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87 毫秒
1.
选取2005年在江苏省宜兴市举行的“江缆杯”全国田径大奖系列赛暨亚洲田径公开赛4名男子跳高运动员助跑技术的运动学参数,并与国外优秀运动员进行比较研究,结果表明:我国选手最后两步助跑身体重心水平速度均低于世界优秀运动员,助跑速度损失较明显;最后一步助跑动作不积极,助跑节奏不合理;助跑倒三步至倒二步身体重心移动轨迹平稳,但倒二步至倒一步身体重心高度变化明显。针对上述问题提出了助跑训练的建议。  相似文献   

2.
通过文献资料调研、现场拍摄法、视频图像解析法等对国内、外优秀女子三级跳远运动员的助跑步长和速度进行了纵向的整体性研究及横向的层次性研究。研究发现,助跑速度是运动成绩提高的源动力;国外优秀运动员水平越高,助跑最后10m的速度与比赛成绩的相关性就越大;最后两步步长随着竞技水平的提高有增加的趋势,并具有明显的个体差异性;在横向上,国外优秀运动员助跑最后两步的速度,随着竞技水平的不断提高而增加,呈加速攻板状态,国内优秀运动员在上板瞬间整体呈减速状态;国外优秀运动员的比赛成绩与助跑最后两步步长呈负相关关系,与最后两步助跑速度呈正相关关系,国内优秀运动员助跑最后两步步长与速度匹配的实效性不如国外优秀运动员。  相似文献   

3.
通过对3名我国女子优秀跳高运动员倒两步助跑的拍摄与解析,结果发现:助跑倒两步步长表现为大一小特征,三着地点构成一钝角三角形;2名健将级运动员助跑稳定性好于一级运动员谢琳瑛;3名选手助跑绝对速度小于国外选手.但助跑速度利用率均超过国外选手.  相似文献   

4.
跳远助跑最后一步摆动腿着地姿态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以参加96年全国田径锦标赛男子跳远决赛的11名选手为研究对象,以定点高速摄影、影片解析和数量统计为主要研究方法,对助跑最后一步摆动腿着地姿态的某些技术参数进行生物力学分析。结果表明:助跑最后一步摆动腿支撑阶段与短距支撑阶段的动作机制存在本质区别;摆动腿着地姿态对形成上板节奏。垂直工作效果及摆动腿摆动速度的最大值有重要影响。  相似文献   

5.
助跑是跳远技术的基础,助跑获得的水平速度对跳远成绩有着重要的作用。因此运动员在起跳前总是尽力获得水平速度。80年代以来,有关跳远助跑技术的理论较多地强调采用可控速度完成助跑,近年来随着训练水平的不断提高,助跑技术又有进展。目前世界优秀运动员的最后几步助跑采用继续加速的方法,上板时达到最高助跑速度。如著名运动员鲍威尔。最后5米的助跑速度达到10.94米/秒。刘易斯最后5米的速度达到11.26米/秒。1 助跑的技术与距离运动员为了打破静止状态、进入运动状态而采用助跑技术来获得水平速度。因为路程是速度…  相似文献   

6.
跳高助跑速度转化率的生物力学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用两台SONY高速摄像机,对参加全国田径锦标赛暨城运会迭标赛的优秀男子跳高运动员的试跳进行现场同步拍摄。运用爱捷运动录像反馈系统进行解析,并与国外优秀选手进行比较。结果表明:我国运动员助跑水平速度与国外优秀选手相比。无显著性差异,而在起跳垂直速度上却有非常显著性差异;我国选手助跑速度没有合理地转化为起跳的垂直速度,助跑速度转化率较低。主要原因与起跳腿伸肌的离心收缩能力有关,另外还与助跑速度有关,助跑速度与起跳腿的专项力量素质不相匹配。  相似文献   

7.
乔·理查森是美国最优秀的中学生跳远选手,1984年的跳远新星,在“金色西部邀请赛”上他发挥了很好的水平,跳远成绩为7.94米,三级跳远成绩为16.32米。此图重点突出了理查森跳远动作的基本力学原理部分。一、助跑理查森在离板37.5m处设一个标记。他右腿在前,左腿向前迈出第一步,共助跑18步,以右脚踏板(图3)。为便于加速,前三步上体前倾非常明显(图中未示)。大约跑到第14步时达到最适宜的助跑速度,这时躯干抬得较直。在以后几步助跑保持已获得的速度。理查森最后三步比较积极,倒数第三步的步长没有什么变化,倒数第二步较短,最  相似文献   

8.
通过对中外优秀男子跳远运动员相关技术参数的比较分析 ,发现国内选手助跑最后 2步水平速度损失较大的原因在于 ,①准备起跳过早 ,导致速度下降提前 (倒 2步 ) ;②加速能力弱 ,步长变化大 ;③倒l步着地角小 ,离地角大。除上述原因外 ,还有一个不可忽视的影响因素 ,即最后 2步着、离地瞬间的膝角变化 ,同样对减少水平速度损失能起到积极的作用 ,希望能引起高度重视  相似文献   

9.
采用文献资料法、专家访谈法、测试法、数理统计法对男子跳远运动员的助跑进行研究,尤其对男子跳远运动员助跑最后六步的平均速度、最大速度、最后一步速度与成绩的相关分析、助跑最后六步速度、助跑最后六步步长和步频等运动学参数进行分析,结果表明:男子跳远运动员助跑速度对成绩有着重要的影响作用,尤其是助跑最后六步的最大速度、平均速度和最后一步的速度,其中影响程度最大的是助跑最后一步的速度。男子跳远运动员助跑最后六步平均步长、助跑最后两步步长的差值与成绩之间不具有显著性相关,表明男子跳远运动员助跑最后六步步长的变化对成绩的影响没有必然的联系,男子跳远运动员助跑最后几步的技术特点不同,具有一定的个体差异性。男子跳远运动员助跑最后六步步频与成绩呈显著性高度相关,表明男子跳远运动员助跑最后六步采用稳定步长、加快频率的助跑方式。  相似文献   

10.
采用文献资料法、对比分析法、数理统计法等,对中外优秀男子三级跳远运动员助跑最后阶段水平速度的变化进行分析研究。结果显示:和国外运动员相比,我国优秀运动员在助跑最后阶段的前半部分其水平速度明显高于国外运动员,但助跑的倒数第一步时,国外运动员达到助跑最后阶段水平速度的最大值,而我国运动员的水平速度却下降到助跑最后阶段的最低值。对此现象进行分析,找出原因,提出改进措施。  相似文献   

11.
选定进入2010年全国田径大奖赛(苏州站)女子铅球决赛前8名的运动员最后用力阶段技术为研究对象,研究结果显示:最后用力阶段运动员有右肘关节提前用力的不合理现象,右下肢蹬伸不够充分;铅球出手瞬间,左髋伸展不充分,左踝角和左膝角的蹬伸幅度不够充分;最后用力距离短,铅球出手高度、速度与优秀运动员相比,有较大差距。通过与世界优秀运动员的运动学参数进行比较与分析,找出差异,促进我国女子铅球运动不断提高,早日赶超世界先进水平。  相似文献   

12.
采用文献资料法、3段指标分析法、录像观察法对王皓在第29、30届奥运会中与4位优秀横板乒乓球运动员比赛的技战术特点进行分析,找出王皓与乒乓球横板运动员在技战术方面的优势与不足,为促进王皓和乒乓球直板运动员的技战术水平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3.
目的:研究浙江青年男子排球运动员全运会重要比赛赛前生化指标的变化特征,为浙江省青年排球运动员的培养及优异成绩的延续,提供借鉴与参考。方法:跟踪监测浙江青年男子排球10名主要轮换运动员的生化指标,应用IBM SPSS 20.0软件对备战资格赛、资格赛前、资格赛复赛前和全运会决赛前四次生化测试结果进行统计分析。结果:①准备期运动员血红蛋白(Hb)值显著大于资格赛赛前和决赛赛前;②决赛前运动员的睾酮(T)值显著大于资格赛前;③肌酸激酶(CK)的最高值出现在资格赛复赛前,并显著大于决赛前。结论:①Hb、T、CK、BUN等生化指标可真实反映浙江青年男子排球运动员在重要比赛前的身体机能状况。运动员的关键生化指标状态可作为最终比赛结果的影响因素之一。②初步建立了浙江青年男子排球运动员取得历史最佳成绩的赛前Hb、T、CK、BUN值。可为浙江青年男排运动员训练及比赛过程中的机能调控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4.
最后用力阶段非投掷臂摆动特征对铅球技术的影响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笔者通过影片拍摄与解析 ,对铅球运动员最后用力阶段非投掷臂的运动学特征分析 ,发现 :非投掷臂摆动的速度、轨迹和摆动时机 ,会直接引起部分身体环节的变化 ,乃至影响到铅球运动员正常技术发挥和投掷成绩。  相似文献   

15.
目的:通过观察男子羽毛球运动员肩关节旋转活动度及肌力的特征,为羽毛球运动员肩关节损伤的预防和康复提供参考。方法:以16名专业羽毛球男子运动员为受试对象,同时以9名普通男子为对照,使用手持式测力计(HHD)测定优势侧及非优势侧肩关节的旋内、旋外肌力;同时,测量其旋转被动活动度。结果:(1)男子羽毛球运动员肩关节旋外被动活动度大于旋内被动活动度。(2)男子羽毛球运动员肩关节优势侧旋内、旋外肌力均大于非优势侧,但旋外/旋内比例不存在双侧差异。结论:(1)男子羽毛球运动员肩关节旋转活动度存在双侧差异。(2)男子羽毛球运动员优势侧肩关节旋内、旋外肌力均大于非优势侧。  相似文献   

16.
用比赛录像观察、数理统计和文献资料法 ,对第 2 7届奥运会我国男子体操选手落地稳定性进行统计与分析 ,结果表明 ,我国选手在团体、个人全能和个人单项决赛中落地动作完成较差 ,落地稳定性仅达 43 9%。以此为教练员、运动员提供参考和引起重视  相似文献   

17.
通过文献资料、数理统计等方法对第40届世界体操锦标女子团体决赛前6名队伍,全能决赛前6名运动员和各单项决赛前6名运动员的成绩进行对比分析,旨在为中国女子体操队备战2008年奥运会,实现2008年北京奥运会的战略目标等提供一些理论参考。  相似文献   

18.
面对国际体联关于体操团体决赛规程修改的对策   总被引:5,自引:1,他引:4  
张爱平  孟宪林 《体育学刊》2002,9(3):102-105
对团体决赛规程修改后体操比赛进行了分析,认为其特点为主要靠运动员的全能技术比赛转变为主要靠“单项”技术比赛,并据此提出了我国应集中力量培养“单项”选手,精选全能选手,最大限度地实现运动员之间的项目互补等对策,使我国在3种形式比赛中都能取得最佳成绩。  相似文献   

19.
运用文献资料法、观察法和数理统计法,以参加2010年全国武术套路锦标赛的男、女长拳运动员为研究对象,以男、女长拳进入前16名的运动员和17~32名的运动员进行对照,就动作质量、演练水平得分和难度动作得分与最终得分等进行统计分析。结果表明,决定男、女前16名运动员排名的关键因素为演练水平得分,同时女运动员的排名还受难度得分的影响;影响男、女17~32名运动员排名的主要因素为动作质量的得分和难度得分。建议排名前16的男、女运动员加强演练水平的训练1,7~32名的男、女运动员尤其要注重动作质量和难度的训练。  相似文献   

20.
对第39届世界体操锦标赛男子自由体操单项决赛中邹凯与其他7位选手的成套动作难度、完成情况进行对比分析。结果表明:我国优秀自由操运动员参赛动作难度及动作连接价值还需要进一步提高;动作完成质量有待进一步加强;教练员还应加强难度动作的创新开发。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