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找点空闲/找点时间/独自在家/把电视看看/带上倦容/带上心烦/打开书柜/把小说翻翻……”时下,少年读书郎哼唱爱情歌曲已不是什么新闻,一种语言调侃的另类“校园童谣”在中小学校开始流行。《少年儿童研究》杂志曾刊出《新校园童谣31则》,引起教育界及社会较多的关注。  相似文献   

2.
校园麻辣烫     
找点空闲,找点时间,独自在家,把电视看看;带上倦容,带上心烦,打开书柜,把小说翻翻。荧屏出现了拳击柔道,书中开始了华山论剑。  相似文献   

3.
陆建山 《师道》2004,(8):28-29
找点空闲,找点时间,独自在家,把电视看看;带上倦容,带上心烦,打开书柜,把小说翻翻。荧屏出现了拳击柔道,书中开始了华山论剑,书中的烦恼,向泰森说说,作业的事情,向金庸谈谈。把电视看看,小说翻翻,哪怕被爸爸发现被妈妈看见,我们不图电视小说占多长时间,长时间总学习也得暂时消遣。找点空闲,找点时间,找个朋友,到商场转转;带上球鞋,带上护腕,套上队服,到球场玩玩。球场展开了龙争虎  相似文献   

4.
校园童谣拉着时代的手,跟着潮流走,风行校园“脱口秀”,你方唱罢我开口,传唱之中竞风流。只要顺口,不辨美丑,随口就吼。请大家瞅瞅,下面是广为流传的几首——心灵唱盘·生活版书包最重的人是我,作业最多的人是我,起得最早、睡得最晚的,是我是我还是我……最近比较烦比较烦比较烦;作业都快堆成山堆成山堆成山……找点空闲,找点时间,独自在家,把电视看看;带上倦容,带上心烦,打开书柜,把小说翻翻。荧屏出现了拳击柔道,书中开始了华山论剑。书中的烦恼,向泰森说说;作业的事情,向金庸谈谈。把电视看看,小说翻翻,哪怕被爸爸发现被妈妈看见,我们不…  相似文献   

5.
新校园童谣31则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校园童谣是在同学们中流传广且快的一种儿歌形式。这些童谣有的是填新词翻唱了流行歌曲,也有的是改写了古诗词,还有孩子们自编的充满智慧的顺口溜。这些被广泛传唱的童谣,有的反映了学生们面对沉重的学习压力的无奈,也有的似乎没有什么复杂的意义,只是好玩儿而已。也许有的父母会觉得孩子怎么竟然说这样一些“混话”,但“混话”也好,“趣话”也好,毕竟都是孩子们的文化。我们之所以把这些童谣刊登出来,是希望成年人们看到一个丰富多彩的童真世界,看到孩子们的生活有欢乐,也有烦恼。本期收集到的童谣,得到了张红梅、陆士楠、刘剀、穆云等老师及李冰寒等同学们的大力支持,在此特别鸣谢。如果广大读者还知道更好玩的童谣,不妨写信给我,传来你的“流行快报”哦!  相似文献   

6.
“找点空闲,找点时间/领着孩子,常回家看看,带上笑容,带上祝愿,陪同爱人,常回家看看……”  相似文献   

7.
如今许多孩子们的口中,不时蹦出一些带有恶搞、暴力色彩的“灰色童谣”。什么“读书苦、读书累,读书还要交学费,不如加入黑社会……”还有“日照香炉烤鸭店,鸡鸭鱼肉在眼前,口水流下三千尺,一摸口袋没带钱。”“找点空闲,找点时间,独自在家,把电视看看;  相似文献   

8.
九州欢乐 《留学生》2011,(12):41-41
那首《常回家看看》几乎家喻户晓,人人会唱:“找点空闲,找点时间,领着孩子常回家看看。带上笑容,带上祝愿,陪同爱人常回家看看。妈妈准备了一些唠叨,爸爸张罗了一桌好饭。  相似文献   

9.
数学童谣是数学知识、数学学习过程与童谣形式的完美契合,它是连接童"话"与童"化"的有效媒介,对凸显生本观有着积极的意义。在实际教学中,教师应鼓励生本创编数学童谣,引导儿童说自己看到的、经历的、发现的、反思的,不断拓展数学童谣新视界,寻找儿童自己的话语。  相似文献   

10.
文化现象:童谣是什么?今天的孩子是否喜欢唱童谣?又喜欢唱什么童谣当"灰色童谣"充斥校园时,新童谣的出现意味着什么?日前,我们欣喜地看到,北京市许多小学正红红火火地开展着"新童谣创编和传唱"活动,这无疑为"灰色童谣"的侵入筑起了一道"防火墙"。丰台五小银地分校开展的"童谣唱响校园,皮筋舞动童心"主题活动,以"新童谣 新游戏"的形式,围绕文明礼仪教育,引导少年儿童做新时代的文明好少年。队员们通过编、写、画、唱、跳等形式,把新童谣演绎得多姿多彩,为校园增添了一抹明媚的春光。如今,"编唱新童谣、传唱新童谣"活动正在积极健康地朝着深度拓展,这些重要举措对少年儿童的成长和发展大有裨益。  相似文献   

11.
<正>小时候,奶奶喜欢唱着她儿时的童谣给我梳头,浅褐色的陶木梳一下一下滑过,一梳就是十二年,梳进了流年,温暖了岁月。奶奶老了,头发稀疏了,话却多了……"妹,你慢点跑,小心别摔了。""哟,别去那……"记忆铺张开来,耳畔不停回荡着奶奶的唠叨声,而我就在这唠叨声中长大,但是步入中学后,叛逆的个性使我把儿时时常拿出来炫耀的唠叨,当成了一场灾难。久别奶奶,每每回家,奶奶总要把满心唠叨煮进粥里。那天,我在房间里复习功课,正为一道难题苦恼不已,门外却传来奶奶刺耳的声音,混着锅碗瓢盆的碰撞声:"妹,出来洗脸了,再不  相似文献   

12.
<正>我校英语教研组的教师经常在一起交流:"教无定法,但要得法。"在教育教学实践中,我学习了前辈的一些教学方法,但我更坚持英语课堂阅读过程中运用"变身体验"的方法,将枯燥的课文变身为歌曲童谣应用于教学中。我认为这会极大地提高学生学习英语的兴趣,也一定会获得良好的收效。歌曲童谣,节奏感强,朗朗上口,把歌曲童谣用于课堂教学,孩子们非常喜欢,最终使"童心"的"体验"生出翅膀。歌曲童谣"变身",是"体验"的催化剂;歌曲童谣"变身",会使"体验"生出翅  相似文献   

13.
<正>一、写话有路,兴趣为"径"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是最直接的学习动力。我认为激发儿童兴趣写话应从以下几个方面人手:1.活用教材,兴趣引路。苏教版小学语文低年级教材入选的课文贴近少儿生活:生动活泼的儿歌、童谣,美妙动听的童话、寓言,富有节奏的韵文、古诗……极富童趣,给孩子们带来美的享受。因此,教师应引导学生进入课文描写的情景,创设良好的写话环境。当学生有了高涨的情感体验后,再适时引导学生进行写话,把自己所说所想用文字表述出来,从而做到读中生趣,趣中乐  相似文献   

14.
陶行知先生一生写过不少诗歌,特别是他为孩子们写的儿童诗,朴素如话,朗朗上口,细品却深富哲理。我每次在组织学生进行童谣创作时,总是把他那些风趣的歌谣拿来作范本,供学生创作时临摹参  相似文献   

15.
说起童谣,大家都会想到一些熟悉的旋律,比如“月光光,秀才郎;骑白马,过莲塘……”“我在马路边,捡到一分钱,把它交到警察叔叔手里边。”等等。童谣,陶冶幼小心灵的音符,伴随了一代代人的成长。但是,现在一些内容不健康甚至带有暴力、黄色内容的“灰色童谣”却在孩子们中间广为流传。记者在调查中了解到,一些小学生经常与同学“分享”痞子童谣,“读书苦、读书累”是最受他们欢迎的一首。一些孩子的言论让人吃惊:“不会童谣就会被同学看扁,显得很老土,根本就没办法混!”  相似文献   

16.
常上网看看     
找点空闲,找点时间领着小鼠,常上网看看带上笑容,带上祝愿陪同爱猫,常上网看看网上自有那黄金屋呀网上也有那颜如玉呀生活的烦恼,向网友说说工作的事情就不管它啦常上网看看,上网看看那怕是进人茶坊聊柳逗一逗哥哥不图妹妹为我做多大贡献呀上网确不容易就图个顺旅喊叭节常上网看看,上网看看哪怕是进人茶坊哭哭笑一笑妹妹不图哥哥为我做多大贡献呀通上网确不容易就图个开开心心常上网看看@二月平~~  相似文献   

17.
童谣是传唱在儿童之间的口耳相传的艺术形式。然而,受社会不良风气的影响,一些"粗俗童谣"、"灰色童谣"、"不良短信童谣"像一股暗流,在校园里悄然流行。"垃圾童谣"的流传,  相似文献   

18.
童谣是儿童中广为传唱的歌谣,它反映了儿童真实的生活方式,是映照儿童群体价值观念和行为方式的一面镜子。近年来,"新童谣"在校园内外着实火了一把,相当多的中小学生将童谣唱得酣畅,唱得淋漓,唱得声情并茂。本文试图从解读当前校园中流  相似文献   

19.
<正>童谣是幼儿园教学中非常重要的教学形式,既可以培养幼儿对童谣的兴趣,又能培养幼儿口头语言、记忆、理解等能力,还能体验童谣所表达的情感。苏州存有大量的传统童谣,通过传唱童谣,既发展了幼儿的语言能力,又培养了幼儿对苏州地方方言的热爱,从而上升到热爱家乡和家乡文化的情感。苏州的童谣更是非常有趣,也蕴含着苏州的语言特色,但是现在很多人都喜欢说普通话,导致苏州话都不太会讲了。我们根据小班幼儿的年龄特征开展了一系列的童谣活动,接下来我结合本学期对此课题的主要工作进行总结:  相似文献   

20.
近期CCTV的《央视论坛》、 《焦点访谈》和《共同关注》栏目分别以"小童谣里大文章", "新童谣,热校园"和"当童谣再次唱响的时候"为题,报道了童谣这种最易被孩子接受的教育方式。一时间全国各地掀起了一股童谣热潮。 何谓童谣?古人曰:"童,童子。徒歌曰谣。"童谣是指传唱于儿童之口的没有乐谱的歌谣。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