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一天上午,三个醉汉正坐在酒馆里,突然听见了教堂发丧的钟声。"现在躺在棺材里的那个人是你们的老朋友克莱勃,"酒馆老板说道,"我听说那个鬼鬼祟祟的贼'死亡'在昨天晚上把他杀死了。"而且我想,"酒馆老板补充说,"'死亡'很快会把我们都杀死,因为他在这儿周围已经杀死了很多人啦。"让我们把他先杀死如何?"其中一个醉汉大声说道。其他两个人都同意了。于是三个人笑着,摇摇晃晃地一起走出了酒馆。当他们走到第一个十字路口时,遇到了一个模样奇异的人,手里拿着一根长拐杖。"你是谁?"他们中的一个人问道,"你拿着拐杖干什么?"我的名字叫'老年纪',"他…  相似文献   

2.
<正>在2014年召开的全国职业教育工作会议上,李克强总理明确提出,"要把提高职业技能和培养职业精神高度融合,培养大批怀有一技之长的劳动者,而且要让受教育者牢固树立敬业守信、精益求精等职业精神,使‘中国制造'更多地走向‘优质制造'‘精品制造',实现中国制造2025"。那么什么是职业精神?我国的职业教育如何能够培养出越来越多的具有职业精神的职业人?这些问题是值得大家  相似文献   

3.
电脑逃亡记     
放学了,东东一回到家就立刻向知心好友--电脑报到。"好消息!好消息!今天班上推选'我最喜欢的家电排行榜',你知道谁是冠军吗?"一定是电视机喽!"错!是你!"我?"电脑有点受宠若惊,"你说我是同学们的最爱?"没错,我也投了你一票呢。"  相似文献   

4.
<正>几次公开课都有苏教版第九册课文《高尔基和他的儿子》,执教老师对于课文的"点睛之笔"——"‘给',永远比‘拿'愉快……"有着大同小异的认识。兹举一例:师:(出示"‘给',永远比‘拿'愉快……")你是怎么理解"给"和"拿"的?生:"给"就是交给别人,"拿"就是从别人那里取走。生:把自己的东西送人叫"给",把别人的东西要过来叫"拿"。……师:大家的理解都很好。"给"就是给予,将自己的东西奉送他人:"拿"就是索要,跟别人要东西是不  相似文献   

5.
愚蠢的虫子     
鲍勃早晨总是起得很晚。一天,他父亲对他说:"鲍勃,难 道你不知道'早起的鸟儿能捉到虫'这样一句谚语吗?" "知道,爸爸,"鲍勃说,"可我想这虫子也太笨了,它为什 么起得这么早呢?"  相似文献   

6.
浸染内地数学教育多年的我,从骨子里认同这样一句话——数学是"讲理"的.教学中,我们最常问的话是:"这是为什么呢?""你是怎么想的?为什么这样列式呢?""为什么这样算呢?"……"为什么?" 甚至于,"数学学得好的孩子,在弄明白是怎样的同时,自己会去想一想'为什么这样'"!  相似文献   

7.
"为什么要‘不喊'、‘不叫'、‘不跑'、‘不跳'?"这是一封学生告状信中的第一句话。记得是在新学期开学初的一个早上,两位六年级女生气冲冲地拿着一封信放在我桌上,"哼"的一声,扭过头便走了,一句话也没说。一般说来,学生进入校长室还是有点胆怯的,可这是为什么呢?我急忙打开信件看了起来,原来这与我们新学期的一系列规定有关。  相似文献   

8.
罐头笑声     
今天放学回到家,曹丕有话对弟弟们说。他说:"学校要举行以‘诚信待人'为题目的演讲比赛,你们知道了吧?"曹植说:"我不想参加。"说着就要走开。"别走!"曹丕说,"我不是动员你们参加比赛,而是希望你们支持我。"  相似文献   

9.
<正>在我们的校园里"种"着一棵苹果树,每到课后,孩子们便会来到苹果树下,休憩、阅读、嬉戏……这是一棵假的苹果树,树干是水泥做成的,常绿的树叶和柔韧的枝条是塑料的,即便是那挂满枝头的红艳艳的苹果,同样还是塑料制成的。于是有人说,"教人‘求真'的校园为什么要作假呢?""不真实的校园能教出‘真诚'的孩子么?"质疑之声让我们倍感压力,于是我们转而求教于孩子们:"你们喜不喜欢这棵苹果树呀?"孩子们的回答是:"喜欢!""为什么喜欢呢?"他们的答案各不相同:  相似文献   

10.
青蛙警长刚进办公室,一只蜻蜓就飞进来说:"报告!我抓来一个小坏蛋!" "小坏蛋?"青蛙警长说,"叫什么名字?" "他的名字我也不清楚,只听大家叫他'蚜虫婆婆'." "蚜虫婆婆?没听说过,快带上来看看."警长连忙说. 当蜻蜓把小坏蛋带出来,警长就说:"什么蚜虫婆婆,这是瓢虫的幼虫呀."  相似文献   

11.
在教人教版小学语文第三册<识字4>时,要学12个成语.对农村孩子来说,对成语只是初步的接触,还谈不上真正的理解.当问他们什么叫"徒劳无功"时,他们争着回答,"就是练成功",这叫什么解释啊?那什么叫"尺有所短"、"寸有所长"呢?"'尺有所短'就是尺子很短.""'寸有所长'就是一寸也是很长."我被他们的回答弄得哭笑不得,于是便一个一个讲解.一堂课下来,口干舌燥.再看看孩子们,听得一愣一愣的,估计也是雾里看花.  相似文献   

12.
A tramp comes to afarmer' s house. He says tothe farmer' s wife. "Couldyou give me something toeat?"If you don ' t minddrinking yesterday' ssoup," she answers."Why, no," answers the tramp.  相似文献   

13.
失忆的惊喜     
<正>大作家卜先生家里的电话响了。是一位经常合作的出版社编辑。"卜老师,新书写好了吗?"啊,快了快了。"卜先生说。"上次问您也说‘快了快了',到底是多快呀?"很快很快啦。"卜先生说,"你不要催,俗话说‘欲速则不达',匆匆忙忙写出来的书不好看,读者该不高兴啦。"编辑觉得有道理,只好把电话挂了。  相似文献   

14.
"喂,是《得克萨斯信使报》吗?我是贝德尔·史密斯!请立即记下:我永远难忘在俄勒冈州的这场经历,火山爆发……""怎么回事?"新来的编辑沃克问道,"喂,喂,接线员!""通往俄勒冈州的线路突然中断了,"电话局总机报告说,"我们马上派故障检修人员去检查。""大概要多久?""哦,您得做好一两个小时的打算。您知道。线路是穿过山区的。""完了!"沃克沮丧地说道,并沉重地跌坐在他的软椅上。"什么叫完了?"主编怒气冲冲  相似文献   

15.
公鸡历险记     
早晨,两只大公鸡结束了打鸣工作,来到一个阳光明媚的墙角根蹲下,一边舒适地晒着太阳,一边扯闲话. "唉,要说我们的工作,可真重要,也够辛苦的了!"其中一只公鸡开腔说,"你看,天还没有亮就要'喔喔喔'地催人们早起.同样是鸡,那母鸡为什么就可以安安稳稳地睡觉呢?"  相似文献   

16.
2005年11月27日晚央视3套的"联合对抗"节目中,当红花旦主持人王良在给挑战者刘文涛读题时,有这样一题:"李白诗句'陈王昔时宴平乐'中的'陈王'指的是谁?"大凡有一些古文学素养的人都知道,"陈王"指的是建安文学的代表人物曹植曹子建,在此毋庸赘言.可"平乐"之"乐"字是否如王良所读之"yuè"音呢?我们不妨推敲一下.  相似文献   

17.
我听了这样一堂语文课.课堂上,一名学生在回答教师的提问时说了一句"晓不得",教师便对"晓不得"这个语词作了分析,说:"怎么是'晓不得'呢?应该是'不晓得'.'晓得'是一个动词,'不,是一个副词,这副词应当放在'晓得'的前面,不应当插在它的中间.明白了吗?"教师的分析很对,我也点头表示同意.可教师的话音刚落,便有学生站了起来,问:"那'恨不得,中间的'不'字是不是也要提到前面去呢?"教师愣了一下,还未开口作答,类似的问题便此起彼伏:"还有'了不得'"还有'巴不得'","还有'动不得'","还有'怪不得'"……课堂上顿时变得热闹起来.  相似文献   

18.
念啥     
小强刚读一年级,上语文课阅读课文时.遇"啥".不认识了.就去问正在批作业的老"这个字念啥?"老师看了一眼说:"念'啥'。"小强又问:"是呀,它念啥呀?"教师又重复一返;"念'啥'。"小强还是没变过弯来,于是又问道:"老师,我问的就是它念啥?"老师有些不耐烦了  相似文献   

19.
我眼中的山     
姥爷从山里来,那山并不是很能引以为豪的山,只是一座普通的山。我问他:"这山叫什么名字?"姥爷愣了愣:"我们都叫它'大山'。"'大山'也是名字?"姥爷憨直地笑了笑:  相似文献   

20.
师生问答     
Jerry 《中文自修》2005,(6):41-41
1考试的时候,朵朵有一道选择题不会做,就掷骰子来选答案。可是,她一连掷了好几次。老师很好奇,就问她为什么这样做,朵朵无奈地回答:"难道不用验算吗?"2老师:"有谁知道狗熊在冬天为什么要睡六个月的觉?"学生:"因为没有人敢去叫醒它。"3老师:"'待人接物'这个成语怎么解释?"学生:"就是呆在家里,等待接受别人的礼物。"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