚里士多德与中国古典戏剧理论大师李渔都曾把结构称为戏剧的第一要素,但中西方戏剧的结构同中有异,西方人在强调情节整一性的同时,还对时间和地点有~定要求,讲究“三一律”。中国人从不谈论戏剧的时空,其情节的整一性与时空有着内在的联系。与其他艺术种类相比,戏剧对结构的要求更多。因为,除了一般所说的剧本文学中几个要素(题材、冲突、人物、语言)外,在情节、时间、地点上的不同处理方法,也构成了两种戏剧的不同结构。  相似文献   

19.
“语贵显浅”是李渔对文学语言的主张,也是其文学作品表情达意的底色。但在艺术实践中,李渔作为文学大家,对小说文本重案头阅读的特质是熟谙其中三昧的。故李渔的小说创作,也非常重视“文人之笔”,因此其小说语言形成了浅易见俗、俗不脱雅、语重机趣的鲜明风格,显示了李渔对小说语言“于浅处见才”的艺术追求和独有的匠心,也展现了李渔在中国古代小说史上的特有风貌。  相似文献   

20.
李渔将科诨比喻成"看戏之人参汤",其低限是讲科诨必须具有审美意味,是戏曲中笑的起跑线。李渔对科诨提出的要求是"重关系"、"贵自然",即提倡寓意深刻和自然天成。李渔的"格局"总结着中国戏曲的艺术经验,与西洋戏曲虽有某些相近之处,但有自己的民族特色,作意于寻找有趣有意义的故事,而不是像西方戏曲家着眼于冲突。"优人搬弄"是李渔戏曲创作的理论,它强调着写戏应首先考虑演员和观众的问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