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64 毫秒
1.
周文超  王玮 《科教文汇》2009,(6):231-231
《废都》中主人公庄之蝶的形象是具有典型意义的,小说记叙了他在20世纪末时代变革中精神和生活的迷惘、挣扎、奋斗,和最终的失败与堕落。他的悲剧性的一生概括了那个时代的一部分文人的生活和精神状态,造成其悲剧命运的原因是多方面的,本文将着重从庄之蝶病态精神产生的社会、个人原因进行探究。  相似文献   

2.
通过对贾平凹《废都》中的庄之蝶——病态精神的苦囚者形象的透视,着重从庄之蝶病态精神与身边女性交往中三个不同的表现进行探究,对庄之蝶人格多重性、精神的裂变和病态精神的苦囚者形象,做出新的解读,来表现庄之蝶在病态精神中挣扎的矛盾心理,进一步指出庄之蝶是一个以性自我救赎的病态精神苦囚者。  相似文献   

3.
马云 《中国科技纵横》2010,(21):141-141
伦勃朗是欧洲文艺复兴晚期应进步的时代精神要求而产生的艺术巨匠,他所生活的十七世纪的荷兰无论是在社会制度、宗教信仰,还是在言论思想上都发生了深层次的变化,他的艺术被打上了深刻的时代烙印,具有鲜明的人文主义思想和现实主义精神。  相似文献   

4.
谭德红 《中国科技信息》2009,(16):249-249,262
只有理解了庄子的痛苦,才能理解庄子哲学.庄子生活在战国时期诸雄之争特别酷烈的时候,这个时代的一部分人因不满社会黑暗,对世事彻底绝望,摒弃一切外物而努力护卫精神尊严.庄子就是其中最杰出的代表.庄子生活在无道社会中,因现实和理想无法调和而痛苦.他有用世之心而无法用世,只好为了保全生命而隐居,回到自然中寻求灵魂的拯救.但他又无法忽视人间的苦难,所以,"士有道德不能行,惫也",正是他内心矛盾而痛苦的真实反映.庄子品格高洁,傲视王侯,尘埃富贵.社会现实的残酷及理想的破灭,促使他建立了以淡泊无为、精神超越为特征的道遥人生理想.他凭借深沉道德感拯救世人,为捍卫人的精神尊严作出不懈努力.在中国历史上,庄子思想震撼了世世代代的人们的是魂,鼓励了生活在绝望中的人们坚持在内心深处守护最后的不可剥夺的尊严,赢得了后世很高的荣誉和普遍的尊敬.  相似文献   

5.
品味生活     
诗人海子或许是最会享受生活的人了,尽管他所生活的时代令他痛苦压抑,他仍对未来充满幢憬;尽管无人理解他的内心,他依然保有一颗单纯的心。他关心粮食和蔬菜,他给每一条河流、每一座山都取一个温暖的名字,他为自己的生活增添了五彩斑斓的笔墨,在那个各种思想激烈碰撞的时代里尤显珍贵。不在意别人的侧目、鄙夷,独自咀嚼,便能尝到生活的真味。  相似文献   

6.
郭卫 《科教文汇》2011,(13):195-196
法治是现代社会的一个重要特征,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政治保证,他对于人们的物质生产、精神生产和社会生产等一系列活动都有着沟通、规范以及保障的功能。法律权威是实现法治的一个重要支点,是维护社会生活生产,维护社会在良性秩序中运行的基础和根本。本文在阐述法律权威在当代社会秩序中缺失的表现和原因的基础之上,进一步阐述了在和谐社会中树立法律权威的原则和措施。  相似文献   

7.
美国超验主义文学家和自然保护主义思想家亨利·大卫·梭罗,把一生的大部分时间用于观察和认识自然,写下了大量歌颂自然、反思人与自然关系的文学作品,他对自然的理解,在美国文学中是史无前例的。在他的笔下,人与自然、人与动物达到了和谐统一,情趣横生。他倡导简朴充实的生活方式及纯洁高尚的精神享受,号召人们开始一种新的严肃的生活。  相似文献   

8.
创新是促进时代进步,民族发展的核心力量,在日常生活中,创新发挥着重要的作用,每个日用品的创新都是对现在生活的提高。纸抽盒是现代生活中常见的日用品,对纸抽盒进行创新性设计,更能满足广大消费者的需要,增添生活情趣,促进生活用品的发展。纸抽盒的创新性设计受到时代环境、精神需求和创新能力的影响,重新确立了以人性化为宗旨,理念创新为重点的设计原则。  相似文献   

9.
刘慧娟 《金秋科苑》2010,(14):126-127
《三国演义》中的诸葛亮是一个悲剧人物,造成他悲剧性的原因是他个人“心地偏狭,恪守旧制”;“屡兴军旅,好大喜功”不计社会负担;且“知其不可而强为”,违背时代潮流。这就形成了他集器量、将略、宿命等方面复合悲剧的历史形象。同时,他的悲剧又具有个人、人格悲剧和社会、时代悲剧的双重性。  相似文献   

10.
刘慧娟 《今日科苑》2010,(14):126-127
《三国演义》中的诸葛亮是一个悲剧人物,造成他悲剧性的原因是他个人“心地偏狭,恪守旧制”;“屡兴军旅,好大喜功”不计社会负担;且“知其不可而强为”,违背时代潮流。这就形成了他集器量、将略、宿命等方面复合悲剧的历史形象。同时,他的悲剧又具有个人、人格悲剧和社会、时代悲剧的双重性。  相似文献   

11.
闵乃本院士和他的课题组19年磨一剑,使得他从事的研究领域从冷门变成了在光电子、声电子、材料科学的交叉领域中一个最重要的国际热门.在他身上,有着当代许多中国人所匮乏的东西:从"职业精神"升华为"志业精神".闵先生最可贵、最感人、最有昭示作用的,是他用类乎朝圣的生命旅程诠释出什么是科学家、学者的内在品质,而这在当下这个充满了喧嚣、浮躁、作秀、急功近利的时代尤显得弥足珍贵.  相似文献   

12.
英国湖泊诗人威廉·华兹华斯和美国乡村诗人罗伯特·弗罗斯特对自然都有一种特别的敏感。自然,特别是田园风光,是他们大部分诗歌的主题和内容。自然不仅仅是诗歌的语言,更是诗歌的灵魂和生命。然而,这两位诗人面对自然却有迥然不同的观点,主要原因是因为他们生活在不同的国家、相异的时代背景、迥异的生活经历。在华兹华斯眼中,自然是美丽的、温和亲善的,他对自然的热爱充满着神圣的深切的激情。在自然中,人的心灵得以净化、精神找到归宿。相反地,弗罗斯特强调自然黑暗的一面,他认为自然处处充满危机和黑暗,面对自然人类感到畏惧、孤立无援、不知所措。  相似文献   

13.
吴林 《科教文汇》2010,(2):46-47
英国湖泊诗人威廉·华兹华斯和美国乡村诗人罗伯特·弗罗斯特对自然都有一种特别的敏感。自然,特别是田园风光,是他们大部分诗歌的主题和内容。自然不仅仅是诗歌的语言,更是诗歌的灵魂和生命。然而,这两位诗人面对自然却有迥然不同的观点,主要原因是因为他们生活在不同的国家、相异的时代背景、迥异的生活经历。在华兹华斯眼中,自然是美丽的、温和亲善的,他对自然的热爱充满着神圣的深切的激情。在自然中,人的心灵得以净化、精神找到归宿。相反地,弗罗斯特强调自然黑暗的一面,他认为自然处处充满危机和黑暗,面对自然人类感到畏惧、孤立无援、不知所措。  相似文献   

14.
清军入关以后的几十年里,各地朱明地方政权与清政府、满族与汉族之间的斗争异常激烈,孔尚任就出生在这种“血与火“的时代。《桃花扇》的悲剧精神不仅与作家生活的时代有关,还与作家的坎坷经历有着密切的关系,孔尚任在淮扬治河期间曾对明朝遗老进行了广泛走访,并实地考察了明朝的遗迹,这加深了他对南明覆亡的悲剧性认识。  相似文献   

15.
胡塞尔晚年对欧洲科学的危机作了深入反思.他认为危机的主要表现是科学对于生活意义的丧失,并将危机的根源归结为近代科学的客观主义对古希腊以来的原初理性精神的偏离.要克服这场危机,必须将科学建立于普遍哲学即先验现象学的基础之上.通往先验现象学的道路有两条:生活世界之路和心理学之路.胡塞尔的反思对于我们这个时代有许多重要的启示.  相似文献   

16.
现代的伦理生活方式遮蔽了其本质;相应地,现代人失却了精神.而在希腊,希腊诸神出现代表着精神的诞生.伦理生活是人的本质,人们以伦理实体为个体生命的规定性.在这种情况下,希腊是一个精神诞生的时代,现代的哲人回忆起希腊的时候,不仅仅是回忆起希腊的伦理生活,更是将希腊作为精神诞生的摇篮.  相似文献   

17.
科学精神的时代内涵及其弘扬与普及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科学精神是是国民科学素质的内核,是抵制迷信愚昧和伪科学的有力武器,是推动科技进步和建设创新型国家的精神动力.文章首先论述了科学精神的时代内涵,即执着的求真精神,严谨的求实精神,理性的求异精神,进取的创新精神,互助的合作精神和激励的宽容精神;分析了造成我国科学精神缺失的主要原因,并从营造舆论氛围、创新科普理念、构建科学教育体系这三个维度提出了弘扬与普及科学精神的基本途径和措施.  相似文献   

18.
公共厅堂环境是反映人们物质生活和精神生活的一个标准。不同时代的生活方式,对公共厅堂环境提出了不同的要求。现代公共厅堂的环境艺术设计就是运用艺术和技术的手段,依据人们生理和心理的要求,满足人们室内生活的需要而去创造、组织理想生活空间的公共厅堂设计。  相似文献   

19.
粱明 《知识窗》2013,(20):14-14
我理解的“范”是指一种底蕴深厚、格局辽阔、行走在时代前列的独特的生活方式和精神气质。任何时代,教师都是人才的培育者和国家的建设者。教师的工作直接作用于人心灵的成长,关系着民族素质的提高。教育的性质与意义决定了教师群体应该努力成为时代的“范”。  相似文献   

20.
非物质文化遗产是各个时代生活的有机组成部分,是一定时代、环境下一个地区文化精神的产物。兰州历史悠久、民族众多,人们在长期生产生活实践中创造了丰富多彩的非物质文化遗产。分析兰州非物质文化遗产资源价值,对于传承和发展民族文化,保持我市文化独特性与多样性,构建兰州文化圈,增强兰州文化实力,实现兰州经济社会的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